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2022-01-30王凤姣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研究生办学思政

王凤姣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来看,中外合作办学是跨境教育在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同时也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单位数量日益增长,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层次日渐丰富。习近平同志在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校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也逐渐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者机构所在高等院校也越来越重视研究生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全球交互性。复杂的内外部经济文化环境,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党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迈上更高的台阶,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依托的平台对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落到实处、落到所培养研究生的内心深处。

国内关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在中国知网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党建工作、思政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包括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期刊等文献共计825篇,但涉及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层次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仅有4篇。从文献中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方面

关于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学者们从当前新时代背景下,调研和研究了党建工作的现状和挑战,从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模式探索、路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比如喻瑜在硕士论文《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中,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目前的党建工作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即从理念创新促进党建教学方式多元化,从内容创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党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及积极构建高校学生党建激励机制这四个方面来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研究非常匮乏,将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并指导实践的也非常匮乏。虽然梁子才在《中外合作办学与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创新》中提到:中外合作办学平台研究生党支部必须不断创新党支部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四个服务”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时代使命和社会担当的党员。而就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定位来讲,党建工作不仅仅是培养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党员,更是要通过党建工作带动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他们知使命、有信仰,能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让研究生首先成为怀有家国情怀,思想健康,心理品格健康的人,再成为能够为党和人民,为国家奉献力量的人才。

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方面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原则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例如徐刚在硕士论文《综合改革背景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提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质量人才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修为和心理品格,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除此之外,目前国内高校中有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生思想状况和特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研究等方面。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体制机制、教育内容、工作队伍、方式途径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改进、变革和创新的空间。而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以什么样的途径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本课题选题的重要依据。

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融合方面

高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政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研究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从理论基础来看,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作用,育人于心,切实推进理论创新与新思想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也有助于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储备高质量专业人才。从研究生自身角度出发,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与其自身成长相契合,对于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而目前高校研究生党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也存在现实困境。如研究生自身学习特点(重科研、重专业、轻政治理论的学习现象日益突出)及目前现存的党建与思政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技术载体的运用和平台搭建不够到位,在当前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不同媒体、自媒体的国内国外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观念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研究生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也对研究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

例如,李红曼在《以党建为核心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 中提出:以党建为核心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最直接的方式。叶志明在《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出:要从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保障机制、管理机制为突破口,加强载体创新,以促进研究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高效开展。但均未涉及具体工作的路径,对于基层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依然存在困惑。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党建工作而言,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理想信念不足,道德行为弱化,心理素质较差的现象)、工作范围的国际性、工作形式的创新性、工作目标的时代性、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工作定位和思路的开拓性及境外党建工作的抓手薄弱等特点对一线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高校研究生的党建和思政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和系统化,但是如何高效的开展、长效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和思政工作,通过党建工作,规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研究生的管理,急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结论

我们始终坚信教育国际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即通过国际合作帮助本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要形成战略思维,关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一系列问题。中外合作办学中,面对中外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及中外不同的文化环境、政治环境,都要坚定立场、坚定方向,毫不动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能否培养和坚定研究生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成为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重大课题,因而在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中,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加强研究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研究生党建工作模式和机制的创新,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丰富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更是对于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办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感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常规高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基础薄弱、难度更大,且目前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较为匮乏。当下的理论在更复杂多边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是我们做此研究生的初衷和目的。

猜你喜欢

研究生办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思政课“需求侧”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