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创新发展视角下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模式研究*

2022-01-21李北伟路天浩李

情报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智库区域

李北伟 路天浩李 瑞

(1.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长春 130000;2.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长春 130000)

0 引 言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水平获得巨大提升,202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 582美元,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经济发展阶段界定可以看出中国整体处于效率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即9000≤人均GDP<17000美元)。为实现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之实施,区域创新发展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进行区域创新发展将会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基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区域创新治理和发展日益复杂,作为地方党政部门决策所倚重的重要力量,高水平地方智库能够对国内外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判、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和规划献智出力,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和地方智库调查发现,地方政府对地方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高度重视,但由于缺乏相关建设经验和理论支撑,对地方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难以进行合理布局,地方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与预想结果存在明显偏差,直接表现就是区域创新发展不断增长的科学性、时效性、高质量等决策咨询需求与地方智库提供的决策咨询知识创新能力不足、时效性不强、质量不高等有效供给的矛盾[1]。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智库在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建设经验,以经典智库为蓝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建设模式进行模仿,未充分认识到由于中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知识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在智库结构类型和智库数量具有显著差异[2]。创新发展取决于创新动力来源、创新资源获取和创新产品的经济效益转化,然而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区域间经济基础、创新资源和自然禀赋均存在极大的差异,所以采用“一刀切”的地方智库建设模式是不合适的,地方智库建设模式应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进行调整,随着区域不同而有所区别。随着地方创新驱动战略的进行,服务区域创新发展成为地方智库的必由之路,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创新资源和自然禀赋等条件,在可能的区域创新发展路径中找到合适的地方智库建设模式成为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的重要方向。

1 相关研究回顾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鲜有文献对“地方智库建设模式的系统划分与建设路径”进行整体性分析,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典型智库建设模式经验借鉴、从治理、决策和新技术应用等角度对地方智库建设模式进行研究、多样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模式研究等方面。

在国外典型智库建设模式经验借鉴方面,中国智库研究起步较晚,在初期主要以介绍国外智库为主,介绍重点集中在国外典型智库的工作方式、决策机制和影响等方面,进入21世纪一些学者开始从外交、传播和运行机制等角度对国外智库建设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借鉴。郭万达等[3]对欧美国家“NPO型智库”和东亚国家“法定机构型智库”的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此为借鉴提出对中国“体制内半官方智库”进行独立转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模式;万利民等[4]对美英德等国外智库建设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从现代化治理模式的角度对中国统战智库的建设模式进行了论述;秦利等[5]从特点和成功经验上对比分析了国外典型智库,认为信息机构智库化是国防科技领域智库建设的重要模式;曹如中等[6]对比分析了美日等国智库的建设与运营模式,从专业性、人员、资金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模式。

从治理、决策和新技术应用等角度对地方智库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方面,2015年《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发布代表着智库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国内学者在智库建设的研究中对中国特色元素愈发重视,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从政府治理、行政决策、新技术应用和协同创新等角度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展开深入研究。王莉等[7]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从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角度对地方高校智库建设模式进行了分析;郭华桥[8]依据多源流决策模型理论,以研究型大学为对象,从学者“使命”的视角,对研究型大学智库建设内容、建设方向进行了论述;谷志军[9]认为行政决策模式转型能够直接影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按照行政决策程序,智库需要在保障专家咨询、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发挥作用;杜枫等[10]从模式变革与机制创新的角度对地方规划设计院进行智库建设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吴雅威等[11]在深入分析智库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智库建设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为智库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和模式;李瑞等[1]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对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进行了整体性分析。国内学者从多种角度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行了分析,但鲜有从区域创新发展这一角度展开研究,说明本研究在拓宽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角度方面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多样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模式研究方面,随着地方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深入和智库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不同类型的地方智库建设献智献策,大大丰富了地方特色新型智库的多样性。赵明媚[12]从成果孕育转化模式、组织结构模式、人员配置模式等方面对研究型大学智库建设模式进行了研究;朱雷等[13]从地方党报集团转型的角度出发,对媒体智库建设模式进行了研究;贾晓涛等[14]对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智库建设模式;曲中林等[15]对肇庆市教育智库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建设地方教育智库的新模式即“六教协同”建设模式;刘纪达等[16]对高校国防科技智库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数理分析,并从业务范围、组建结构等方面对高校国防科技智库的建设模式和类型进行了划分;徐晓虎等[17]以地方文史智库为切入点进行了基层文史工作路径创新,提出了地方文史智库建设模式。不难看出,学者主要从某一类型地方智库的建设模式展开研究,缺乏对地方智库建设模式的系统划分。

