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智障儿童在社会实践中沟通能力的策略

2022-01-21郑燕

成长 2022年1期
关键词:智障儿童沟通交流社会实践

郑燕

摘 要:沟通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但由于脑损伤,智障儿童普遍智力发育较慢,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社会生活中难以与他人进行交流。本文针对智障儿童沟通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问题,探讨如何在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智障儿童的沟通能力,使智障儿童可以更好地适应并融入社会生活中。

关键词:智障儿童 社会实践 沟通交流

沟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人们通过沟通交流获得信息、建立联系和参与社会。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在社会生活中掌握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与他人沟通交流是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智障儿童生存发展的需要。

智障儿童思维可能会普遍存在抽象能力、思维能力差,做事缺乏目的性和独立性,在实际的生活中缺乏交流沟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特殊教育。为了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首先要考虑智障儿童的自身情况,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我们需要要围绕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需要出发,培养智障儿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沟通能力,打好基础,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更快地回归和适应社会。

1 智障儿童面临的现状

1.1 自身因素影响沟通能力

由于大脑发育不全、器质性损伤等原因,智障儿童往往智力低下、认知水平低下,再加上活动范围小、社交经验缺乏,导致难以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智障儿童往往还存在注意力不稳定、缺乏自信、意志薄弱等问题。他们的高级情绪的形成和发展比正常孩子慢很多,导致他们对是非观念模糊,不会关心别人。这使得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促进他们融入社会成为一个难题。[1]

1.2 外部因素影响沟通能力

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他们有智力障碍;从外部条件来看,社会、学校及家庭环境对他们沟通能力的提高也存在很多负面影响。

1.2.1 社会环境

社会上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智障儿童的处境,对他们表现出歧视、不耐烦等情绪。智障儿童经常受到很多拒绝,别人的嘲笑、讽刺、挖苦等,使他们感到自卑、缺乏勇气,直接导致他们不愿与人交流。智障儿童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结果就是他们的沟通能力会越来越差。

1.2.2 学校环境

在智障儿童培养训练上,普遍缺乏相对完善、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规划,缺乏统一的训练规范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在智障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智障儿童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识别记忆过程缓慢、掌握困难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1.2.3 家庭环境

在一些家长送智障儿童上学后,将教育和培养智障儿童的责任全部交给学校,对智障儿童生活适应性的培养和教育漠不关心。家长对智障儿童缺乏应有的关心和关爱,对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康复极为不利。但同时一些家长对智障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也不利于他们的能力的培养。

2 提高智障儿童在社会实践中的沟通能力

智障儿童也有与人沟通交流的需要,他们和我们一样,也需要面对现实的社会生活。不能因为他们是智障儿童,就忽略了对他们提高沟通能力的教育。我们需要培养智障儿童在社会生活中掌握与他人交流的基本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做到自力更生。这样在未来,他们才能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成为自力更生的劳动者,才能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2.1 通过虚拟情境构建生活课堂

智障儿童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甚至不能做出反应。 因此在课堂上,智障儿童很可能无法正常接受老师的教学内容,严重拖延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课堂是智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和比较熟悉的环境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虚拟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将社会生活场景搬入课堂,将基于知识教学的课程转变为基于生活能力培养的课堂。[2]

智障儿童的学习应该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完成。让智障儿童通过课堂模拟体验生活,相互学习交流,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开和关”时,可以通过询问“谁来帮老师关门?”、“谁能去将教室的灯关掉”,来鼓励智障儿童积极参与对话。这样使得智障儿童不仅了解了“开和关”的含义,还能给出正确的反馈。结束后,通过对话“谢谢”,儿童回应“不客气”,为智障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了与智障儿童的沟通,使得他们学习到沟通的礼仪。

智障儿童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让人了解并接纳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提高智障儿童与他人交往的主动性非常重要。老师可以尽量引导智障儿童参与课堂上的交流。可以鼓励智障儿童互相进行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名字、爱好等,这样他们就可以主动接近别人,让别人接受自己。通过这种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学会团结友爱,学会耐心倾听别人的讲话,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同学们的关心,相互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3]

为了避免智障儿童对交流过程产生恐惧心理,老师要及时对这些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用平和的语言帮助他们接受陌生事物。在课堂的交流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确保大家有一个和平的学习氛围,避免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在安排智障儿童的交流练习內容时要注意智障儿童们之间的可能产生的矛盾。

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发智障儿童与他人交流的欲望,鼓励他们展现自我,增强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在交流的过程中,多多赞美和欣赏,让他们敢于表达,提高沟通技巧,真正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例如,游戏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找朋友”、“传话游戏”、“配对游戏”等,让智障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交技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沟通能力。通过游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正常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激发他们与他人交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4]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尽量使用栩栩如生的语言。句子要简短,语速要适中,是使用常用的语言,甚至是口语,让智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智障儿童说话时,要耐心倾听,积极给予反馈和表扬,引导其进一步沟通,不断加强交流。当沟通出现问题时,必须及时纠正。对于智障儿童,我们要多一点爱心和耐心,细心培养,真诚对待。我们的每一个微笑和赞美都会影响他们的成长。我们需要智障儿童积极参与与他人的交流,逐步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和礼仪。

