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培树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思考

2022-01-30孙成聪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华民族民族

顾 宇 孙成聪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847)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述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凝练和概括。2018年3月20日,总书记进一步阐明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并指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1]。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新时代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的科学阐释。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根本所在。虽然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各个朝代的更迭,但“家、国、天下”始终是中华民族坚守的主旋律,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担当,还是“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又或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豪迈,再或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矢志不渝等等,都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归属和忠贞表达。在近代中国外有强敌入侵,内求独立解放的生死存亡之际,英勇的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更是空前高涨,“振兴中华”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去追寻的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也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中国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引下,爱国主义精神更是成为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直面风险挑战,为祖国繁荣昌盛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宝贵品格。

伟大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造精神不仅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璀璨文明,更是中华民族始终生生不息、生机勃勃的内在动力。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巨典,与人类生存繁衍息息相关的医学、农业,加速世界发展的“四大发明”,气势恢弘的建筑,脍炙人口、美轮美奂的文艺作品,以及理法算数、天文地理等,众多领域的累累硕果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历史传承和愈挫愈强的强大修复能力。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民族品质。中华民族改造自然世界的实践并非一帆风顺,正是依靠着不懈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才建设了富饶美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代代传承。尤其是近代的中国人民为了摆脱水深火热的苦难命运,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烈史诗,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奋斗精神牢牢的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伟大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坚毅的民族之魂。近代以来,中华儿女面对着侵略者的枪林弹雨,同仇敌忾,团结一心,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也实现了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走进新时代,伟大团结精神更是展现出它独特的时代价值,面对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对着西方敌对势力未死的“亡我之心”,更需要依靠伟大团结精神凝聚力量,才能为伟大复兴的滚滚巨轮注入不竭的动力。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最纯粹的民族追求。从本质属性角度来看,“四个伟大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时代延续,是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是中国主流的民族精神,影响范围广、普适性强。[2]

新时代高校培树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作为“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主力军的青年学生,他们身上肩负着时代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伟大民族精神”是引领青年学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综合国力、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如伟大创造精神的培育,能够增强大学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伟大奋斗精神能够培养大学生坚韧的民族气质,有不懈追求、顽强拼搏的决心和行动力;伟大团结精神促使大学生形成精诚团结、奉献合作的品质;伟大梦想精神促进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坚守信仰,不忘初心和使命。[3]运用好战“疫”这本生动的教材,强化对伟大民族精神的培树,对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突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高校培树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古代的中国发展史,还是近代的中国抗争史,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都在无数的人物身上和领域当中熠熠生辉。笔者所在的高校为高等医学院校,也有众多医务人员奔赴湖北抗疫前线,有些人在学校也承担着教学任务,被学生所熟知,这些涌现在学生身边,能够“看得见,摸得到” 的先进事迹,更能将战“疫”精神、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学生亲身所见所感,以及所学专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强化文化氛围。不仅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的作用,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树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要构建全方位、制度化、经常化的教育实施体系,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树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要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树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树与信息化相结合,开拓网络教育阵地,进一步丰富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树的实施载体。深入挖掘战“疫”成功背后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引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审视自我、获得提升;灵活运用课余生活的“第二课堂”,通过纪录片、影视文学作品、座谈、报告、对话等形式,以真实的故事、人物,尤其是很多与大学生同龄的战“疫”一线青年主力军,他们身上闪耀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更能瞄准学生的情感触点,使学生更直观、更精准的理解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表达。

升华精神内涵。当代中国能够如此高速、高质量的发展,以及中国能如此快速的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因此,新时代高校,尤其是笔者所在的高等医学院校,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于宏观上与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成长、成才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成为推动伟大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于微观上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完善人格、扩大格局、提高境界,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MINORITY REPORT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