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动力分析新视角
——以转型城市焦作市为例

2022-01-24吉得胜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1年12期
关键词:焦作市经济发展

吉得胜 贺 新 郭 莉

(焦作市统计局,河南 焦作 454100)

一、引言

在结构优化提升的基础上,保持合适的经济增长速度,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经济发展一看质量,二看速度,能把二者统一起来的则是速度背后的结构支撑和动能推动。这是本文的一个基本视点。

近几年焦作市的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在河南省位居前列,但经济总量在全省则有渐次后退趋势,如何解释和看待这一现象,对理清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科学的路径设计至关重要。

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涵盖综合质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六个方面的指标。这个指标体系的优势是全面,与新发展理念相对应,局限是未将或无法将经济增长速度以合适的权数纳入进来,因此,本文把高质量增长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作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必要补充,以此指导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实施。

焦作市位于豫北晋东南,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中间是怀川平原,人口370万,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中等城市。焦作早先以煤炭立市,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成为重工业城市。进入新发展阶段,焦作转型步伐加快,在推进结构调整、增加新动能、培植新优势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工业强市战略持续得到强化,先进制造业得到重点支持,旅游业向全域旅游延伸,创新和人才引进得到更高程度重视,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更加协调,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要看到,焦作市的高质量发展后劲和韧性还需要加强,结构性、动能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一些短板和固有的缺陷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置有下滑的危险,这些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高质量发展不是不看增长,而是要看什么样的增长。要从结构分析和动能分析中,找到破解制约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

二、结构分析中的横向比较和隐性影响因素

进行结构分析时会遇到两类需要做扩展处理的问题:一类是自身结构变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导致的?是积极因素导致的,还是消极因素导致的,结论是大不一样的。另一类是对背后隐藏的复杂影响因素,需要延伸挖掘。

分析表明,焦作市产业结构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三次产业结构在优化的同时存在严重隐忧,二是结构调整并未使重化工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三是第三产业有机构成相对落后且背后影响因素复杂。与这三大结构性问题相关联的是城市发展格局存在严重偏差。

(一)三次产业结构在优化的同时存在严重隐忧

三次产业结构是高质量增长结构分析的基本面和逻辑起点。焦作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8.0∶65.8∶26.2调整为 2020年的 7.4∶42.0∶50.6,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图1 “十二五”以来焦作市三次产业占比

单从表面数字看,焦作市产业结构变化明显,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抓机遇、调结构的结果,这个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隐忧出在什么地方呢?就出在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比较上。从地区之间的比较中,才能看清结构变化是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导致的,还是第二产业发展较慢导致的,这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2011—2019年,焦作市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增长速度,这是导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原因。同时还要看到,焦作市第二产业增长速度虽然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在全省各地市中仅位于第13位,从地市排位上是落后的。焦作市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虽然高于第二产业,但依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据此可作出如下判断:焦作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并不是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带来的,而是第二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带来的,换句话说,焦作市的工业强市战略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并没有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结构调整并未使重化工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焦作以工业立市,长期以来,工业一直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多年来焦作市大力发展重化工产业的城市定位没有变化,这带来两个后果:一是在淘汰落后产能和进行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产业改造方面包袱沉重,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因素;二是能源原材料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处于国民经济产业链的上游,在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中,经济下行时首先受到影响,经济上行时又最晚复苏,低谷运行时间远长于其他产业。这种先天不足的产业特点,在国家能源原材料短缺的年代,弊端表现得还不那么突出,相反还具有市场需求优势,但在能源原材料生产和供应已经丰盈的时期,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这也解释了焦作市这些年抓经济劲头很大,但GDP在全省的位次却渐次滑坡的原因。

应该看到,焦作市的重工业内部结构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传统的重工业比重有所下降。2019年,焦作市高新技术产业(大部分是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8.3%,比2013年提高35.5个百分点。不过,这是按照河南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标准,指标口径相对宽泛一些。如果按照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划分标准,焦作市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左右。装备制造业(大部分可视为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9%,比2010年提高5.7个百分点。原煤产量由2010年的809.4万吨下降到2019年的268.7万吨,下降66.8%。

但是,有两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个是无论什么样的重工业,都是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在发展中受到的限制条件比较多;另一个是无论什么样的重工业都依然是重工业,重工业比重高说明重化工产业占主导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焦作市化工、铝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面临着环保治理压力持续增加的局面,给工业稳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同时,新上工业项目的能耗空间和环境容量渐趋不足,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2010年焦作市四大优势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食品)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4%,2019年上升为57.7%。这四大优势产业,有三个集中在重工业领域,除食品产业外,没有轻工业成为优势支柱产业。

2019年,焦作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5.1%。新兴性战略产业远没有成为支柱产业,无力带动工业快速增长。

