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
2022-01-27孙慧李君
孙 慧 李 君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儿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肺炎在秋冬季节的患病率较高,其中以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细菌性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等[1],是小儿住院的首要原因。目前,西医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多以抗生素为主,但缓解临床症状的时间较慢,长时间应用抗生素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且病原菌容易产生耐药性[2]。肺炎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3],中医学在治疗小儿肺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少。穴位贴敷是常见的中医外治疗法,可通过激发经络功能,刺激机体正气,调节免疫功能[4]。中西医结合可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提高治疗效果。现选取我科室2020年7月至10月收治的8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风热闭肺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肺炎患儿,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借助SPSS 21.0统计软件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10岁,平均(6.74±3.2)岁。病程0.5~3d,平均(1.45±0.87)d。病原菌类型:革兰氏阴性菌20例,革兰氏阳性菌18例,其他2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3~10岁,平均(6.81±3.1)岁。病程0.5~3d,平均(1.52±0.79)d。病原菌类型:革兰氏阴性菌21例,革兰氏阳性菌16例,其他3例。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可比性(P>0.05),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5]:①呼吸增快;②腋温≥38.5 ℃;③胸片有肺实变征象;④存在胸壁吸气性凹陷;⑤两肺干啰音,喘鸣症状少见;中医诊断标准[6]:①细菌培养可获得相应的病理学诊断;②临床表现为发热、气喘、咳嗽、咳痰等;③X胸片呈现斑片状阴影或肺纹理增多、紊乱;④血象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②家属均同意治疗方法;③病程<72 h;④治疗依从性高;⑤患病前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⑥3个月内无免疫抑制剂、激素应用史;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与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②先天性及遗传性慢性疾病;③重症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及吸入性肺炎等;④合并哮喘者;⑤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⑥穴位贴敷附近有皮肤病;⑦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⑧中途中断治疗或转院者。
1.4 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根据本地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选择抗生素治疗,本研究中患儿给予阿奇霉素(上海新亚药业高邮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38)静脉注射治疗,10 mg/kg,每日1次。体温>38.5 ℃者给予物理降温加口服退热药;咳痰者给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山东益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840)治疗。同时给予维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度平衡的治疗,合并有心肌酶异常、肝功异常、血小板下降的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连续治疗10 d。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取双侧肺俞、双侧定喘、天突、檀中、阿是穴(肺啰音密集处),贴敷中药。药物组成:连翘、金银花、芦根、薄荷、麻黄、炙甘草各30 g。随症加减,热重者加鱼腥草、大青叶15g;喘息痰鸣加枳壳、瓜蒌皮各15 g;壮热烦渴者加知母、石膏各15 g。将上述药物打粉,加蜂蜜调成糊状备用,每次贴敷4~5 h。每天1次,共干预10 d。
1.5 观察指标
1.5.1 降钙素原及炎性因子 于治疗前、治疗后取两组的外周静脉血用于血液指标的检测。降钙素原(PCT)荧光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炎性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其中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hs-CRP检测采用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
1.5.2 免疫功能 于治疗前、治疗后取两组的外周静脉血检测免疫功能,包括T淋巴细胞CD3+、CD4+、CD8+以及CD4+/CD8+,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本研究中所有血液指标均于我院检验科完成。
1.5.3 中医症状积分[7]于治疗前、治疗后统计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分为主症和次症,主症包括咳痰、咳嗽、气喘、肺部体征和发热,按照严重程度评分0、2、4、6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次症包括精神、面色、大便、小便、食欲、舌质、出汗、舌苔以及指纹脉象,每项正常为0分,异常为1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5.4 不良反应 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1.6 疗效判定[7]①痊愈:胸部影像学显示炎症完全吸收或基本吸收(>90%),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温正常;②显效:胸部影像学显示炎症吸收>50%,但不足90%,症状、体征明基本消失,体温正常;③有效:胸部影像学显示炎症吸收>30%,但不足50%,症状、体征、体温明显改善;④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CT、IL-6、hs-CRP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IL-6、hs-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IL-6、hs-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T淋巴细胞群CD4+、CD8+、CD4+/CD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4 两组疗效统计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统计结果 [例(%)]
2.5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治疗期间由1例皮疹,1例胃肠道不适,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有2例皮疹,1例胃肠道不适,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VS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反应均较为轻微,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组的治疗后PCT、IL-6、hs-CRP改善水平更好(P<0.05)。PCT由细菌内毒素诱导产生,在病理状态下,其水平上升要早于其他炎性因子,是目前检测细菌性感染的一个预警指标[9]。hs-CRP是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时由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参与肺炎的发生、发展,该炎症因子对细菌性肺炎的鉴别以及疗效监控有重要作用[10]。IL-6可介导机体的免疫反应与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在细菌性肺炎患儿中的水平显著上升,可用于婴幼儿细菌性肺炎病情和预后判断[11]。一方面,西药阿奇霉素是一种十五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下呼吸道感染,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与其它抗菌药物相比,该药物的后效应更加明显[12],其在人体中可持续作用3~4 d,发挥抗菌作用。此外氨溴索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化痰药物,能够增强纤毛摆动,促进呼吸道内部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粘液的滞留,恢复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功能,还能刺激肺泡II型细胞合成,抗炎、抗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抗生素在肺组织中的浓度,增强抗菌效果[13]。另一方面,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更有利于患儿以上三项指标的改善,可能与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穴位贴敷发散进入患儿机体发挥抗炎效果有关。如连翘、金银花中的效成分均能抑制抗炎因子的释放[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组的患儿治疗后T淋巴细胞群CD4+、CD8+、CD4+/CD8+改善水平更好(P<0.05)。免疫因素是细菌性肺炎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中T淋巴细胞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扮演了重要角色。细菌性肺炎的患者多伴有T淋巴亚群紊乱,表现为CD4+下降,CD8+上升。姜萌的研究[15]表明,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能够增强Th1细胞的活性,抑制Th2细胞的活性。研究[16]发现,恰当的穴位刺激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本研究所选取中药贴敷穴位中肺俞、定喘穴为脏腑精气输注之处,主治肺脏病变,能调肃降肺气,补虚清热;檀中穴主一身之气,有利上焦、宽胸膈、降气通络之功。同时配以天突穴以通利肺气,加以肺部啰音密集处的阿是穴,外治贴敷中药其穿透性好、刺激性强,可激发机体经络系统功能,扶正却邪、调和脏腑,进而提高了患儿的免疫功能。中药穴位贴敷能够通过调整T淋巴细胞群细胞数量的失衡,增强体液免疫。如金银花中有效成分已经被研究证实能够调节机体CD3+T、CD4+T及CD4+/CD8+水平,增强免疫功能[1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更好,疗效更显著(P<0.05)。这可能与中药穴位贴敷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提高了患儿的免疫功能有关。中药穴位贴敷中的中药连翘可疏散风热,金银花可清热解毒,薄荷可利咽透疹,麻黄可宣肺平喘,芦根可清热生津,甘草不仅能止咳平喘,而且能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宣肺止咳、清热平喘之功,正对风热闭肺型的病机。同时穴位贴敷能够避免内服汤剂口感较差造成的依从性下降,使用方便,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疗效[17]。就安全性而言,中药穴位贴敷的应用并未显著提高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用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提高细菌性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