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体人职业素养提高策略
2022-01-21◎宋超
◎宋 超
一、提高职业素养立意要高
在不少人眼里,地方媒体主要为当地受众服务,但是,互联网时代下哪怕是县级市乡村媒体报道的内容,每天都在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一部分──村庄的发展,向世界讲诉美丽家乡的变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猛一看,这个似乎属于新华社等的使命,其实不然,每个媒体人都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使命,每个媒体人要深刻认识到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特殊性,自觉加强传播能力,站在高度,正面宣传,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每个媒体人积极贡献。
立意要高,用全球全国眼光,做好有利于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经济发展的新闻报道,一个短短的消息可以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连结起世界各国政府之间、人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地方媒体对于一个小村庄发生的巨大变化刊发的报道,也可以成为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一个典型。
这要求媒体人提高职业素养,站在高度采写每一篇新闻报道,以一己之力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动力之一,这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提高职业素养十分关键。
二、媒体人要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笔者写过一篇文章:记者首先是个文化人,点击率和阅读量很高。媒体人每天在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最好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媒体人从事的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其从事新闻传播学,必须要有厚厚的文化根基。受众通常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审视新闻,强调新闻的阶级性,得出的是“工具”、“喉舌”,但从文化视角来审视,看到的是新闻传播的文化属性,新闻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媒体人有社会责任传播优秀文化,这就要求每个媒体人,善于学习优秀文化,一位著名传播学者表示,常犯的错误有两类:“菜鸟式”的错误,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犯了“老将式”的错误,固守一套,以不变应万变“刻舟求剑”式。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说,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相反更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换句话说,媒体人不擅长学习提高文化素养,时间长了,思想会僵化,大脑储存空间的内容最后败给机器人。
提高文化素养,途径很多,可以向经典名著学习,可以向前辈学习,可以走进课堂回炉,可以向采访对象学习,深入一线。苏东坡说,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文化素养不是从脑子里凭空想出来的,不是道听途说得来的,也不是糊弄出来的。在实践中靠脚力、眼力、脑力得来。脚力,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第一手材料。眼力,善于观察,在众多材料中发现好材料,找到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百姓面貌、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脑力,善于思考,深入挖掘好材料的内涵,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精神和深刻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多种表现形式打造精品力作。“笔力”,要求笔头精彩,为党和人民写出更多漂亮的报道和评论。这“四力”,需要媒体人文化素养。
三、提高素养表现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
语言洗练,内涵丰富,语言表达至关重要,它是传递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元素,决定着作品的基本呈现效果。更加体现出媒体人的文化素养。
最近的凌晨,在一个知识分子集中的微信群里突然跳出一份发刊词,之前看到类似的,直接删除,但这次打开看了一下,开头的一句话就吸引了往下阅读的兴趣:在这个公众号有些式微的时代,开了这么个公众号,有点不合时宜。好在我们关注的,正是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老建筑、废墟,甚至是那些被废弃的设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工业遗产。