总而言之,如果焦作市这种重化工工业结构长期不改变,就在基本盘上决定GDP总量很难在全省争先进位。

(三)第三产业有机构成落后的原因

焦作市的第三产业落后,不仅体现在规模上,也体现在有机构成上,这是由其发展受到的诸多制约因素决定的。

第一,焦作市的重化工城市定位,导致轻工业不发达,与轻工业相关的第三产业也不发达,因为轻工业与消费和商业活动的关系更密切。

第二,焦作市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不处国家交通要道,也不属于知名文化城市,没有形成区域性商业中心城市的有利地理条件。当然,焦作市交通条件和区位地位也在发生变化,交通作为商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会逐渐消除,但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这一点不会改变。

第三,焦作市这些年在抓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成效明显,但是还没有成长为系统的、有相当大辐射圈的支柱产业,还需要下大力气在更高更大平台上加强整体运作,推进其与高端设备制造业相配套,在第三产业范畴延长生产链、产业链、价值链。

第四,焦作城市建设定位存在问题。近些年焦作的城市框架和面貌变化很大,但与周边地区相比缺乏特色和气派。除了南水北调绿化带和大沙河绿化带这两个亮点,焦作在与城市品位密切相关的城市文化建设上,与许昌、安阳、驻马店相比还有差距,更不用说与国内更先进的城市比。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气韵、气派所在,这些形象上的东西看似与第三产业无关,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其对第三产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产业结构背后的发展格局问题

经济结构的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和城市发展格局,关涉经济发展路线和城市发展路线。各地的实践证明,无论是转型发展,还是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实力的提升作为支撑,都离不开改变地区发展格局的大战略大动作。然而,在抢抓地区发展机会上,焦作市一直慢半拍,前瞻性不够。

三、动能分析中的传统动能与新动能

当前,焦作市在发展动能上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在传统动能上动力单一且乏力,二是在新动能上动力质量不高且严重不足。

(一)传统动能乏力

经济增长动力单一且存在结构性问题。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在对外贸易疲软、消费拉动有限的情况下,焦作市主要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焦作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10年的841.0亿元到 2016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190.0亿元,6年间增加了1349亿元,年均增长20.4%,比同期GDP年均增长率高出了10.4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焦作市GDP年均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14.1%。2010年焦作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6.2%,2019年为45.1%,回落21.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不足,导致工业发展后劲不足,而且工业投资的主要方向是重工业,投资量大,回报率低。

图2 “十二五”以来焦作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新兴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焦作市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东南亚、日本及欧盟等传统市场,对金砖国家、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开发不足。出口结构不优,对风神轮胎、龙蟒佰利联、隆丰皮草等少数重点进出口企业依赖较大。此外,美国、欧盟对我国实行的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壁垒也严重影响了焦作市企业的对外出口。

(二)新动能不足

招商引资后劲不足。在提升整体经济水平的引领性、成长性的重大项目方面谋划不足、招引不多,“延链补链”项目相对较少,缺乏支撑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好项目,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创新和技术投入能力不足。2019年焦作市的GDP为2761.1亿元,申请专利3153件,其中发明专利1092件。焦作市与毗邻的新乡市GDP总量大体相当,但新乡市申请专利数高达5417件,其中发明专利1802件,焦作与新乡的差距较大。

图3 2019年焦作市与周边地市GDP和申请专利数

2011—2019年焦作市R&D经费支出从14.83亿元增加到43.39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从1.03%提高到1.6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8个百分点。一般发达地区R&D投入强度平均在5%左右,焦作市R&D经费投入强度相差甚远。

图4 2011—2019年以来焦作市R&D经费内部支出及投入强度

2019年焦作市科技经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6%,全省为1.9%,郑州、洛阳、鹤壁、新乡、许昌等地市都比焦作市高。2019年焦作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2%,在全省位居最后一位。

将以上几组数字联系起来看,焦作市的表现并不好。这几组数字对工业城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创新开发和核心新动能方面的落后。

应该注意到,与技术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不足相联系的是,焦作市高校资源不丰富、科研机构较少,缺乏高水平科研力量,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不能自给,加上整体区位环境较差和园区生活配套还不完善,约束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引进。

四、结构和动能的正面叠加与错位叠加

在经济波动周期中,结构性和动力性是两个重要影响因素。

(一)焦作市与河南和全国的经济波动周期比较

经济周期是指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经济扩张和收缩不断交替反复的周期性波动现象。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主要分为衰退、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以增长率周期波动的“谷-谷”法对GDP增长率进行划分,我们将1978年以来焦作市、河南省、全国经济增长划分为四轮较为明显的周期,每个周期的起始点不尽相同,持续时长不一样,波动形态各有特点。

