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策略型阅读模式研究
2022-01-27宋宁远梁梦丽裴雷
宋宁远 梁梦丽 裴雷
[摘 要] 首先对策略型阅读的概念进行了深化。结合科学论文的特点,将科学论文阅读策略归纳为三类,分别是:检索与查询、理解与决策、自我调节与控制;将科学论文阅读任务归纳为检索任务、理解任务与积累/浏览任务。随后,设计了半结构化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科学论文“检索-浏览-定位-深度阅读”的阅读行为模式,进一步归纳策略型阅读的信息需求,包括“掌握论文逻辑结构”“提取特定知识单元”“满足特定阅读任务”“获取论文相关信息”。
[关键词] 科学论文 数字阅读 策略型阅读 语义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2) 01-0067-12
The Analysis of Strategic Reading Model Towards Scientific Papers
Song Ningyuan Liang Mengli Pei Lei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210033)(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210033)
[Abstract] This study first deepens the concept of strategic reading.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papers, this study classifies the reading strategies of scientific papers into three categories: using prio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understanding and decision-making, self-regulation and control; classifying the reading tasks of scientific papers into retrieval tasks, understanding tasks and accumulation / browsing tasks. On this basis, this study also designed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results. It finds that a strategic reading mode of“retrieval—browse—deep reading”for scientific pap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further summarizes the needs of strategic reading,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four aspects:“quick grasp of the full text structure”,“accurate positioning of specific content”,“accurate control of the reading process”,“extended reading of specific content”.
[Key words] Scientific Paper Digital reading Strategic reading Semantic publishing
1 引 言
策略型閱读(Strategic Reading)的产生与科研工作的投入、科研产出的激增以及数字阅读模式的转变密不可分[1]。随着自然语言处理、语义网等的不断发展,利用技术手段对文本进行分析,辅助用户阅读,提升用户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缓解由论文数量激增而带来的阅读压力,正在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包括宏知识(meta-knowledge)[2] 、远距离阅读(distant reading) 、近距离阅读(close reading)[3]等概念也逐渐被学界接受。
在这种背景下,艾伦·瑞尼尔(Allen Renear)首次提出策略型阅读的概念,认为策略型阅读目的在于对科学论文内容文本进行规范化表示与语义关联,以解决阅读时长限制下,科研论文数量激增而带来的阅读压力[4],是一种超文本环境下的浏览式阅读,具备扫读、略读、跳读、关键词浏览、非线性阅读、选择性阅读等特点[5] [6]。此外,科学论文的阅读本质上是用户为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会自发使用一种或多种策略以提升阅读效果与认知水平的阅读方式[7][8],即“阅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策略性”。
为了进一步厘清策略型阅读的概念,归纳策略型阅读的行为模式,探索用户科学论文阅读的需求,进而支撑语义出版及知识传播的未来发展,有必要以用户为视角,建构策略型阅读的行为模式。
2 文献综述
2.1 数字阅读
数字阅读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研究,拥有较为丰富的研究范式,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本研究认为具有代表性且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数字阅读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为过程与认知效果两个方面。
在行为过程视角下,数字阅读研究多使用问卷调查、扎根理论等方法诠释数字阅读的影响因素、行为模式并对差异进行分析与解释。李武等使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了三国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9]。茆意宏等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对移动阅读行为进行调查分析,设计了移动阅读环境下,用户阅读搜寻、共享、传递和利用行为框架[10]。张文亮等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数字青年使用网络阅读的三个阶段过程[11]。储节旺等采用扎根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老年人数字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从数字阅读载体建设、数字阅读服务建设和数字阅读内容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12]。另有研究探讨两种不同媒介环节环境下阅读行为的变化。有研究认为,浏览、关键词识别、非线性、可选择为特征的屏读行为正在成为主流,且数字阅读更强调发散式、垂直浏览和基于超链接式的阅读[13],这些研究进一步印证了瑞尼尔关于策略型阅读方式的论断。综上,行为过程导向的研究倾向于以调查、访谈等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着重探讨阅读行为本身存在的共性、差异与影响因素等。
