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范音乐剧探索与实践
——析原创音乐剧《汤显祖》创、表、教、研
2022-01-31叶茂青
叶茂青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他的一生跌宕传奇,在诸多方面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著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另有《玉茗堂集》等。其对“至情”主题的挖掘,基于“情”的人性关注,戏剧艺术上的高超造诣,被视为世界戏剧的瑰宝,不但为国人所喜爱,更是辉耀于世界文学之林。2016 年是汤显祖逝世400 周年,为纪念这位中国明代文学巨匠,上海音乐学院联合汤氏故里江西抚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推出了具有中国风格的同名大型原创音乐剧《汤显祖》(又名《梦临汤显祖》),提出“中国风范”概念。该剧从新闻推介到首演、公演、巡演的过程,值得同行研究借鉴。其创、表、教、研的一体化,更是为各院校在创排原创音乐剧剧目时,推开了一扇窗。
一、中国风范敬先贤
音乐剧《汤显祖》始终吸引了多方广泛关注,不仅缘由汤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与已有的汤显祖题材作品,如戏曲、话剧、舞剧等艺术形式的成功上演所产生的效应息息相关。以音乐剧为体裁进行叙事,可以说是一种兼具时尚性与国际范的纪念。该剧全面整合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主体的音乐戏剧名家,由徐坚强作曲,陆驾云编剧,林在勇作词,赵光、谭玉英任艺术总监,尤继一、陈高赞任制作人,李涛任导演,周小倩任总导演,宁治任舞蹈总监。于2016 年7 月7 日在上音正式建组,9 月24 日首演于江西抚州汤显祖大剧院。历经反复修改于同年11 月19 日至23 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连演5 场,场场高朋满座,轰动一时。此后,复排亮相于2017 年首届抚州汤显祖国际戏剧节等地。2018年推出“上音”品牌唱片《梦临汤显祖》,首发于法国戛纳国际音乐博览会。《汤显祖》表达了上音人对汤显祖由衷的敬意之情和对中国风范音乐剧探索的决心,呈现了一场绝美的音乐文化盛宴。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集成上音各相关领域专家的团队,打造了“汤剧”不同版本,如全新制作的室内音乐剧版登台2019 年爱丁堡戏剧节等。而歌剧版《汤显祖》亦于2017 年1 月8 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同年4 月登上第34 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舞台,后获国家艺术基金2018 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资助,远赴重洋亮相匈牙利欧洲青年歌剧节及捷克雅那切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2019 年再将这股“汤风”吹至澳大利亚,在墨尔本、悉尼等地巡演。各版“汤剧”的推出,基于2016 年音乐剧《汤显祖》的成功创演与广获赞誉。
(一)古与今交融对话
该剧不同于以往我国原创音乐剧多临摹西方音乐剧的创作手段,而是采用我国古典戏曲常用之法,尤以古典悲剧为参照。可以解读为音乐剧这一兴起并发达于西方的舞台艺术,在与中国明代戏剧大师的人生碰撞下,唯以量身打造“中国风范”,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全剧由两幕八场构成,以汤氏一生为时代背景,以其巨作《牡丹亭》作为衔接,没有拘泥于传统戏剧对爱的诠释,也未被叙事时空所限制。试通过主副线古今交融,塑造一个更为丰满的汤显祖形象,并在戏剧进程中弘扬中华精神。同时,该剧古今元素以音乐为先导,剧中音乐风格多样,从首尾呼应的《序曲:无古无今I》至《终曲:无古无今II》共有31 曲。汤显祖一生命运多舛,剧中音乐也随之变化,其中不乏昆曲、评弹、淮扬戏、采茶戏、婺剧等传统戏曲元素,亦有民间小调以及节奏布鲁斯、爵士乐、说唱、软摇滚等现代音乐风格。作曲家将中国戏曲音调、民间小调和当代音乐语境相结合。唱段如爵士元素的《人间应有你》,朗朗上口的《好一个奇男子》,流行抒情的《天上星辰人间爱情》,莺莺燕燕的《好一个有情郎》等都别具特色且不拘一格。剧中的几段舞蹈场面也十分出彩,如结合其唱词诙谐活泼的《举子闹》,表现狱中囚犯形象结合说唱元素的《纵囚歌》等。该剧的音乐在配器上以戏曲与电子音乐元素为主,可谓传统与现代交辉,使得各音乐风格间的转换不显得突兀,保证了全剧音乐风格的整体性与古今对话的和谐之美。
(二)情与梦主题贯穿
汤显祖晚年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营造了一个与世俗世界迥乎不同的梦境,安放情感与情欲。出自其中的词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亦道出了这位被世人誉为中国“莎翁”的柔情与浪漫。“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他认为情感涵盖一切,人类社会出自于情,艺术的创作产生于情。他“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其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即“情”字,倡导唯情主义的人生观与艺术论。音乐剧《汤显祖》将“情”与“梦”的主题贯穿全剧、突出内涵,在创作中始终贯彻其美学思想,并特意借鉴“梦境”写作手法。剧中汤显祖与夫人吴氏“人鬼情未了”般的眷恋缠绵,生死两相隔,无不为“情”所牵。玉茗学堂戏校毕业生海若和馨安,在戏中戏里分饰汤显祖及吴氏,他们分别十年因戏再聚,在“戏里戏外”的情感纠葛,无不因“情”而起。再如剧中第二幕“南柯一梦”对汤显祖官场更似人生的总结,恰似一枕黄粱,大“梦”初醒。与此同时,剧中台词与唱词将古语和现代语汇结合,是该剧对“中国风范”的又一实践。如剧中《序曲》和《终曲》是同一支分曲,曲名《无古无今》,其中唱道“无古无今,方生方死,任他背景纷飞逝,爱了就是永恒”,不仅吟唱出“情”的真挚,更体现出汤显祖剧作的语言之美及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境界。让情与梦的主题,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每位角色的灵魂,化入每一句台词与唱词之中。正如编剧陆驾云所说“情与梦贯穿全剧,是整部音乐剧的核心主题”。
