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神秘的世界里
2022-01-20唐德亮
唐德亮
不知始于何时,人死了之后,要埋进坟墓。山野上,那一个个隆起的土堆,馒头一样,安息着一个个逝者。
远古时的坟墓是不堆土的。《礼记·檀弓上》云:“古也,墓而不坟。”岭南人的坟也多不隆起,而是挖穴填平,在墓旁依坡挖一个凹进去的弧形标志,再加几铲泥土,插上一两根树枝。有身份地位者,则立一青碑于上面。
儿时,我对坟墓有点恐惧感。上山砍柴,路过萋萋的墓地时,心便怦怦直跳,总要三步并作两步跨过去,离墓地越远越好,连头也不敢回,生怕死人从墓下爬上来。
坟墓是埋葬痛苦的地方。有的人,生前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屈辱与折磨,一旦死去,两腿一伸,进了坟墓,便一了百了。坟墓也是埋葬幸福的处所。《红楼梦》中的妙玉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哪怕他生前享尽荣华富贵,品尽海味山珍,过着“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穷奢极欲的日子,最终也不过是“一抷黄土掩风流”。
最具规模的莫过于帝王的陵墓。像十三陵、東陵、西陵、秦始皇陵、乾陵、昭陵、茂陵,不仅有陵城、楼宇、祭殿、祠道、神道、石人、石兽、碑路、碑牌,什么“龙凤呈祥”“水浪浮云”之类石雕,嶙阶叠嶂,华表林立,古木参天,气势恢宏,皇气森严,还有嫔妃、大臣的陪葬墓。皇上的陵墓大得像山。为修造这些赫然巨墓,不知耗尽了多少老百姓的性命与血汗。就说秦始皇陵吧,征集劳役(刑徒)无数,秦始皇下葬时,残忍的秦二世竟下令将宫内未生子的宫女全数殉葬,将墓内的修造工匠全部封埋。真可谓“一陵筑成万骨枯(何止万骨)”啊!凝望这些帝王陵墓,我仿佛听到无数怨魂的哭泣,真是惨绝人寰,令人发指。后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恐怕是秦始皇及秦二世所始料不及的。
坟墓能埋葬一个人的躯体与生命,但不能埋葬他活着时给人创造的一切。许多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千百万革命烈士,他们创造的文化,他们的思想、精神、业绩,小小的坟墓,焉能予以掩埋?即使是那些无名烈士墓,人们同样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绩。而对那些暴君、奸臣与贪官污吏的陵墓,人们总是轻蔑一瞥。
在农村,很多坟墓被打上了封建主义的烙印。为了争夺一块“宝地”,大打出手,同村相斗,同族相残。笔者家乡有一座空坟,据说是块宝地,是“生龙口”,两族亲人为争葬此“宝地”反目成仇,你将灵柩埋下去,他又将灵柩起上来,结果是谁也甭想埋进去,至今仍是一座空坟,张着血红的大口,又像半山腰的一块刺目的伤疤。
早十多年前,广东省高州市有一座造价近2000 万元的“亚洲第一坟”(又名“东尧陵”)轰动国内外。该坟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这坟墓仿照皇家陵园而建,几乎占了整座山头。坟有围墙,有三层平台,在每个平台两侧,均分设3 条阶梯通道,两边循环相通,平台下有的还设有地下室。两侧各矗立着一根雕龙刻凤的类似天安门“华表”的石柱。平台的正面墙壁,又镶着3幅巨型石刻“寿星图”。平台四周还有巨幅石刻《清明上河图》和多幅为墓中人题写的石刻阴文,不乏政要、名家手迹。更绝的是,坟墓的所有护栏,均是经精工雕琢,布满龙凤的花岗岩石刻。每个平台均用大块淡绿或灰白的优质大理石镶嵌,平台两侧又各置一怒目、口含滚珠的醒狮。坟主人是高州曹江镇凤村管理区一位农民,造这坟的,则是其儿子——一个闻名粤港的大富豪。为这“亚洲第一”,后来有三位厅级干部、高州市十三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中国人对“阴宅”的重视确实令人吃惊与困惑。死人与活人抢地的事已不是什么新闻。就是活人,也有不少提前为自己、亲人造坟墓的。在浙江、广东等地的一些农民,富裕以后,不思考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却大造坟墓。他们不惜斥资圈地,用钢筋混凝土甚至大理石,为活人(许多是二三十岁的健康人)建造豪华排场的阴宅。造成了国家土地的大量浪费,还张扬了愚昧落后的封建迷信意识。浙江省在清理“青山白化”的行动中,一次就拆除了25 万座豪华坟墓。
万能的时间,会拔尽人间每一棵有血有肉有灵有性的“生命之树”。每一个人的身躯终会交给那一把熊熊的大火,然后安息在冰凉的大地下面,与大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