在认知效果方面,研究者多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实验设计、量表评估等方法,对阅读速率、阅读准确率[14]、信息技术能力[15]等因素测量,探究了新旧媒介环境、线性与非线性文本环境下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效果、认知负荷的差异。研究指出,数字阅读行为通常会取得更好的阅读理解水平[16],但也存在包括阅读的认知负荷提高[17]、对于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效果不足、消化吸收阅读材料的能力偏低、长期记忆水平较低等问题[18]。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通过非线性、跳跃式的信息搜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关信息,但却对文本结构、逻辑等有所忽视,造成长期记忆能力偏低。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开展策略型阅读很有必要性。
虽然数字阅读研究在行为模式、认知效果上的探究对于揭示策略型阅读的内涵与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但均未能将科学论文阅读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也未能更好地揭示阅读过程中的策略使用、任务匹配等关键问题。还需要围绕科学论文阅读策略、阅读任务等进行研究。
2.2 阅读任务
阅读任务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任务。本研究将阅读任务理解为用户(或阅读者)阅读科学论文时所要实现并达到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不同的阅读任务决定了用户使用的阅读策略及阅读的特定内容。
主流研究通常对阅读任务进行分类以实现对阅读任务的深入理解。张蕾(Zhang Lei)等在对泰勒(Taylor)信息使用模型(Information Use Model)中识别科学论文阅读过程中的5种信息任务,分别是:跟进最新研究、了解事实、了解论证结构、了解背景信息、了解处理方法[19][20]。德·里鲍皮埃尔(de Ribaupierre)等认为科学论文阅读的阅读任务包括:保持更新、发现新的研究领域、论文写作、找到新的观点、撰写项目申报书[21][22]等。特诺皮尔(Tenopir)等指出阅读科学论文可以启发科研工作者进行新的思考、创造新的观点、证明结果、解决技术问题等[23]。刘晶将阅读任务划分为检索、理解与积累三类[24]。
基于以上研究,结合科学论文的特点,本研究认为科学论文的阅读任务应当包括检索、理解與积累三大类型,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积累任务 保持知识更新,实现知识拓展 为了关注研究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进行的广泛阅读,包括跟踪特定期刊论文、特定学者及其作品。
2.3 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语言学,研究者通常会设计量表,对阅读者的阅读策略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提升阅读者阅读效果的方式[25]。近年来,图书情报及出版领域也有研究者开始关注阅读策略的问题[26][27]。
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ies)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用户“为解决困难而采取的行为”。古德曼(Goodman)认为阅读不是一种线性的信息处理(linear process),而是阅读者不断利用自身背景知识及语言技巧进行意义建构 [28];也有研究将阅读视为阅读者利用背景知识,选择恰当的阅读技巧而进行的文本理解 [29][30]。因此,阅读策略是阅读者利用先验知识与文化背景理解文本、吸收文本所表达信息与知识的方法与技巧。随着认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关于阅读模式及阅读策略的研究也不断丰富。华莱士(Wallace)认为阅读策略的使用与阅读任务、阅读对象、所处环境等密切相关,可以被读者灵活控制与使用 [31];柯达(Koda)认为阅读策略的3个本质特征是“读者控制”“目标或问题导向”“有意识”[32]。李炯英认为阅读策略是解决阅读问题的“规则系统与操作程序” [33]。以上研究指出了阅读策略的若干特征:(1)阅读策略是阅读者的主动行为;(2)阅读策略是与阅读内容的互动;(3)阅读策略与阅读任务有关;(4)阅读策略受到阅读文章类型的影响。
也有学者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的方法对阅读策略的使用产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估,形成大量量表用以实现对阅读策略的测度。谢奥利(Sheorey)与蒙克塔里(Mokhtari)首先将阅读策略初步划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支持策略三类[34]。长林(ChanLin)提出大学生数字阅读的三大类阅读策略,分别是:使用先验经验、理解与决策、自我调节与控制,并设计了26项具体策略。刘晶在对以上阅读策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术阅读的情境,新增了“通过快读或跳读来完成阅读”“使用检索功能找到特定内容”等策略。
本研究综合以上分析将科学论文阅读策略进行归纳,如表2所示。
3 科学论文策略型阅读调查分析
3.1 访谈样本选择
研究选取的访谈对象为武汉地区高校的硕博士。访谈对象选择力求涵盖文史、哲学、工科与自然科学等,访谈样本的选择采用滚雪球的方式进行。在正式访谈开始前,首先对访谈对象的科学论文阅读经验进行调查,确保所选访谈对象均有一定的科学论文阅读与研究经验,且每周论文阅读次数在3次以上。正式访谈对象共40名,其中,自然科学背景的访谈对象10人、工科背景5人、人文学科(文学、历史、哲学)背景17人、社会科学背景8人,其分布如图1所示。
3.2 访谈实施过程
研究首先根据阅读策略与阅读任务相关研究编制包含三类开放式问题和针对具体策略使用情况的二维评分表的访谈提纲。研究首先选择5个人进行预访谈,并根据访谈结果对访谈大纲、访谈策略进行调整。正式访谈共包括开放问题回答与评分表打分两部分,每次访谈时间为30—45分钟。
访谈首先通过对开放式问题的提问与回答,获取科研工作者科学论文阅读情况、阅读目标及阅读任务、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探究。问题主要包括三类。
① 您阅读科学论文的频次是多少?所阅读论文的语言主要是什么?