(三)戏中戏双重结构
该剧遵循舞台表现的现代性规律,强化观众的感官与心理感受。故事线索设置使用了“戏中戏”的双重结构,把当代人如何解读汤显祖融入剧情。故事主线(古代部分)精选汤显祖人生阶段中的几个重要事件为轴,包括“临川大婚”“状元决”“坐困南京”“贬放南荒”“梦醒京华”等,巧妙植入他的“临川四梦”内容素材和创作心路,以结发妻子吴氏的生死恋情贯穿。而吴氏更是美好理想与矢志不渝的化身,象征着汤显祖的不忘初心与百折不挠。全面精准地再现了临川汤府独子,从官荫世家长子成长为剧作家不寻常的一生。充分挖掘了以往并不广为人知的汤显祖报国为民的曲折经历,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故事副线(当代部分)通过一群玉茗学堂戏校毕业的青年学子,在排演这位文化伟人故事的过程中,探讨其旷世巨作《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深意,并对汤显祖的认识不断深入。他们各有触动与感怀,在至情理想的影响下,最终恍悟爱的真谛。两条戏剧线索在古今间穿梭,在虚实间跳跃,“戏中戏”的双重结构将时间拼贴,将剧情解构。通过解读汤显祖及其巨作,反映出汤显祖对当代的影响以及青年人对人生的思考,突出了音乐剧的剧场魅力与文化价值。这样的处理,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物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拉近了观众与明代文人间的距离,使其更适于在音乐剧舞台上演绎和传播。
二、以剧联动促发展
高校打造一部原创音乐剧剧目,从题材的选择到展开,从项目的计划到落实等,与商业市场上的音乐剧剧目有共通之处,也有别于其中的核心内涵。高校孵化创排的每一部音乐剧,除与剧场一线的优秀剧目同样力求艺术价值的突破外,更肩负着培养人才、塑造人才、引领行业的重任。往往不惜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而重在人的培养,审美的引导与规范。《汤显祖》如此,笔者所主演的《红船往事》《爱·文姬》等众多高校原创音乐剧亦然,育人功能的体现与专业发展联动交织。音乐剧《汤显祖》基于上音音乐戏剧系自2002 年建系以来,排演多部百老汇和西区经典音乐剧的经验,以及已形成科学体系的表演人才培养模式,受益于历年推出的原创音乐剧如《我为歌狂》《六祖慧能》《楼兰》《海上·音》等的有效探索。在促进原创音乐剧创作的基础上,构建理论、表演、教学交叉平台。让艺术成果在市场中检验,让学生在一线实践中成长,让教师在新老音乐剧创排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完善科研,从而真正意义上带动改革,推进专业发展。
(一)唱跳演塑造人物
音乐剧《汤显祖》中古今穿梭的两条情节一主一副贯穿发展,相对独立又有所关联,虚实交替、交叉进行。作曲家为剧中各角色创作了主导主题,以此展现人物的音乐形象。再将主人公在各阶段的音乐主题化,使之衬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强化了音乐与戏剧的逻辑关系及张力。音乐剧《汤显祖》中的角色均由上音在校生或毕业生扮演,教师全程悉心指导,实现从课堂到剧场的延伸。同时,也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与优秀毕业生聚在一起,在排演中互相观摩传帮带,彼此促进。从2016 年7 月建组排练到当年9 月与11 月的演出,再至2017 年、2018年、2019 年的复排,剧组演员有不少更替交接,参与多个不同版本。每一次排演对于这些年轻的演员来说,都能在过程中获益匪浅。而同一位演员在舞台上来回穿梭于古今角色,虚实相伴,更是一场不小的挑战。虚与实,古与今的诠释,在主要角色上体现得尤为深刻,在舞台行动上演员需抓住差异与精髓,体现出不同时空与情境下的人物,古今及戏中戏男女主对照如图:
由图可见,该剧中的局部已经超出双重结构,甚至达到了所谓三重设定。其中男主角独唱、对唱和重唱唱段众多,伴有舞蹈性场面若干。前后饰演的几位年轻演员各有特点,把汤显祖和海若刻画得有棱有角,贴切生动。其中一些细节处理可再作调整讨论,在整体唱、跳、演的把控上都较为成功,尤其把汤显祖这样一位伟大的明代文学巨匠诠释得充满生命力,对于一名年轻演员来说实属不易。如与女主角的对唱《人间应有你》《天上星辰人间爱情》等,旋律动人情感丰富,具有一定难度。演员通过对音乐主题动机的分析和对戏剧进程的理解,把握了音乐结构及戏剧节奏,体现出良好的音乐戏剧综合修养。女主角及其他角色演员亦然,唱跳演三位一体,将剧中各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
(二)多元教学见成效
