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记者借力新媒体的工作创新之路

2022-01-27周文茹

传播与版权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闻采访新媒体创新

周文茹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传统媒体面临巨大冲击,我国媒体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广播记者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一方面要认识到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面临的发展挑战,另一方面要把握新媒体技术对自身工作带来的机遇。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播记者能够更快地实现信息的获取与传播,助力工作创新。因此,广播记者需要借力新媒体,不断更新自身的新媒体知识储备,了解新媒体理论与技术,从而顺应时代趋势,实现工作创新,助力自身职业良好发展。

[关键词]广播记者;新媒体;创新;新闻采访

近年来,新媒体实现了快速崛起与高速发展,改变了以报纸、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方式。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大众通过新媒体平台接收新闻信息已然成为主流。这种随时随地能够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人们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相契合,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行业必须主动“拥抱”新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从业者,需要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实现工作创新。基于此,本文从广播记者的视角出发,探讨广播记者如何借力新媒体对新闻报道与采访工作进行创新,并提出几点思考。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旧”的传统媒体的相对概念,是一种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传播载体,区别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1]。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效率、新闻覆盖范围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而且在新媒体崛起与快速发展之后,新闻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传播,即逐渐从媒体到受众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媒体与受众的双向互动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可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对新闻信息进行采编且直接发布于新媒体平台,而受众也能通过新媒体平台接收新闻信息且即时表达自己对新闻的看法[2]。

二、广播记者借力新媒体的工作创新策略

广播记者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其工作开展质量与角色转型和定位会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记者一定要创新工作理念,借力新媒体创新工作方式,从而推动广播媒体的稳定发展。笔者主要结合广播记者的工作实际,对其借力新媒体的工作创新策略予以分析。

(一)借力新媒体,全方位寻找新闻线索

第一,要善用各种新媒体形式。新闻线索是广播新闻报道的原始资料,倘若缺少线索,则无法形成新闻报道。而线索的来源渠道、质量优劣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與时效性。因此,对广播记者而言,其要善于运用各种新媒体形式,借助多元化传播渠道,找寻适合开展新闻采访与新闻报道工作的目标[3]。同时,相关单位应以课题形式给广播记者分派任务,让其从中寻找与挖掘新闻线索。具体来讲,相关单位可依据广播记者的职务、身份,为其安排不一样的新闻线索收集任务量,并从中优选最具价值的新闻线索。在这个过程中,广播记者要灵活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贴吧等,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第二,重点关注五类新媒体账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短视频的崛起,各类新媒体平台得到快速发展,比如微博、抖音、快手等,这类平台均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体量大、覆盖面广的优势,呈现多元化、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新媒体平台作为庞大的信息载体,可成为广播记者获取新闻素材、深挖新闻事件的源泉。因此,广播记者需要善于总结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及特点,重点关注国家政务官方账号、社会精英名人账号、高知名度专业新闻工作者账号、行业账号以及草根大V账号。通过对这五类新媒体账号的关注,广播记者在新闻线索收集工作中能确保信息更加全面。

(二)借力新媒体,甄别新闻素材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基础在于其真实性,相比以往传统的工作形式,广播记者借助新媒体获取新闻素材,能够发挥互联网海量资源的优势,并且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拓宽新闻素材的来源渠道。但是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凡事有利有弊,从互联网获取的新闻素材,往往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倘若广播记者不加以甄别而直接报道,就会在无形中助推这些信息的扩散,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也会动摇广播媒体的权威地位[4]。

在甄别新闻素材真实性的过程中,广播记者一方面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做出初次甄别;另一方面要借助新媒体渠道对新闻素材中的关键词进行检索,从而尝试追踪信息的来源。另外,广播记者也可与其他记者同行交换信息,确定新闻素材的真实性,或者直接向新闻事件当事人、参与人、爆料人以及相关部门进行验证,确保新闻线索的真实性。