② 您阅读科学论文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为了完成什么样的阅读任务?
③ 您在理解科学论文时通常采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
随后,使用出声思考法,邀请受访者针对评分表提出意见,并将受访者新提出的阅读任务与阅读策略编制到评分表中。随后,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按使用频率进行打分, 5分表示经常使用该策略,1分表示很少使用。
3.3 数据分析
访谈所获数据包含访谈文本及评分表两部分,针对访谈文本数据的处理及分析过程如下。首先将访谈录音转变成文本并进行编号。随后使用质性分析工具NVivo12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与分析。编码过程邀请了1名博士研究生和1名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以保证编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随后,本研究对编码一致性检验和理论饱和度进行测试。除了对访谈数据的编码分析之外,本研究还对访谈第二部分获取的关于阅读策略使用频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均值发现不同任务环境下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
3.4 访谈结果
3.4.1 阅读任务分析
通过对访谈文本的编码分析共得到6种阅读任务,包括:找到特定内容、发现新的研究领域、执行新的研究、学习特定知识、保持知识更新、拓展与兴趣阅读。前五种阅读任务在对阅读任务理论梳理时有所提及,兴趣阅读是本研究提取到一种新的阅读任务,是通过浏览公众号、老师讲授等,基于自身兴趣而开展科学论文阅读。连同兴趣阅读在内,这6种不同的阅读任务在不同学科之间呈现一定的共性和差异。
首先,找到特定内容、执行新的研究、保持知识更新与拓展在所有学科中均有涉及,说明这些阅读任务是普遍存在的阅读任务,也是进行科学论文阅读的关键性任务。
其次,发现新的研究领域是哲学学科经常涉及的阅读任务,而其他学科相对较少甚至没有涉及此类任务,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哲学专业的研究通常是思辨性、批判性的,需要去评价或反驳前人的观点,因此需要阅读论文寻找相应观点进行评价或反驳,正如一位被访者提到的:“比如我现在对反生育学感兴趣,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切入的点去进行研究,那么我就要去看现在的论文里别的学者对反生育学是怎么看的,我要去看他的论证是否正确,有没有新的角度可以反驳他,#ZH2”。 二是因为有些被访者,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已经有明确的研究领域,因此不需要再通过阅读论文来寻找新的研究领域,如历史专业的一位被访者提到:“我的研究领域是和导师商量确定了的,未来几年我就研究这个,所以我不需要通过阅读论文再找新的研究主题,#L7”。
此外,兴趣阅读在历史、哲学和社会科学这三个专业都被提及,并且在哲学专业更为常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被访者的个人学习或阅读习惯以及哲学专业的思辨性、批判性的研究特点有关,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阅读论文,在他人论文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学习特定知识这一任务除了文学专业的被访者没有提及,其他学科均有提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文学论文中没有固定或清晰的研究方法、写作思路、论证结构等,如一位文学背景的被访者提到:“我们文学的论文很少有固定的研究方法、论证结构等,我们论文最大特点就是逻辑要自洽,所以我个人在看论文的时候更注重真实思想的表达和文笔风格,不会为了学习这些特定知识而阅读,#W3”。
虽然各学科特有的阅读任务不同,但受访者均表示自己在阅读科学论文时,是出于一定的阅读目的。该结果表明,策略型阅读是以阅读任务为导向的。找到特定内容、执行新的研究、保持知识更新与拓展等任务尤为关键。
3.4.2 阅读策略分析
检索任务阅读策略分析。检索任务是指找到特定内容,包括特定概念解释、史料、实验方法、典故等。围绕该任务,用户采用的阅读策略分析结果图2所示。在检索任务(即找到特定内容)中,用户认为使用论文的内容结构(4.22)、整合并提取不同来源的内容资源(4.00)、通过高亮、下划线等突出显示重点内容(3.89)、了解文献背景信息(3.89)、使用参考文献进行追踪阅读(3.89)等十分重要。相比之下,诸如通过可视化途径对阅读内容进行强化(2.00)、重读以前的内容(2.44)、使用图表促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2.56)等策略使用较少。这说明,找到特定内容这一阅读任务更加强调对当前文本的深入理解。
理解任务阅读策略分析。理解任务包括:发现新的研究领域、执行研究主题、学习特定知识三种具体的阅读任务,下文分别对这三種具体任务使用的阅读策略进行分析,如图3、图4、图5所示。
据图3所示,在发现研究领域这一阅读任务下,阅读前了解文献背景信息是最为重要的阅读策略之一,得分达到4.67,说明绝大部分科研工作者会首先了解论文所属领域、作者、发表期刊、论文题目、摘要等文献背景信息。除此之外,使用论文的内容结构(4.17)、做笔记并记录思考(4.17)、确定需要阅读的内容(4.00)、突出显示重要内容(4.00)、使用跳读的方式进行阅读(4.00)、对阅读内容进行自我解读与推理(4.17)等也是用户较常使用的阅读策略。
