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拉》中尼采哲学精神的外显*
——“酒神意识”与“日神意识”的共舞
2022-01-24徐国粟
徐国粟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60)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在其1872出版的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在前人的悲剧思想基础上提出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两个概念。他提出:“我们的眼光会落到赞美酒神的戏剧狂热诗歌和歌颂雅典悲剧的伟大成就上面,把它看作这两种艺术趋势的共同目标。这两种趋势经过长期调和,神秘地结合在一起,最后产生一个既是阿波罗也是狄俄尼索斯的双重结果。”在此之后,酒神与日神精神的概念被大量的引入到戏剧电影艺术的创作与解读之中。由大友克洋于1988年执导并上映的动画电影《阿基拉》,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动画电影,本文从动画电影《阿基拉》的世界观设定、场景概念、蒙太奇的梦境塑造、人物关系、配乐等方面,分析其是否能够体现酒神与日神精神。找出这两种精神在这部动画电影中的存在关系。并通过分析它们的存在关系,获得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启示,得出只有酒神与日神精神的共同体现才能创作出优秀动画艺术作品的结论。
一、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概述
在古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罗皆是宙斯之子。狄俄尼索斯是酒神和舞蹈之神,是“非理性”和“混乱”之神,代表着情感和本能。阿波罗是太阳之神,是理性思考和秩序的神,诉诸逻辑、审慎和纯洁。近代,德国哲学家尼采进一步升华了酒神与日神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他在《悲剧的诞生》中用酒神和日神对古希腊文明进行了阐述,对应酒神和日神,尼采把古希腊文明分为“醉”世界与“梦”世界。他认为日神阿波罗表现为梦境,是明亮和煦的神,也就是指人在主观上营造出一种美好的“幻境”,以修饰凌厉的现实真相,最后从中获取心灵上的慰藉。酒神狄俄尼索斯则主要表现为沉醉,是原始、狂放不羁、忘却自我、感性之神,它具有本源性,象征着对人类情感和欲望的放纵,表现了人类彻底回归了原始的状态。
由此可见,日神则代表世界意志显现为现象的冲动,在个体身上表现为在个体化原理支配下执着于现象包括一己生命的冲动。在人类的艺术门类之中,诸如雕刻、绘画、建筑等可视可触摸的一切造型艺术均可视为体现了日神精神。因此,动画电影《阿基拉》中描绘得极为细致真实的未来城市环境、塑造的人物形象等皆是日神精神的体现,这些在日神精神下所创造出的视觉画面为《阿基拉》打造了一副极具信服力的外壳。
反观酒神精神,它代表世界意志本身的冲动,在个人意志上表现为挣脱个体理性的束缚,回归到生命本源的冲动之中,在这种源于人类本能的驱使下,只有发自人类灵魂本体的音乐和迷醉下潜意识里的肢体动作是最能够体现酒神精神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关系之间,酒神是生命本源性的冲动,日神则是由这种冲动派生而来(如图1)。如《阿基拉》中的沉浸式的配乐、男二铁雄陷入疯狂与沉醉时舞蹈般的动作等,这为日神精神所打造的外壳注入了可贵感性的灵魂。
图1 日神与酒神精神关系图表
二、《阿基拉》中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阿基拉》是一部以近未来为背景的反乌托邦科幻动作片。影片讲述了经历核爆事件之后,建立起来了一座社会阶级严重分化的新东京,代表秩序的管理者与渴望得到人权自由的反对派之间开始长期的对抗。飞车党少年金田在一次骚乱事件中,他的儿时好友铁雄因为一次摩托车事故而获得了难以置信的心灵感应能力,最终在混乱和叛乱中威胁到整个大都市。在动画的结尾,两个少年的命运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男主金田在“阿基拉”引发的原爆中幸存了下来,最大的威胁已经消失,幸存者们在这美好的结局里开始了重建工作。而铁雄与“阿基拉”一起湮灭之后,在结尾处还有几句对话,预示着令人感到威胁的“阿基拉”还未就此永远消失,而是随着其最本源的方向获得了精神的自由。
