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格列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

2022-01-24黎俏洁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净组列酮吡格

黎俏洁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海南 海口 57010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因胰岛素抵抗(IR)或胰岛功能不足而导致的血糖水平持续过高,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则易因血管、神经等并病变而累及心脏、眼睛、肾脏等器官,增加患者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1]。T2DM尚无根治手段,但可经健康行为、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进展。二甲双胍为T2DM治疗一线用药,具有控糖效果好、不会引发低血糖及不促进脂肪合成等优点[2],但难以改善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状态,故有学者[3]建议将多药联合应用,以期增强疗效。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来调节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可降低IR,达到降糖目的[4]。达格列净为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种非胰岛素依赖型降糖药,可通过促进糖尿排泄来降低血糖[5]。但关于达格列净、吡格列酮治疗T2DM的疗效比较临床报道较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达格列净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各50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1)确诊为T2DM;(2)入组前规律使用二甲双胍(1.5g/d)≥1个月进行药物洗脱;(3)知情同意参与研究,且治疗配合度高。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存在使用禁忌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或其他影响糖脂代谢的内分泌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3)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达格列净组:达格列净片(Astra 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10 mg/次,1次/d,餐前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0.5 g/次,3次/d,随餐口服。吡格列酮组:盐酸吡格列酮片(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Osaka Plant),30 mg/次,1次/d,餐前口服;二甲双胍用法同达格列净组。疗程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血糖控制情况: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2000M)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2)血脂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110)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敏感性: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PG×FINS)/22.5;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检测胰岛素敏感性,即葡萄糖输注率(GIR);(4)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采用用标准餐试验检测胰岛细胞功能;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AUCglc)评价胰岛α细胞功能,以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ins)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I30/G30=(胰岛素餐后30 min-FINS)/(血糖餐后30 min-FPG);(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不适、泌尿系统感染、水肿、低血糖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hPG、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达格列净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达格列净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敏感性比较

治疗前,两组HOMA-IR、G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IR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达格列净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GIR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达格列净组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敏感性比较(±s)

2.4 两组患者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UCg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30/G30、AUCins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达格列净组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比较

2.5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达格列净组发生胃肠道不适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3/50);吡格列酮组发生胃肠道不适1例、水肿2例、低血糖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4/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主要以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减肥等方法来改善IR。二甲双胍可通过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异生来发挥降糖作用;还可通过增加相关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InsR)数量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6]。但二甲双胍主要针对肝脏IR,单用效果往往不理想。吡格列酮可通过激活PPAR-γ来提高葡萄糖转运子(GLUT)的作用,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之效,主要针对外周IR[7]。有研究[8]发现,在二甲双胍治疗T2DM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吡格列酮可更显著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控制血糖水平,这与两种药物对胰岛素敏感性、IR的改善机制不同有关,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达格列净可通过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促使葡萄糖从尿液中排除来达到降糖目的,属SGLT2抑制剂[9]。研究[10]显示,达格列净在降糖的同时还对患者体重、血脂等有明显降低作用,减少肝脏脂肪堆积,可能是因为达格列净可促使机体排除多余的葡萄糖,形成能量负平衡状态,增加脂肪酸氧化,从而降低TG等血脂水平。Xu等[11]研究也证实,SGLT2抑制剂兼具降糖、降脂、减重、减轻IR等作用。本研究结果发现,达格列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IR、胰岛素敏感性均有改善作用(P<0.05),且达格列净较于吡格列酮的优势更大(P<0.05),可能与达格列净具有抗炎、减轻肝纤维化、抑制肝脂质合成、促进肝脂质分解等作用有关[12]。

胰岛细胞功能异常是T2DM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对控制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13]发现,吡格列酮可通过减轻糖毒性与IR来发挥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还可经PPARγ依赖性机制来减轻炎症因子造成的胰岛β细胞损伤,保护胰岛β细胞避免其凋亡[14];另外,吡格列酮对血游离脂肪酸(FFA)的升高有逆转作用,从而减轻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功能亢进状态,从减轻脂毒性途径来发挥胰岛α细胞保护作用[15]。达格列净也被证实有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由于达格列净的降糖机制与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功能无关,可以快速降低患者机体血糖水平,使血糖在可控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胰岛β细胞可相对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得以休整,胰岛β细胞功能得以显著改善[16];动物研究[17]也显示,SGLT2抑制剂可明显增加胰岛β细胞的总量;还可且达格列净的降脂、抗炎、促进GLP-1分泌等作用也可间接保护胰岛β细胞。本研究发现,两组AUCg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30/G30、AUCins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达格列净组I30/G30、AUCins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表明均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且达格列净对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更优异。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均较轻微,表明两种联用方案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达格列净的主要降糖机制是将大量葡萄糖伴随尿液排出,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相对更高,因而不建议存在反复性尿路感染、尿潴留等患者使用[18]。

综上所述,在二甲双胍治疗T2DM的基础上增加使用达格列净或吡格列酮,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IR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但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的作用相对更好。

猜你喜欢

净组列酮吡格
不同类型SGLT2抑制剂对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观察
这类降糖药既降糖又补血
扑草净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生长的影响及其导致的水体营养盐变化
SGLT-2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国证据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吡格列酮对膀胱癌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抑制作用的分析
罗格列酮辅治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在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