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研究*
——以湖南伟人故里为例

2022-01-22朱东国张伟伟黄志武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故居红色旅游纪念馆

朱东国,马 伟,张伟伟,黄志武

(湘潭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2021年3月11日,全国“两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旅游发展均提出了要求,着重强调了革命文化的弘扬和传承[1]。旅游者在红色文化旅游中能够获得一般旅游景点无法提供的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可以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熏陶与政治教育[2]。旅游体验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议题,被认为是旅游的本质,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核心[3]。由于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不完善,造成了旅游形式及活动内容单一、新业态嵌入不够、产业链条短及经济效益和联动效益差等问题,影响红色旅游体验实效。目前国内关于红色旅游体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体验产品设计[4]、体验导向型红色旅游[5]、游客体验感知分析[6]、红色旅游体验营销[7]等方面,对于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的研究多从某一角度予以解析,尚缺乏对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的系统分析。

红色文化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空间和空间生产场域[8]146,但当前鲜见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研究红色旅游体验建构问题。因为空间生产理论具有高度抽象化特征,所以具有更多元的解释视角[9]1742,在理论应用方面,当下的空间生产研究者越来越倾向同现实热点和人文地理学传统问题对接[10]。桂榕等认为,旅游空间生产包括“旅游物理空间生产”“旅游景观符号空间生产”及“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生产”[11]157,这一旅游空间生产是以旅游者为中心的,通过旅游体验建构,提高游客满意度。朱晓翔等认为,旅游空间生产包括“旅游经济空间”“旅游制度空间”及“旅游社会空间”[12]156,这一旅游空间生产是以旅游地为中心的,通过旅游地开发,实现旅游可持续。本文正是承接这样的趋势,聚焦于红色旅游空间生产,从多维视角系统分析红色旅游体验建构问题。通过对传统的空间生产理论进行辩证性思考及理论深化,构建红色旅游三元空间生产,以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及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以下简称“3处故居和纪念馆”)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及旅游参与体验空间三重维度展开辩证性分析,为解读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从红色旅游三元空间互动视角探讨旅游体验建构内在机理,为建构红色旅游体验提供了新思路。

1 文献与理论基础

1.1 空间生产理论

“空间转向”(spatial turn)思潮起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学者列斐伏尔是这场转向中最具影响力的先驱,他以马克思的实践生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空间生产理论三元辩证分析法是历史性、社会性和空间性的有机融合,为了更系统化地分析,列斐伏尔建构了“空间实践”(spatial practice)、“空间表征”(representations of space)、“表 征空间”(space of representations)的三维一体的空间架构[13]。基于相关学者对三元空间的不断解读,空间实践被认为属于社会空间被感知的维度,担负着社会构成物的生产和再生产职能[14]。空间的表征属于一个构想的空间,是政府官员、外来投资者、规划专家等所设想或设计的空间,主要通过政策、制度、规划、符号等形式来体现文化与意识形态[12]155。表征空间则体现了复杂的象征作用,是居住者及使用者的空间,也是被动体验的空间以及想象试图改变调试的空间[9]1743。三元空间是彼此不可分离且同时并存的三个面向维度,相互影响并形成一种互动关系。三元空间辩证法是不断自我生产和膨胀的,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社会学以及旅游学等各个领域。2010年后空间生产理论开始应用到旅游研究,有学者对旅游空间生产内涵、方式、主体、特征、过程进行了相关分析[12]155。旅游空间生产具有物理性、社会性、符号性、可生产与可消费性[11]155。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思想在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体现与延展,旅游空间生产理论继承了空间生产理论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时表现出的整体性、彻底性和说服力,也成为中国学者重新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旅游空间实践及其在本体论上的重要转折点[15]。通过回顾学者们关于旅游空间生产的研究,本文构建红色旅游三元空间生产,从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及旅游参与体验空间三重维度辩证性分析3处故居和纪念馆的旅游空间生产,其中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是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保护与新兴景观的纪念性开发,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是标志性景观符号系统的制造和符号性旅游产品的舞台化表演与产业化开发,旅游参与体验空间是游客与当地居民的良性互动及游客与红色文化的深入对话。红色旅游三元空间分别是不同性质的空间,旅游物质景观空间属于显性可见的物理性景观空间,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和旅游参与体验空间则是较隐性的抽象空间,旅游三元空间在影响红色旅游体验建构中相互作用并相互依存。