据图4所示,与发现新的研究领域这一阅读任务类似,为了执行研究主题而进行的阅读也通常使用了解文献背景信息(4.53)、使用论文内容结构(4.16)、做笔记并记录思考(4.33)、突出显示重要内容(4.47)等策略。而与之不同的是,对阅读内容进行自我解读(4.42)、分析并评估当前所阅读的内容(4.21)、确定需要阅读的内容(4.32)等策略的重要性都有着不同幅度的提升。
据图5所示,学习特定知识阅读任务需要的阅读策略与发现新的研究领域、执行研究主题所需的阅读策略具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略有差异。其中使用论文的内容结构(4.00)、了解文献背景信息(4.13)、确定需要阅读的内容(4.13)等虽然数值有所降低,但依然是学习特定知识需要的重要的阅读策略。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阅读策略分别是突出显示重要内容(4.50)、对阅读内容进行自我解读和推理(4.50)。该结果表明,对特定知识的阅读、理解与学习是建立在定位特定内容基础之上,对所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与反思。
积累任务阅读策略分析。积累任务主要是为了更新已有知识、实现知识拓展。该阅读任务所需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如图6所示。对于保持知识更新与实现知识积累,科研工作者常采用做笔记并记录思考(4.10)、突出显示重要或感兴趣的内容(4.30)等阅读策略。此外,确定需要阅读的内容(3.80)、使用论文的内容结构(3.80)、使用注释获得更加准确的解释(3.90)也是较为重要的阅读策略。总体来看,此任务情境下,各项阅读策略得分情况偏低。用户普遍不倾向于使用阅读策略。
兴趣阅读任务阅读策略分析。兴趣阅读任务是指用户因自身阅读兴趣而对某一科学论文进行阅读,其使用情况如图7所示。在所有阅读策略中,了解文献背景信息(4.50)、使用参考文献进行追踪阅读(4.33)、使用论文的内容结构(4.33)、使用注释获得更加准确的解释(4.33)均是较常使用的阅读策略。而诸如通过可视化途径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理解(2.33)、使用图表促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2.83)等使用较少,说明基于兴趣的阅读通常是一种浅阅读行为。
访谈结果综合分析。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对每项阅读任务采用的不同阅读策略,本研究对阅读策略总体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分析,其结果如图8所示。
用户在寻找研究主题、执行研究主题、学习特定知识、兴趣阅读等任务中,更倾向于使用阅读策略;且每类阅读策略均有使用,但使用程度不同。检索与查询类型的阅读策略,包括了解文献背景信息(4.22)、使用论文内容结构(4.11)、确定需要阅读的内容(3.98)等较常使用;在理解与决策类性的阅读策略中,对阅读内容进行自我解读与推理(4.06)使用频次较高;突出显示重要内容(4.22)属于自我调节与控制类型中较常使用的阅读策略。同时,用户使用阅读策略与阅读任务之间具备一定的相关性,不同阅读任务会影响用户阅读策略的选择。
4 策略型阅读的行为模式与信息需求
4.1 策略型阅读行为模式
调研结果进一步印证了策略型阅读的概念及特征,即策略型阅读是以阅读任务导向,数据驱动、机器辅助的,能够满足用户阅读策略,适用于超文本式阅读的科学论文阅读新模式。
策略型阅读可以看作是一个由不同阅读方式有机结合,并不断循环、迭代的阅读。用户以阅读任务为起点,以阅读需求为导向,使用诸如“使用参考文献追踪阅读”等策略进行扩展阅读,并检索与阅读任务相关的论文及特定知识;使用“了解文献背景信息”“使用论文结构”等策略执行略读、跳读等远距离阅读,实现对科学论文语篇结构的快速把握,浏览并定位有关内容与知识;随后使用圈点勾画、做笔记、画图等实施近距离阅读,完成对所需知识的深入理解。从结构上看,策略型阅读的行为模式呈现出一定的“双循环”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宏观上,为“远距离阅读—近距离阅读—扩展阅读”混合有序使用;在微观上,呈现出“检索—浏览—定位—深度阅读”循环,两过程间存在相互作用。策略型阅读行为模式图如图9、图10所示。
用户在进行策略型阅读时的首要目标是在阅读任务导向下,通过对背景信息、论文逻辑结构、重要知识点的分布等,从宏观上对科学论文进行把握与解读。同时,阅读策略的使用集中在用户检索与查询过程中,涉及对科学论文背景信息、内容与结构的准确理解,这项发现进一步明晰了策略型阅读的信息需求。
4.2 策略型阅读的信息需求
掌握论文逻辑结构。对全文结构的快速掌握是阅读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根据结构进行预测”“预先了解文章结构”“阅读前预览文本”“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注意篇章结构”等具体的阅读策略也指明了快速掌握论文结构是策略型阅读的关键。现阶段,用户对科学论文结构的掌握通常基于文章题目、章节标题、摘要等信息进行推断,即通过科学论文形式特点判断其逻辑架构。
