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患者血清激肽释放酶10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
2022-01-28王庆玲易莉莎
王庆玲, 赵 成, 易莉莎
(1. 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00;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510145)
卵巢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相关研究[1]统计,卵巢癌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死亡率位居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卵巢癌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约70%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在此情况下寻找特异性指标意义重大。研究[2]指出,激肽释放酶10(HK10)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且认为其水平的升高或降低与卵巢癌预后相关。但临床上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选取86例卵巢肿瘤患者与32例健康体检女性(健康体检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HK10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86例卵巢肿瘤患者与32例健康体检女性(健康体检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卵巢肿瘤患者根据肿瘤性质分为卵巢癌组(n=35)与卵巢良性肿瘤组(n=51)。卵巢癌诊断标准: 符合《2019NCCN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3]中的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卵巢肿瘤患者纳入标准: ①临床资料完整者; ② 首次发病卵巢疾病者,既往未经手术治疗; ③ 经病理检查确定性质者; ④ 卵巢癌患者于本次研究前未经化疗治疗。健康体检者纳入标准: ① 血清学资料完整者; ② 认知功能正常者。 排除标准: ① 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 ② 伴有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③ 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者。卵巢癌组年龄30~65岁,平均(44.65±3.21)岁; 体质量指数(BMI)18~25 kg/m2, 平均(21.45±1.32) kg/m2; 卵巢良性肿瘤组年龄29~65岁,平均(44.63±3.19)岁; BMI 19~25 kg/m2, 平均(21.49±1.30) kg/m2; 健康体检组年龄28~66岁,平均(44.58±3.26)岁; BMI 19~26 kg/m2, 平均(21.43±1.36) kg/m2。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及其方法: 设计统一病例调查表,由专业医师收集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等。
1.2.2 化疗方法: 第1天,紫杉醇(海南全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032)135~175 mg/m2, 静脉滴注; 第1天,卡铂(上海创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353) 300 mg/m2, 静脉滴注, 21 d为1个周期,每次用药后停药3周; 共6个周期。
1.2.3 生化指标检测: 于入院时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L, 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K10水平,试剂盒由美国R&B公司提供。
1.3 观察指标
① 对比3组HK10水平。② 观察不同病理特征的HK10水平变化。③ 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对HK10水平的影响。④ 观察卵巢癌患者经化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⑤ 评估HK10预测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特异度。
参照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4]评估。完全缓解(CR): 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及以上; 部分缓解(PR): 肿瘤最大直径×最大垂直径乘积减少≥50%, 维持4周及以上; 病情稳定(SD): 肿瘤最大直径×最大垂直径乘积减少<50%, 增大≤25%; 疾病进展(PD): 出现新病灶,肿瘤最大直径×最大垂直径乘积增大>25%。总有效率=(CR+PR)/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血清HK10水平比较
3组HK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卵巢癌组的HK10含量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健康体检组的HK10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血清HK10水平比较 mg/L
2.2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HK10水平变化
卵巢癌组患者的HK10水平变化与其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0.05); 卵巢癌组患者的HK10水平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相关(P<0.05)。见表2、图1。
表2 卵巢癌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HK10水平变化
A: 浆液型腺癌(放大100倍); B: 内膜样腺癌(放大40倍); C: 黏液性腺癌(放大100倍)。图1 病理特征表现
2.3 分层回归分析
模型1将分化程度作为自变量, HK10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模型R2值为0.116, 意味着分化程度可引起HK10变化,模型1通经F检验(F=4.332,P<0.05), 得出分化程度会对HK10产生负面影响关系,即回归系数值为-0.156, 呈现出显著性(t=-2.081,P=0.045)。针对模型2, 其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淋巴结转移”,F值变化呈现出显著性(P<0.05), 且R2值由0.116上升到0.248,提示淋巴结转移可对HK10产生负向影响,即回归系数值为-0.167, 呈现出显著性(t=-2.373,P=0.024)。针对模型3,其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肌层浸润程度”,F值变化呈现出显著性(P<0.05), 且R2值由0.248上升到0.350, 提示肌层浸润程度可对HK10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即回归系数值为0.148, 呈现出显著性(t=2.199,P=0.035)。针对模型4, 其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临床分期”,F值未出现显著性改变(detF=0.916,P=0.346), 意味着临床分期加入后对模型并没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HK10水平的分层回归分析
2.4 疗效分析
35例卵巢癌患者经化疗6个周期后,总有效率为77.14%, CR 6例(17.14%)、PR 21例(60.00%)、SD 5例(14.29%)、PD 3例(8.57%)。
2.5 预测效能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 HK10预测化疗疗效的AUC值为0.701(P<0.05); 敏感度为52.40%, 特异度为85.70%。见表4、图2。
表4 HK10预测化疗疗效的效能分析
图2 HK10预测化疗疗效的ROC曲线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卵巢癌,通常采用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但因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故总体预后相对较差,常在2~3年后复发。数据[5-6]显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20.00%左右,而早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85.00%, 因此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可在根本上降低卵巢癌的病死率。研究[7-8]显示, HK10在卵巢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越高,恶性程度越高,其预后越差。
HK10为人激肽释放酶家族成员,其表达水平受机体激素、各种细胞因子调控。韩冰等[9]研究可见,卵巢癌组的血清HK10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说明HK10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类固醇激素受体复合物(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其同源激素反应元件通过相互作用,启动级联反应,继而促进人组织HK10表达[10-12]。在正常情况下,HK10呈微弱表达,即在乳腺、肾脏、子宫内膜、血液、羊水等正常组中器官中均有表达。而在卵巢癌患者中,能通过激素、生长因子、受体或细胞因子的作用,改变HK10的酶活性[13-14]。此外,患者机体中的类固醇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通过调节基因转录,促使HK10表达[15]。
基于HK10研究,本研究发现,其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为了进一步论证上述推测的可靠性,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纳入分层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会对HK10产生负面影响,肌层浸润程度会对HK10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而临床分期对HK10并无影响。由此可见,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是影响HK10表达的重要因子。同时,这一结果也提示HK10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因此,本研究认为早期检测血清HK10表达有望作为诊断卵巢癌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测定HK10表达水平可为化疗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即针对卵巢癌患者血清HK10水平检测得出,卵巢癌患者化疗效果越好,血清HK10表达水平越低,故本研究推测HK10水平低表达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更强。为了进一步论证血清HK10水平变化对化疗效果的预测,本研究将其纳入ROC曲线模型中分析,结果显示HK10预测化疗疗效的AUC值为0.701, 提示HK10对化疗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需结合其他临床特征进行更好的预测,以此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客观的依据。
综上所述,卵巢癌患者血清HK10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可通过测定血清HK10水平评估化疗疗效。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尚需扩大大样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