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之后,孩子们的时间去哪儿了

2022-01-22胡浩史竞男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大附中作业负担功利化

胡浩 史竞男

周末节假日没有校外学科培训,平日里书面作业也变少了。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推行,我国基础教育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双减”之后,孩子们的时间去哪儿了?

作业负担少了,休息睡眠多了

上学放学时间调整,是“双减”政策落地后,不少家长和孩子最先感受到的直接变化。

在北京,市教委要求,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下午放学时间调整至17:30。若家长有特殊原因的接送需求,可向学校提出申请。

“十一”假期后,杭州初中全面取消统一早读,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00。杭州市教育局要求,非寄宿制初中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寄宿制初中就寝熄灯时间不得迟于21:30。

上学时间延迟,是为了给孩子们更充足的睡眠时间;放学时间推后,则是为了解决家长难以接送的“三点半”难题。

“双减”改变的不仅是上学放学作息时间,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分配也有了明显变化。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中,99.3%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7.1%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学校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校外培训少了,兴趣爱好多了

减轻校内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正是“双减”目的所在。不用再“赶场上课”,能否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童年?

“双减”之后,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或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走向户外进行体育锻炼,或捧起课外书,拾起画笔,打卡书店、博物馆等,投入更广阔的兴趣天地。

沈阳七年级学生崔宸溪因指出英语教材配图错误而登上热搜,被网友称赞:“后生可畏!这才是素质教育应有的样子。”他的妈妈王丹说,曾为孩子“补习班报得少”而焦虑,但最终决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双减”之后,酷爱昆虫的崔宸溪有更多时间去户外观察,去图书馆选书,坚持心中的那份“热爱”。

北京图书大厦在“双减”后迎来更多看书买书的中小学生,一些民营书店也积极尝试课后阅读服务,举办公益讲座。“现在补习班不让办了,孩子有大把时间阅读,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北京家长孙先生说。

“减”负担也要“涨”兴趣,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双减”势必带来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让孩子们在兴趣爱好的陪伴中乐享童年。

孩子时间变化,冲击传統理念

培训机构上不了,就“一对一”或“攒班”;学校作业少了,就自己买卷子让孩子“刷题”——这样的理念,确实与“双减”背道而驰。

改变惯性思维,减少家长的焦虑,需要一套“组合拳”。

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认为,“双减”应从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双向发力,让教育回归学校,学生学习回归校园,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让学校回归育人,增强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回归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最终实现“去功利化,回归公益化;去应试化,回归素质化;去焦虑化,回归理性化”目标。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建议,学校要以教学改革实绩赢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并引导家长改变短视化、功利化教养心态,一些“双减”配套改革还需深入推进。

(选自2021年11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人大附中作业负担功利化
我们班里的奇遇记
我做了一次“小陀螺”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探析小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定量分析
减轻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中的佼佼者
有效识字 减轻写字作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