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运元素融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2-01-25张刚徐峰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2期
关键词:开发文化

张刚 徐峰

【摘   要】随着第19届杭州亚洲运动会的临近,杭城校园如何借助亚运东风,对亚运主题元素进行开发和利用,让亚运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学校基于校园基本要素,积极探索利用亚运主题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亚运会;校园体育;文化;开发

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亚运会是一场体育盛会,同时也是举办地政治、经济、体育、人文等方面的集中展现。其丰富的内涵和运动的魅力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亚运会不仅是高水平的赛事展示,更是全民健身和体育精神的体现。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校园如何借助亚运会的东风,以东道主的身份和社会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为契机,通过开发和利用校园体育文化亚运元素,推动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提升,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亚运主题体育文化活动,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校园体育文化和亚运元素的内涵

1.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迎亚运背景下构建的校园体育文化指的是围绕着亚运会主题开展的一系列相关校园活动以及因此产生的物质和非物质成果。其中,物质成果指的是具体的外部环境和活动内容,非物质成果指的是由此形成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

2.亚运元素。元素是组成集合的每一个对象。亚运元素,即与亚运会相关的体育、人文、知识、理念、精神等各层面相关的素材。

二、亚运主题元素开发和利用的优势

1.文化气氛浓厚,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亚运会的举行,无疑给整个城市带来了浓厚的体育氛围。大到城市环境,小到口号元素,处处是亚运文化的体现。校园体育文化亚运元素的呈现可依托环境优势,吸引学生参与迎亚运主题海报的创作设计、亚运诗赛、亚运创想画等。学生兴趣十足,且乐在其中。

2.文化元素多样,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亚运会为校园提供了丰富的体育文化元素。此外,还带来了各类知识、艺术、理念等。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同时,各层面可以进行融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3.目标体现全面,强化学生三维发展。迎亚运主题所追求的不仅是全民健身的目标,同时也是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和理念精神的体验。亚运主题文化的呈现也是三维目标型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呈现,旨在让学生从身心得到全方位的融入。

4.时代特点鲜明,影响学生终身的体育习惯。亚运主题式的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是一种文化记忆。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不仅仅在于文化项目本身,更在于学生内心对体育的重新认识。在亚运主题式的活动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进一步得到增强。

三、开发和利用建设框架

校园体育文化构建要素主要有场地设施、体育行为、体育观念、管理体制四要素。学校要构建亚运体育文化,必须在四要素的基础上整理设计每一个要素板块,且要让设计实施过程始终围绕亚运元素展开。亚运体育文化基本要素结构框架如图1。

学校要从校园体育文化四要素的不同方面设计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要素的体验学习,使几项内容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四、开发和利用的具体策略

在亚运校园体育文化元素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须选择确定亚运元素载体。对此,学校要关注各要素板块与校园环境、特质等的契合程度。

(一)合理设计利用,建设亚运知识及赛事宣传场地

首先可以结合体育行为进行构建。学生在校的体育行为依托学校的场地设施,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传统场地设施主要是为锻炼功能而准备的。亚运主题设施的建设则可以将亚运知识、人文故事、竞赛内容等融入其中。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将场地开放建设与亚运知识相结合,构建学校的亚运元素环境氛围。学校通过结合校园定向运动的三条路线,增加学生的运动兴奋点。图2展示的是三条定向运动路线,三者各有特点,各有内涵。

线路1:认识亚运吉祥物。每一届亚运会都有各自的吉祥物。它们代表当届亚运会的理念和时代特色。学生通过了解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及往届亚运会的吉祥物,能够增强对亚运会历史的认识。

线路2:了解亚运场馆。亚运会的场馆是城市建设的体现。学生通过了解所在场馆体育运动项目的内涵特点、赛事内容等,进一步走近亚运、走近杭州。

线路3:了解亚运与中国的渊源。定向运动路线向学生展示中国亚运的发展历史,让学生随着运动寻找亚运同我国的关系,增强亚运会的趣味性。

学校将主题路线与亚运内容进行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场地设计和点位知识设计,同时又融入競赛活动。创新的形式使场地设施与体育行为相互结合,不仅能达到感官上的冲击和亚运知识的渗透,还能让体育行为依托环境,变得更加有趣、真实。学校将场地开放建设与迎亚运校园定向运动有机结合,贴近童心,增强了运动的趣味性和人文色彩,丰富了运动的内涵。

(二)融合开发,整合日常群体活动与亚运项目元素

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要考虑学校日常群体性活动的安排、各类课程内容的时间安排等。如中小学都有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等固定活动,还有学校运动会、校园吉尼斯等定期举行的大型活动。在进行亚运元素设计时,学校可通过利用主题音乐创编亚运操、亚运舞蹈、亚运小游戏等。