近年来,地方智库建设研究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的重要方向,立足当地经济和自然禀赋等条件寻找到适宜的建设模式建立相匹配的高水平地方智库,成为高质量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从区域创新发展的角度结合中国不同地区智库建设模式对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模式进行了划分和详细论述,以期不同区域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创新资源和自然禀赋等条件,在可能的区域创新发展路径中找到合适的地方智库建设模式,使地方智库融入区域创新网络,服务创新主体,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质量。

2 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模式划分

本文立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定义和相关研究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定义了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地方特色新型智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公共决策和战略问题为研究核心,具备连接公共政策制定与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功能,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促进知识转移、成果转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新型研究机构或组织。针对现有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模式的研究缺陷,本文从区域创新发展的角度立足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制度环境和创新主体的地位及其空间层面的相互间联系对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模式进行了划分。

2.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智库建设模式界定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代表着不同地区间在制度环境、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及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本质区别,地方智库建设模式往往存在巨大差异,反之,处在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在智库建设模式上具有相似性和可借鉴性。本文引用被公认的H·钱纳里等[18]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该标准选择了人均GDP、就业结构和增加值构成等因素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出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避免了标准单一造成的不同地区间的不适用问题。

在初级阶段,技术水平较低、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资源匮乏,地区想要实现创新发展往往需要集中有限优势资源,借助外部创新力,对本地区知识生产能力进行培育,有限优势资源的有效利用往往需要对本地区发展境况更为熟悉的本地科研智力的大力参与,借助外部创新力更多的是借助外部企业的创新力,而外部企业的创新力一般随着企业智力(如企业管理者、研发人员等)的流动进行流动。在中级阶段,技术水平获得一定提升、产业得到一定发展、创新资源实现一定积累,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地区产业系统,出现了较多企业集群,地区想要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往往需要企业(产业)智力的参与;若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等知识基础设施,本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本地科研院所发生频繁的知识交流和生产交流,企业和科研院所形成了紧密联系,地区想要实现更好的创新发展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智力参与不可或缺。在高级阶段,区域的技术水平高、知识创造活动十分活跃、产业结构完善、创新资源丰富,区域内形成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创新资源在地区间充分自由流动,创新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区内,地区内外部的创新智力(企业、科研院所等)实现高度合作,信息交流和资源分享十分充分。

2.2制度环境对地方智库建设模式的界定具有重要作用制度环境对智库建设模式的界定作用可以理解为政府部门对智库建设的作用方式和作为[19],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政府部门作用和作为也大相径庭。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创新资源匮乏、产业基础薄弱,优势资源有限,地区想要实现创新发展更多的是将优势资源集中,积极寻求外力支持,逐步培育本地创新生产能力,而这些举措的实现都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引导。在经济发展中级阶段,市场机制已经有所构建,但在很多方面尚不完善,“市场失灵”现象时有发生[20],所以政府依旧需要在经济系统中发挥作用,但政府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在遵循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引领而不是主导。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市场机制完善,创新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创新发展活动更多的是在市场自身的力量下开展,政府更多的是以服务部门的角色参与其中。根据以上分析,从创新发展的角度出发,地方智库建设模式首先可以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市场结合型和市场主导型。

2.3建设模式划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对智库建设的作用不同,无论政府起到什么作用,都存在作用对象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创新主体的地位及其空间层面的相互间联系即区域创新动力来源的角度对创新发展导向的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模式进一步细分,具体见表1,表中“—”代表该经济发展阶段弱存在或不存在的智库建设模式。