1.2 红色旅游体验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体验研究也慢慢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学术界对旅游体验内涵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类:一类研究者认为,旅游者的整个旅游过程就是旅游体验[16]38,如Volo将旅游体验定义为在惯常环境和工作时间之外,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任何事件[17];另一类研究者则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个体的心理感受,强调旅游体验的心理层面[16]38,如谢彦君认为,旅游体验是指处于旅游世界中的旅游者在与其当下的情境深度融合时所获得的一种身心一体的畅爽感受[18]。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文化”为内涵,以“旅游形式”为载体,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一种活动形式,其在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体验化需求以及找准党史文化与旅游产品契合点的同时,更要实现从“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的转变[5]40。红色文化及其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传承红色文化的时代载体,是革命文化的直观载体,更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立体化呈现[19],游客通过体验红色旅游的政治本色以及历史本色可以亲身感受到党史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与知识底蕴[20]。因此,关于红色旅游体验的研究受到了学者们的持续关注,学者们主要从红色旅游体验产品设计、体验导向型红色旅游、游客体验感知分析、红色旅游体验营销等方面分析红色旅游体验。然而,目前关于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的研究多从某一方面予以解析,缺乏系统的多角度综合分析,但红色旅游体验建构涉及物质、符号、文化及心理等因素,使得从单一角度难以对其完整认识;旅游空间生产理论具有系统性与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还能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探讨红色旅游体验建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旅游三元空间生产及其互动影响与协同视角,全面而系统地探讨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的内在机理。

2 研究区域与方法步骤

2.1 研究区域概况

湖南伟人故里“红三角”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均为湖南省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处故居和纪念馆地处湖南的经济中心,三者相距较近,刘少奇故居距毛泽东故居37 km,彭德怀故居距毛泽东故居50 km,刘少奇故居距彭德怀故居70 km,交通便利,形成了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乡韶山冲,经过国家的保护性开发,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纪念地。这里红色旅游发展迅速,每年接待游客达1 000多万人次,为国家5A级景区,基本形成以毛泽东故居、毛泽东铜像、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等53个人文景观为主体,以韶峰、滴水洞、黑石寨等29个自然景观为基础的综合旅游区。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坐落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是全国唯一一座系统而全面介绍彭德怀同志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人物专馆,主要包括彭德怀故居、陈列馆及仿古牌楼等纪念设施,每年吸引游客达160万人次,着力建设生态景区及智慧景区。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位于湖南省宁乡市花明楼炭子冲,是全国刘少奇文物资料收藏研究中心和思想宣传阵地,经过国家对故居的保护修缮,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主要景区包括刘少奇铜像广场、花明园等,是全国重要的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地,每年有200多万游客参观①。

2.2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文献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将非系统和非定量的符号内容(如文本、图像、图片等)转化为定量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判断、推理[21]。本研究以ROST CM 6.0文本分析软件为依托,它能够针对互联网点评、微博、论坛等信息实现分词、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等功能。

主题分析方法是质性分析方法的一种[22]。运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对网络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并根据编码内容总结出与研究问题相关且意义明确的特点。

对比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评价的方法。它通常是把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对比,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

