从父子矛盾角度分析《布登勃洛克一家》与《红楼梦》
2022-01-31邢梓欣黄光宇王梓旭
邢梓欣 屠 睿 黄光宇 王梓旭
(大连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 辽宁大连 116044)
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组织,是构成社会的基石之一。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变迁能够反映出当下时代的风云变化。正所谓家国国家,“家”这一概念在各个国家的价值观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从诗歌到长篇小说,有关于“家”这一题材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中国的《红楼梦》和德国的《布登勃洛克一家》两部文学巨著也描绘了家族的兴旺衰亡。这两部现实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即便社会意识形态相差甚远,但其人物与情节都呈现了一定的内在相似性,两部作品发表的年份也正处于近代历史新旧交接之际,两部作品讲述的正是风云变幻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两个家族的故事,《红楼梦》中描绘了中国封建王朝清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必然,德国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则描绘了19世纪德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衰败和腐朽。对比这两部作品,对理解时代背景对家族和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当下中国“人·家·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布登勃洛克一家》中托马斯与汉诺的父子矛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上已经统一的德国,正处于文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其中,《布登勃洛克一家》被称为现实主义盛期代表作,是市民现实主义的文学的杰出代表。1897年5月,年轻的托马斯·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一部长篇巨著。书中刻画了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把布登勃洛克一家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描述的淋漓尽致,被认为是一部德国资产阶级的“灵魂史”。而这本书伊始便是讲述布登勃洛克一家搬进了一栋新住宅,并广延宾客来家里做客,在餐桌上大家就谈到了这栋房子的由来:
“每个人都望着自己眼前的盘子,脑子里想着这个曾经煊赫一时的家族。这一家建起这所房子,在里面住了很多年,以后却家道中落,贫困了,不得不迁到别处去……”(托马斯·曼,1997:17)。
作者在开头对拉登刊普一家的描述仿佛就预示了全篇小说会以悲剧结尾。事实上,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发展过程可以用“爷爷创业、爸爸守业、儿子败业”一句话来高度概括。在书中,作者刻画了很多不同的人物形象,其中托马斯与其子汉诺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值得我们加以思考。
托马斯·布登勃洛克,算得上是整部著作的核心人物。他聪明、灵活,被认为是一个天生的商人。他谨遵着老约翰对他的教诲,帮助父亲管理家族企业,把家族的“荣誉”和“兴旺”作为自己的生活宗旨。为了家族企业他可以放弃自己的初恋——一个市井姑娘安娜,转而迎娶了一位百万富翁的女儿盖尔达。与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他认为通过联姻的方式可以巩固家族地位,可以说他是一个理性大于感性的典型代表。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自己亲自挑选的妻子直接地给他的儿子带来了影响。盖尔达的提琴演奏虽好,但是这种对音乐的热爱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他形成了一种对立。托马斯希望自己的儿子性格坚强、思想实际,而恰恰相反的是自己的儿子完完全全继承了母亲对音乐的热爱,这也导致了他与自己的儿子的关系并不亲近,可以说汉诺有些惧怕他的父亲。
“他满怀忧虑地察觉到他和小儿子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一天里他能和孩子见面的余闲时间确实也非常少,只有吃饭前后的时间能跟这孩子谈上几句话,……最后,当那个孩子只是用他那笼罩着一圈阴影的棕黄色大眼睛向他这边投射过来羞涩的一瞥,而且那目光甚至连他的脸也没射到,当汉诺只是一语不发地把头埋在盘子上的时候,他的心不由得痛苦地抽搐到一起。”(托马斯·曼,1997:468)。
汉诺是最后一代布登勃洛克,与父亲期望的家族继承人不同。汉诺生来秉性懦弱且性格十分敏感,他不仅不喜欢、甚至厌恶商业活动,反而与他的母亲一样痴迷于音乐,极具艺术家气质。托马斯十分不喜汉诺的行为,坚持给他灌输各种商业知识,为接班家族公司做准备。对于父亲为他所做的一切汉诺不仅感到不解,也让他逃避与父亲的对话并且更加沉迷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这种观念的不合最终也导致汉诺不幸早夭。这种艺术家气质虽然只是汉诺的个人喜好和追求,但是对于布登勃洛克家来说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这种父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似乎也在隐喻布登勃洛克家族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从这一角度讲,布登勃洛克家族的没落也成了一种必然。
《红楼梦》中贾政与贾宝玉父子间的父子矛盾
家庭观念深受社会环境影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或其矛盾侧面反映了所处的时代背景。在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贾宝玉与其父贾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贾政拥护封建制度,重视仕途、家族利益,而贾宝玉则“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曹雪芹,2011:37),侧面体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人们追求仕途经济的成功,深受旧制度旧礼法的约束,封建道德腐蚀人心,所谓的“正统思想”禁锢人的个性发展。大观园内发生的种种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贾家父子间的矛盾侧面反映了所处封建社会中维护封建礼教与追求自由发展间的矛盾。
