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机械专业学生心理辅导研究

2022-01-25蒋梦婷

时代汽车 2022年1期
关键词:机械专业心理辅导高校

摘 要:现代社会需要高端人才进行建设,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当代高校的重要发展目标。机械专业有其特殊之处,学生以男生居多,专业实践性较强,因此需要深入探究该专业学生心理特点,根据情况提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形成该专业学生心理辅导的独特方案。但由于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度日益提升。据此,本文以高校机械专业为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并提出心理辅导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机械专业 心理辅导 高校

Abstract:Modern society needs high-end talents for construc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goal of contempor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college students into talents needed by society. The mechanics major has its own specialties.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are males and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stro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of this major,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forming a unique program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students of this major. However, due to the outstand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mechanical special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Key words:mechanical maj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 引言

新时代社会背景下高校心理危机事件呈井喷式发展,学生大部分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该群体不容乐观的心理现状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在一些压力较大,竞争强的专业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机械专业的学业知识相对较难,理化知识相对来说更加复杂,学生性别差异大,因此这一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他专业而言,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必要针对专业特性形成心理辅导方案。

2 机械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综合机械专业的大学生情况,该专业男生较多,因此在处理问题上更倾向于选择男性思维模式,其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大学生心理问题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学业问题

机械专业是理工科类专业,不仅有专业知识学习要求,还有技能操作能力要求,其中一部分学生高中时期是文科专业,因此在专业学习时压力较大,存在基础薄弱等问题。此外大学生活相对自由,除学习外其他干扰因素较多,如学生无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认知,无时间管理计划,无目的无方向,就无法正确地对待学习,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大学的课程中学科的知识层层递进,如果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会产生学习不良的多米诺效应,甚至会出现挂科,无法得到毕业证等问题,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困扰。

2.2 人际关系问题

在高中之前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因此所面临的人际关系较少。进入大学以后,面临新的环境、老师、同学,需要处理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机械专业的学生日常学习繁重,学科上更倾向于培养专业技能,对人文素养上的培养较文科专业而言相对薄弱。机械专业的学生男生居多,在遇到问题后很有可能会采取直接激烈的方式,面临重大问题时意气用事,无法采取冷静的手段。如在宿舍日常交流中,舍友之间的随意一句话都会成为导火索。

2.3 情绪问题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情绪决定人的行为,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应对事件的方式和行为,产生不同的事件结果。现代学生大多从小被呵护长大,大多没有经历过重大事件,这也造成学生抗干扰、抗压能力较弱,在情绪低落时无法寻找正确的排解方法,面对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危机事件产生。大学生涯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的基石,在这一阶段学习如何正确辨别、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有利于今后身心的健康发展。

3 机械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3.1 社会原因

3.1.1 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期望较高

媒体网络的发展,使现代社会处于知识大爆发时期,对于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也更高。随着现代商业资本的发展,学生很容易受到一些理论的影响,形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因此在学好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也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拥有独立判断思考的能力。

3.1.2 家庭教育對于大学生的影响

原生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不同的家庭情绪氛围、教养方式会形成孩子不同的心理特性,从而对其学习、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等均产生不同影响。研究表明,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特点,比如敏感、自卑、怯懦、自我怀疑等,无法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对情绪捕捉及解读较消极;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自我倾向更强,较难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认知模式偏激;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形成温暖、自信、关爱、信任、开放的心理特点,拥有更高的学习专注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心理韧性和弹性较强。

3.2 学校原因

3.2.1 机械专业特性

作为机械专业的一名学生,需要学习和理解更多的理科知识,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也具有一定要求。大一时学生刚步入学校,缺少了之前教育模式中的他人监督,因此在学习高数,物理等学科的学习当中会显得力不从心,部分学生开始自暴自弃、放弃专业学习。男女生比例悬殊,作为这一专业的女生在学习和技能操作上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可以沟通交流的同性同学较少。

3.2.2 监督宽松,自我约束力低

大学的课堂纪律较宽松,老师的监督也仅限于课堂点名、考试等简单手段上,学生因兼职、游戏等缺勤课堂情况屡见不鲜,同时,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学习更多地需要依靠学生自觉性。

3.2.3 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关注度低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更注重知识的考核和专业技能培养,在学生评奖评优时更倾向于关注硬性的学习指标,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低,往往是发生心理危机事件后才引起应对。

3.3 学生自身

3.3.1 职业生涯规划缺失

高中以前的学习更注重成绩,这种以分数为导向的学习要求和方式使学生自我认知不到位,对“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喜欢做什么?”这些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无思考,仅仅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无目标无计划,迷茫焦虑情绪泛滥。随着大学生活的进行,学生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

3.3.2 沉迷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游戏、网聊、购物、小视频等网络内容的丰富多彩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各种生活内容和精神需求在网络上均可满足,但这也减少了现实生活体验,不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国家的栋梁,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1]。而沉迷网络会使学生减少睡眠时间,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损伤巨大,也不利于学习风气的形成。

3.3.3 以自我为中心

对于刚成年的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无法做到关怀他人,同时没有照顾他人的概念。因此学生大多生活较为自我,在社会交往中也很少顾及其他人的感受。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会造成人际障碍,同时无法与周围人和睦相处。独生子女家庭、宅文化的流行等影响下,学生开始变得越来越腼腆、孤僻[2]。

4 机械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由多种因素错综引起,要想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多层次地对大学生进行关怀,才能改变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局面。

