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低风险地区发热门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2-01-26刘国军陈永康倪晓莉
刘国军,陈永康,倪晓莉
为防范疫情的复发,各级医院已将疫情的防控工作常态化。发热门诊是排查疑似传染患者、治疗发热患者的专门诊室,对于防控传染病、监测发热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疫情防控的“哨点”[1]。本研究拟分析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旨在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发热门诊管理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20 年6 月至2021 年3 月在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发热患者,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发热至就诊时间、发热程度、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肺炎影像学改变等。数据均来源于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诊断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2]中的诊断标准。
1.2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连续变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分类变量资料采用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共收治发热患者5 627例,其中男4 019 例,女1 608 例,男女比为2.5∶1;年龄14~75 岁,平均(42.3±18.2)岁;5 例被诊为疑似COVID-19 病例,后经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均排除诊断。
2.2 就诊时间 2020 年6 月至2021 年3 月各月份就诊的发热患者人数(构成比)分别为431(7.66%)、476(8.46%)、518(9.21%)、522(9.28%)、607(10.79%)、713(12.67%)、638(11.34%)、621(11.04%)、593(10.54%)及508(9.03%),其中患者就诊高峰集中在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2 月,2020 年11月的就诊人数略高于其他月份。
2.3 一般资料 发热患者年龄主要在20~59 岁(73.34%),其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76.61%vs65.17%,2=76.83,P<0.05);发热至就诊时间主要在≤3 d(83.67%),其中男性占比低于女性(79.00%vs 95.34%,2=224.29,P<0.05);体温主要在 38.1~ 39.0℃(61.68%),其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67.98%vs45.96%,2=235.60,P<0.05);病因主要在细菌感染疾病(69.88%)和结缔组织病(14.80%),不同性别病因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5 627 例发热患者不同性别一般特征比较 例(%)
2.4 临床表现特征 5 627 例发热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43.11%)、咽痛(30.09%)、头晕(23.96%)、流涕(20.19%)及乏力(18.43%),其中男性咳嗽咳痰、肌肉痛或关节痛占比高于女性(2=8.97、24.54,均P<0.05),头晕、流涕的占比低于女性(2=8.34、19.04,均P<0.05),不同性别乏力、腹泻及咽痛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3、1.99、3.19,均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中,男性白细胞计数降低占比低于女性(2=29.99,P<0.05);男性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占比高与女性(2=52.41,P<0.05);不同性别C反应蛋白升高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3,P>0.05)。肺炎影像学改变表现为肺结节阴影(14.98%)、毛玻璃阴影(5.60%)、斑片状阴影(5.46%)及肺炎肺间质阴影(0.53%),不同性别上述肺炎影像学改变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27、1.99、0.05、0.05,均P>0.05)。见表2。
表2 5 627 例发热患者不同性别临床特征比较 例(%)
3 讨论
发热门诊的主要功能是筛查传染性疾病,并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风险的患者进行干预,是预防院内感染和防控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途径[3]。目前疫情虽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努力下得到有效控制,但筛查可疑COVID-19 病例、防控疫情复发已成为发热门诊的常态化工作。本研究分析了5 627 例发热患者资料,男女比为2.5∶1,与国内鲁亚琴等[1]报道存在差异,与刘昱辰等[4]报道相近。其中5 例被诊为COVID-19 疑似病例,后经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排除。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热门诊患者就诊时间多集中在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2 月,这一时期恰为秋冬季,是各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本研究患者的病因以细菌感染疾病(69.88%)为主,其中呼吸道、肠道及肝胆系统感染最为常见。就诊患者以20~59 岁(73.34%)的青中年人为主,与苑伟等[5]报道相近。青中年人由于获取COVID-19 疫情的信息途径多,风险防控意识强及自主判断能力高,故在出现相关流行病学史或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意愿会更强。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发热至就诊时间主要集中在 3 d 内(83.67%),男性占比低于女性;体温主要在38.1~39.0℃(61.68%),男性占比高于女性。这可能是由于在出现发热症状时,在不影响自身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男性更倾向于依靠自身的免疫能力恢复自身健康,故在发热后期或发热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去医院就诊;而女性更加注重自身健康,在身体不适的早期就想通过外部治疗干预及早恢复,故在发热早期或发热程度较低时早已去医院就诊。
COVID-19 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干咳及乏力为主,少数伴有咽痛、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和肌痛等症状[2]。在本研究中,患者除发热外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43.11%)、咽痛(30.09%)、头晕(23.96%)、流涕(20.19%)及乏力(18.43%),少数患者还出现腹泻、肌肉痛或关节痛等。发热门诊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为呼吸道感染症状,与COVID-19 患者的症状相似,因此单纯在临床表现上无法明确其是否为疑似或确诊COVID-19 患者,需进一步行实验室、影像学、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发热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是鉴别其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疑似COVID-19 病例实验室检查的发病早期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多数C反应蛋白升高;影像学发病早期呈多发小斑片影、肺间质影改变,进展期为双肺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见肺实变[6-7]。本研究中,30.10%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8.38%白细胞计数降低,6.63%淋巴细胞计数升高,27.12%淋巴细胞计数降低,52.71%C反应蛋白升高;肺炎影像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肺结节阴影(14.98%)、毛玻璃阴影(5.60%)、斑片状阴影(5.46%)及肺炎肺间质阴影(0.53%)。发热门诊发现可疑COVID-19病例应仔细询问其近14 d 内的旅居史,并行相关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以明确病例病因。
综上所述,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低风险地区发热门诊患者以青中年为主,多发于秋冬季,以细菌感染疾病为主。对于国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区的发热患者需严格执行闭环管理,避免疫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