第一个周期,焦作市与河南省、全国持续时长基本一致,河南省略长1年。波动曲线形态焦作市与河南省基本一致,全国有所不同,呈现阶梯式下降形态。

图5 改革开放以来焦作市经济增长波动图

图6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增长波动图

图7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增长波动图

第二个周期,焦作市在时长上与河南省基本一致,焦作市为1982—1985年,河南省为1983—1986年,全国则持续时间比较长,从1982一直延续到1990年。波动曲线形态上焦作市延续上个周期的A字形态,而全国和河南省则呈现M字形态,相当于双A形态的组合,中间比焦作市多了一个小的波折,也可以说全国和河南省在经济韧性上更强一些,焦作市的经济刚性更强一些。这是由当时焦作市的重化工产业占支配地位决定的。当时的焦作市经济受宏观大气候的小波折影响不大,而在遭遇大波折的时候则反应剧烈,直上直下,硬着陆特征明显。

第三个周期,焦作市、河南省、全国起始点不一样,但周期终点基本上都止于1999年。焦作市最明显的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曲线变为M形,河南省则变为不规则的N形与M形的组合,而全国反而变为A形曲线。1990年是全国、河南省、焦作市的一个共同低谷,但对焦作市影响还不是很大,对全国影响更大一些。但在第三个周期下行曲线中,焦作市的反应非常强烈,一是曲线下降陡峭,而全国和河南省的下降相对平缓,二是探底深度很深,而全国和河南省的探底相对比较浅。考虑到20世纪90年代两大经济特征: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扩大开放,由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经济过渡,就不难明白,前者相对增加了焦作市经济的韧性——这一点全国都一样,后者彻底暴露了焦作市经济的固有脆弱性,这一时段的焦作市经济波动受双重属性影响。

第四个周期,焦作市、河南省、全国的经济波动曲线形态基本相同,都变成了山包形,只不过焦作市和全国山峰稍尖锐一些,河南省山峰更平缓一些,波峰基本上都在2006年左右。第四个周期时间最长,相对来说波谷也不那么明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长线增长,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总量接连超过了德国、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采取的强刺激措施,有效避免了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但是也带来一些后遗症。2010年后,中国经济由高速度进入中等速度,在发展理念上逐步迈上高质量发展轨道,在治理体系上更加完善,这是延续至今最为明显的经济特征。从增长曲线上看,就是保持L形平滑延伸曲线,经济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韧性和后劲明显得到增强。这些特征,在焦作市、河南省、全国都有相似的表现。进一步分析,中速平缓增长,是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常态特征,也是中央针对国内经济过热或过冷而采取的逆调节、微调节的策略性、技术性干预和“熨平”的结果,是工具性手段运用更加成熟的结果,还是结合新常态新格局进行长线布局的结果,当然也是有效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结果。

第四个周期是一个超长周期,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20多年,并且还在继续。对这个超长周期再做些细分,焦作市在2008年前有一个高位小M曲线,但紧接着就是一个倾斜的小U曲线,接下来就是L曲线了,但焦作市这个L曲线与全国和河南的L曲线相比,曲线的下行趋势更为明显。由于焦作市是重化工城市,在高质量发展条件约束下,经济下行受到的影响更大,这样,其经济规模在全省的位次不断下移就很好理解了。

(二)“新三驾马车”决定高质量发展下的经济增长态势

在经济波动中,固有的产业结构起基础作用,结构调整的力度起提升和调节作用,发展动能起加强作用,三者的叠加共同决定波动曲线的形态和振幅。

在每轮经济周期中,焦作市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一直没有根本变化,决定了经济波动的基础线受重化工产业结构影响很大。同时,结构调整也在一直进行中,为经济不断注入活力,当结构调整活力足够大时,经济增长速度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慢。每次经济回升,也是发展动能重新启动的结果,主要是由于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从焦作市这些年的投资增速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大于GDP增速,这些投资主要注入重工业领域,在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无形中强化了原有的重化工产业结构,形成原有结构的累积累进,使投资不能取得更高的GDP增速。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从新旧动能转换角度看问题。传统动能带来总量拉动,结构调整带来产业升级和活力,新动能带来先锋性、革命性动力,这三个方面可概括为高质量发展的“新三驾马车”。“新三驾马车”只要有一个“出力”不够,就会给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问题。当“新三驾马车”全部动力不足时,经济增长的前景和后劲可想而知,而焦作市目前就面临“新三驾马车”动力全部不足的情况。

五、破解发展瓶颈的路径设计

(一)改变原有发展定位,打造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

焦作原有的重化工城市定位,已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改变,这样的旧格局必须改变。改变的方向不是一句转型了事,也不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市能够完全包含的。焦作市一直在转型,各个地方都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但转型的目标何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身定位何在,需要有清晰定义,这个定义可确定为:打造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