提取特定知识单元。从信息搜寻的角度来说,科学论文的阅读过程是一种主动搜集相关信息的过程,策略型阅读行为模式也指出,对特定内容的准确定位与检索不仅是用户重要的阅读任务,也是较常使用的阅读策略。阅读策略中“忽略细节”“注意中心句”“带着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为阅读设定阅读目标”等,都充分说明了阅读科学论文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寻求信息、获取知识、填补信息空白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准确定位特定内容组件,可以辅助用户实现信息的主动获取及意义建构。
满足特定阅读任务。策略型阅读是以任务为起点的信息检索式阅读,其根本需求在于满足特定的阅读任务。因此,在策略型阅读模式下,用户受到阅读任务及阅读内容的双重影响,而会倾向于使用“非线性阅读”模式,存在着大量诸如“跳过生词继续阅读”“为了更好地理解内容而重读”“从重要且感兴趣的内容开始读”等阅读策略。这些阅读策略的实施实质上是在線性文本环境下,围绕特定阅读任务,选择相应的内容而进行的非线性阅读。
获取论文相关信息。进行跨语篇拓展型阅读是策略型阅读需求中的关键。“使用先验知识”“在阅读时使用背景知识”“运用背景知识推测文章观点”等是阅读者常使用的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对于用户理解文章主题、建构知识体系等十分重要。用户在科学论文阅读过程中,需要检索大量参考文献、专著、知识库、数据集等实现对背景知识的扩展,因此对具体概念、具体陈述等进行扩展,也是实施策略型阅读的重要环节。
5 讨 论
5.1 科学知识的语义化发布
为了用户科学论文策略型阅读的需求,就必须实现科学知识的语义组织与关联发布。目前,学界及业界已经在系统工具设计方面进行了相应探索,开发了诸多增强型出版物系统及阅读辅助平台,生命科学文献棱镜(elife Lens)通过设计阅读导航,方便用户快速定位当前阅读内容在整篇论文中的位置[35];乌托邦文献阅读器(Utopia Document)通过实体链接技术,关联了诸如维基百科、外部知识库、参考文献等,实现了基于特定概念的内容扩展[36];张加万等设计了一种基于引用关系的辅助阅读系统,该系统可以记录用户论文阅读路径,并进行可视化实现[37]。这些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策略型阅读的需求[38]。但尚未实现对文章语义结构及内容组件的准确表征与揭示,导致在把握论证结构、检索特定内容、支持基于阅读任务的检索等方面无法满足用户策略型阅读的需求。因此,实现科学知识发布与出版样式的多样化,开发适用于策略型阅读的辅助阅读工具,是建构新形态科学出版物的关键。例如,建立以知识图谱为重要载体的科学知识语义发布,为用户的科学论文阅读提供诸如学科概览、观点演化、重要节点文献提供等辅助阅读功能。
5.2 知识传播的数据化转向
策略型阅读的兴起为科学交流体系的创新提供了契机,也为知识传播的数据化转向提供了现实路径。大数据时代,通过对学术出版物自身和学术出版应用场景的数字化结构与全息化重构,数据将成为出版服务的核心单元。通过语义标注、语义关联、语义组织等过程,将科学交流的载体由论文、专著、报告等静态、单一、固定的“容器”向细粒度、情境化、富语义、可溯源的“数据”转变。这种数据不仅包括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集,也包括经过结构化、语义化处理后的内容数据,诸如实验工作流、算法、论证过程等,实现知识传播由“文献”向“数据”转变,进而极大改善现有科学交流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弊端,进而支撑用户的策略型阅读。
5.3出版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策略型阅读的兴起与发展在促进知识发布与知识传播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必将促进科学出版流程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具体体现在选题策划便捷化和出版发行精准化方面。在选题策划便捷化方面,学术出版机构通过对用户检索、浏览、定位、深度阅读等行为模式的分析,挖掘分析用户阅读资料的需求、内容以及趋势,找出最具科研价值的选题。在出版发行精准化方面,出版机构可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多种数字化产品和精准化服务,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例如,英国的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Taylor Francis Group)利用技术追踪读者兴趣点,发现阅读趋势,深入研究读者从一篇文章的链接转到另一篇文章的规律、追踪读者每篇文章的阅读时间[39];旨在探索作者、读者互动出版的德国新兴出版社因科特(InKitt),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挖掘,实现对用户使用模式的判断,并通过收集读者偏好和意见对作品内容进行修改[40]。总体而言,未来学术出版的发展还需以精准出版、精准发行、精准阅读为目标,着力提升用户体验,探索智能化的出版流程升级。
注 释
[1] Renear A. H., Palmer C. L. Strategic Reading, Ontologies, and the Future of Scientific Publishing[J]. Science: 325(5942):828-832
[2] Evans J. A., Foster, J. G. Metaknowledge[J]. Science, 331(6018):721-725