表1 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模式划分

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地方智库建设模式分为科研中心模式和企业中心模式。科研中心是政府主导的地方智库建设模式,该模式的基础是当地具有相对丰富的科研院所(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政府想要将有限的创新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更好的选择是将其集中到科研院所,科研院所作为主要承担者进行本地创新发展活动;企业中心的外向性模式一般是本地缺乏科研院所资源,产业结构简单、产业基础薄弱,依靠自身进行创新发展难以实现,在政府主导下借助外部创新智力(如通过生产联系引入外部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管理手段,与外部科研院所合作达到引智目的)将成为本地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在经济发展中级阶段,地方智库建设模式分为产业智库联盟[21]模式和研企合作多层面模式。产业智库联盟模式一般是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在当地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集群,而当地在科研院所资源上不够丰富,想要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必然会立足当地成熟的产业集群,产业智库联盟成为地方智库建设的必然选择;研企合作多层面模式更多是取决于当地具有丰富的科研院所资源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当地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结构,在市场需求不断高级化的情况下,研企合作的多层面模式将成为地方智库建设主要选择。在经济发展高级阶段,市场机制完善,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创新主体高度合作,形成覆盖区域内外的创新网络,地区的创新发展从主要依赖本地创新智力演进为依赖区域内外的创新智力集合,此时地方智库建设将会选择以研企合作为主要方式覆盖区域内外的网络型模式。

3 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地方智库建设模式的分类探讨

3.1地方科研中心智库建设模式地方科研中心智库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下政府主导的一种地方智库建设模式,政府主导作用决定了该智库官方或半官方性质,具体内容见图1。此模式针对的是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地区,该模式立足于当地相对丰富的科研院所(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由于创新资源有限,政府将其集中于科研院所将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而科研院所作为主要承担者进行本地创新发展活动,对新技术、新知识、新产业的发展具有更远更准确的预见性,能够为党和政府进行科学咨询提供更优的智力支持,进而实现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另外,科研院所是地方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进行研发活动和知识生产是其重要职能[22],而知识的应用常以新工艺、新产品的形式出现,科研中心在为当地企业提供发展咨询服务的同时会更快更有效地将新技术、新知识转移到企业,进而使企业与科研院所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受惠于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典型代表之一为吉林省碳纤维产业科技创新智库,该智库以吉林省碳纤维基地、中科院、吉林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载体,针对碳纤维企业科研、人才等问题提供多方位、多层次服务,围绕碳纤维产业发展献智献策,发挥出重要智库作用。

图1 地方科研中心智库建设模式

3.2企业中心的外向性智库建设模式企业中心的外向性智库是一种半官方性质智库,针对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地区,当地产业结构简单、产业基础薄弱,区域内部科研机构和高校比较缺乏,当地创新活动不活跃,本地企业难以从当地科研院所获得知识外溢。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吸引本地企业与区域外(国内其他地区/国际)企业进行生产合作,在生产链的作用下实现当地企业技术进步、工艺升级和产品更新,同时,促进本地企业与区域外(国内其他地区/国际)科研院所交流获得知识外溢,具体内容见图2。作为新兴企业智库的广东制造业隐形冠军(南海)研究院坐落于佛山市,针对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业企业存在的成本过高、供需不对口等问题,以资源重构为突破口为企业提供行业情报、产业信息、诊断测评等服务,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聚。

图2 企业中心的外向性智库建设模式

3.3产业智库联盟建设模式产业智库联盟指与产业服务相关的智库组织和服务机构通过合作或联合的方式建立起的服务有机体,是能够将分散在产业各处的智慧进行整合,进而实现产业群体智能作用最大化的社会组织。

当经济发展到中级阶段,地区经济水平获得长足进步,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系统,当地市场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经济发展对资源配置的需要仅仅依靠政府主导已难以满足,市场的力量开始介入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此时,相关企业如同业竞争者、供应商及其他支撑机构等在区域内外紧密联系,而当地在科研院所资源上不够丰富,想要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必然会立足当地成熟的产业集群,产业智库联盟成为地方智库建设的必然选择。产业智库联盟有助于实现各组织机构间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等,同时具有沟通联盟内外的平台作用,具体内容见图3。新闻出版产业新型智库联盟是新闻出版业首个致力于产业研究的新型智库联盟,该智库由社会智库、出版传媒集团和