基于上述3种方法,首先,根据文献参考资料对比分析3处故居和纪念馆红色旅游空间生产,明确3个案例地在红色旅游空间生产3个维度上的差异;其次,根据内容分析法的语义网络分析粗略地了解游客对3处故居和纪念馆旅游空间生产的体验情况,为下一阶段的主题分析提供分类依据和参考信息。然后,参考内容分析法的研究结果,使用主题分析法对3处故居和纪念馆进行编码,详细分析游客对红色旅游空间生产的体验情况。最后,结合主题分析法的编码情况与红色旅游空间生产情况,从旅游三元空间生产的角度,系统分析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的内在机理。

2.3 研究步骤

2.3.1 样本选取

研究者使用网络爬虫工具抓取马蜂窝、携程及去哪儿网站中与3处故居和纪念馆相关的游记及网络评论文本数据(网络评论作为补充),共获取游记323篇,评论654条,共计124 567字,发表时间为2016年11月7日至2021年6月20日。根据以下步骤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首先,剔除内容相同的游记和评论,剔除与研究区域无关的评论,剔除复制粘贴无意义的评论;其次,将剩下评论和游记进行规范化处理,保证分析的准确和便捷,如将“毛主席故居”及“主席故居”等表述统一替换为“毛泽东故居”,最后去除数字、表情等无法分析的字符。据此获得可用游记120篇,评论450条,共计42 256字,其中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游记52篇、评论143条;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游记28篇、评论180条;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游记40篇、评论127条。

2.3.2 构建语义网络与文本编码

首先,使用内容分析法,将整理好的游记和评论输入ROST CM 6.0软件中,提取高频词后剔除无意义词语,然后通过社会语义网络分析工具生成3处故居和纪念馆语义网络图,初步了解游客对红色旅游三元空间生产的体验。其次,应用主题分析法,遵循Ca-milleri等提出的编码策略[23],采用Nvivo 12软件对整理好的游记和评论进行编码。首先,通过内容分析法初步熟悉样本后,基于旅游三元空间生产理论形成编码的一级节点,即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然后,采用人工编码方式对网络游记和评论文本进行多步骤编码(初步编码、分类、合并),形成最终编码结果。需要说明的是,以往研究证明了旅游三元空间理论在旅游研究的可适用性和科学性[11-12],同时聚焦于这一理论在红色旅游场域中的拓展。因此,样本中与一级节点无关的信息不纳入最终编码结果。为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随机抽取其中10篇游记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编码,采用Cohen’s Kappa统计量检验编码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735,表明两位研究者的编码分类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24]。

3 红色旅游空间生产对比分析

3.1 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对比分析

3处故居和纪念馆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历史古建筑的原真性保护及纪念地和节庆场所的因地制宜开发,完成了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满足游客的可感知需求。历史古建筑的原真性保护具有一致性,在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对3处故居进行了原真性保护和修缮,尽可能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故居原貌。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景区将南岸私塾修复,对游客开放;祠堂文物按照当年原貌进行了维修和复原,归入毛泽东故居范围内,实行有效保护。纪念地和节庆场所的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创造性,以红色旅游的严肃性和政治性为原则,政府对不同故居和纪念馆均进行了创造性开发,如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纪念馆和刘少奇铜像广场等。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及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红色旅游物质景观空间丰富多彩且富有特色,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红色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相对单一,游客活动范围较集中。

3.2 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对比分析

旅游文化符号空间生产是指标志性景观符号系统的制造和符号性旅游产品的舞台化表演与产业化开发[11]158。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的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由静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与动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共同构成。静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方面,均包括静态的文物藏品、文献资料及伟人铜像等。动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方面,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推出大型山水实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举行过大型文艺演出。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并未组织过文艺汇演和节庆活动。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每年举办的节庆活动丰富了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但大型山水实景剧具有短暂性和难以普及性,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具有短暂性和单调性。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仅包括静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彭德怀铜像、文物藏品、文献资料等,尚未涉及动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