(三)借力新媒体,创新新闻采访形式

广播记者的新闻采访形式也会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逐步创新,获得更便捷的技术支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广播媒体着手构建网络媒体平台,在新旧媒体融合的基础上,有效创新广播记者的采访形式。一方面,广播记者可用智能手机、录音笔等设备进行采访,特别是在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时,这些随身携带的工具便于采访工作的及时开展;另一方面,广播记者应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手段,熟悉如何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的方式发布新闻信息,尽可能地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时效与覆盖面[5]。

广播记者对新闻采访形式的创新,要重视创新提问形式。第一,广播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问题组织能力,保证在新闻采访中能够根据受访者的表达而随机应变,不断调整问题和提问方式。第二,新闻采访中的提问一定要具有针对性,问题设计必须能起到对事件分析的推动作用。第三,处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广播记者,需要积极促进新旧媒体技术的融合,为受众带来更真实且更具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四)借力新媒体,提高新闻信息质量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广播记者在此背景下必须主动提升自身高价值信息的捕捉能力,通过对可疑信息、重要信息的把控,对现行的采访形式予以创新。尽管如今的受众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闻信息,但是他们对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别,再加上网络的开放性以及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常常会出现假新闻“满天飞”的情况。而广播媒体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其报道的新闻内容必须保证真实性。因此,广播记者在采访时需要深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要快速辨别信息或新闻线索的可疑点,与事件当事人进行交流,掌握第一手的真实信息[6]。

广播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一般都会提前做好准备,比如提前准备好想要问的问题以及提前了解事件的背景资料,并在采访结束后对素材进行整理等。而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广播记者除了要对群众的生活进行记录,还要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倾听群众的心声,从中挖掘更具价值的内容。

(五)借力新媒体,精准找寻新闻当事人

广播记者的新闻报道工作不只是简单地收集新闻素材以及开展新闻采访,其常常面临选题困难的情况,而且广播记者在采访之前找寻新闻当事人也是一个难度较高的任务。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有助于广播记者精准找寻新闻当事人,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借助新媒体寻找新闻当事人。针对个人提供线索的新闻信息来说,广播记者找寻当事人可通过其发表信息的微博、抖音等平台,以私信、评论等方式与对方取得联系,从而与当事人协调和沟通采访之事。另外,新闻事件信息的深入挖掘,许多时候还要找到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因此,广播记者还可通过新媒体平台,与现场有关的照片、视频的拍摄者联系,从侧面了解事件的全貌,获取更全面的新闻信息。

第二,借助新媒体联系政府部门。许多新闻线索经过广播记者的层层挖掘,最终会涉及政府部门,相较于上述新闻当事人,广播记者与政府部门取得联系相对简单。原因在于新闻线索一般涉及政府宣传部门、新闻处、新闻办等官方新闻宣传部门,或者是公检法、民政等职能部门,广播记者能够直接通过它们的官网或新媒体平台官方账号获取联系方式,在上班时间可与其直接联系沟通。

(六)借力新媒体,提高采访工作时效

广播记者的采访工作不但需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而且其要和受访者展开及时有效的溝通。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的便捷性大大优化了采访形式,保障了广播记者的采访时效。比如广播记者在采访中,要想保证第一时间能向信息中心传送采访情况,就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剪辑好的音视频素材传送至媒体中心[7]。此外,广播记者在进行现场新闻采访时,如果条件不允许,还可通过互联网语音的方式开展临时采访,比如微信语音等形式,随后将采访的语音内容进行编辑和审核,再直接发布在相关网络平台,这就保证了其采访工作的时效性。对广播记者而言,其一定要保持对新闻的敏感性,能够快速且精准地从信息中提炼有报道价值的线索,并以最短时间深入剖析线索,抓住受众眼球。

三、广播记者借力新媒体进行工作创新的风险与思考

(一)风险规避

广播记者借助新媒体进行新闻线索的收集以及开展新闻采访工作,相较于现场取材而言,存在诸多隐蔽性风险。因此,广播记者在新闻工作中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规避相关风险。

