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思维发展的第二学段水墨画教学策略

2022-01-25蔡一宙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蔡一宙

【摘   要】水墨画的绘制和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第二学段水墨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习得技法,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向提高思维发展的水墨课堂以名画欣赏、设置驱动型问题和探究性项目为路径,以开放性命题和正向的评价为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水墨技法,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水墨画教学;第二学段;教学策略

从美育的教育角度来看,教师不仅要关注美术知识教学,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四条明确指出:“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毋庸置疑,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第二学段的学生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此时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水墨画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抓手。然而,当下的水墨画教学以传承为主,课堂教学侧重技法讲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作业以临摹为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维活动。指向思维发展的水墨画课堂教学,应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以名作欣赏,开启思维之门

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并总结了“思维五步法”,即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的课堂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设计理念,倡导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关注个体在课堂中思维发展的历程,以确保教学更好地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

(一)基于学习规律,以欣赏激活思维

在第二学段的水墨画学习中,学生需要以直观形象的内容为基础,进行欣赏和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内容进行重组或再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依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师让学生关注“浙江省美术馆”“潘天寿纪念馆”“齐白石全集”等微信公众号,将美术馆的优质线上画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欣赏。经过大量名作欣赏,学生对水墨画有了一定的认识,美术思维得以激活。

(二)基于学习基础,以微课促进思考

大量名作赏析使学生对水墨画有了一定认知。由此,学生就有了想自己试一试的欲望。每个学生的情况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录制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水墨画法微课,通过相关软件将微课投放在班级中,供学生学习。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学生对水墨画的画法有了初步的思考,对绘画的思考进一步强化。如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花鸟小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课前预习单了解学生的基础,而后根据大多数学生提到的技法困难点,录制微课。学生根据微课进行学习,而后创作自己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解开了“这样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问题,开启了思维运作的大门。

二、借探究性活动,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探究式学习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第二学段的水墨教学中,教师可以“水墨实验”为探究技法,采用“一组一玩一探一评”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一组,指的是将全班同学按四人一组进行划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一玩,指的是以一个共同问题作为实践探究的内容;一探,指的是每個学生每次用一个实验来探究;一评,指的是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评出一个最优的方法。这个探究过程可以促成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组合,从而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一)以课堂实验,着力活化思维

传统水墨画教学一般以一个知识点作为课堂的主要讲解要点,教师对知识点展开详尽解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在看似“认真”的课堂中,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而在思维含量更高的课堂中,教师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浙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的教学中,教师先在教室里展示了张大千和吴冠中的作品。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墨色产生丰富的变化?你能变出几种墨色?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实验,探索墨色变化。常规思维是倒出墨汁原液,往墨里加水。但在实践中,学生发现,要使墨色变淡,需加很多水。教师进行启发:“有没有办法可以用少量水调出淡墨和清墨?”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和实践。学生思考后得出可以在水中加墨。通过对比,水中加墨的方法要简单方便得多。可以说,这个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来生成“调墨”方法,更帮助学生提升了日常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二中,学生再次欣赏大师作品,感受色彩的排列、组合,思考创作方式,而后进行第二次实验,探索墨与色交融的方法,两次实验过程如图1。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用各种墨色及不同的下笔顺序创作一幅作品,共同完成学习单。学习单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变化、产生的问题及采用的各种解决方法进行概括、总结。由此,在研习水墨画技法的同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以提升。

(二)用多元形式,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得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自然更灵活。教师采用“一看,二试,三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发展其创新性思维。

一看:为丰富学生的水墨表现形式,教师在课堂中融入了多元的表现形式和手段,首先让学生“看”各种类型的作品。在“看”的过程中,学生心里形成推测:这些效果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由此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

二试:学生“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作品形式和效果后,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形成预判,用不同的材料做实验,将自己“看”到的效果复制出来。这是一个将知识进行迁移、挪用和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创:有的学生能很顺利地探索出新形式,很快投入到创作中。但部分学生很难复制出看到的新效果,导致创作受阻。教师提供三种创作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一是“独创”,即自己一个人完成创意作品,主要针对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二是“合创”,小组中有相似想法和能力的同学,或者同学间能够形成互助关系的,可以自由组合,共同创作作品。三是“帮创”,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创作。

以浙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奇石》一课为例,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学生首先欣赏大自然中奇特的石头,感受这些石头独特的美。接着经过实践,学生发现用水墨展现“奇特”有一定困难:一是水墨色彩单一,二是不能表现出石块的立体感,三是无法表现特殊角度看到的效果。于是,教师介绍了后现代艺术的表现方法之一——拼贴。学生学习拼贴知识,而后以水墨结合拼贴的形式进行表现,创作“奇石”。学生将拼贴与水墨进行组合,并运用各种美术语言进行创新,其思维的创新性得到了发展。

三、巧用正面评价,增强思维的活跃性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森塔尔通过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鼓励的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第二学段的学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教师的评价对他们的影响较大。为形成互动课堂,关注到更多的学生,教师可以把专用教室的桌椅按左、右、后三方排列,呈“U”字形,教师在“U”字的中间授课。这样的安排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能够关注到更多的学生,与学生产生互动,营造一种平等、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宽松的课堂中更容易进行互动,思维也更活跃。

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偶尔会不小心打翻颜料,这难免会影响画面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可以根据即时发生的“意外”,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平复心情,甚至从“意外”中产生联想,进而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四、以开放式命题,增强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思维灵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从不同方向进行思维的能力。个体拥有发散性思维,就能针对某一对象探求出不同的要素。传统水墨画的课堂作业以临摹为主,作业呈现千篇一律的特点,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教师必须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关注知识学习的联系性和整体性,注重作业内容与个体间的链接。教师可以用开放式命题唤起学生的创作潜能,激励学生追求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浙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向齐白石学画蔬果》一课,教师设计了作业:尝试用齐白石画蔬果的方法,创作一幅《我喜欢的蔬果》。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用课题作为作业的命题,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仅想到对齐白石的原作进行临摹。利用开放性命题,学生就会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创作,使作业内容凸显个性。通过学生的作业可见,学生打开了创作思路,体现了相同技法在表现上的突破,个性化创作变得容易,思维的发散性得以发展。

水墨画的绘制和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根据学情特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以名画欣赏、设置驱动型问题和探究性项目为路径,以开放性命题和正向的评价为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美术技法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2]潘昕怡.多元导学促进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小学版画主题创作单元为例[J].中国美术教育,2021(2).

[3]王逊,王涵.中国书画理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

[4]赵士果.促進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   310008)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