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1-26张超逸邵国丰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切口

张超逸,邵国丰

目前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仍是根治性手术切除[1],相较于传统的后外侧大切口开胸术式,电视胸腔镜下肺肿瘤切除术以其切口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势而被广泛采用[2]。根据目前中国胸外科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3],肺癌术后疼痛管理推荐使用多模式镇痛。本研究拟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1—12 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完成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纳入标准:(1)病理确诊为肺癌,且排除转移性肺癌;(2)肿瘤无远处脏器转移;(3)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放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等;(4)无明显脏器功能障碍,且术前肺功能检查提示患者可耐受胸部手术;(5)无感觉障碍、无长期慢性疼痛病史等可致术后疼痛评价不准确因素;(6)术式为肺叶或肺段切除加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排除标准:(1)同期行双侧肺手术者;(2)术式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或全肺切除,胸腔镜中转开放的肺癌患者;(3)打开胸腔后,胸腔内部粘连广泛致密、肺裂发育差,花费较长时间分离粘连及肺组织撕裂患者;(4)胸廓严重畸形或术前有较多基础疾病的患者。最终纳入患者72 例,其中男33 例,女39 例;年龄25~74 岁,平均(57.9±10.4)岁;手术时间120~255min,平均(167.56±28.70)min。本研究获得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患者行麻醉诱导后,均行肺叶或肺段切除加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切口选择:根据肿瘤位置及大小在患者的腋前侧第4、5 或6 肋间的位置做一长度4~6 cm 的切口作为主操作孔,在7 或8 肋间做一长度约1.5 cm的切口作为观察孔;完整切除肺段或肺叶后清扫淋巴结,根据切除的肺组织及术中出血程度选择留置1~2根引流管[4]。术后均予多模式镇痛,方案如下:常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08)150~800 mg 或地佐辛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29)5~140mg,或两种药物联用。

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指征:咳嗽时无漏气,胸腔引流量24 h内<300 ml 且引流液非血性,复查胸片提示余肺复张良好,听诊患侧呼吸音清晰[5]。术后24 及72h对患者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6],且根据VAS 评分调整止疼药物剂量。

1.3 观察指标 根据术后24 及72 h VAS 评分分为无疼痛组(VAS 评分为0分)及疼痛组(VAS评分>0 分),比较两组术前切口长度、切除部位、引流管数目及术后带管时间。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肺功能变化 7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可,均顺利出院,病理均证实为肺癌。术后复查肺功能评估预后,结果提示不同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肺功能可代偿,不影响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2.2 影响因素分析 术后24 h 疼痛与切口长度有关(P<0.05),见表1。术后72 h 疼痛与切口长度、引流管数量及术后带管时间有关(均P<0.05),见表2。

表1 术后24 h 疼痛影响因素分析

表2 术后72 h 疼痛影响因素分析

2.3 相关性分析 术后24h 疼痛程度和切口长度及术后带管时间呈正相关(r=0.34、0.42,均P<0.05);术后72h 疼痛程度和切口长度、引流管数量及术后带管时间呈正相关(r=0.36、0.32、0.62,均P<0.05)。

3 讨论

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肺癌治疗中的重要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开胸手术,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具有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切口美观及切口麻痹少的特点[7]。即便如此,手术创伤带来的急性期切口疼痛仍然是术后管理的重点。术后明显的疼痛会造成患者下床活动的意愿下降,不能且不愿意配合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大大增加了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风险[8],致使术后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患者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 h 疼痛与切口长度有关(P<0.05),术后72 h 疼痛与切口长度、引流管数量及术后带管时间有关(均P<0.05),这与既往的临床经验相悖[9]。但考虑到肋间神经走行位于上一肋骨下缘,术者操作时器械倚靠的往往为下一肋的上缘,这样减少了对肋间神经的挤压,同时如今术中常规应用切口保护套,故而手术时间与术后切口疼痛无关也就得到了解释。术后72h 的疼痛与切口长度、引流管数目、术后带管时间有关,与术后早期疼痛相比,影响因素增加了引流管数目及术后带管时间。目前为了保持引流通畅及引气的需要,对于上肺叶切除的患者,选择置入2根胸引管,这对于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是不利的[10]。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选择管径更细、更柔软的胸腔引流管作为引气管使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 h 疼痛程度和切口长度及术后带管时间呈正相关(r=0.34、0.42,均P<0.05);术后72 h疼痛程度和切口长度、引流管数量及术后带管时间呈正相关(r=0.36、0.32、0.62,均P<0.05)。为了解决肺癌术后的疼痛管理问题,在术中切口长度的选择上,在满足操作间隙及标本取出空间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的缩小,同时可以选择靠前的切口[11];尽可能减少引流管数目,若条件不允许,更细及更柔软的引流管也可以是一种减少疼痛的方式;尽可能的缩短带管时间。

综上所述,肺癌术后疼痛管理需综合考虑切口长度、引流管数量及留置时间等多方面因素,以此达到最佳的疼痛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切口
肺叶间裂发育变异及其影像学评价进展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分别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比研究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