第一,要保全证据链的完整性。广播记者的新闻报道是一个集线索收集、调查采访、素材编写、信息报道于一体的过程。在采访工作中,如果受访者没有提出特殊要求,广播记者可首选电话采访形式,并保存好全程录音文件,这特别适用于存在争议的新闻事件,同时可通过微信、QQ等即时聊天软件进行采访,保存好聊天记录作为采访证据。如果广播记者在采访中面临指向性陈述的情况,一定要向当事人索要能够佐证的材料,可以是文字、录音或是人物证明等。总而言之,在新闻事件报道时,广播记者一定要养成保全证据链的意识与习惯,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某些观点争议较大,其一定要对当事人的转述正确性予以重复确认。

第二,使用全方位信息来源。受客观原因的局限,很多时候广播记者在取得素材之后无法向当事人双方或其中一方进行求证,那么广播记者则需要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相关个体进行信息采集,以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第三,重视新闻稿件的逻辑性与合理用词。新闻素材要经过采集、编辑才能形成新闻报道,那么广播记者在采访、编辑工作中就要把控好内容。尤其是在编辑过程中,广播记者需要注重细节、保持谨慎,倘若对其中情况无法确定,则要适当模糊化处理,不能出现主观臆测的结论。此外,在撰写新闻文稿时,广播记者还要保证内容符合逻辑,重视现象之间的关系,深挖现象背后的本质。

(二)工作反思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在广播记者行业广为流传。然而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广播记者可足不出户,只需要连接互联网便能轻松地获取新闻信息,利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编辑新闻,完成新闻报道工作,使报道具有高效、便捷、易操作的优点,满足新闻报道时效性的要求[8]。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广播记者借力新媒体获取的新闻素材,因为没有做到现场调查,其真实性存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传统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广播记者在借力新媒体进行工作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新媒体如此便捷,广播记者还需要跑现场吗?该问题的争论点在于广播记者是否需要去新闻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出现这方面争论的原因在于“新闻的真实性是其基础”。这一争论的存在普遍反映了新旧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从业者在新闻采编工作方面存在的困扰。

第二,判断新闻报道需要跑现场的标准是什么?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我们不得不承认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内容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变,也出现了更加多元的新闻理念与采编手段,这大大提升了新闻生产效率。但是,面对互联网中海量的新闻素材,广播记者要学会甄别新闻素材的真伪并判断其价值,将其价值高低作为是否需要跑现场的判断标准。一方面,广播记者要判断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是否还存在持续影响,如果存在就需要跑现场。这一标准主要关注的是新闻线索的价值,跑现场有助于新闻信息纵深性的挖掘,可形成深度报道。另一方面,广播记者要判断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在现场是否还会发生变化,如果会就需要跑现场。这一标准体现在新闻线索的现场价值方面,现场价值没有被破坏且存在无法替代的属性,这要求广播记者需要聚焦于新闻线索的现场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新媒体的崛起与发展导致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但作为广播记者,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新媒体的优势,秉承内容为王、为受众服务的媒体工作理念,主动学习新媒体知识以及整合新媒体在资源收集、信息传播、事件采访方面的优势,促使新闻报道工作的全面创新,提升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如此一来,广播记者通过借力新媒体,能够为受众带来更全面、更迅捷的新闻资讯,推动传统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缤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24):124-125.

[2]姜延.融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创新模式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17):121.

[3]王建军.新媒体时代广电记者采访形式创新策略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21(04):167-168.

[4]刘翔雁.试析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工作者的创新意识[J].西部广播电视,2019(14):155-156.

[5]刘薇.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创新策略[J].记者观察,2019(17):17.

[6]张洋锋.探析媒介融合下新媒体在广播新闻中的应用[J].传媒论坛,2021(15):44-45.

[7]张清婷.编辑记者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探讨[J].新闻文化建设,2020(06):21-22.

[8]闫晓敏.广电记者采访形式的优化创新[J].记者摇篮,2019(09):64-65.

猜你喜欢

新闻采访新媒体创新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