这是一个战略目标,要突出“综合性”这个关键词。焦作市一直强调“工业立市”,但离开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产业全局肯定是短腿的。打造综合性城市高于“工业立市”且包含“工业立市”。区域性中心不是人口流出型,而是人口流入型,而焦作市是人口流出型,说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实名不符实,因为不是综合性城市,缺乏城市吸引力和产业容纳力。

进一步明晰这个目标,就是要把焦作市打造成为国家发展布局和改革实验的新高地,打造成能在区域之间发挥高能辐射、高能引力的地区,打造成在高端产业和高新产业、商业贸易、城市文化方面取得全面发展,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产业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研发中心。

打造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尤其需要在事关城市特质重塑的国际化、区域化框架等关键领域集中发力。在全球化、大区域化的今天,一个区域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招商引资或者筑巢引凤了事,这是大多数地方的常态思维和做法,要想突破常规实现跨越发展是明显不够的,需要将发展格局和城市格局放大。焦作市在国家战略层面可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作为郑州都市圈核心组团可推进郑焦深度融合甚至一体化发展;从扩大开放角度可跳出河南与省外城市结成协同发展框架的形式,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走开放化发展道路。

打造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需要争取国家级试验区的定位。焦作市目前有转型示范区定位,但归根到底仍是基于传统优势和资源性定位,缺乏面向未来和世界的国家级实验区定位的核心动机。焦作市应该有国家级试验区的设想和勾画,组织这方面的研究、设计和申报,努力去争取。

打造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不能仅仅依靠资源优势,而应该主要靠市场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这也是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经验已经反复证明的。资源优势是缺乏活力的、暂时的,市场和创新优势才是充满生机的、长远的、具有决定性的。当一个地方一直强调发挥资源优势的时候,很难会有大的观念突破。焦作市在全国有名气的除了化工产品、四大怀药,就是小麦之都、太极圣地、云台山山水旅游这些名片了,基本上都是原生性、资源性品牌,再生性、新兴性、重磅性、集散性品牌比较缺乏,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打造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需要极大地改变城市建设面貌,提高城市品位和格局。旧有的城市布局和面貌基本固化,需要通过整合式、点缀式、拉升式、开辟式进行改变。拆墙透亮、增畅补绿,相对增加城市广度和幽深度;整合提升城市主要节点的气派气度;用高档次的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艺术馆、美术馆、体育馆、主题公园等来增加城市人文氛围,提升城市气魄;规划中的新河两岸带状商务中心区应尽快实施,这不但是完善城市水系、畅通城市泄洪系统的需要,更是改变城市面貌的需要,还是提升商业活力和档次的需要;以“城中城”“街中街”等形式进行模块重组,把城市功能区、特色区集中体现出来;在新区南部以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用大手笔整体描绘;加紧整体构造城市水系,加紧谋划高铁南站和南站新城,这些都是攸关城市格局的重大方向性、标志性问题。

(二)依托“新三驾马车”,突破旧的路径依赖

增后劲。以项目为王,加大投资力度,增加有效投资,更加关注与结构更新、动能转换、高质量增长、经济韧性紧密相关的投资,与格局重新定位和路径转换形成持续的正面叠加效应。

破瓶颈。以非常规动作突破轻工业发展的瓶颈,彻底改变重化工产业结构。这个任务的关键点不在于不发展重工业,而在于如何取得轻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这个任务的难点在于,焦作已经接连错过家用电器、信息通信等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轻工业再想做大做强,可选的空档项不多,且市场竞争激烈,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确实是大考验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突破常规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逐项引进的方法似不可取,以实验开发区形式整体引进的形式就成为必然选择。为此,有必要成立专门小组,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及布局计划,考察研究各地国家级试验区的做法,研究全球产业链中轻工业的布局和未来趋势、变动方向,然后据此进行策划和申报。

补短板。补技术和创新短板,加大投入,增加协同。必须加大GDP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含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中小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政府在这些方面要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必须加强技术和创新与产业的协同,密切关注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盯紧产业发展前沿领域,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生产性服务行业,推动传统产业在技术和管理上升级。焦作市高消耗的传统产业仍占很大比重,更新改造的任务非常紧迫和艰巨。高端产业是以不断创新为生命的产业,稍一松气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后败阵,淘汰出局。如果没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很好的科技成果和商业化链条,虽然从事的是新兴产业,但拿到的可能还是利润“边角料”。高端产业不能一引了之,新产业的发展需要经受挑战和砥砺磨炼,这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增后劲、破瓶颈,还是补短板,人的因素都是第一位的。焦作市要在人力资本支撑上三管齐下:培育真正具有全球视野和开放胸襟的企业家团队;加强和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量高素质工人,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激励和强化技术攻关队伍,增强研发力量,使之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焦作市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骄傲的汉字
当上演员的小鸭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小羊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焦作市两会用图》首次亮相获点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