图3 产业智库联盟建设模式

产业创新研究院所等联合组成,智库联盟以项目为依托,成员分工合作,做到共同承担和共同分享,努力实现新业态的塑造。

产业智库联盟不直接介入各项具体业务,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一个围绕特定目标运行的虚拟整体,这里有必要对其产出运作进行介绍。产业智库联盟产出运作模式分为问题导向型、项目导向型、公共产品导向型和预见性导向型(见图4)。问题导向型主要是面向企业对企业生存发展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项目导向型指政府、企业或其他单位以项目课题的形式发布需求,产业智库联盟接受该项目课题并提供相应项目成果;公共产品导向型指产业智库联盟主动捕获现存需求及潜在需求,针对需求输出相应公共产品;预见性导向型指产业智库联盟在运作过程中实现自身积累,对产业未来发展形式、产业变革和创新方向进行科学预见,指引产业发展。

图4 产业智库联盟产出运作模式

3.4研企合作的多层面智库建设模式研企合作多层面模式针对的是处于经济发展中级阶段并且具有丰富的科研院所和相对完善的产业结构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企业一般具有同行业领先技术,知识获取的来源广泛,在市场需求不断高级化的情况下不仅与区域内科研院所和企业形成紧密联系,并且频繁与区域外(国内其他区域、其他国家)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知识和生产交流。在这种智库建设模式下市场力量逐渐增强,政府作用逐步减弱,政府更多的是扮演服务者的角色,而社会服务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的地位日益重要(见图5)。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产学研

图5 研企合作多层面智库建设模式

合作的典型,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产业技术研发和转移,集科创资源促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成功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

3.5网络型智库建设模式在经济发展高级阶段,市场机制完善,创新主体高度合作,形成覆盖区域内外的创新网络,地区的创新发展从主要依赖本地创新智力演进为依赖区域内外的创新智力集合,此时地方智库建设将会选择以研企合作为主要方式覆盖区域内外的网络型模式,逐渐与全国性或国际性智库加强合作交流,并向具有全国影响力或国际影响力的智库进行转变。

网络型智库建设模式的出现最主要是由于区域内科技和经济实力达到高水平,一个开放的网络智库系统能够为区域内的创新活动提供充分的、自由的、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网络型智库不仅将区域内创新智力和资源紧密联系起来,还能够实现与区域外的有效交流,实现创新效果最大化。网络型智库主要在市场力量作用下建立起来,形成以企业为主、研企紧密结合的智力网络,政府不直接参与其建设,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良好的制度环境。网络型智库建设模式见图6。长三角科技创新战略智库联盟是国内网络型智库的代表之一,该智库秉持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员交流、联合研究的理念,广泛吸纳长三角地区民间智库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参与联盟建设,加强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机构互动合作,深化人才交流和跨区域研究项目对接,协同合作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图6 网络型智库建设模式

本部分从建设基础、建设内容、适用范围等方面对地方科研中心智库、企业中心的外向性智库、产业智库联盟、研企合作多层面模式和网络型(多主体)智库模式的建设路径进行了分类探讨,为建设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地方智库提供了理论支撑。

4 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地方智库建设策略

4.1明晰并完善地方智库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传导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高经济增长率实现经济的长足发展,但随着传统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创新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23],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却存在创新资源分散、创新成果需求和供给不匹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等问题,怎样实现高质量的区域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方向。地方智库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传导机制在于:在决策咨询的基础上发挥地方智库的引导作用,建议区域创新主体加强区域创新基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非劳动要素使用效率,进而实现要素使用效率提高;在对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判的基础上,引导区域创新主体增加创新投入,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引进和研发,实现区域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功能,引导创新成果需求和供给精准匹配,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进而产生区域经济品质效应;提供公共政策制定咨询服务,完善区域创新制度,降低创新成本,实现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在明晰和完善地方智库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创新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具体内容见图7。

图7 地方智库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传导机制

4.2以区域创新智力活动演化规律指引地方智库建设区域创新智力活动演化规律为区域创新智力活动的空间扩散与空间集聚提供理论解析[24],为创新智力活动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指导,为地方智库建设指引正确方向。区域创新智力活动空间演变指空间集聚状态与空间均衡状态的相互转变。

创新智力活动由均衡分布状态向空间集聚状态转变是由于区域内部分产业和部分地区获得了更多创新智力资源,创新智力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造成了区域创新不均衡性增强,并以此换取区域整体创新效率的提升,由于经济外部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存在,增长快的产业和地区逐步加强了内生创新活动,其效应逐渐向区域内发展较慢产业和地区扩散,因此,区域从依赖外部创新智力向依赖内部创新智力和外部创新智力并重转变。

