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传统工艺九蒸九晒的调研、优化及评价
2022-01-24滕杉杉
滕杉杉,孙 震,邱 野,袁 博,王 宁
(1.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长春 130117;2.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 130012;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长春 130021;4.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中医药学院,香港 999077)
在中药炮制的过程中,中药的药性能够随成分变化而发生改变,取利去害,更安全和有效地发挥其有利作用[1]。某些中药材经过历史演变及经验积累,根据其本身特点出现了特有的九蒸九晒的炮制方法,九蒸九晒对于不同中药材有着不同的影响,多数可以减小或去除其毒性,提升药物口感,并增长或改变其药效。例如中医认为九蒸九晒炮制过后,何首乌可增强补肝肾益精血等功效[2]。除此之外,药材九蒸九晒后还可避免感染黄曲霉菌,保障用药安全性[3]。九蒸九晒积累了过往中医学者的智慧与经验,凝聚了我国几千年来持续发展的中医理念。然而由于市面上九蒸九晒药材传统和现代炮制工艺不统一,造成了其质量的不均一,影响治疗效果。只有建立健全九蒸九晒药材市售炮制品的客观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有助于中药材九蒸九晒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1 何首乌九蒸九晒
1.1 何首乌炮制研究进展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是一味常见的贵细中药材,中医学中应用极为普遍,具有补益精血作用,经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的九蒸九晒品与其生品在成分和含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且生何首乌经九蒸九晒炮制后的肝毒性明显降低,炮制后可以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何首乌主要炮制工艺经过了由修制、黑豆汁制到九蒸九晒的演变过程。近二十年药典中,何首乌炮制方法并未有大的改动,多用蒸法和炖法,或用黑豆汁拌蒸或炖,并无明确的工艺参数,且少有反复蒸晒的要求。
1.2 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研究
何首乌经炮制前其蒽醌类化合物含量较多,蒽醌类的变化主要与大黄素、大黄素甲醚2种成分相关[5],这些成分具有不耐高热的特点,因此其含量可以随着炮制时间延长而下降。查阅文献发现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游离蒽醒的含量变化是不同的。研究发现游离蒽醍含量在三蒸三晒前先上升,再下降至第七次蒸晒后含量又有一次不显著的提高。大黄素被认为是泻下作用和肝毒性的原因之一[6],中医学者认为正是由于九蒸九晒过程可以除去其致泻成分,从而使得何首乌的滋补功效在炮制后更为明显。这提示我们在建立何首乌的控制质量标准时需要对何首乌游离蒽醌含量也设定一套完整的标准方案。
表1 何首乌九蒸九晒工艺古代文献考证
1.3 何首乌中多糖类成分研究
何首乌中多糖含量较高,在炮制过程中多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总体呈现升高趋势。何首乌多糖有着较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在提升免疫系统功能及抗衰老方面也具有着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何首乌多糖和枸杞多糖联用其显著的协同抗衰老作用[7]。利用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表明炮制后何首乌多糖类成分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8]。
1.4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成分研究
何首乌中特有成分二苯乙烯苷是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检测何首乌的定量指标。二苯乙烯苷经研究证实其抗氧化作用较好,固发功能目前也受研究者所瞩目,同时其在神经保护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也具有着重要意义。低浓度的二苯乙烯苷还会增加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及酪氨酸活性,但同时二苯乙烯苷也被认为是肝损伤原因之一[9]。有研究表明六蒸六晒之后二苯乙烯苷含量方才达到药典规定,之后的蒸晒对二苯乙烯苷影响不大,其含量趋于稳定[10]。
1.5 何首乌质量控制指标
综上,炮制过程会对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何首乌多糖的含量产生变化,而这些主要成分的含量对何首乌药变化起到了重要影响,因此作为何首乌的质量检测指标比较适合。研究表明何首乌中的化学成分在蒸晒6次后各有效成分逐渐趋于稳定,因此蒸晒六次被认为何首乌的适合炮制次数,蒸晒6次后的制品中含有更少量的二苯乙烯苷,多糖含量升高;总蒽醌含量基本一致而游离蒽醌升高,且结合蒽醌低于九蒸九晒品。
2 地黄九蒸九晒
2.1 地黄炮制研究进展
我国古代文献多有强调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九蒸九晒炮制品以“光黑如漆,味甘如饴”者为佳,中医认为炮制可降低地黄苦寒之性,变成甘温滋补的佳品。经炮制过的地黄在临床上主要起到补肾纳气之功效,可与其他温补肾气的药物联用能发挥较大作用,也可配伍温补脾胃的药物,缓解脾胃虚弱、虚气郁滞等证,起到补阴血、养脾胃的效果[11-12]。
2.2 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成分研究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是地黄的主要活性成分,性质活泼,多形成化合物,在炮制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降解,结合糖数越多越稳定[13]。作为地黄中环烯醚萜苷主要成分的梓醇被认为是鲜地黄清凉补血,养阴生津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梓醇被报道具有稳定性较差的特点,梓醇在炮制的过程中由于性质不稳定,会发生降解或者生成其他产物,含量不断降低[14]。有研究发现梓醇的含量与蒸制温度及辅料均存在较大的关联性。
