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家长论坛: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方式创新

2022-01-27李妍晓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期
关键词:方式创新家校沟通信息时代

李妍晓

[摘要] 良好的家校沟通是教师成功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借助网络举办“线上家长论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增加沟通效率,同时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与功能性,在活动主导、沟通内容、数据支撑、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创新,成为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的有效补充,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家校共育效果。

[关键词] 线上家长论坛;信息时代;家校沟通;方式创新

一、线上家长论坛是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大势所趋

家校沟通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校沟通有利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使家校教育产生合力;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曾经的大型家长会、家校共建活动减少了。但是,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间的沟通是刚需,当现实条件出现阻碍时,我们需要创造条件,通过适宜的方式满足沟通的需求。信息时代的便捷性打破了沟通的时空限制,延展了沟通的边界,促进了交流方式的转变升级。“双减”政策落地,对教育减负增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笔者将互联网技术与家校沟通相融合,创新“线上家长论坛”家校沟通新模式。

二、线上家长论坛是班主任家校沟通的创新方式

在“线上家长论坛”的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五种创新模式,以达到家校沟通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新角色转换,变“我说你听”为“大家探讨”

在大部分家长的眼里,教师懂教育、有方法,家长们都希望从教师口中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期望教师针对自己的育儿困惑给予指导和帮助。

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以教师和学校为主导,以教师上门家访、教师电话(信息)沟通、给家长写信、召开家长会四种方式为主。这几种方式各有利弊:上门家访,沟通更加顺畅,利于“一生一策”,但效率低下;电话(信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但无法深入;书面信函、回执沟通,通常只是家长单向接收信息,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家长会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通常每学期一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短短一两个小时内将准备好的教育理论、学习方法、学生在校整体情况、对家长的要求等内容高密度输出,虽然因为时间与空间的相对集中,能够高效地满足绝大多数到场家长的共性交流需求,但是家长们只能倾听,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尤其是发生在校园之外的教育问题,常常被忽略,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影响家校沟通效果的主要因素。

“线上家长论坛”,顾名思义,将家长会由教室搬到网络。不同的是,主角变成了家长,从教师“一言堂”变成了家长“百家争鸣”,大家可以畅通无阻地交流学习的困惑、育儿的烦恼、沟通的障碍、陪伴的心得等,提出话题的,是家长;介绍经验的,是家长;解答疑问的,是家长;参与讨论的,还是家长。举出的例子,就是同班同学正在经历或者亲身经历过的。解决的方法,正是同班同学使用过并认为行之有效的。这样的论坛,才能接地气、有实招、见效快,更受广大家长的欢迎。

2.创新沟通内容,变“我来准备”为“大家需要”

作为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过人之处,主动了解家长的困惑,随时记录,这些素材将成为邀请主讲家长的必要条件。

笔者所在班级的第一次“线上家长论坛”召开时间是2020年12月21日。此时2020级新生入学已3月有余,课程进行大半,拼音教学进入尾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已经互相熟悉,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对全班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已了然于胸,但家长对孩子能否适应新身份、新环境心存疑虑。

在这3个月的日常沟通里,笔者注意积累一些家长共同的问题和需求,如“怎样有效陪伴孩子”“怎样为孩子选择书、陪孩子读书”“怎样让孩子养成规范的写字姿势”等。

选定活动的主讲家长至关重要,尤其是首次活动,更要选择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谨的家长,从而为论坛接下来的顺利开展开好头、起好步。第一次“线上家长论坛”邀请的两位主讲人是五舟妈妈和力心妈妈。五舟同学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力心同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两位女生在同学中有很高的评价。两位妈妈语言有亲和力,笑容有感染力,她们的出镜让论坛的首次试水气氛轻松,消除了家长之间的陌生感。因为孩子在校表现出色,两位妈妈介绍的方法和经验,得到家长们的重视和效仿。

第二次“线上家长论坛”,主讲人是多恩爸爸。笔者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发现,学生在家的情况反馈几乎都是由妈妈们完成的。与学生谈心时,笔者也了解到,大部分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参与度较低。多恩爸爸是一位热爱工作和生活的人,他在女儿的教育上非常用心,在家庭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乐于分享。这次的“父亲专场”,带给其他爸爸更多的是震惊和反思。论坛结束后,许多爸爸也学着做出改變,较好地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更用心地陪伴孩子。

“线上家长论坛”可以由教师主持,也可以由家委会的家长主持,每期聚焦一个家庭教育主题,主讲家长进行10—20分钟的育儿经验分享,家长们在线提问,互相交流。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

3.创新数据支撑,变“被动接受”为“深度参与”

