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明汉危险评分与突发性聋听力预后的相关性
2022-01-27李洁刘威伍群丽石大志邹上初谭玲玲
李洁 刘威 伍群丽 石大志 邹上初 谭玲玲
突发性聋(突聋)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突聋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既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发病可能与微循环障碍、感染、外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而在众多病因中微循环障碍是研究和探讨的热点[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这些疾病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各个研究领域都备受关注[3]。既往有大量研究探讨了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与突聋发病及预后的关系,但是较少有研究者将这些心血管危险因素视为一个整体并综合量化评估,以探讨其在突聋中的作用[4]。上世纪90年代,弗明汉心脏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弗明汉危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公式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从而预测未来10年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5]。既往有大量的研究探讨弗明汉危险评分在其他疾病中的研究价值,如脑卒中和心肌梗死[6],但鲜有研究探讨弗明汉危险评分与突聋的发病及听力预后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突聋患者进行费明汉危险评分,探讨弗明汉危险评分与突聋听力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242例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3例,女109例,左耳136耳,右耳106耳;年龄20~72岁,平均51.08±14.27岁;病程1~30天,平均9.26±4.93天。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初诊听阈值、耳鸣、眩晕、高血压、糖尿病、抽烟、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听力曲线类型和听力预后等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符合2015年突聋指南的诊断标准[7];②单侧突聋;③有完整的听力学检查及随访资料;④既往无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⑤理解并愿意参加本次研究;⑥通过询问病史、耳鼻喉专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外伤、梅尼埃病、药物性聋、中耳病变及蜗后病变等明确病因所致的听力下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充分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弗明汉危险评分和分组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其他血生化检查后,采用1998年发表的弗明汉危险评分公式评估研究对象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该公式的变量指标包括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情况[5],其中吸烟情况的评分标准为吸烟者计2分,非吸烟者计0分;糖尿病患病情况的评分标准为糖尿病患者计2分,非糖尿病患者计0分;其余各项指标根据其相关数值进行相应评分。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为各项指标评分的总和,根据积分值的高低来预测未来10年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本研究将患者根据风险值的大小进行分组:低危组142例(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男性≤5分,女性≤9分,10年冠心病发生风险<10%),中危组72例(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男性6~8分,女性10~14分,10年冠心病发生风险10%~20%),高危组28例(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男性≥9分,女性≥15分,10年冠心病发生风险>20%)。
1.3治疗方法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综合治疗,包括:泼尼松片晨起顿服,1 mg/kg,最大剂量60 mg,每日1次,连用5日后剂量逐日减半,共10天;银杏叶提取物70 mg+25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0天;高压氧,每日1次,共计10天;平坦型及全聋型患者加用巴曲酶注射液溶栓,首次10 BU+25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随后剂量减半,隔日1次,连用4次,用药期间定期检测凝血功能,如有异常,立刻停药。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以协助诊治,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变化,如指标波动较大难以控制则立即停止口服激素,改用激素鼓室注药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5天复查听力,如痊愈则停止所有治疗。
1.4听力预后评价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每3~5天复查一次纯音测听,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再次复查纯音测听,以最后一次纯音测听结果作为疗效评估依据,并根据指南[7]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和有效三者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变量以%表示,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的差异,将筛选出的有差异的临床指标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低、中、高危组临床资料和听力预后比较 由表1可见,与低危组相比较,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年龄、初诊听阈值、高血压、糖尿病和抽烟比例、收缩压、总胆固醇和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均为P<0.05),三组间其他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治疗后,低危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1.83%和28.17%,明显高于中危组的58.33%和13.89%以及高危组的50.00%和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痊愈率和有效率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表2)。
表1 三组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低、中、高危组突聋患者疗效比较(例, %)
2.2突聋预后相关指标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根据疗效将突聋患者分为总有效组(158例)和无效组(8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耳鸣伴发率、高血压和吸烟比例、收缩压和听阈曲线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组患者的病程、初诊听阈值、眩晕伴发率、糖尿病合并比例、总胆固醇和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均低于无效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将表3中具有差异的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以治疗后的疗效作为因变量进行相应的赋值后,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病程和初诊听阈值是突聋患者听力预后的不利因素,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越高、病程越长以及初诊听阈值越高,患者听力预后越差(表4)。
表3 总有效组与无效组各临床指标的单因素分析
表4 突聋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弗明汉危险评分是一种被国际广泛认可的预测冠心病或心血管疾病的公式,它综合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通过计算积分值以评估冠心病或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5],既往有研究报道称弗明汉危险评分能较好地预测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其他血管事件发生及疾病预后的预测[6,8]。近期有研究者报道称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与突聋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联系,并认为突聋是一种“内耳卒中”,其发病与众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9,10]。在突聋众多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血管功能紊乱导致的内耳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突聋一直是研究者探讨和争论的焦点[9]。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在突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突聋听力预后的影响[3,10]。血管危险因素对突聋的影响尚未被广泛认可,究其原因是这些研究未能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并量化进行分析[3,11]。弗明汉危险评分囊括上述多血管危险因素并通过公式运算进行量化并计算积分值,能够综合并精确地评估这些因素对心脑血管产生的影响[5,8]。既往研究认为随着血管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或疾病控制欠佳,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逐渐升高,患者体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调控异常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内脂肪堆积,并不断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融合形成脂质核心,血管平滑肌的弹性及血管壁的舒张功能降低,长此以往将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最终可导致微血管病变,引发微循环障碍,使微血管栓塞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大幅增加[11~13]。由于司内耳血供的迷路动脉为终末动脉且无侧枝循环,一旦发生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其血流灌注将急剧减少,甚至终止,而对缺血缺氧极度敏感的内耳毛细胞将发生大面积损伤,造成严重的听力损失[14]。此外,较高浓度的血糖和总胆固醇可引起一系列的氧化应激反应及慢性炎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钙离子通道,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活性氧物质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血管病变[11]。当这些病变发生在内耳时,将促进内耳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破坏内耳微循环,干扰迷路动脉的功能及血流,加剧毛细胞的缺血缺氧,不利于患者的听力恢复,因此患者的听力预后较差。本研究根据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大小将242例突聋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分析后发现与低危组相比,中危及高危组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更重,听力预后也较差;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升高是突聋听力预后的不利因素。随着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逐渐升高,迷路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及程度大幅增加,迷路动脉发生微血管病变及微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因此患者的听力损失更重且预后更差。
综上所述,突聋患者的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与听力损失程度呈正相关,患者就诊时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越高、病程越长以及初诊听阈值越高,听力预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