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伯龙绘画艺术初探

2022-01-22□魏

中华书画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浓墨迎客松淡墨

□魏 一

黑伯龙(1914-1989),自幼跟随赫保真、张茂材、赵望云等学习中国画,同时在绘画理念与技法训练上深受《颐园论画》的影响。学画初期,大量临摹古代名作,现存有《橅马远松下观书图》(1930)、《仿唐寅细笔山水》(1930),以及《临唐寅函关雪霁图》(1939)等。

对古画的临摹,贯穿黑伯龙整个艺术生涯,早期临摹主要学习古人笔墨技巧和形态塑造,画艺逐步成熟后所作《梁楷笔意》(1982)、《石涛墨趣》(1983)、《石涛笔意》(1988)等,则在临摹中增添自家笔法与自身感受,追求意与古会、遗貌取神的境界,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建立自家风貌。

黑伯龙 烟雨过黄山 100×62cm 纸本设色 1982年

黑伯龙 黄山迎客松 138×48cm纸本设色 1961年

20世纪30年代,黑伯龙在赵望云引荐下求学于上海美专,师从黄宾虹、潘天寿、刘海粟、俞剑华等名家。此期间黑伯龙以临习古人山水、花鸟、人物为主,并选修解剖学、透视学以及色彩学等,同时接受中西绘画基础训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山水画呈现出崭新面貌,全面深入地表现现实生活成为时代要求。黑伯龙在这样的背景下曾多次到泰山、崂山,以及黄山进行对景写生,创作出一批洋溢着时代精神的山水力作,如《黄山始信峰》(1954)、《黄山迎客松》(1961)、《观瀑》(1962)等,画面基调明朗轻快,生机盎然。

黑伯龙后期创作的山水画,如《烟雨过黄山》(1982)、《黄山游踪》(1983)等作品,不拘于对现实山水的写实与再现,多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来呈现他的宁静超逸的精神状态,以此表达他对生命的深沉思考。

黑伯龙的绘画始终注重对自然山水的感觉与感受。作于1985年的《黄山深秀》,远处山头以饱笔浓墨横扫,干笔皴擦出远山肌理,再施以淡墨一笔渲染出远景转眼即逝、缥缈无定的雾霭氤氲之气。

黑伯龙喜用饱笔浓墨,再施以淡墨渲染,作品《云漫山色》(1981)以墨代色,以浓墨焦墨写出古松虬枝,以淡墨扫出烟云变幻之中的远山,寥寥数笔便营造出幽玄秘境。

黑伯龙的绘画“用写意的观念对待现代”,在师造化的基础上发挥个性,从师人到师物再走向师心,逐渐完成艺术创新。■

猜你喜欢

浓墨迎客松淡墨
黄山守松人
胡晓春十年写下《迎客松日记》
浓浓墨香溢煤海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浓浓墨香溢煤海
浓浓墨香溢煤海
咏迎客松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日夜守护迎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