创新智力活动由空间集聚状态向均衡分布状态转变说明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由于创新成果的可流动性和创新智力资源的逐利性,创新成果由技术水平高势能力地区向技术水平低势能地区转移[25],创新智力资源由低收益地区向高收益地区转移,内生的创新智力逐渐能够满足自身发展所需,外部输入创新智力所占比例不断降低,其地位不断弱化,因此,区域从内部创新智力和外部创新智力并重向依赖内部创新智力转变。

在区域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经济水平低,创新基础薄弱,想要迅速提升创新能力和生产力水平,引进外部创新智力成为必然选择。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级阶段,经济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创新活动愈加活跃,区域内创新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基础逐渐深厚,输入式创新的地位逐步弱化,内生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区域创新对外部创新智力的依赖逐渐降低,地方智库的创新智力来源呈现内部产生和外部输入的混合状态。在区域经济发展高级阶段,经济实力极大增强,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区域为避免失去发展自主权将会选择内生创新方式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并会以自身的技术优势、经济优势和创新优势占据外部市场,进一步扩大区域竞争优势。

4.3选择适宜的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地方智库建设模式基于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定义及其建设模式的划分,综合考虑影响地方智库建设模式选择的各方面因素,构建了地方智库建设模式选择的分析框架,根据分析框架不难看出建设主体在地方智库建设模式的选择中具有决策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建设资源和区域创新的集聚及外溢对地方智库建设模式的选择具有约束作用,具体内容见图8。

图8 地方智库建设模式选择的分析框架

建设主体在地方智库建设模式的选择中具有决策和支撑作用,不同主体在智库建设中发挥的职能和作用不同,对智库建设模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智库建设主体是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在生产实践中从事系统性的智库建设活动投入、执行及服务的机构或社会组织。建设主体应该具有以下特点:a.建设主体在地方智库建设中从事不同类型活动的单位,他们具有密切关系且各司其职。b.建设主体是智库建设活动的受益者也是决策者、执行者及风险承担者。c.建设主体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事系统性的智库建设活动,而不是偶然性行为。d.不同的建设主体在结构、功能和表现上具有差异性。本文在智库建设主体的定义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将建设主体划分为三类即投资主体、执行主体和服务主体。投入主体是指具有建设资源最终配给权力的企业和政府,执行主体是指开展具体智库建设活动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服务主体包括为智库建设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相关管理服务机构。投入主体可以引导和影响执行主体的建设活动和服务主体的服务活动,服务主体根据执行主体的需求提供服务。

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政府在智库建设中主要发挥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作用,此时本地企业发展水平有限,若本地具有较丰富的科研院所,则会选择以本地科研院所为中心建设地方科研中心智库,科研院所将在智库建设执行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企业发挥的作用仅是执行参与;若本地无丰富科研院所,也没有较成熟的产业基础,则会选择企业中心的外向性模式,以本地企业为承载主体建立企业发展研究中心,采用招商引资、引智纳智的方式从区外引入创新智力,此时本地科研院所和本地企业分别发挥执行参与和承载作用,区外企业和科研院所则在智库建设执行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而服务主体尚未形成体系更多的是发挥被动服务作用。

在经济发展中级阶段,智库建设资金不仅来源于政府也来源于企业,政府在智库建设中更多的是引导作用而非主导作用,本地企业、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智库建设执行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此时视本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智库建设模式选择,服务主体逐步完善不仅按执行主体的需要提供服务还能在不同执行主体间起到协调作用。

在经济发展高级阶段,智库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等社会组织,政府更多的是通过贴息、减免税来间接投资智库建设,此时本地产业系统成熟、创新智力资源丰富,区间交流合作频繁,区域内外企业和科研院所都紧密参与智库建设,信息中介机构等服务主体成为区域内外执行主体联系的纽带,网络型智库建设模式是必然选择。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建设资源和区域创新的集聚及外溢是地方智库建设的基础,对地方智库建设模式的选择具有约束作用。从时间上看,地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区域创新的方式和路径,空间上看,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状况(集聚/外溢)会促进区域创新方式和路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26],由此便形成了反映创新活动本质的不同区域创新时空演化规律,而创新智力活动依附于区域创新活动,这些演化规律为区域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创新智力活动提供了方向。另外,建设资源丰富水平和分配布局对地方智库建设模式选择也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

