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婴儿手部行为导向的玩具产品设计
2022-01-27魏加兴王群焱
魏加兴,王群焱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我国从2016年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加上之前“421”的家庭模式,导致婴幼儿数量不断增长,家庭对于婴儿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给婴儿产品市场带来新的机遇。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婴儿玩具的零售额相较于2009年增长了约209.72亿美元,其中中国占全球零售额比例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基本已经形成“品牌+渠道”的独特商业模式,婴儿玩具更加偏向于产品使用者的感受以及帮助使用者达到一个舒适状态。而在中国,耳熟能详的婴儿玩具品牌主要有“好孩子”、“奥贝”及“骅威”等,虽然中国的婴儿玩具行业成熟度不高,但也在紧随世界步伐。如在2010年的第10届上海孕婴童产品博览会上,“好孩子”提出其发展目标:产品设计从考虑当下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向简约、灵便发展。由此可见,婴儿玩具的设计趋势将回归到婴儿本身,产品设计转向婴儿的行为需求,真正意义上促进婴儿成长发育,最终达到启发智力的效果。鉴于此,以行为导向设计原理为出发点,以婴儿各阶段手部行为发育需求为落脚点,整理归纳出满足婴儿成长需求的玩具设计要素。
1 行为导向设计对婴儿玩具的影响
1.1 行为导向设计原理
“行为”是指受人的思想支配所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动[1]。行为的定义没有直接的好与坏之分,所谓的好行为与坏行为的区分点,在于这个行为在社会大多数群体里是否被认同或被接纳。如城市花园必定会有凳子或长椅的设计,主要满足于人们喜欢在逛花园的途中想要坐下来这种行为;又如在餐厅墙壁上张贴禁止吸烟的警示标语,目的在于阻止一些客人的抽烟行为。两者都是行为,但有好与坏之分,这就体现出了行为导向设计原理的内涵——扬长好的行为,避免不良行为。
1.2 行为导向在婴儿产品中的影响
行为导向设计的实质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整理和分析消费者的思想及行为习惯,得出消费者的需求倾向及需求要素。婴儿是一个较为普遍的行为导向研究对象,他们是较为娇弱的个体,需要家长的呵护才能健康成长。大多数婴儿在1周岁之前,无法准确地表达他们的需求,此时就需要通过他们的行为举止来分析其需求,这也体现了行为导向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婴儿的行为可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是以移动运动为主,包括仰卧、翻身、蠕动、扶坐、爬行、扶走等较为大幅度的行为动作。精细动作则特指婴儿的手部动作,手部动作又细分为压托和抓握。压托大多时候是运用手掌的力,类似于用手掌支撑身体起身或者爬行。抓握类型的手部行为相对较为复杂,包含捏、抓、握和提4种手部行为,它们不仅要依靠手部各个指尖的配合,还涉及手部肌肉、肌腱和手腕等[2-4],手部行为的多样性和发育的复杂性,使得手部发育在婴儿成长中尤为重要。
手部是人类身体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主要用于认识客观世界以及建立起对外界的联系。同时,手部在人类身体内部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手部的骨骼高达54根,占人体全部骨骼的1/4。此外,手部精细动作对应人脑的中枢神经较多,手部活动越精细,所对应的脑部区域也就越大,从而达到刺激脑部发育的效果,即常说的“手越巧,脑子越活”[5]。
手部的行为动作随着婴儿成长过程不断改变,随着婴儿手部骨骼的发育以及各感官成熟度的增加,手部的精细动作也会相应地改变。人的手部精细动作发育完成时间为5年,通过对比骨骼发育进程图、婴儿智力测量表和婴儿手部精细动作发育表,发现婴儿在6~12个月处于发育的黄金期,该阶段婴儿的手部发育从探索物体到能精准抓住较小物体,并出现指尖、手掌及手腕之间的配合,实现基本的手部活动。同时,6~12个月的婴儿处于脑细胞发育和大脑网络形成的快速期,手部发育能够促进婴儿的脑部神经脉络发育[6-7]。6~12个月婴儿成长发育衡量表如表1所示。
表1 6~12个月婴儿成长发育衡量表
此外,以常州市金坛区为调研区域,走访了5家早教机构和5家母婴店,获取了310份调查报告,其中有效问卷301份,无效问卷9份,男婴问卷156份,女婴问卷145份。问卷选取6~12个月的婴儿手部生理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来获取影响因子,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 6~12个月婴儿手部生理发育记录 %
根据上述所示,总结归纳出婴儿的手部发育重点如下:
1)拇指发育在手部发育中起决定性作用;
2)手指间的配合是基础;
3)良好的手眼协调性有助于启发婴儿智力。
2 基于行为导向的婴儿玩具设计方法
神经方面书籍《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Made Easy》有如下结论:人在行为动作过程中,大脑神经系统和肢体是双向的,每个肢体活动都能刺激大脑皮层相对应的位置,而手部行为刺激的大脑皮层面积相应较大。由此可见手部活动的重要性。手部发育的规律性在婴儿时期,特别是6~12个月时尤为明显。在此阶段,手部发育呈现出拇指的发育、手指间的配合以及手眼协调的培养3个重要环节。对应这3个重要环节,设计了婴儿玩具产品,如图1所示。该玩具设计为多面体结构,中间采用镂空结构,有5个设计不尽相同的面供婴儿使用,旨在达到锻炼婴儿手部能力的效果。