3.3 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生产对比分析

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在红色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生产的过程中,节庆活动体验、健康成长体验、励志教育体验、激情岁月怀旧体验及导游讲解服务体验等构成游客红色旅游体验的核心,是典型的旅游体验空间生产。首先,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开发体验产品的尝试提高了游客的参与性,改变了红色文化静态博物馆模式,促进游客与当地居民的良性互动,实现游客与红色文化的深入对话。其次,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红色旅游体验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关注游客体验的个性化差异,针对少年儿童、青年及中老年游客,开展健康成长之旅、励志教育之旅及激情岁月怀旧之旅,融汇了韶山“伟人故里,红色圣地”的红色文化形象,建构红色旅游参与体验空间。再次,游客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万人同唱东方红”“万人同吃福寿面”及“万人健身长跑”等节庆活动,促进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红色旅游体验空间生产主要包括英雄故事、照片、爱国教育,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的旅游体验空间生产涉及研学活动体验、英雄故事、照片、导游解说服务、爱国教育。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通过丰富的旅游体验活动,构建了多元化的旅游参与体验空间,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旅游体验空间相对简单。

表1 3处故居和纪念馆红色旅游空间生产

4 红色旅游体验建构对比分析

4.1 语义网络分析

利用ROST CM 6中的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模块,分析3处故居和纪念馆的网络游记和评论文本数据,生成语义网络图。

根据3处故居和纪念馆网络游记与评论语义网络图(图1、2、3),可以发现,语义网络呈现多中心结构,“毛泽东”“故居”“彭德怀”“刘少奇”“纪念馆”等构成网络核心,语义网络图围绕网络核心节点展开和延伸,与游客的旅游物质景观空间体验相关的核心词主要包括“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彭德怀纪念馆”“毛泽东铜像广场”及“花明楼”等,与游客的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体验相关的核心词主要包括“伟人”“中国”“革命时代”“将军”及“元帅”等,与游客的旅游参与体验空间体验相关的核心词主要包括“体验”“教育”“导游”及“敬佩”等,根据语义网络归类后,主要总结出历史古建筑、新兴纪念地和节庆场所、学习培训活动、红色文化体验、解说服务体验、红色文化标志性符号等因素。

图1 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网络游记与评论语义网络图

图2 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网络游记与评论语义网络图

图3 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网络游记与评论语义网络图

通过构建语义网络,粗略地了解了游客对3处故居和纪念馆的红色旅游空间生产的体验情况。与游客的旅游物质景观空间体验、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体验及旅游参与体验空间体验相关核心词的存在,既证明了3处故居和纪念馆具有研究红色旅游空间生产及旅游体验建构的价值,也为分析红色旅游体验建构情况提供了分类依据,为下一阶段主题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4.2 主题分析

通过主题分析,能更准确地了解游客对3处故居和纪念馆红色旅游空间生产体验情况,运用Nvivo 12质性分析软件对3处故居和纪念馆网络游记和评论进行编码分析,从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及旅游参与体验空间3个维度及其互动关系展示了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建构的具体情况(表2、3、4)。

表2 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网络游记和评论编码分析结果

4.2.1 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的体验对比分析

根据现有文本分析,红色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通过原真性保护历史古建筑及创造性开发新兴纪念地和节庆场所,承载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生产,强化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历史古建筑主要包括毛泽东故居、滴水洞、彭德怀故居、刘少奇故居和花明楼,承载游客的爱国情感及无限的敬仰,强化了伟人故里及伟人功绩等红色文化符号。游客对于历史古建筑的原真性保护、修缮较为满意,为游客带来原真性的红色旅游体验。

新兴纪念地和节庆场所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与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景观类型丰富,承载游客红色文化体验,强化伟人故里符号,游客在大气雄伟、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更能体会到一代伟人不平凡的精神气度,为红色旅游物质景观空间增加了内容和厚度。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主要包括彭德怀铜像广场、彭德怀纪念馆、彭德怀墓碑、德怀亭,景观形象有待提升和修缮,以提升庄严肃穆感。

