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卡片:为学生培养成长心态赋能
2022-01-27翁靖琳
翁靖琳
[摘要] 班主任在开展学风建设时往往缺乏有效抓手。“目标卡片”活动旨在通过目标卡片,引导学生明确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培养良好习惯,量化落实过程;通过系列班会活动、师生共进,营造同伴互学氛围;通过活动卡片,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促进学业发展与成长心态的形成。
[关键词] “目标卡片”;同伴互学;元认知监控;成长心态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初中以来,我班学生能歌善舞,经常在活动中收获好评,但也有部分学生丢三落四,成绩持续低迷。我也开过几次励志班会,却听到学生间流传着这样的自嘲:“我们干啥啥都行,就成绩不行。”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他们不愿为学业付出时间与努力;各门学科成绩平平也变成了负反馈,也让一些试图努力的学生感到无助。我认真思考,认为问题出在学生的动机和心态上。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当学生拥有“成长心态”时,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努力上,并以此作为获得更大成功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成长心态是促进情感发展和助力学业进步的最佳方式之一。
那么,成长心态如何培养?目标卡片活动的灵感来源于手账广告语——“设计属于你的手账本,想做的事情一件件完成,目标一步步实现”。我把手账“改造”成“目标卡片”,为学生搭建一座“想到”和“做到”之间的桥梁。
二、目标卡片活动的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目标卡片是学生根据长期目标,分解了每周、每日的重点学习任务后,用来记录任务完成情况的每周记录卡。目标卡片活动是学生在目标卡片的引导下,参与班级的目标达成进阶游戏,提升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活动。目标卡片活动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确立学习目标、制定计划,有效利用时间;学会自我督促,调整学习计划,提升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设计这项活动,源于两方面考虑:
首先,学习引起的心理障碍要在学习活动中解决。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学生学业成绩提高的基础。杨莲清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其学业成就有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刘毅玮、闫广芬研究发现,学习活动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中小学生的绝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是由学习活动即学源性心理障碍引起的。雷雳对学习不良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也发现,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学习不良学生。可见,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与学习不良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改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挫,乃至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他们的学业成绩是无法得到提高的。
要摆脱这一死循环,就要在学习活动中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改善学习心理健康状况。目标卡片中设有进阶游戏环节,把日常目标达成的成就感放大,让学生增加进一步达成目标的信心。
其次,元认知监控能力要有意识地在学习活动中养成。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元认知监控是其中一部分,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地监督、控制和调节。这本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但是从对全班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查来看,周末学习计划性是比较弱的。12.5%的学生周末有严格的学习,52.1%学生有计划,但是不太严格,有一定弹性,33.3%的学生比较随意或随意学习。这说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计划并不是严格执行的。而经常总结学习方法的同学仅占10.4%,绝大多数同学是偶尔总结。在“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中,有54.2%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的元认知监控意识还不强,由于青春期心理特点又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要想在学习上很快找到方法就不太可能了。
这一调查结果与学生的成长经历是符合的。我班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适应了教师“严密盯防”的高压管理方式,并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被动地应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大量重复的学习,习得了一些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但在学习策略性知识、学习目标意识、学习自我监控等方面留下了大片空白。进入初中后,科目增加,作业量增大,自主学习要求提高,这些学生明显感到手忙脚乱。在对全班进行学习辅导时,必须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形成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系统。学习习惯的形成必须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刺激情景”。但在家学习的时间,教师无法实时监控。目标卡片实际上扮演了结果监控的角色,它让学生明确每日、每月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自主监控。在长期自我监控中,学生将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三、目标卡片活动的实施
1.实践准备:组织活动先造势