杭州长江实验小学第十七届田径运动会主题为“与健康为友、迎接亚运盛会”。开幕式结合了很多亚运元素。如利用亚运歌曲《等你来》创编了一套亚运操;开幕式的班级展示中,通过“一班一品”的模式,展示亚运会比赛项目的风采,部分内容如表1。

表1所呈现的是开幕式“一班一品”中的亚运项目。各班通过抽签决定项目,具有随机性。确定项目后,各班需要根据项目进行准备,全班学生一起学习和了解这一项目,挖掘项目特点。在之后的展示过程中,学生体验一种亚运项目,这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三)全方位深入,渗透良好体育观念

良好的体育观念的形成需要“视、听、行”各维度全方位的作用。视和听是一种感官上的影响,如校园亚运宣传海报、亚运元素背景墙建设、赛事视频观看、亚组委亚运宣讲进校园等。行,是迎亚运的行动,在做好校园体育文化的同时,为全民健身助力。如学校将校园场地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进入亚运校园,从更广阔的范围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此外,“行”还包括学生自己的行动。

杭州市长江实验小学组织成立亚运跑团,即从2021年年初开始到亚运会开幕,用奔跑里程数和坚持天数来迎接亚运会的到来。跑团成员在每天早上的7:20~7:50進行打卡训练,逐步提升跑步的能力。成员完成一定的里程数便可获得相应的称号和袖章奖励,鼓励学生坚持,用奔跑迎接亚运。杭州亚运会的主题口号为“心心相融,@未来”。为此,迎亚运跑团设计了统一的队服,印上“跑向未来,RUN for the future”的字样,让亚运主题口号得以呈现。通过这样的形式,跑团成了校园亚运宣传的流动风景,队员逐渐形成坚持不懈的运动精神。

(四)纵横管理,促进亚运校园文化的辐射延伸

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保障。“纵”指的是从上而下的管理机制。承办亚运会要成立亚组委,构建校园文化也可以成立迎亚运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小组,运用良好的管理体制,制订和实施方案,让校园成为亮丽的风景线。“横”指的是亚运文化的横向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场地开放等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感受和学习亚运文化。同时也要注重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加强管理效率。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开放了“迎亚运,全民健身”的主题校园场地。为了实现开放和疫情防控两不误,学校对需要进入校园,参与校园健身的人群以微信预约等方式进行管理,保证安全有序的开放形式,使亚运元素场地环境对周边居民产生辐射和影响。

(五)内外相融,拓展校园亚运文化信息的宣传平台

信息时代,合理搭建校园文化宣传平台,如公众号、视频号、App等,无疑能给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对外宣传窗口。“内”是对校园本身而言的,如校园内进行的体育文化亚运主题建设、活动赛事举行等,也包括媒介平台对校园活动的宣传报道。“外”则是从外部寻求信息,如邀请亚组委宣讲团进校宣讲、亚运冠军进校园等,对亚运知识和文化进行宣传推广。内外相融,合理利用媒体,从内而外地对校园体育文化亚运主题元素进行开发与利用,能起到更优的效果。

如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开展的“弘扬亚运精神,感受快乐体操”主题六一活动即是一种内外相融的活动模式。学校在内部展现校园体育特色,增添亚运活力,同时邀请世界冠军、亚运冠军进校,弘扬体育精神,让学生感受冠军的历程和魅力。由此,亚运文化真正成为激发学生人人参与体育运动,学习亚运精神的载体。

(六)集散相携,引领良好体育观念形成

杭州亚运会的主题口号为“心心相融,@未来”,表达了各国人民通过亚运盛会相互交融、互联的内涵。根据这样的内涵理念,学生可对亚运文化进行集中和发散,从而让亚运主题元素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集”指的是集中开展,具有密集性和连续性。“散”指的是推广和普及,旨在推广体育文化人人参与的理念。学校可通过组织全员运动会,倡导全员参与亚运,将亚运元素散播到每个人的心中,引领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促进师生群体体育和健康观念的形成。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通过全员运动会追寻亚运理念中的“心心相融”,实现人人参与。学校还组织了“亚运进学校”主题串联活动(如表2)。每个活动都针对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基本要素类型展开,从而促成师生体育观念的形成。

经过一系列实践,学校进一步丰富了亚运文化的丰富内涵,构建了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真正落实了校园体育场地设施、体育行为、体育观念、管理体制四大要素。在此过程中,学生拓展了视野,实现了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家长、学校周边的居民增强了全民健身的意识,亚运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李建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德育评价量表构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7):43-45.

(浙江省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   310014      浙江省杭州长江实验小学   310005)

猜你喜欢

开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