建设环境是智库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包括市场环境、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等。创新智力要素优化组合受良好的市场环境影响;激励、保护、引导、规范智库建设离不开完备的政策法规;智库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智库的各组织和单位间能否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受信息平台发展的约束。

4.4加强地方智库建设资源的开发与合理配置智库建设资源是进行智库建设活动的基础,建设资源的分类、结构和丰富程度对地方智库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学术界对资源的理解已经从传统的人、财、物,进一步扩展到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所以本文对智库建设资源的划分也分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与智库建设相关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行政服务人员以及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财力资源主要包括来自企业、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直接资金投入以及对智库建设活动采取的政策性贴息、税收加计扣除、减免税等间接资金投入;物力资源主要指用于智库建设活动的实物投入如工作室、设备等;信息资源指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智库建设活动中的知识的集合如专利、数据、标准规范和文献等。

4.4.1 智库建设资源的开发 能否顺利开展智库建设活动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区域在智库建设资源的丰富程度,智库建设资源可以从区外引进也可以进行区域内部开发培育。从区外引进建设资源是迅速提高资源丰富程度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竞争或非竞争方式进行,提升区域对智库建设资源的吸引力是能否成功将区外资源引入的基础。区内开发和培育可以选择增加资源总量和培育优质创新智力资源两种途径,增加资源总量即将非建设资源转变为建设资源,如将更多政府或企业资金投入到智库建设活动;培育优质创新智力资源可以采取将更多的高校学生向专业智库人才方向培育的方式。

4.4.2 智库建设资源的配置 智库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指采用更科学有效的资源管理和投入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资源的配置方式将会决定智库建设模式和智库属性。不同的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资源配置方式也不同,目前资源配置的三种典型方式包括政府计划方式、市场自由配置和政府市场协调互动的方式,单纯的市场自由配置和政府指令计划其可持续性都极其有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将更有效更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27]。首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功能使得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具有更高效能的创新智力主体,如高校、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实现资源向创新智力开发和培育的方向集聚。其次,有效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指导作用,智库建设是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单纯的自由市场经济会出现一旦出现市场失灵问题,更容易引发社会和经济问题,政府在智库建设方面能够通过指导作用更好地解决市场越位和缺位问题。

4.5完善地方智库创新人才选拔评价机制智库人才选拔是保证智库运行和作用发挥的基础,本文构建了智库创新人才候选人评价指标体系(见图9),该指标体系从个人素养、显性成果、资历和风险四个维度共十个指标对候选人的工作能力和思想品质进行了量化评价,并对十个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标准和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见表2)。

表2 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标准和内容

图9 智库创新人才候选人评价指标体系

4.6健全地方智库知识成果供需匹配机制智库不仅仅是连接公共政策制定与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还应该在加快知识转移、促进成果转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知识成果供需错配是限制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障碍,也是知识成果转化成功率低的最大因素之一[28]。造成错配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项目选题不以市场为导向,单纯为了成果做成果,造成成果应用性不强;另一方面企业对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情况不了解,对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目标成果需求不明。本文提出从成果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出发,以智库为平台,实现供给和需求精准对接的成果供需匹配机制,如图10所示。

图10 成果供需匹配机制

成果转移转化供需平台对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获得科技成果和技术开发、产业升级等产生的成果需求进行整理入库并进行初步筛选形成有效成果供给和有效成果需求;服务平台智库专家对成果和需求进行进一步过滤筛选完成成果管理和需求管理;服务平台专业从业人员对整理后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出具成果的技术和商业报告进一步将成果的功用精准化、对整理后的需求进行尽职调查和评价进一步将需求精准化,完成成果加工和需求加工;通过推介会、媒体等线上线下媒介进行成果推广和需求推广;最后进行成果服务和需求服务,如转化方案设计、转化过程服务等。

5 结 语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越来越重视,2015年《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发布代表着智库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不同区域选择适宜的智库建设模式进行地方智库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水平,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本文从区域创新发展的视角对地方智库建设模式进行了系统划分,并对每种模式的建设路径进行了探讨,从地方智库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传导机制、适宜建设模式选择、区域创新智力活动演化等方面为建设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地方智库提供了建设策略,以期地方能够成功建设适宜的高水平地方智库,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智库区域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分割区域
民居智库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区域发展篇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