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瓢壶”的个性化特征与艺术特征

2022-01-26万旻翔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器型圆润紫砂壶

万旻翔

传承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今社会所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这深深关系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以及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创造出了众多优秀的传统艺术品,紫砂壶便是这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紫砂壶的出现虽然不及其他陶器出现的时间长,至今只有600多年的历史,但是紫砂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在陶制茗器中的地位及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从明朝正德年间紫砂壶出现,到现在经历了这么多年时间的发展,它所绽放出来的光芒在不断地放大,它所蕴含和展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的古典味道一直被人称道,成为富含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和内涵的作品。

自明朝紫砂壶出现到明清交替这段时间,紫砂壶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在这个期间也涌现出来很多的紫砂制壶名家,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紫砂壶的器型还是紫砂壶的制壶工具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出现了很多经典的紫砂壶器型,这也为后来紫砂壶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本篇所讲到的这个满瓢壶,其造型便是来源于历史上经典的石瓢壶,并且其造型也是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个性特征,这种艺术变化是艺术发展的一种重要推动力。

石瓢壶是经典器型“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其造型独特,美观大方,堪称紫砂壶中的经典器型,深受紫砂爱好者的喜爱。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身桶两边的八字形边线和金字塔型的结构。“满”在壶上的表现意为圆润、饱满的意思。在保证其造型的基础上,运用线条的搭配将整把壶制作得圆润大气,这区别于传统的石瓢壶的造型结构,这也是石瓢壶和满瓢壶的区别所在。

“满瓢壶”从其造型上看就是一个八字形的壶身,然后上下高度比较小,这样的设计让这把壶的重心也变低了,给人一种厚重感。壶身上窄下宽呈梯形,比列协调完美,线条流畅,给人一种随性之感,宽大的底让人感觉更加的稳重。在“满瓢”壶的壶底镶嵌着三个圆圆的底足,这种设计经常用在石瓢壶的底部,因为壶底的线条并不是直的,它也是有一定曲度的,这样在壶底装上三个小圆足,壶底随着被提升之后,壶底的线条也被完美地展现出来了。并且这样看去,壶身和壶底的线条连成一气,更展现出壶的线条的优美,将这款壶的圆润和稳重表现得淋漓尽致。

满瓢壶的特征最重要的便是圆润,然而在这把壶的圆润表现上最明显的地方便是壶底和壶身相连的地方。壶身八字和壶底曲面相连处被做得非常的圆滑,并且这种圆滑不能让人感觉是特意地去将两个线连接起来的,这样的话会使壶的线条显得很生硬,这就失去了“满瓢”壶所带给我们的美感了。在制作这把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壶的侧边线和壶底线的这个转折角,一定要让这个转角的弧度尽量达到90度,这样的角度能避免转角那种尖尖的感觉,然后再加上壶身和壶底的曲线搭配,这样制作出来的壶就更加的美观。

满瓢壶的壶嘴为短而粗的炮嘴设计,盖为平压盖,壶钮为桥钮,再加上壶底的三个底足,这完全就是石瓢壶的特征,经典而实用的设计。这些设计特征不能因为我们的创新而去改变,我们的创新要遵循造型规律进行改良,这样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对于“满瓢”来说,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是因为它的造型美观大气,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便是它的实用性,它的炮嘴短而粗,壶嘴与壶身暗接处理,过渡自然,自壶嘴根部到头部由粗变细,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紫砂壶的出水,壶根部做得粗大,这样可以贮存一部分水,然后水在压力下从壶口流出,这样出水便爽了。然后壶把也设计得粗而有力,拿握舒适。壶盖为平压盖设计,如同一个帽子扣在壶身上面,壶钮为桥钮,但这种桥钮制作得扁而圆润,与整个壶身相协调。

猜你喜欢

器型圆润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一手掌控的餐具
Roll with it
生活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蠢萌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