4.1 社会层面

4.1.1 社会环境

社会上应该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机械专业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创新人才的模式[3],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大学生在社会中发展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此外,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从师资培养、制度规范、知识宣传等方面建立系统的体系。

4.1.2 家庭环境

家长要学习并注重孩子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用科学的养育方式引导孩子,同时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保持稳定的情绪,提升自我,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4.2 学校层面

4.2.1 日常心理工作的开展

在大学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活动周和活动月、心理讲座、多媒体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对心理高危人群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其家庭、身体、学习、人际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做好追踪调查记录。建立学生心理信息半月汇总制度,由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辅导员、心理中心形成三级机制,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动态。设立心理热线,建立心理咨询预约机制,做好心理咨询记录,并为心理老师提供培训、督导,促进其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机械专业学院、宿舍区内设立心理辅导办公室,以便学生及时寻求帮助。

4.2.2 心理健康维护队伍的建设

心理委员、宿舍长、班干部、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二级学院从事学生工作人员等,这些都是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人员,是一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队伍,可通过外聘专家来校讲座、去其他学校参观交流等方式,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协力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4.3 学生自身

4.3.1 把握学习规律,科学学习

做好大學生涯规划,了解机械专业现实行业情况,明确就业方向,设立就业目标,并细分到每年、每月、每周、每日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力时要学会试着化为动力,采用迂回战略,在做理科的相关题目时加入一些简单任务的学习,这样难易结合才可以促进拥有长期的学习动力[4]。遇到学习瓶颈或考试失利时,多做有效归因,比如是自己不够努力,而不是自己没有能力。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讲解法、韵律法等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寻找良好的学习环境,排除手机等因素的干扰。

4.3.2 转变认知方式,保持良好心态

情绪ABC理论是学生可以自行学习运用于生活中的认知技术,面对同样的事件,如果用积极的认知则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导致积极的行为,产生积极的事件结果。因此,学生可以对生活事件发生时自己的想法进行辨析,并尝试思考其他的认知可能性,以此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多加练习后,认知模式会习惯性从积极角度出发。正念训练、冥想、记录每天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事件等也是保持良好心态的训练方式。

4.3.3 重视自身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许多心理问题往往在较严重时才被发觉,比如重度抑郁,如果当抑郁情绪出现时学生可以觉察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到专业的介入,则可以防止进一步的恶化。心理状态是个动态的过程,心理健康也是人体健康的一部分,因此应像对待生理健康一样重视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度逐步加强,在吃饱穿暖之余开始思考如何幸福地生活、人生的意义等诸多问题,自我意识觉醒,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和偏见逐渐减少,因此当学生发现自身心理状态不佳时,可以向学校心理中心、社会心理救助热线和平台寻求专业的帮助。

5 机械专业的特殊心理问题

5.1 机械专业女生的心理问题

5.1.1 情感问题

在机械专业中女生相对较少,因此女生往往存在感和集体归属感较低,对她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注。情感问题是女生遇到的最普遍的心理困扰,也是容易产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高危因素。机械专业的女生可以诉说的对象和渠道较少,一些敏感情绪无从诉说,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5.1.2 性别差异问题

不同性别的群体在交流沟通风格、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比如男生沟通时采用直接的方式,而女生情感细腻、较婉转。这在机械专业的学习、集体活动中容易造成女生的边缘化。

5.2 女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5.2.1 建立同性别群体交流的渠道

机械专业女生较少,可以通过学校社团、贴吧等方式加强女性学生群体朋辈互助,辅导员、班主任也应关注女生集体边缘化问题,多创造院系间女生交流互助机会,扩大本专业女生的交流渠道,也可针对女生较少专业开展情感、学习、人际、自我认识等主题的心理沙龙。在本专业的学生教育培养中,可开展关注女生群体的班会活动,向人数较多的男生群体介绍女生相关心理特征,加强对班级女生的关注,以关怀的方式与女生相处。

5.2.2 发挥性别特色

不同性别有各自的优势所在,如在机械类实操课程中男生力量强,但对细微处理没有女生那么擅长,在集体决策中男生更着眼大局,从宏观视角分析,女生会对局部细节考虑更全面,以此进行整体决策补充,在事件处理中男生理性思维为主,女生则可以补充人文情感部分。利用班级心理委员、班长等学生自发力量,多创设男女生共同交流活动的机会,使彼此意识体会到不同性别的优势所在,肯定自身存在价值,增进彼此了解,加强集体凝聚力。

6 结语

现阶段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倾向于坐办公室的岗位,铁饭碗类行业中出现饱和状态,而技术操作人员、体力劳动者等日益短缺,机械专业作为今后需重点培养的职业技能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置于与知识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专业的学生心理辅导在日常学校心理工作的基础上,应结合专业特色,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这几个方面综合研究,长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晓娟,苏浩淼.机械类专业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实践研究——評《现代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教学法》[J].机械设计,2020(4):1.

[2]杨瑞.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机械专业学生为例[J]. 大众标准化,2020(8):2.

[3]杨瑞.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机械专业学生为例[J]. 大众标准化,2020(8):2.

[4]刘艳红.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探讨[J].时代青年:教育,2012.

作者简介

蒋梦婷:(1990—),女,江苏宜兴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

猜你喜欢

机械专业心理辅导高校
多元思维下中职机械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紧密对接航空制造产业 创新航空机制专业内涵建设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