(一)日神精神在《阿基拉》中“梦”的幻象世界(表象)呈现
“Akira”(阿基拉)在日语中本来就有“明”的意思。这部动画电影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到在阳光照射下,物体反射的光线被人眼所接受,从而在人脑中形成的视觉图像。而这种将观念上的物体,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呈现在人感知范围内的过程,是一种“现象”的呈现。可以看出片名在表层的理解能够体现出日神精神。
1.故事背景与环境表象的呈现方式
影片开头给出的几幕场景特写,令人仿佛置身于大友克洋所虚构的新东京之下。导演通过对新东京城市景象的刻画(如图2),反映当时民众的内心状态,他们尽管生活在如此繁华的地方,但随着城市重生还有森严残暴的管理者,还是使民众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这压抑的冷色调之下,男主金田所在的反对派是城市中不多的鲜活颜色,特别是影片中男主金田的经典造型,一身充满生命力与热情的红夹克与红色的机车,意在告诉观众他们是这座压抑城市中的人性与自由的象征。
图2 大友克洋《阿基拉》截图
2.具有象征性的场景表象表现模式
导演大友克洋有意将影片的戏剧矛盾冲突最高点设计在奥林匹克运动场。运动场内,庄严肃穆的大理石雕刻透露着造型雕刻艺术的端庄之美。古希腊时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宙斯神殿是建筑造型艺术的集合体,古希腊文明极其崇尚理性之美,而宙斯是希腊众神之主,因此这样的场景设计反映了管理阶层对塑造理性稳定社会表象的向往。对于他们而言,这是用日神的外观来掩饰新东京社会环境不安的真相,美化作为管理者的象形,从中获取慰藉。
3.温暖美好的蒙太奇幻象营造手法
影片《阿基拉》多次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展现了人物脑中的幻象,如铁雄在实验基地被囚禁时,在梦中看到了儿时的回忆;以及在“阿基拉”即将复活之时,众人过去的记忆交织闪回。这些回忆都可以看作是这些人物在自己意识最深层感受下,为了修饰现实真相的一种美好幻象。这是日神精神的体现,是生命的本源决定了日神精神的出场。
(二)酒神精神在《阿基拉》中“醉”的生命意志(本源)呈现
当男主金田与女孩K被关在牢房中时,超能力者清子通过能力借女孩K之口道出了“阿基拉”真正的含义——“纯粹的能量”。从清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所谓的“阿基拉”是一切的本源,是非黑非白的一种原始能量。这与尼采认为的“酒神的本源性”以及“酒神代表着世界意志本身的冲动”不谋而合。
1.理性秩序反对派背后的本源构建
新东京的管理阶层强制通过严格残酷的制度和科技手段对民众进行控制,以此实现社会平稳的表象,这种日神精神,与之二元对立的则是放纵不羁的、制造骚乱的反对派。《阿基拉》影片以一场反动派制造的动乱作为开头,飞车党和游行的人群在秩序崩毁的城市街道上“狂欢”。人们受够了压抑的阶层管理,为了追求人性的权利,释放了自己内心最原始本源的愿望。影片中有一群人们为“阿基拉”组成了狂热的教会,甘愿作为信奉“阿基拉”的教徒,希望通过信仰,让他们自己能够在这动荡的局面中获得救赎。以上反对派行为的出发点并不是为博得他人的看法以及认同,而是反对派自己的一种精神需求,这与尼采所认为的具有酒神气质的的早期希腊歌队有相同的内核,二者皆为强调自我反映。
2.沉浸式音乐背后的内在精神
尼采对音乐的释义是建立在叔本华的音乐理论之上的,叔本华认为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音乐只是表现一个理念,它能够把人们最内在的本质和一切的动态都反映出来。尼采认为日神艺术是以造型和叙述文学为其主要内容的,而酒神艺术则以音乐为主,音乐就是意志的语言。
虽然在尼采观点下,音乐就是意志的语言,是酒神艺术的主要表达方式。但是笔者认为当音乐在作为影像艺术的配乐时,不是所有的配乐都是具有酒神气质的。逻辑性和叙事性的形式化配乐是不具有酒神气质的,通过加快节奏突出宏大氛围的配乐也是不具有酒神气质。只有完全的渲染气氛、表达情绪,营造出一种沉浸在自我体验的配乐才具有酒神气质,才能够体现酒神精神。
