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雨”的意蕴研究

2022-01-21李国格

成长 2022年1期
关键词:意蕴古诗词诗人

李国格

摘 要:在我国古诗词中,自然界中的雨常常化身为一种独特的意象,与诗人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且在不同的意境中具有不同的意蕴。在唐宋诗词中,雨常用来比喻诗人内心的希望和憧憬;或是暗喻政治时局;或是比喻恬淡的心境;或是比喻人生 中的困难和挫折;抑或是比喻诗人心中的愁绪等。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也不乏此类选篇,明晰古诗词中“雨”的不同意蕴,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鉴赏文本时抓住核心思想,更好地走进作者。

关键词:部编版语文教材 雨 意蕴

自然界中的雨,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当雨进入中国古典诗词中,便具有诗人赋予的独特的审美意味。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始,《诗经·东山》中便出现了关于雨的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后的诗词中更是层出不穷。仅《全唐诗》中“雨”的意象就有七千多处,以杜甫和李商隐为例:杜甫的诗中雨的意象出现过246次,李商隐的诗中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1]。宋词中包含“雨”意象的更多:春雨、夏雨、秋雨、冬雨、急雨、细雨、暮雨、黄昏雨、晓雨、雨等,难以遍举[2]。这些包含“雨”的唐诗宋词在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也收录较多,且含义复杂。在诗人不同情绪的感染之下,雨的感情色彩也大不相同,了解不同诗句中雨的不同意蕴,对于我们鉴赏诗句,了解中国语言的独特魅力都有重要意义。

1 希望憧憬

中国古代文人的兴趣雅致是体现在其日常生活中的,他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爱的,都是有生命的。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给世间万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文人的眼中,雨也具有独特的生命意味。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从今夜的雨声联想到明朝的卖花声,正写出杏花春天的气息,写得形象生动,富有韵味。[3]”可见在作者看来,雨象征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也承载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又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之作。当时作者被秋雨所隔,被迫留滞在巴蜀一带,面对妻子的来信,询问自己的归期,奈何秋雨连绵,即使是在晚上,巴山的雨也不曾停歇,涨满秋池。而交通中断,归期无法确定,因此作者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将诗人身在异乡的羁旅之愁跃然纸上。作者虽然远在他乡,但时刻盼望着能够早日与妻子团聚,同坐西窗之下,秉烛畅谈巴山夜雨的情景。第一次“巴山夜雨”是实写眼前之景,第二次的“巴山夜雨”是虚写思念之情。作者在对妻子的回信中由眼前的思乡愁苦化为對未来二人团聚,一起剪烛西窗,面对面谈论巴山夜雨的情状的美好希冀,“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夜雨”,充斥着作者对妻子二人再次重逢时的美好憧憬。

又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因此,当作者在深夜听闻雨声时,心中倍感喜悦,在此诗中,作者用一个“知”字,将雨拟人化,赋予春雨独特的感情色彩,认为它是一位“好人”,懂得在合适的时间里出现,并且默默无闻,毫不声张,在人们深夜熟睡之时,静悄悄的到来,滋润大地,为万物带来生机与活力。它的到来,让作者不禁产生了美好的想象:待到明日清晨,整个锦官城内,那受到春雨滋润的花朵必然会开成红彤彤、沉甸甸的一片。杜甫赋予春雨人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无限希望。

2 政治时局

古代的科技还不发达,人们对于一些自然规律的认识还不是特别深刻,因此,一些自然现象就被赋予一些抽象的含义,无情的风雨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就如同他们当时所处恶劣的政治环境一般,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唐代诗人许浑《咸阳城东楼》中的“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两句,诗人在傍晚眺望远方,磻溪上空被云笼罩,夕阳落在了慈福寺的阁楼之上,正当诗人欣赏这美丽的夕阳美景之时,异常突如其来的大风席卷咸阳西楼,一场大雨眼看着就要马上到来。这里的“风雨”不仅是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摹,更是对当时危机四伏的唐王朝走向衰落的刻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时局的担忧。

又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此时的陆游已经68岁,但岁月丝毫没有磨灭他的爱国之情,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年迈的陆游拖着自己孱弱的身体,居住在艰苦的环境中,虽然一心想着要报效国家,为国戍边,但不得不面对残忍的现实。因此,当诗人夜不能寐之时,听到窗外的雨声,联想到了此时的国家也是风雨飘摇的处境,所以在诗人的梦里又出现了征战沙场、为国效力的场景。诗人由自然界的风雨联想到似风雨般飘摇不定的国家,年迈多病的作者还怀有杀敌报国的壮志,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还有许多其他的诗人也用雨来暗喻国家的兴衰,如晚唐诗人杜牧《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大肆修建寺庙,最终落得国家灭亡的下场,这些楼台也被湮没在江南的烟雨之中。当时的晚唐统治者又何尝不是在重蹈南朝的覆辙呢?诗人借处在烟雨中的楼台来表达自己对晚唐国家命运的担忧,警醒世人。

3 闲适心境

人们常常认为水是最洁净的,而从天而降的雨水可以冲刷污秽,使事物变得更加纯净,因此许多诗人把雨水与自我心境相结合,借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宁静的心灵。如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在雨水的洗涤下,渭城的地面更加干净,空气更加清新,旅社四周和路边的柳树也似乎更加明亮,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洁净、清爽,虽然是离别之景,却流露出轻快明亮的情调。