目标卡片活动看似简单,但是要鼓励大家坚持下来,需要三方面的准备。首先,每个人要确定自己的目标——这需要学生具有目标意识。其次,在目标的指引下,每天的任务如何分解、时间如何管理——这需要学生学习时间的管理策略。最后,要带动所有人进步,班级应形成相互促进的氛围——这需要设计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活动机制。我把这三项准备安排在两次班会课上进行。
(1)硬件准备:进阶游戏引入门
第一次班会课上,我以“先完成一个小目标”为主题,请同學们设计自己的目标卡片。正面画自己喜爱的吉祥物,制定每月目标。反面画“每周计划卡片”,分七栏记录每天的目标,每栏中留出签名处。
为了让目标卡片更具挑战性,我又请同学们分8个小组设计表彰栏,张贴在墙上。小组成员每人有一列四只插袋,完成一张就进阶一层。凡是完成一周计划的同学就可以把卡片放入插袋,完成四周任务就可以把照片列入表彰栏。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动手写写画画。班级墙上挂出了8份五颜六色的表彰栏,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可是过了一周也没有通知大家使用,同学们都很好奇,有的美术爱好者技痒难耐,趁着课间不断美化小组的表彰栏。
(2)知识铺垫:立志笃行有基础
充分造势之后,第二次班会“我的目标卡片”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我从“为什么上初中”说起,介绍了往届毕业生婷婷进校就立下志向要“学艺双馨”,三年间坚持学业与兴趣爱好同步发展,毕业时以学业达名校高中线、大提琴专业考试第一的优秀成绩被我市中学生交响乐团录取,学生们都深受震撼,也明白了设定长远目标的意义。然后我又以“四个月后,我能做到——”的句式,请学生们进行本学期的目标设定。接着请班上的“时间管理达人”萱萱介绍“如何学与玩”。最后我请同学们利用目标卡片,对下周时间进行规划。经过层层铺垫,同学们早已迫不及待了。
2.实践过程:适时引导促成长
目标卡片活动正式开始实施后,每周一,完成一周目标的学生会把卡片交给我盖章认证,然后把每周卡片放在插袋中,标记自己本周的成就。根据学生上交卡片的情况,我和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交流;并且与各科老师协作,结合学生各科的学业表现,辅导学生设定有针对性的目标。实践过程中,目标卡片活动激励着学生落实每天的任务,也在帮助我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1)目标确定:榜样引领助完善
目标卡片活动开始初期,学生的目标陈述还不够清晰,有的难以量化评价。为了促进学生们清晰量化自己的目标,我每周会在班会课开始的10分钟,展示本周目标卡片优秀范例。在范例展示中,学生们渐渐明白目标要量化,就要精确表达。例如,一天分時段定任务,如午休前完成今日背诵任务、晚饭前完成书面作业等。由于认真完成的目标卡片都会插在小组展示袋中,学生们也学会了相互学习,课间到展示袋中去看看其他人的表达。这种实时表彰与展示,既鼓舞了目标达成者的信心,也指引了后来者努力的方向。
随着目标卡片活动的进展,很多同学发现作业任务、课堂表现已经不再成为问题。我又与各科老师交流,了解课外拓展的弹性作业要求,然后在班会课上展示优秀学生如何利用目标卡片的例子,促进同学们完成课外拓展的弹性作业。很快,目标卡片上出现了新的目标设定,如读课外书、背诵课外英语文章、提高写字质量,还有同学设定了“每周主题任务”。例如,艺术特长生近3周主要针对艺术任务:练琴一小时、练完某一段乐谱等。这些日益明确、细化的目标表明,学生的学习自我监控意识在增强。由于老师的引导,再加上榜样示范,学生渐渐将目标设定拓展到生活习惯、个人修养方面,让目标卡片成为养成习惯的助手。
(2)同伴互学:相互提醒同进步
就在目标卡片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班上最爱丢三落四的小李宣称“目标卡片对我没用”,从活动后的第二周开始,各种拖拉习惯依然如故。是时候与他谈谈心了!按照班规,小李如果三次不交作业,就要请家长一起来领取违纪通知单了。一向“顽固”的他痛哭流涕,不愿意请妈妈到学校来,原来最近家长因为他不能说到做到而生气,并且放话再也不管他,他表面上故作坚强,其实心里很难过。我首先引导他平复情绪,肯定了他第一周的坚持。小李说,第一周能使用目标卡片是因为同桌每天都请他做证明人,他也得到提醒。第二周同桌换了小伙伴,不跟他合作了,他对自己的任务就疏懒了。
小李的疏懒源于少了同伴的督促。恰好我正在准备基本功大赛的粉笔字环节,就邀请小李每天来检查我的小黑板是否完成,并在我的小卡片上签字,同时我也能常常提醒他把坚持交作业作为他的目标卡片本月任务。一个月以后的家长会上,小李已经列入了表扬名单。会后,小李妈妈说这段时间他都挺自觉,因为他说:“我得做做好,老师还让我督促她练字呢!”
四、目标卡片活动的效果
1.元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当学生对“被督促学习”感到抗拒时,目标卡片这种可视化、可量化的元认知监控活动,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我督促,提升学生元认知能力。学生不断改进目标设定,表明他们正在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成长过程进行自主管理。对自我认知进行改善,这就是元认知监控的意义所在。
2.自我效能感在互助中增强
学习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认知模式等。小李同学的学习风格更接近场依存型,他学习时更依赖外界的督促与帮助,初中阶段自主学习要求明显高于他目前的能力状态。简单地按照统一要求约束、督促这样的学生,可能打击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与小伙伴携手共进,有助于让他保持进步,增强自我效能感。当他缺少学习小伙伴时,班主任就应该及时补位,这体现了平等尊重学生的态度,是根据他的学习风格予以有效支持的具体策略。
3.成长心态在活动中塑造
在目标卡片活动进行的第一个月,有11位同学坚持下来,完成了4周任务,获得表扬。自初一年级下学期开展活动以来,不少学生的学习劲头增加,上课精神面貌较好。至初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时,班级学业成绩整体进步较大,各门学科均有非常明显的进步。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的最大成长是心态的变化。有同学在活动感悟中写道:“只要脚踏实地,原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也可以变得触手可及。”这不就是成长心态的体现吗?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一人一故事剧场:初中心理班会课研发与实施的校本研究”(项目编号: L/2020/06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美]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奈德·约翰逊.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M].叶壮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2]杨莲清.中小学生家庭管教状况与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02).
[3]刘毅玮、闫广芬.中小学生学源性心理障碍与学习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2004(07).
[4]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