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人献技冬奥会

2022-01-25兰从古

科学之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康复机器人人员

兰从古

在张家口赛区的各个服务场所,随处可见迎宾机器人的身影,有的在前台等候,有的将客人送到电梯口,有的穿梭在各个特产超市和服务中心,为客人讲解产品。它们尽职尽责,竭诚服务,不亚于态度热情的公关小姐。服务人员闲来没事,还和它们聊聊天,或调侃一番,让人觉得工作中,多了一分闲情逸致。

这款名叫“艾米”的机器人,由苏州穿山甲机器人公司制造,具有人脸识别、语音互动、语音控制等功能,完全能够胜任迎宾接待、介绍情况、引导游览、引流聚客等工作,主要担任外国朋友的招待工作,为冬奥会增添了不少科技时尚感。

左手放置滤壶、取豆、称重,右手取水、上水、冲泡,一次焖蒸、三次冲泡。咖啡萃取完毕之后,右手会将咖啡放到指定位置,左手便开始清理咖啡渣、冲洗器具,动作准确,不洒不漏,整个流程一气呵成。仅仅用了4分钟时间,一杯醇香的咖啡就制作好,送到客人手中。

“大白”机器人不仅免去了人力手冲的染菌接触,更彰显了高科技的魅力。无论奥运会工作人员,还是运动员、媒体记者,都可享受这种贵宾级待遇。

在竞赛场馆进入严格管控区,物流机器人正在忙碌着,不时发出“收到新任务,准备出发”“机器人已到达,请拿取物资”等语音,有条不紊地从事无人无接触式终端配送工作。每台机器人可以运载物件30~300千克,主要有技术设备、通用物资、文件、行李、个人用品等。

物流机器人能自主规划运送路径,自主避开障碍,自主返回充电,能可靠、准确、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人员只需将物品放到机器人的箱体内,它们就会准确运到配送设备停靠点,完成物品装载。根据提前设置好的目的地,再加上智能配送柜的配合,物流机器人能实行自动存件、短信通知、智能取件等流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员少接触的防疫要求。

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举办大型国际赛事,面对国内外人员频繁出入带来的密集人流,能否有效防范新冠病毒,决定冬奥会成败。为此,来自河南一家科技公司的消毒机器人,在各场馆大显身手。

这款机器人身高1.4米,圆圆的底盘上有个胖乎乎的“肚子”,长颈鹿一样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小风扇,走起路来呼呼往外喷雾。在人员过往的地方,开展消杀作业,一时成为人们眼中的“小明星”。

这种机器人的“肚子”一次能装16升消毒液,通过头顶上的四向喷嘴喷洒药剂,一分钟消毒面积可达36平方米,续航时间4~5小时。它容易操作,只需每天提前添加好消毒液,到设定时间后,便自行启动履行职责。

送餐机器人“豹小递”,采用5G室内多功能云端技术,融合3D语义地图,结合激光雷达、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自主规划行走路线,绕开障碍物,识别客人身份,进行语音播报,最终选择最短路径,灵活完成智能送餐服务。

它的“大脑”由专业芯片和特定程序构成,相当于总指挥部,通过“神经系统”,对身体各部位进行协调、指挥。“眼睛”是广角相机和立体摄像机,能识别人脸和人体,分析人的性别、年龄和手势等动作,对物体进行准确识别和定位。“耳朵”是麦克风阵列,能实现360°远近区域全覆盖,全方位接收周围声音信息。“嘴巴”采用语音全链条技术,可发出清晰、甜美的声音,会1 000万条语句。

一款名叫“笨笨”的体温测量机器人,作为实习者,穿梭在来冰壶项目赛场——“冰立方”,履行防疫监督职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被来往的人员所吸引。

“笨笨”可按规定路线主动寻找人员测量体温,当发现体温超标的人员时,它会主动上前交流提示,并报告给管理人员。对工作区域内没有佩戴口罩的人员,还会上前提示其戴上口罩。

处在嘈杂的环境,它的“听觉”系统不会受到干扰,一些方言和外语也能识别,很少发生“听不懂”的问题。对于戴帽子、戴墨镜和穿高领毛衣的来人,由于面部被遮掩,其他机器人不好识别,但却难不倒“笨笨”。它在遇到遮挡物类型多、遮挡程度不一的人时,能利用露出的面部信息,对人脸准确识别,牢牢记住遇到的人。对于未测体温的来人,第二次遇到后,会发出指令拦住,进行补测,不轻意漏过一人,一心一意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在冬奥会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往往因运动量大、气候寒冷等原因,容易引发肌肉、韧带、关节受伤,因此,快速止痛、修复损伤,是冰雪运动医疗保障的重要工作。常规的康复手段,治疗周期长,效果欠佳,恢复得慢,难免会影响选手参赛和比赛成绩。对此,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针对意外运动性损伤康复需求,研制出一种运动损伤康复机器人,为运动员提供赛前热身、损伤非急性期康复,以及赛间力量恢复和训练。

康复机器人能采集人体伤情数据,并通过快速运算,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最后,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融合按摩、电疗、磁疗、热疗等多种手段,集成机械、物理等复合疗法,进行多关节、多姿态、多场景施治。经过多次临床试验,效果优于人工康复和单一功能康复设备,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为激烈角逐冰雪赛场的选手带来了便利。

在冬奥会一些场馆的安防机器人,无需人工辅助,即可沿既定的路线,进入预定路段,开展安全巡查,而且能轻松爬上30°的斜坡,蹚过浅水,翻越矮小障碍,跨过20厘米宽的沟道。下雪或雾天也不受影响,能够实现行走区域巡检覆盖,相当于一位尽职尽责的保安。

一旦发生情况,安防机器人就停下脚步,灵活地转动头部,“双眼”机敏地观察是否发生火灾、油气严重泄漏和猛烈撞击等事故,并视情警报,提醒附近安保人员及时处置。它还能把发现的异常,以数据形式记录下来,以便在下班后供人查阅。如果给它装上灵敏的传感器,当有人带着违禁危险品从它身边走过,或者靠近它打火点烟,它都会发出特定信号。

研制者介绍,安防机器人整合了自动化、多传感融合、模式识别、导航定位和互联网等技术,除会巡查模式选择、红外测温、环境参数采集外,还能遥控拍照、自动对焦、精准抓拍等,可实现全天候、全方位、自主性巡查和监控。

猜你喜欢

康复机器人人员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