2.2 通过真实的情境体验实际生活

如何真正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帮助智障儿童融入社会?仅仅通过在课堂中创建虚拟情境来模拟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带孩子走进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老师讲解为辅。智障儿童学习学习语言的沟通交流,必须接触了解周围现实的人和事物,并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深化和丰富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智障儿童所学的沟通技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用真实的情境体验实际生活,增强和提高智障儿童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正常的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新环境和新事物。智障儿童虽然缺乏好奇心,但也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新的体验和新的活动有助于弥补他们的不足,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实践活动要贴近智障儿童的实际生活,有利于激发智障儿童的情绪和兴趣,加强沟通交流,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比如秋季,我們可以在班级上组织水果采摘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活拨的活动中进行沟通交流。回来后我们可以通过过播放活动的采摘过程,孩子们可以很自然的将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描述。我们可以鼓励他们进行表达,并教他们如何表达,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注重生活与实践相结合的沟通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家庭是智障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这个重要的地方不容忽视。[5]智障儿童的日常生活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应该教育引导所有家庭成员正确对待智障儿童,杜绝排斥。智障儿童的父母往往因为他们的先天缺陷,过度保护智障儿童,担心他们发生各种各样的危险,无法对孩子放手,使智障儿童严重依赖父母和长辈,失去很多和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先天的缺陷逐渐转化为后天的“智障”。让智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锻炼,积极与他人交流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形成和谐的家庭环境。

最简单的就是当孩子想要某样东西时,引导和鼓励他说出他想要什么,提供和使用语言刺激,然后再实现他的目的。家长也可以日常带他们一起去菜市场,给他们介绍各种常见的蔬菜、肉类等商品,指导他们如何合理、经济地购买家庭所需的蔬菜,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尝试采购。通过询问菜农蔬菜的价格,仔细挑选蔬菜,甚至可以学会如何与菜农讨价还价,锻炼他们的勇气,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了解“人民币的大小和用途”和“学习怎么沟通”“有礼貌”等课堂的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在此过程中积累经验。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超市购买常见的生活用品,学习如何在家庭中使用这些生活用品。

老师们也应该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智障儿童的家长进行心理疏导,让家长正视和接受智障儿童的现实,冷静乐观地对待孩子,了解智障儿童的发展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可以让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通过家访、家长会和平时的交流,我们可以指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并要长期坚持,克服畏难情绪。

2.3 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全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教育的范围。”社会是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是一个真正的“大课堂”。智障儿童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迟早要走向社会,与人有各种接触和沟通,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智障儿童学习的各种知识、沟通技巧和技能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智障儿童将来进入社会。智障儿童必须逐步学会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才能在未来真正适应社会,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

智障儿童沟通能力的训练绝不应该将智障儿童限制在课堂上。带着智障儿童们走出课堂,在社会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与外界交流的信心。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孩子进行社会活动,虽然他们不像正常孩子那样表达清楚,但通过接触新鲜事物,他们会渴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他人进行沟通分享,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社会活动,智障儿童可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与他人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社会活动为智障儿童创造接触社会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促进他们认知过程的发展,弥补他们的智力和身心缺陷,加强个性的培养,这是其他形式的教育所不可替代的。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开展社会活动,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沟通技能和经验。

开展的社会活动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的新颖、新鲜、丰富的特点,激发智障儿童的好奇心,吸引注意力,培养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注意力、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6]为了提高智障儿童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我们可以组织“道路观察团”这样的活动,将教室搬到街边,现场讲解“人行道” “红绿灯”等交通规则。带他们乘车问路,鼓励他们与路人、交警交流,最终到达目的地。在与普通人交流中,鼓励他们大胆地提问和回答对方的问题,这种交流不仅锻炼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而且使他们感到平等,克服自卑,对自己有信心。

我们在组织一些社会活动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防灾、消防、地震等逃生疏散安全演练,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并为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社区、超市、医院、车站、花园、广场、公园、地震体验馆、消防队等可认定为他们的实践场所。在组织活动前,提前确定活动时间,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可以学校附近的商店、超市为岗位,让智障儿童充当售货员、小顾客,学习买卖货物。在买卖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智障儿童的知识,还练习了语言交流、货币的使用。

将智障儿童置于真实、常态的生活中,使教学由“正规课堂”转变为“非正式课堂”,教学朝着多元化、个性化、融合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让智障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自我、感受他人,有效促进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7]让智障儿童在充分享受社会关怀的同时,也学会帮助他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服务。这是促进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

3 结论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写道:“言语是我们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无法获得任何知識。这就是我们人类今天比其他动物进步的原因是因为使用了其他动物没有的词。”

我们需要尽早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然而,通过教育培养提供智障儿童的沟通能力并不是一两次就见效的。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阶段,训练结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是培养智障儿童的沟通礼仪和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持之以恒的为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言传身教,耐心细致,让这些智障儿童在长期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

通过有效的方法,他们可以慢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做人的基本原则,为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在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中,也能够收获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可以消除身体缺陷。能够消除生理缺陷产生的自卑感和受歧视感,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增强自强自立、自尊自爱、自信。

参考文献:

[1]尹占军,陈宇.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初探[J].函授教育,1997(03):49-52.

[2]吴春艳.论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J].中国特殊教育,2012(03):28-32.

[3]朱露露.生活化教学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智慧,2020(13):63.

[4]蒋玉娥.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0(27):128-129.

[5]江小英,黄英.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5(07):86-91.

[6]朱慧.培智学校智障儿童新时代劳动养成教育微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4):256-257.

[7]徐晋. 智障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21.

猜你喜欢

智障儿童沟通交流社会实践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留守儿童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高中学生家庭教育之我见
浅析如何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