在音乐剧《汤显祖》前后几轮演出中,专家和观众对演员的好评不断,情到深处更是为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所动容。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青年学生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源于多元教学的实施。缺不了琴房里对唱段的精雕细琢,舞房里对舞段的精心编排,少不了台词课、表演课的针对训练,离不开剧目课上的综合指导和基础课的理论支撑,而排练场上的摸爬滚打更是不可或缺。上音音乐戏剧系建系以来一直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特色,常年课堂与排演的互动,各科教师均深度参与其中指导,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上音音乐剧在2014 年便提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在2021 年成立中国音乐剧协会表演专业委员会,自此与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专业委员会,北京舞蹈学院的创作专业委员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将一同引领中国音乐剧新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汤显祖》曾在2018 年岁末赴台湾艺术大学、台湾东海大学演出。来自台艺大的两位学子在其中分别饰演女主角及沈公子,这两个在剧中具有重要分量的角色。他们在正式演出前便到上海与演员们进行排练,由上音团队统一指导。两岸代表性专业艺术院校的联袂演出,可谓强强联手,虽尚属浅尝亦对高校间音乐剧专业的校际互动,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一部大型的原创音乐剧,可谓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对教学团队的意义重大。一批又一批学生演员在课堂与实践双管齐下中快速成长,对他们迈向职业音乐剧演员道路功不可没。现如今我国的音乐剧演员群体中,上音音乐戏剧系的毕业生占比较高,一线音乐剧制作公司和演出单位的满意度甚高,上音演员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同时在大中小及各社会音乐剧教育的教师群体中,总能见到上音音乐戏剧系毕业生的代表,这些都是教学成果的实质性体现。亦反映出上音对音乐剧人才综合培养模式的探索已初见成效,在我国牢牢占据着领先地位,其教学体系的建立对国内其他兄弟院校音乐剧专业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先导意义。
(三)研与创齐头并进
音乐剧如今的成功,离不开西区与百老汇行业专家在艺术道路上的摸索积累。而因有前人对其模式及其作品的研究,我们得以较快速地洋为中用并再发展。向前走与回头看的互动审视,理论研究的梳理与交流沉淀的意义重大。上音音乐戏剧系不仅在专业建设、艺术实践中取得成效,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国内也首屈一指。在音乐剧《汤显祖》首轮公演前后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2016 年度上海市艺术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也在同步展开。该论坛由上海市学位办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承办,此前已经开展了三届,每次的活动主题都紧紧围绕上音的重大艺术实践项目。当年主题为“上海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原创音乐剧《汤显祖》评论征文与交流研讨”。期间论坛组织了观看联排、观看演出、提交征文、专家评审、论坛主体活动五个版块的内容。吸引了来自上海市各高校的85 位研究生参会,除音乐理论及戏剧理论专业外,还有来自表演、艺术管理、文学等专业学生,共集得各角度文论49 篇,实属难能可贵。借助论坛的契机,来自不同专业的与会研究生,演职人员与主创团队,以及业界专家学者得以面对面深度交流。《汤显祖》主题艺术学论坛,给各方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有助于年轻学子打开视野,在自己本专业外涉及到更多领域,创演团队也能在参会研究生、专家学者的交流中,获取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多角度的参考。与此同时,在这期间还举办了“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上海音乐学院2016 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论坛,分为“中国风范原创音乐剧解读与研讨”和“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年度汇报”两项主题。两个论坛焦点各有侧重,内容丰富,各方均能从中获益,更为后人展开相关议题的研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材料。
三、结语
原创音乐剧《汤显祖》以“中国风范”诉说中国文人故事,其创作、排演、教学与学术论坛的有机运转,打通了创、表、教、研的多元互动。主创团队用别样细腻的手法营造出汤显祖的梦中之境,以古与今的交融对话,情与梦的主题贯穿,戏中戏的结构及解构,让观者仿若身临汤显祖的世界,看这个被世人称作“言情派”的铁骨男儿,如何书写自己人生的诗篇。年轻演员基于课堂与实践积淀的人物塑造,声之婉转,情之真切,令人动容。音乐剧《汤显祖》表达了对这位东方莎士比亚的崇高敬意,表现出汤显祖“要为天地立心,要为生民立命,休道如梦人自醒,有爱就是永恒”的精神,呈现了一幅幅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唯美画卷。该剧践行了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思路,综合展示了教学成果,推进了创、表、教、研间的相辅相成、相促相长。同时,为其他院校创排原创剧目,以及音乐剧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等问题,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