表2 地黄九蒸九晒工艺古代文献考证
2.3 地黄中多糖类成分研究
根据文献查阅,地黄多糖有着较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在提升免疫系统功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16]。在蒸制过程中,地黄多糖的含量明显降低,原因之一是地黄多糖会随着九蒸九晒过程的持续而水解成单糖,使得地黄多糖在炮制过程中消耗造成含量的降低[17]。
2.4 地黄中美拉德产物成分研究
地黄九蒸九晒的过程中会发生特殊的美拉德反应,该过程中地黄多糖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会生成5-羟甲基糠醛(5-HMF)。5-HMF主要由单糖类化合物脱水生成,其含量会先增加后逐步下降[15],5-HMF的作用存在争议,其具有致敏性和神经毒性等,也还具有其他有益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5-HMF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利用小鼠模型,表明美拉德反应生成的5-HMF可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能力,同时还会改善血液微循环,被认为是5-HMF具有滋阴补肾作用的原因之一。
2.5 地黄质量控制指标
综上,梓醇、地黄多糖以及5-HMF对地黄的生物与药理活性影响较大,将它们当做质量检测指标比较适合。研究表明酒蒸法制熟地黄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性比清蒸法更显著[18]。在古法地黄九蒸九晒的炮制过程中,通常应用黄酒当做炮制辅料使地黄炮制后的功效提升明显,因此认为炮制过程中添加酒作为辅料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3 黄精九蒸九晒
3.1 黄精炮制研究进展
我国古代文献多有强调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Red.)经过九蒸九晒后黄精可改善其“刺入咽喉”之感,使其更容易服用。生品黄精会产生大脑皮层细胞毒性,现代研究证明,这种毒性主要来源于黄精多糖,而经九蒸九制炮制过后,可以提升黄精的食用口感,并对降低黄精毒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炮制增强了药物补脾润肺、补肾之功效。
3.2 黄精中多糖类成分研究
黄精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有着明显提高,同时具有降血糖,抗肿瘤,神经保护以及抗菌等功效[19-21]。在黄精的九蒸九晒过程中,由于水分减少黄精总多糖含量会先增加,但是黄精的黏液质多糖会随着九蒸九晒过程的持续而水解成单糖,使得黄精多糖在炮制过程中消耗造成含量的降低。现代研究表明,生品黄精多糖会产生大脑皮层细胞毒性,所以若黄精多糖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控制炮制的条件和次数显得尤为重要。
3.3 黄精中甾体皂苷成分研究
根据文献查阅,黄精中含有的甾体皂苷有着较良好的降血脂作用,黄精中含有的甾体皂苷主要为薯蓣皂苷,在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肿瘤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黄精九蒸九晒过程中前四次蒸晒黄精总皂苷量会增加后趋于稳定[22]。研究认为,薯蓣皂苷元是其他许多皂苷元的前体,炮制条件对薯蓣皂苷元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3.4 黄精中美拉德产物成分研究
黄精炮制的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5-羟甲基麦芽酚(DDMP),5-HMF等产物[23]。5-羟甲基麦芽酚在炮制过程中先上升后会继续转化成其他如5-HMF等化学成分而使得其含量下降[24-25]。在黄精的九蒸九晒过程中,由于持续的美拉德反应5-HMF含量先呈逐渐增大趋势,但是七蒸七晒后,由于蒸制的时间过长、温度过高黄精的5-HMF会随着九蒸九晒过程的持续而遭到结构的破坏,使得5-HMF在炮制过程中消耗造成含量的降低[26]。
表3 黄精九蒸九晒工艺古代文献考证
3.5 黄精质量控制指标
对于黄精的炮制方法的优化,有研究针对热河黄精九蒸九晒的炮制方法发现四蒸四晒至五蒸五晒多糖含量变化平稳、口感佳、色泽好,综合考虑为最佳蒸晒次数[27]。施大文等改进后的黄精炮制方法为:武火蒸2 h后淋水至透,再蒸2 h后熄火闷润1夜,80℃烘干,认为该法不仅节省了时间,黄精成品形状也能达到要求[28];以上方法虽然减少了黄精的炮制时间,简化了炮制步骤,但是对于黄精炮制后的药效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所以若想建立黄精的最优炮制的方法,需要结合黄精多糖、薯蓣皂苷元、5-HMF以及5-羟甲基麦芽酚成分含量分析和具体药效来定制。
4 小结
中药的炮制作为中药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对炮制方法进行合理的把控监管显得极其重要。即使针对同一药物而言,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实施方案,导致了古代药师们及现代的学者对九蒸九晒的理解和操作方式各不相同,得出的药效结果或分析结果也不尽相同。同时,在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中,中药的药效会随成分的改变而变,现代的研究对其中某些成分的并不了解,各个学者的意见也不统一,很多都缺少临床上的依据。例如中药炮制的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5-HMF既具有药理活性,具有抗氧化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同时又具有一定刺激性和毒副作用,而5-HMF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却没有确定的标准。因此为了中药材能发挥其最大功效的同时保证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需要结合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来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