[3] Drouin J. Close- and Distant-Reading Modernism: Network Analysis, Text Mining, and Teaching the Little Review[J]. The Journal of Modern Periodical Studies,2014, 5(1):110-135
[4] Shotton D. Semantic publishing: the coming revolution in scientific journal publishing[J]. Learned Publishing, 2009, 22(2): 85-94
[5] Liu Z. Reading behavior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reading behavior over the past ten years[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05, 61(6): 700-712
[6] 宋寧远, 王晓光. 增强型出版物模型比较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7): 1-12
[7] 刘丹丹.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 外语界, 2002, 92(6): 13-18
[8] Marandi S, Mokhtarnia S. Strategic Reading Process in Two On-line and Printed Environments[J]. Journal of Aisa TEFL, 2017, 5:86-103
[9] 李武,刘宇, 张博. 大学生移动阅读的使用动机和用户评价研究:基于中日韩三国的跨国比较[J]. 出版科学, 2014, 22(6):83-87
[10] 茆意宏. 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行为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90-150
[11] 张文亮,费轲凡,马毅.数字青年网络阅读心理影响因素的扎根理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2019,31(12):23-31
[12] 储节旺,刘青青.老年人数字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合肥市老年人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8(7):25-30+69
[13] Mozuraite V. Change of the reading paradigm in the age of e-book[J]. Libellarium: Journal for the Research of Writing, Books,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stitutions, 2015, 7(1):83-91
[14] Muter P. Maurutto P. Reading and skimming from computer screens and books: the paperless office revisited? [J].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991, 10(4):257-266
[15] Rodrigues M C A J, Martins R X.Digital media performance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Technologies,2008,3(1): 33-42
[16] Dyson M. Haselgrove M. The effects of reading speed and reading pattern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ext read from screen[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 2000, 23(2):210-223
[17] Zumbach J, Mohraz M. Cognitive load in hypermedia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fluence of text type and linearity[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8,24(3):875-887
[18] 袁曦临, 王骏, 刘禄.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5):35-46
[19] Zhang L, Kopak R, Freund L, et al. A taxonomy of functional units for information use of scholarly journal articles[J].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47(1): 1-10
[20] Zhang L, Kopak R, Freund L, et al. Making functional units functional: The role of rhetorical structure in use of scholarly journal articl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1, 31(1): 21-29
