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明治时代女子教育研究

2022-01-30李书龙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学校学制

李书龙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4)

明治时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确立《学制》与女子初等教育的发展。《学制》的颁布是近代女子初等教育的初始阶段。1871年7月18日,政府成立了文部省,负责管辖全国各府县的学校和一切教育事业。1871年12月,文部省组建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学制调查委员会,负责《学制》的起草工作,他们走访了各个国家,最终制定的《学制》主要是以法国教育制度为蓝本,其次是德国和荷兰的教育制度。为了加深本国人对学制的理解,在颁布《学制》的同时还颁布了《关于奖励学事的被仰出书》对《学制》的思想进行说明解释。

1893年,政府颁布了职业补习学校和学徒学校章程,这样女子就业的机会也大大增多,也加速了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此期间,女子初等教育的普及是靠建立义务教育制度逐步推动的。这样女子接受教育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了,不仅给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女子的入学率,与男生的入学数量不断缩小。随着学生的增多,小学数量也会逐步的增多,据统计,1900年全国共有高等小学5123所,在校人数有87万多人。

确立女子中等教育。明治初年,随着女子初等教育的确立和发展,政府开始着手发展女子中等教育。刚开始对建立中等教育机构并没有大力提倡,也没有颁布相关的法令,但也有一些女子中学类型的学校建立起来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东京女子学校,该学校借鉴欧美办学宗旨,以英语等洋学为主要课程,培养能够了解欧美知识的女性。由于政府初期对女子中等教育没有大力提倡,但处在社会变革时期为了满足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大量私立学校兴起,明治初期女子中等教育主要是由私立学校来进行的。

直到1882年文省部发布女子教育训令,传授“修身之道,进退起坐之节,家政经济之要,养育子女之法”等女子之要务。而后1885年,又开设了华族女子学校,以培养温良贞淑的女性为指导方针,实施女子中等教育。与女子初等教育相比之下,中等教育的建设比较落后,在明治前期并没有关于中等教育的确切法规,直到1891年修改《中学校令》时,才第一次出现相关的规定,1895年才正式开始建立女子中等教育。

女子师范教育不断发展。《学制》颁布后,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可以接受教育,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女学生也在逐年增多,因此培养女教师就成了当务之急。学生和老师的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老师影响其一生,培养有素养的老师也很重要。明治政府对师范教育的重视仅次于小学,之前颁布《学制》的“着手顺序”的第二条就是“迅速兴办师范学校”。1874年3月,文部省又在东京创立了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中村正直任校长。虽然政府极为重视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但是发展却不是很理想。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刚建时,准备招收100名学生,参加考试的有193名,74名学生考试合格,但坚持到最后毕业的只有15名。

随着义务教育的确立,女子入学率大为提升,为了推进师范学校进一步发展,1897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规定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制度。教育令颁布后,日本师范学校迅速发展,在校生数量明显增加。1897年,日本的师范学校有47所,到了1907年增加了22所,其中增加最多的的是女子师范学校。随着女子师范学校的发展,学校里女教师的数量也在增加,1907年,日本有小学教师122038人,其中女教师27756人,占小学老师总数的22.74%,与明治初期坚持到最后毕业的只有15名学生时的情况大为不同。

确立女子高等教育。明治初期,高等教育还没有出现,到了明治中后期随着女子初等、中等和师范教育的发展前提下,发展女子高等教育成了一种诉求。津田梅子从美国留学回来后感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创办了津田塾大学,拉开了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序幕,随之一批私立和官立女子高校也相继建立。

1895年颁布了《高等女子学校规定》,规定颁布后,高等女子学校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据统计,1895年官办高等女子学校只有6所,到了1898年,增加到了26所,分布在各个地方。1900年,女性杂志《女子之友》记录了当时女子报名的盛况:“今年高等女子学校的报名入学者多的令人惊奇,以御茶水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高等女子学校为首,许多学校都以爆满。”

日俄战争以后,一些地方出现了以缝制、家政等实用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的一些女子学校,比较有名的是1901年成濑仁藏创办的日本女子大学。女子高等教育的诞生符合日本社会发展的潮流,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女性人才,也进一步提高了女性的自我素养。女子教育在明治时代的不断发展完善,可以看出教育于维新之前,局限于武士四十万之间,至维新之后,则普及于全民。

对当代中国发展女子教育的启示

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在封建社会以中国的发展为导向,学习中国传来的先进文化。明治时代日本大力发展女子教育的思想和措施对当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首先,应该加强女性性别教育。尽管我国目前女性的受教育权普遍得到保护,绝大女性都可以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但是有关女性自身的性别教育却很少涉及。全国只存在为数不多的女子高等院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华女子学院,该院校不仅设置了女性学专业,还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融入了性别教育元素。女性从小学步入大学的同时,其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女性教育方面来看,高等学校应该设置一些类似于女性学等课程来帮助其更好的认识自己,培养健康的人格。对于男性而言,可以更好的了解女性,以便之后与女性和谐相处。

其次,应该重视女性的心理教育。从女性本身的特点来看,女性敏感、心理脆弱,心理出现问题也不会主动去寻求帮助,很容易恶化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工作,还会影响对子女的教育。近年来,我国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重视心理教育工作,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有设立心理咨询室,但真正去咨询的人很少。女子教育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也应将减压、生命教育融入教学。

最后,也应该创办女子特色教育。虽然男女有别,但也客观上为发展女性特色也创造了条件。明治后期政府开办了女子专门教育,学习缝制、家政等实用技能的专门教育,我国也应该借鉴其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加适合女子的特色课程,尤其是增加生活技能这一方面,将现代的女大学生培养成既独立、懂审美又懂生活的时代新女性。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范学校学制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王莹作品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高申作品
高举师范教育大旗 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天水师范学院创新办学模式纪实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
五行真经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