动画电影《阿基拉》的音乐则是具有这种酒神气质的配乐。如开头飞车党在城市追逐的戏份,配乐运用了紧密的鼓点和电子乐,并且与飞车党摩托马达的轰鸣声融合在了一起,刻意模糊了配乐与动画音效的边界,同时这种对配乐的处理方式也营造了城市繁荣与忙碌,能够把观看者带入到影片中民众焦虑压抑的心情之中,让人沉醉导演营造的这种城市氛围之中。影片中在铁雄披上红色斗篷准备全面反击的地方,加入了人声低语吟唱的配乐,加上日本传统乐器的敲打,营造出了一种圣神的宗教感。在一声声如同经文吟唱的低语中,是男二铁雄脑中最本源力量的狂欢与放纵,也是民众以及镇压军对于现实恐惧的哀号。
三、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在《阿基拉》中“梦”与“醉”的并存
尼采本人对这两种精神并存的关系是肯定的,是有必要的。回到动画电影《阿基拉》的本身,导演设计男主金田与男二铁雄两人二元对立的关系,通过讲述二人命运的走向与结局,体现了酒神与日神精神并存。
(一)《阿基拉》中酒神精神下派生的日神精神
男主金田在动画的开始便可以视作是影片故事中日神精神的代表,在面对残酷压迫的管理制度下,向往自由精神的人性,为男主反对管理者行为提供了意志冲动的客观条件,促使这种意志冲动形成的本源即是酒神精神的体现。而男主加入反对派,希望通过他们的反抗获得一个美好未来的行为,则体现了由酒神精神派生的日神精神。
(二)《阿基拉》中受日神精神引导的酒神精神
金田与铁雄在影片开始都是反对派飞车党中的一员,由于受到“阿基拉”的影响,以及两人信念的不同,他们的命运驶向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铁雄因为获得了意念力,在释放自己内心的本源之后,陷入了癫狂放纵、毫无节制、向兽性退化的状态。
而金田在得知城市和好友铁雄会因为“阿基拉”的原因而毁灭的时候,他选择了继续维护表象美好的一边,与管理者一起阻止“阿基拉”的复生。希望能够挽救陷入癫狂“酒醉状态”的好友铁雄,阻止城市的毁灭。由此可见,男主由酒神精神产生的冲动受到了日神精神的引导。
(三)《阿基拉》中酒神与日神精神的并存体现
男主金田与其好友铁雄两人的命运对应的正是“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故事结尾,主角金田与其余幸存下来的人一同建设崭新的家园,这是典型的日神式美好结局。反观铁雄,在酒神冲动所带来的破坏力中自我毁灭,最后金田在日神精神的引导下,与另外几个受“阿基拉”力量影响的小孩共同对抗铁雄,将这股破坏力控制下来,没有导致一切的湮灭。最后产生的这个既是阿波罗也是狄俄尼索斯的双重结果,正如尼采认为的,日神精神能够控制和对抗酒神精神中,生命意志的冲动所带来的破坏力量,将人从自我毁灭中拯救出来,把足以毁灭人生的力量归置回人生的正确轨道。
结语
《阿基拉》之所以能够成为动画乃至电影界里程碑式的伟大影片,是因为它除了拥有在当时一流的制作水平,还拥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在这部动画影片中握手言和,在导演精心的设计下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由此塑造的人物形象才会生动且具有多面性、营造的氛围才能感染到观赏者、动画剧情才会饱满有张力。事实上,日神精神是伟大的造梦艺术,是由酒神的本源派生而来的物象呈现,是对酒神精神纯粹情感的理性重构,就如笔者所在的壹葉堂团队创作下一系列“诗意动画”,用版画的艺术风格将抽象的梦境感受转化为可视的动画图像,诸如《尘一思鲲》呈现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世界,就是充满了日神精神的艺术形式。同时,“诗意动画”十分注重创作者个人内心真情实感的表达,这说明它同时是一种具有酒神气质的艺术动画。诸如艺术动画《月迷藏龙》打破了时空概念,抛弃了普通的线性叙事的结构,配合沉浸的配乐,这是深入到生命意志(本源)的酒神精神体现。由此可见,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酒神与日神的精神的共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