4.2.2 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的体验对比分析

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主要包括静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和动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主导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影响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生产。静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方面,3处故居和纪念馆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均包括静态的伟人功绩、伟人故里等标志性文化符号,主导毛泽东纪念园、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彭德怀铜像广场、彭德怀纪念馆等的创造性开发,但由于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陈列简单,导致游客的负面评价较其他两处多,造成游客体验感较差。动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方面,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举办动态的实景演出、舞台表演,使“领袖故里”的符号深入人心,但由于舞台表演的水平有待提高,难以有效提升游客体验。

4.2.3 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的体验对比分析

红色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生产包括红色文化体验、教育成长体验、解说服务体验,依赖于物质景观空间生产,响应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3处故居和纪念馆红色文化体验与解说服务体验均依赖故居和纪念馆,响应伟人故里红色文化符号。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通过老照片、英雄故事、穿红军装、唱红歌、战场场景复原,促进游客与红色文化的深入对话,提升游客体验。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主要包括老照片和先烈故事,处于静态博物馆模式,影响游客的沉浸式体验。

教育成长体验方面,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及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均依赖故居和纪念馆举办研学活动,响应“伟人故里”“伟人功绩”等红色文化符号,为景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参与研学活动的游客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使游客更好地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学习中,丰富红色旅游体验空间生产。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网络文本分析结果中未出现教育成长方面的评价。

解说服务体验方面,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依赖故居和纪念馆提供导游解说服务和多媒体展示服务,实现了与游客的双向沟通,让游客更为详细地了解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仅提供多媒体展示服务,难以高质量响应“伟人功绩”等红色文化符号。

表3 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网络游记和评论编码分析结果

表4 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网络游记和评论编码分析结果

5 红色旅游三元空间互动下旅游体验建构机理

根据前文的网络文本分析和主题分析,可以看出红色旅游三元空间生产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红色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承载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生产,强化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影响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生产,主导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生产依赖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响应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通过对红色旅游三元空间生产的互动关系及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的相关分析,文章总结了实现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的内在机理(图4)。

图4 红色旅游三元空间互动下旅游体验建构的机理

5.1 旅游体验建构的基础

红色旅游体验在特定旅游物质景观空间中构建,红色旅游物质景观空间为旅游体验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首先,通过保护修缮历史古建筑如毛泽东故居、彭德怀故居及刘少奇故居,实现对伟人故居的原真性保护,游客在历史氛围浓厚的故居所塑造的红色旅游物质景观空间中完成对伟人的敬仰与缅怀,实现红色旅游体验建构。其次,通过创造性开发新兴纪念地和节庆场所,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通过开发丰富的新兴纪念地和节庆场所,增加红色旅游物质景观的深度和厚度,游客在旅游地塑造的丰富多彩且富有特色的旅游物质景观空间中更加详细地了解伟人故事,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和爱国教育,完成旅游体验建构。然而,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景观老旧,内容单一,影响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造成游客体验不足。

红色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的可进入性及有效利用性影响红色旅游体验建构。对比分析3处故居和纪念馆的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和体验,发现红色文化旅游物质景观空间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毛泽东诗词碑林、韶山烈士陵园、刘少奇文物馆等,在网络文本分析中并未出现对上述场地的体验感知,说明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的可进入性及有效利用性出现了问题,造成游客的预期值和体验值出现差异,影响游客的体验建构。因此,内容丰富且可进入性强的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是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建构的物质基础。

5.2 旅游体验建构的支撑

除了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的生产有利于帮助完成红色旅游形象和文化意象的建构,满足旅游者的红色文化“凝视”取向[8]148。根据主题分析结果,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涉及静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和动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即建构主义表征,弥补了旅游物质景观空间静态博物馆模式的不足,为旅游体验建构提供了支撑。3处故居和纪念馆均供给静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如铜像、照片、资料等,内容形式单一,游客单向学习红色文化,影响旅游体验建构;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涉及动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但由于品质原因,影响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并未助力旅游体验建构。