表3 6~12个月婴儿影响手部发育的因素
图1 婴儿玩具设计全景
2.1 设计注重拇指的开发
婴儿在6~12月阶段,手骨发育和骨骺闭合呈直线上升趋势,其大拇指的发育处于核心地位,承担着支撑、拿捏和传递的职责。相关科学研究理论证实,大拇指在大脑皮层中的运动区相当于整个射干的4倍[8]。大拇指的发育会直接影响婴儿的神经发育,相关数据表明,若婴儿在6个月后大拇指还长期处在内扣状态,则会导致握持反射未消失以及神经病变[9]。因此,玩具设计中注重大拇指的开发很有必要。
玩具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在抓取过程中保有婴儿拇指存在的位置,还应考虑玩具大小和重量是否在婴儿可承受范围内。由于该阶段的发育目标是拇指能在手部行为中起支撑性作用,在设计中要适时增加拇指内侧与玩具的接触面积、玩具的硬度以及产品的接触质感。拇指发育锻炼面如图2所示。从图2可看出,该玩具采用了一整面促进拇指发育的设计,婴儿可用拇指按压不同的几何图形按钮,按压按钮时还会有语音提示图形的名称,这样不仅锻炼了大拇指的肌肉发育,还能提升婴儿对玩具的兴趣,从而增加其对图形的认知。同时,该玩具采用的是环保ABS树脂材料,触感较平滑,能很好地保护婴儿稚嫩的肌肤。
图2 拇指发育锻炼面
2.2 设计注重指间的配合
无论是压托类型的手部活动,还是抓握类型的手部活动,都离不开手指间的配合。指尖的配合主要是指大拇指与食指、中指指尖的配合。利用三指指尖的挤压作用力,可以抓取婴儿想要的东西。手部的每个指尖都对应着人脑的神经脉络和大脑皮层,指尖的有效配合能够促进所对应的脑区的分化和成熟[10]。指尖的配合还有利于帮助婴儿锻炼手部的小肌肉群,当婴儿在利用拇指与食指配合撕扯纸张时,会同时出现左右手和手指间的配合。左右手的配合可以帮助婴儿获取手部的协调发展,而指尖的配合可以锻炼婴儿手部小肌肉群的活动,帮助他们获取力量。
玩具设计时,需要注重增加一些指尖配合的元素,如增加玩具的多面性或者适当增加玩具的重量和大小,可促进婴儿在玩耍过程中增加指尖的配合。指间配合锻炼A、B面分别如图3、4所示。该玩具在设计中选取2面空间来锻炼婴儿手指间的配合,一面利用小锤子敲击音键,另一面则是多个色彩的旋转类小零件。敲击音键时可以锻炼婴儿的拇指与四肢之间抓握的配合,同时在敲击过程中还能锻炼手部的小肌肉群。另外,可转动的小齿轮能够锻炼婴儿的拇指与其他手指的配合,在转动第一个齿轮时会带动其他齿轮转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能够转动的小方块可让婴儿用每个单独的手指去拔动,使他们发现每个指头都是独立的。该玩具的双面设计,可使婴儿发现手指间无论是分开还是一起合作都有其独特魅力。
图3 指间配合锻炼A面
图4 指间配合锻炼B面
2.3 设计注重手眼协调能力
手部的发育不是单一的,需要其他感官的配合,这些配合中,较为重要的是手眼之间的配合。手眼协调发展是指人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由手部小肌肉群与知觉感官配合而成。手眼协调能力表达可利用Kva动态视力测试进行展示,当动态视力测试结果达0.6以上时,表明手眼协调能力是合格的[11]。手眼的协调配合不仅能强化婴儿的手部精细行为动作,而且能刺激脑部的神经脉络发育,从而达到启发智力的效果。不仅如此,良好的手眼协调还能促进婴儿的肌肉发育,帮助他们塑造强健的体魄。
在培养6~12个月婴儿手眼协调能力时,应适当增加玩具敲打的环节,因为在敲打过程中,可增加他们对于力度、距离及方位的感知,从而达到手眼协调的训练。为了强化婴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手眼协调配合训练,玩具设计应注重颜色的选取,暖色系更能吸引注意力,同时给予亲切感,让婴儿对产品更加感兴趣。设计中还需要注重反馈,让婴儿在玩耍过程中获取更多参与感和喜悦感。手眼协调锻炼A、B面分别如图5、6所示。从图5、6可看出,该玩具的设计选取了2个面来锻炼婴儿的手眼配合协调能力,一面采用餐厅游戏,另一面采用滑块类游戏。餐厅游戏让婴儿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食物木块,按键后会掉落在右边框内,最终拿放到下方碗里,再用右侧叉子取出,整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婴儿手眼间的配合,还培养了婴儿自主选择能力。滑块类游戏则相对简单,婴儿可以通过移动动物方块,选择不同路径自由滑动,这个过程不仅能达到训练手眼协调能力的目的,还能促进婴儿思考,从而达到启智效果。
图5 手眼协调锻炼A面
图6 手眼协调锻炼B面
3 结束语
婴儿的成长一直是一个家庭关注的重点,也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基于婴儿手部行为分析,结合婴儿成长发育各阶段需求及侧重点,得出婴儿玩具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注重拇指的发育特点、关注手指尖的配合以及手眼协调的培养。将这些设计原则加入产品设计中,可以帮助婴儿锻炼手部的精细运动,刺激感官的敏感性和增加使用的舒适性,从而达到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效果。中国婴儿玩具市场正在蓬勃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产品设计体系。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更加关注婴儿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等,进一步丰富婴儿玩具设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