又如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尽,王孙自可留。

王维精通音乐和绘画,他笔下的山水自然,多有恬静淡远之音,幽静空灵之感,充满诗情画意。空旷的山中经过一阵雨水的洗刷,万物都焕然一新,傍晚时分,不禁使人察觉已进入秋天。皎皎的月光透过松枝直射下来,清冽的泉水不停地冲刷这石头。林中的浣女和莲叶中的渔舟打破这一片静谧之景,但同时也充满了生活气息,透露出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尾联更是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追求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之情。“新雨”写出了雨后的山中万物为之一新,使人的身心也不觉洗涤一空。身处如此幽静、清新的环境之中,诗人的内心也得以净化,变得更加恬静闲适。

又如宋代诗人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作者客居他乡,在时光荏苒中以吟诗作赋为事由,杏花和雨声似乎在告诉作者春天到来的好消息,与此同时,在这阵阵雨声中,作者也时常收到远方好友的消息。作者写自己做诗、赏花,就连窗外的雨声此时也显得格外可爱,笔调清新自然,全无游子一贯的郁闷之情,以清新的笔调表现出作者平淡闲适的心境。

又如唐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天空澄碧,万里无云,可春水竟比那天空更加澄净!在船舫之中,作者伴随着窗外的雨声入眠,暂得一丝安宁,这画面是如此的恬静,又是如此的空灵。宋代苏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用“两三点”来形容雨的形态,写出了雨花之小,与前面的“七八个星天外”相呼应,为读者描绘出了夜晚的幽静和乡村中恬静的氛围,与作者的心境相呼应。

4 困难挫折

雨水不仅可以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机,但一些不合时宜的雨也可能给人们带来灾害,因此,在一些诗人笔下的雨,也象征着人生中的一些困难和挫折。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作者将自己以驿站外、断桥边的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落寞凄清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愁苦,作者以风、雨来比喻自己遭受的挫折,用梅花遭受的风吹雨打比喻自己在政治中屡遭打压,感慨自己人生的坎坷。

如部編版九年级下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一生曲折坎坷,在其政治生涯中不断遭受贬谪,这首词正是写于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作者和朋友一同出游,偶遇风雨,同行皆倍感狼狈,可苏轼却泰然处之,缓步徐行。正如他词中所写“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的“烟雨”不仅指当时一身蓑衣的作者,在路中任凭自然界中的风吹雨打,还象征作者人生中所遭遇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尽管作者在政治和生活中不断遭受风吹雨打,作者依然“任平生”,可见其从容、豁达、乐观的心态。作者借雨来比喻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但却通篇洋溢着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了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又如编版八年级下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无干处”和“未断绝”十分形象地描写出作者当时的困难处境:安史之乱以来,战争不断,国家衰败,以至于自己屋破漏雨,基本的生活都十分艰难。雨不仅落在破旧的屋里,更是滴在了作者伤痕累累的心中。诗中的“雨”不仅象征着政治环境的混乱,也透露出作者甚至万千百姓因战乱带来的生活疾苦。

5 心中愁思

雨的形态是细密的,在多愁善感的诗人眼中,密密斜织的雨就如同自己心中的愁苦一般,因此,雨在许多古诗词中被比作诗人的失意愁苦。唐代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人摄取了清明这一独特的节日,给全诗奠定下一种凄迷的感情基调,又赶上细雨绵绵,在路上独自赶路的行人心中不免会触景伤情,更增一层愁绪,作者用“欲断魂”三字来形容此时的行人显得十分贴切,“雨纷纷”就正如行人的愁绪一般纷纷洒洒,不可断绝。

如部编版高中必修四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靖康之变之后,李清照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和颠沛流离的苦楚使她的诗词中充满无限的愁思。作者在词的起句便连用七组叠词,婉转低迷,奠定了哀伤的感情基调。心中的烦闷加之天气的寒凉,使作者不得不起身借酒舒缓,可是缺少与自己推杯换盏的人,不免更加心生凄凉。此时,天上孤雁与地上的残菊更是加重了作者心中的无限愁思。在黄昏时分,窗外依旧下着雨,淅淅沥沥,似乎是作者忧愁的思绪,一点一滴都滴落在她的心头,使作者的心间更增烦闷。屋外雨中的梧桐相互依靠,而自己孤身一人,此情此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就说得完呢?词中句句围绕作者心中的愁展开,而“细雨”将其愁思具象化,可见其愁思之深。

又如宋代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作者透过窗外自由飞舞的花儿和无边无际蒙蒙的细雨,抓住“飞花”“丝雨”两者“轻”“细”的特点,将“梦”与“愁”的情感编织其中,情景交融,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别具一格。七年级上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无奈之情跃然纸上,看着窗外的瓢泼大雨涨满了池塘,作者心中的羁旅之愁和怀乡之思就如同那夜雨一般溢出胸怀,表现出作者心中的郁闷、孤寂、愁苦之情和思乡之切。

综上所述,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雨”,其文化意蕴也是不同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4]”这些雨都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映射其中的结果,从而也赋予了雨更多的姿态。了解教材中古诗词中雨的不同意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入剖析在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领略古诗词中别样的意境,提升自己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版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古诗词,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容忽视。而现阶段中学古诗词教学多注重古诗词的内容的把握和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品味,古诗词语言的教学大都侧重于字词的翻译、句子的讲解等,侧重知识的逐“点”教授。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仅仅依靠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强行记忆,对后期的学习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迁移作用,也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5]的要求,本文以部编版教材古诗词中的“雨”词语为例,对其进行探究,通过抓住古诗词中带有独特意蕴的字词来品读文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鉴赏字词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中国汉字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陈植锷.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36-240.

[2] 许兴宝.文化视域中的宋词意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47.

[3] 曹余章.历代文学名篇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420.

[4] 王国维.人间词话[M].武汉:崇文书局,2018: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意蕴古诗词诗人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诗人”老爸
愤怒
猜诗词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