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生产的可持续性及高品质性影响红色旅游体验。对比分析旅游物质景观空间生产和体验,发现3处故居和纪念馆的动态标志性红色文化符号缺失或不足,如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大型实景演出并没有出现在网络文本分析中,说明该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具有暂时性,而韶乐表演品质受到游客的质疑,降低了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质量,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因此,形式多样、高品质且可持续性强的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是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建构的支撑。

5.3 旅游体验建构的核心

旅游参与体验空间是在物质景观空间和文化符号空间基础上的生产,反映旅游地居民的真实生活,也包含旅游者亦真亦幻的参与体验,既要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又要关注体验的个性化差异[7],是旅游体验建构的核心。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体验、教育成长体验及解说服务体验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实现游客与红色文化的深入对话与双向沟通。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红色旅游体验空间仅涉及红色文化体验和解说服务体验,内容单一,影响游客对红色文化旅游体验的建构。

红色文化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的可落实性与多元性影响红色旅游体验。根据旅游参与体验空间生产的对比分析情况,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具有节庆活动体验、健康成长体验、励志教育体验、激情岁月怀旧体验及导游讲解服务体验活动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红色旅游参与体验空间,但网络文本分析中仅出现了红色文化体验、教育成长及解说服务体验相关评论,影响了红色旅游体验空间生产。因此,可落实且多元化的红色文化旅游参与体验空间是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建构的核心。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基于对空间生产理论“三元空间方法论”的理论深化,形成了由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及旅游参与体验空间构成的旅游三元空间分析框架,其中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是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保护与新兴景观的纪念性开发,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是标志性景观符号系统的制造和符号性旅游产品的舞台化表演与产业化开发,旅游参与体验空间是游客与当地居民的良性互动及游客与红色文化的深入对话,红色旅游三元空间生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本文结合内容分析法和质性主题分析法,基于红色旅游空间生产视角,探讨了红色旅游体验建构问题。

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三维视角去理解空间,这种三元空间辩证法属于三维一体的思维,强调对不同空间的联系与影响分析[12]。在此基础上,基于物质、符号及体验三重维度从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和旅游参与体验空间及游客对旅游空间生产的体验展开分析,可较好地分析红色文化旅游空间生产与旅游体验空间的关系,同时也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及其他类型旅游体验建构提供借鉴。

本文还从旅游三元空间生产及其互动影响与协同视角,探讨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的机理。旅游空间生产与红色旅游体验建构具有密切的关系,内容丰富且可进入性强的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是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的基础,形式多样、高品质且可持续性强的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是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的支撑,可落实且多元化的红色旅游参与体验空间是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的核心。旅游三元空间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不可分离,不同的旅游空间具有重叠性,通过不断优化红色旅游三元空间生产,实现旅游三元空间互动影响下的正向有序协调发展,完成红色旅游体验建构。

6.2 讨论

当前学者们对于红色旅游体验建构的研究较多从某一角度予以解析,缺乏系统且多角度的综合分析,但红色旅游体验建构涉及物质、符号、文化及心理等因素,造成单一角度难以对其完整认识,而旅游空间生产理论因其系统性与综合性,不仅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还能从更全面的角度探讨红色旅游体验建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红色旅游三元空间生产,从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及旅游参与体验空间三重维度探讨红色旅游体验建构问题,为解读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从红色旅游三元空间互动视角探讨旅游体验建构内在机理,为建构红色旅游体验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主要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红色旅游空间生产和旅游体验建构的关系,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将红色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旅游红色文化符号空间、红色旅游参与体验空间及红色旅游体验用较多指标定量化,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两者关系,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注释

①旅游人次、故居面积等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毛泽东故居、彭德怀故居、刘少奇故居等官方网站。

猜你喜欢

故居红色旅游纪念馆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掠影
卫立煌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萧军纪念馆
新四军统战纪念馆隆重开馆
黄显声故居纪念馆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