贾氏父子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对读书做官的态度上。早在第二回中就写道,贾政自幼喜好读书,而贾宝玉在周岁抓周时抓的是胭脂、钗环,为此贾政大怒,认为他将来会沉迷酒色。此处对比表现了贾宝玉将与其父亲所期望的志向背道而驰。政老爹期望这唯一的嫡子能够继承家业、显身成名,不料贾宝玉无心仕途,离经叛道。然而贾宝玉也并非毫无学问,只是他的“杂学旁收”(曹雪芹,2011:102),在贾政看来是无用的。他的作诗、对对联也不过是“歪才情”(曹雪芹,2011:186)胡闹罢了。与之相反的是,在贾宝玉眼里士大夫一类的都是钓名沽誉的“禄蠹”(曹雪芹,2011:225),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曹雪芹,2011:47)。单从对读书的态度这一点而言,父与子的观点相去甚远,加之贾宝玉平日里与园内姐妹丫鬟们及江湖人士亲近的种种行为强烈冲击父亲所拥护的封建礼制和封建道德,父子之间的矛盾自然是激烈的、难以调和的。
书中关于父子观念冲突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第九回中贾政与贾宝玉的对话、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学贾宝玉以及第三十九回中宝玉对宝钗辈劝其读书做官的态度上。在第九回中,贾宝玉去贾政书房请安,回说上学里去:
“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曹雪芹,2011:111)
在贾父眼中,宝玉对读书做官的消极对待是大不敬,或许贾政期望他能像他哥哥珠大爷那样十四岁就当上秀才,在科场上光宗耀祖。贾政身为官宦世家的家长,加之当时社会上“父为子纲”的观念盛行,自己也是“原欲以科甲出身的”(曹雪芹,2011:22)不难理解,他执意让贾宝玉投身官场,延续家族世世代代读书人的传统的想法。而在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贾宝玉多与官场上的人交往应酬与他们接谈,而贾宝玉却回道:
“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曹雪芹,2011:371)
他又将史湘云、薛宝钗与林妹妹相比,言道,林妹妹从来不会说一些劝他读书做官的混账话。而在第三十九回中直言:
“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曹雪芹,2011:405)
由此可见,贾宝玉对官场的厌恶至极,而在当时所处的封建社会中考取功名成了众人所推崇的“正道”——这也是贾政心中一个世家子弟应有的“志向”。贾家的父子矛盾映射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人们在追求自我时所遇到的封建礼教的压制。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追求自由的思想无法与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进行抗衡,就如同贾宝玉无法与贾政进行正面的对抗,只能在贾父面前压抑内心的真实想法,顺从世俗的礼法纲常。
《布登勃洛克一家》与《红楼梦》的父子矛盾对比
这两部作品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带有作者对当下社会现象的印象与反思。
《红楼梦》虽未点明朝代,依据曹雪芹的生卒年份我们可以大致判定跨越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这一时期被通称为“康乾盛世”,也被称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余辉。在此时期人口大幅度增长经济恢复稳定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君主专制的空前发展带来恶果便是经济文化的停滞不前与官本位的肆意发展。此时不难看出为何贾政极力拥护封建制度关注仕途名利。在此大环境下自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而贾宝玉的学识与喜好可谓是离经叛道,他对自我的追求在此家族环境下是一文不值的。这自我实现与环境需求的冲突无疑造就了贾氏父子的冲突。
《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的托马斯与汉诺两父子的矛盾也与此类似,汉诺本该如他父亲一般传承家族的事业,继续经商重振家族雄风。而汉诺自幼体弱多病,热爱音乐。显然音乐对经商毫无帮助,孱弱的身体也无法经受经商的考验。这和布登勃洛克家族的愿望背道而驰。
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的一类行为科学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类,由低级向高级递增:生理需求,安全感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代入贾宝玉和汉诺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自我实现的需求被社会的大潮打断了。最直接的表现是家人对其不屑一顾。托马斯对汉诺的疏远与其本身不懂音律和家族的愿望打碎了汉诺自我实现的可能。贾政的言语和态度更是代表着社会主流的鄙视,对其热爱的存在的否定。
现实意义及启示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红楼梦》的背景处在政治腐败,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家国观念和三纲五常观念盛行;《布登勃洛克一家》的背景处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占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中处处流露出资本主义的金钱至上观念,但是这两份人物矛盾中都体现出了相似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家庭层面对个人自由发展的束缚。这种对人格的束缚是造成家族没落的重要原因。
即使是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影响下,也能产生两种较为相似的家庭观念,可以显示出:这两种社会形态都是畸形的,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在这两种社会形态下人们的意识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历史大潮中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慢慢都会被淘汰。由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贾府和布登勃洛克家族中的人都被束缚在了家族中,他们不能违抗家族留下来的传统,所以人格也逐渐变得麻木。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我们弘扬正确的家风文化,这是家族在世代发展中留存下来的积极的思想品德。我们弘扬的家风文化更是一种对家族品格的传承,它不会束缚人的内心,相反它会在个人发展自己的爱好时不断提醒着,要注重社会道德,在与社会的接触中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