[21] de Ribaupierre H, Falquet G. Extracting Discourse Elements and Annotating Scientific Documents Using the Sciannotdoc Model: A Use Case in Gender Docume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igital Libraries, 2017(3):1-16
[22] de Ribaupierre H, Falquet G. A User-centric Model to Semantically Annotate and Retrieve Scientific Documents[C].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xploiting Semantic Annotations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ACM, 2013:21-24
[23] Tenopir C,King D W, Edwards S,et al. Electronic journals and changes in scholarly article seeking and reading patterns[J]. Aslib Proceedings,2009,61 (1):5-32
[24][27] 刘晶. 人文学者的电子书阅读策略研究[D]. 武汉: 武汉大学, 2019:126-135
[25] 李炯英, 秦智娟. 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 国外外语教学, 2005(4):43-49+56
[26] Chanlin L J. Reading strategy and the need of e-book features[J]. The Electronic Library, 2013, 31(3):329-344
[28] Goodman K S.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1967,6(4): 126-135
[29] Clarke M A, Silberstein S. Toward a Realization of Psycholinguistic Principles in the ESL Reading Class[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broad, 1983, 27(1):135-154
[30] Coady J. A psycholinguistic model of the ESL reader[M]. In: Mackay, R., Barkman, B., Jordan, R. (Eds.), 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Newbury House, Rowley, MA, 1979: 5–12
[31] Wallace C. Read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161
[32] Koda K. Insights in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35
[33] 李炯英, 浦一婷. 我国二语阅读策略研究:回顾与展望(2006—2015)[J]. 外语教学, 2017(3):62-67
[34] Sheorey R, Mokhtari K. Differences in the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of reading strategies among native and non-native readers[J]. System, 2001, 29(4):0-449
[35] eLife Lens [EB/OL]. [2020-10-15]. http://lens.elifesciences.org/
[36] Attwood T K, Kell D B, McDermott P, et al. Utopia documents: linking scholarly literature with research data[J]. Bioinformatics, 2010, 26(18): i568-i574
[37] 张加万, 杨思琪, 李泽宇,等. 基于文本摘要及引用关系的可视辅助文献阅读[J]. 软件学报, 2016(5):1163-1173
[38] Bardi A, Manghi P. Enhanced publications: Data model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J]. Liber Quarterly, 2014, 23(4): 240-273
[39] 莫利 佛拉特.人工智能在學术出版上有哪些应用:泰勒-弗朗西斯正在尝试[EB/OL]. [2020-10-15].http://www.bookdao.com/article/406953
[40] 王卉,张瑞静.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出版发行研究,2018(2):45-49
(收稿日期: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