网课教学的锻炼,让更多教师学会了直播,学会了制作线上问卷调查,学会了剪辑小视频等新技能,这成为论坛召开的技术准备。

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让数据说话。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家长,在进行了三期“线上家长论坛”之后,笔者制作了一份问卷调查表,发布在班级钉钉群中,家长们踊跃填写。

全班47位同学,有效问卷45份,占比95.74%。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了解到97.78%的家长觉得“线上家长论坛”对自己有“很大帮助”。关于论坛召开的频率,64.44%的家长认为“不定期,根据实际情况”最好,既能灵活安排时间,又可以随时按需发布。

每场论坛持续的时长,55.56%的家长认为30分钟为宜,42.22%的家长倾向于每场60分钟,这说明97.78%的家长对论坛抱有期待,希望在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互相交流,愿意预留出不少于半小时的时间进行家校沟通。

您觉得家长论坛召开频率多久一次合适?【单选题】

家长们在“您最想在家长论坛中听到哪些分享(多选题)”这个题目中,得票最高的五个选项分别是,“学习方法”,占比88.89%;“在校情况反馈”,占比80%;“亲子关系”和“矛盾处理”并列,占比都是66.67%;“人际交往”和“生活习惯”并列,占比都是62.22%。可见,“线上家长论坛”在家长的心目中颇受认可,期待在论坛中获得一些教育智慧。

您最想在家長论坛中听到哪些分享?【多选题】

在“下次我想听到谁的家长分享(多选题)”中,占比最高的是“习惯良好的同学”,占全体受访家长的82.22%,这说明家长们的育儿观念在不断改变,从重视分数变为重视习惯。小学低年级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比成绩优异更重要,好的习惯会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学生夯实基础。更可喜的是,有13.33%的家长选择“每位家长轮流分享”,这也说明论坛已逐步打开多向沟通的渠道。

下次我想听到谁的家长分享?可在选项后注明孩子姓名【多选题】

4.创新时空之约,变“只此一场”为“无限回放”

传统的家长会,在教室或者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们按照既定时间出席。如果有事与家长会时间冲突,就只能错过。即使后期再补开,也少了现场的气氛,总有一些内容会被遗漏。“线上家长论坛”成为传统家长会的有效补充。

班主任需要选择一款直播软件,如腾讯会议、小鹅通。如果建有钉钉班级群,可以使用群里的直播功能。笔者所在班级的“线上家长论坛”就是在钉钉班级群进行的。需要注意的是,直播软件应具备全程录音、录像的功能,可以观看回放,让没有参与的家长和想再次观看的家长原汁原味地感受整个过程。

5.创新氛围营造,变“平平无奇”为“仪式感满满”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笔者非常重视每一期“线上家长论坛”的召开,并赋予论坛一定的仪式感。首先,每次家长论坛之前,笔者都会安排制作海报。在海报上,有主讲家长的照片、身份,有论坛召开的时间、主题、班级名称等信息,让家长们明确讨论的主题,也让满满的仪式感唤醒家长们内心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于班级活动的认可与尊重。

其次,笔者还会对论坛召开的情况进行总结。每次论坛结束后,笔者都会将本次论坛的海报、主讲人发言稿、PPT、活动过程视频等资料整理存档,以备将来查阅;对于论坛中没有及时解答的疑问一一罗列,后续跟进解决,确保论坛的实效性;对于论坛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线上家长论坛创新家校沟通实践的积极

影响初显

“线上家长论坛”的举办,对班级、学生、家长、教师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是班级凝聚力加强。学生们不仅在学习成绩、团队合作、文体比赛等方面屡获佳绩,班级更是在一年级学期末荣获校级“优秀班级”,在二年级上学期荣获“红领巾奖章”集体一星章。

二是家校沟通氛围良好。家长与教师的沟通顺畅,互相理解与支持,无投诉等事件。在一年级学期末学校“家长满意度调查”中,教师满意度在全校名列前茅。

三是班主任管理质效提升。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当积极、正向的沟通方式被绝大部分家长接受,沟通渠道畅通,家校沟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可以节省教师班级管理的时间,更能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线上家长论坛”可以成为信息时代与时俱进、大有可为的一种家校共育新途径。师者对学生的关爱,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让“线上家长论坛”有温度;师者对教育的钻研,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让“线上家长论坛”有力度。一“网”情深,云聚精彩,“线上家长论坛”让家校沟通感动常在,意义常新,魅力长久。

猜你喜欢

方式创新家校沟通信息时代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时代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探究基层廉政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方式创新思考
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开展文献服务的创新思考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