笔者立即关注公众号,展开深度内容,出于好奇,看了一下谁创刊,哦,来头不小:武汉大学。发刊词接着表述,工业遗产是一种独特的废墟,它具有令人着迷的美学生命。它是当下与过去的特殊媒介,是现代城市与后现代城市交流的信息载体,是人类与后人类对话中无声的语言,当然还具有一种近似于雅典巴特农神庙或帕拉蒂诺山脚下古罗马废墟的崇高与神圣。世俗眼光中,工业遗产注定充满了悲情的历史,它与锈带、凋敝、失业、拆迁这些黑暗的词汇相关。但叙述这种悲情并非必要,尝试去建构它应当具有的未来价值才更有建设性。正如艺术史学家保罗·祖克所言:“我们这个时代有关废墟的流行观念都是18、19世纪卢梭、霍勒斯·沃皮尔(Horace Walpole)等人的浪漫主义的产物。”
逝去意味着再生,废墟蕴藏着更多是各种可能。我们期盼以跨学科的视角,从文化研究者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工业遗产应当承载的审美力量与奇妙故事,为即将到来的时代提供更多的诗意与敬意,工业遗产本身是人类全球化技术与意识形态转移的产物,如果没有基于人类共同命运的考量,它的生命价值、与力量也难以被彰显。“不仅希望辨识出废墟的一个地域性另类历史,更关键的是要承认不同文化和艺术传统中关于废墟的异质性观念和特殊再现模式的存在。”
一个公众号的发刊词,短短的几行字,却表达出文化内涵,接着跟作者加好友,果然是有文化底蕴的媒体人写的。著名记者穆青在写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要求在发表前送到兰考,给当地的群众读一下,征求他们的意见,写的文章与大家说的是否一样明白晓畅。最近阅读获大奖的不少优秀作品,发现它们在语言表达上“内外兼修”,既有“形式美”又有“内容实”。
语言“形式美”强调语言准确规范、简洁洗练、通俗易懂。新闻面对广泛的受众,要求通俗易懂,主动运用群众语言、回归现实生活,不舞文弄墨、不抖知识点,才能提高可读性和耐读性,推出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好作品。
在信息繁杂的当下,新闻作品想要先声夺人就必须让人读得下去以及“听得进”。这就要求作品言简意赅的传达出更为充实、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呈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如何用深入浅出把复杂深刻的内容表达清楚,让读者在通俗之中体会专业内容的充实,要求去掉冗赘,不可操弄外来语的晦涩,凝练概述揭示问题本质,使表达实现专业和通俗的统一。本人写的评论被刊发在《镇江日报》上:“用艺术的手法讲党史 用戏剧的形式上党课”,写的是如何创新,吸引年轻员工踊跃参与,闻名海内外的某大财团做到了。这个省内较早跨入千亿级的企业,员工平均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八成以上学历在大专以上。如何凝聚力量,他们一直在创新,无论是业态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或是培养人的创新,都引领“时尚潮流”。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近日举办的“家国丹心旗帜颂”特色党建主题活动上,集团积极创新,主题活动通过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打造特色党建发展新局面,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伟力。艺术党课由序幕《闪光的记忆》《我们的道路》《和平的天空》《最美的逆行》四个篇章和尾声《再一次出发》共五个部分组成,参演人员均为一线年轻人,他们用饱满的热情,深情演绎了诗朗诵、歌曲、短视频、情景表演等不同形式的节目,带领大家重温经典革命故事,回顾祖国沧桑巨变,展现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炽热情怀。
四、媒体人的职业素养体现在点滴之中
笔者参加某县级市的为民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主办方给的纸片上打印了一个一句话的提问:自来水管道农村改造得怎样了?笔者感觉到跟为百姓做实事有联系,但,这个是具体职能部门应该做的,农村居民自来水管道铺设开通后,管道寿命至少五十年到一百年,怎么会问出管道改造完成得怎样了这个糊弄人的问题呢,笔者内心深处觉得不如问问相关部门,农村自来水管道有没有全部通到村民家中,转念一想,这个好像多年前被宣布完成了,直接问又不妥,于是,笔者提醒自己要尊重参会人员的感受,要有文化素养,以赞美的口吻发挥,围绕一个水字说:水,滋养了百万当地群众,形成了民心刚,敢攀登,创一流的精神;长江水,涌动形成的推动力,助力企业腾飞,全国500强本地占十分之一,并矗立在世界经济之林;请问一下,引用的长江自来水是否已经全部通到所有的村民家中?
此时此刻,某职能部门的人员刹那停留在那里,可能不知怎么回答了,怏怏道:自来水老早就通村民家了,现在管道改造也快结束了。她或许没有心理准备,以走过场的态度交差一下。她如果这样回答提问,是否合适一些:好的,首先感谢记者的提问,提了一个丰盈的由水而引发的问题,我们本地的长江自来水在某年某月已经在最后一个自然村完成通水,由于自来水管道当时使用的主要是什么什么材质的,居民提出了水质受到影响,由此,将改造自来水管道提到日程上,并在某年某月从哪里进行改造,现在更换的管道,全部是什么什么材质,使用寿命没有外力破坏的情况下,至少200年,等等,如此之类......
清华教授痛批某著名女主持人:“最没文化”,连起码的礼仪都不懂!“某某有约”相信大家不陌生,可以说是我们国内比较高档的访谈类节目了,主持人某某也因为这个节目被大众所熟知,但是曾经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却在一次谈话中提到:“这个人最没文化”。他提到某某在主持节目时,首先是坐在一个沙发上,翘着二郎腿介绍嘉宾,为何如此傲慢无礼?仁义礼智信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