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专业技术培训与农村家庭减贫

2022-01-20曾湘泉陈思宇

广东社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减贫村居技术培训

曾湘泉 陈思宇

【编者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目前,绝对贫困已经消除,针对如何缓解相对贫困、走出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期专题特别刊发四篇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分别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子女流动和农村老龄人口相对贫困问题、最低工资的减贫效应和人工智能背景下初次分配层面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机制,以期推动减贫与共同富裕的研究与思考,为缓解相对贫困、建立长效治理机制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引言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严重阻碍。消除贫困是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与中国绝对贫困急剧下降相反,全国和大多数省份的相对贫困发生率却呈上升趋势。①万广华、胡晓珊:《中国相对贫困线的设计:转移性支出的视角》,《财政研究》2021年第6期。接下来,如何有效减少相对贫困,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中国迈向共同富裕面临的又一项挑战。从消除绝对贫困的经验来看,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政府转移支付等形式作用于目标群体,对于实现短期内脱贫成效卓著,但由于这种扶贫形式相对直接,使得贫困户易产生福利依赖性和贫困适应性。②周强:《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绩效与收入分配效应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21年第5期。同时,由于短期内人的能力跟不上物质资本增长步伐,导致仅用于增加物质资源的资本吸收率低,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③Theodore W.Schultz,“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51,no.1,1961,pp.1-17.因此,想要实现长效减贫,达到乡村振兴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需要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提升其人力资本,④赵德昭、耿之斌:《“授人以渔”有效吗?——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工资效应检验》,《财经研究》2020年第8期。为贫困户“造血”赋能,实现“人”与“物”的有效结合,从而建立长效减贫机制。

从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来看,相对于正规教育而言,培训对于贫困群体的适用性更强。尽管教育被认为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来源,但对于大多数贫困户而言,正规且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可得性相对有限,且教育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相对而言,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中同样重要的内容,具有准入门槛低、回报周期短、更具职业针对性等优势,恰好弥补了正规教育的不足,因而成为更加适用于贫困群体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形式。此外,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业务需要特定技能,仅通过普通教育无法满足,此时培训就成为了最佳选择。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日新月异导致技能需求日益增加且快速变化,使得贫困群体现有技能难以满足劳动需求。技能短缺和不匹配造成的就业和收入问题,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贫困群体提供适合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其能够获得相应工作技能,提高其就业机会并增加收入,是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减少相对贫困的一条可行路径。

国外学者对于培训与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减贫效应已展开相关探讨。关于培训与人力资本的形成,从理论上讲,最早由Schultz(1961)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渠道;⑤Theodore W.Schultz,“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51,no.1,1961,pp.1-17.根据Becker(1962)的在职培训投资理论,培训对收入提升具有重要作用。⑥Gary S.Becker,“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alysi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70,no.5,1962,pp.9-49.从经验上看,培训有助于缓解人力资本折旧,⑦Jasper van Loo,Andries de Grip and Margot de Steur,“Skills obsolescence:causes and c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vol.22,no.1/2,2001,pp.121-137.并改善所受教育和所需技能之间不匹配的问题,带来显著工资溢价。①Messinis G,Olekalns N,“Skills Mismatch and Returns to Training in Australia:Some New Evidence”,Department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s Series 997,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2007.程名望、盖庆恩、Jin Yanhong、史清华:《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户收入增长》,《经济研究》2016年第1期。关于培训的减贫效应,有研究表明,技能培训项目能够为贫困家庭带来显著的减贫效果。②Maman Sulaeman,Wilman San Marino,Riza Faizal and Ristina Siti Sundari,“Poverty Reduction Through Skills Training Strives for a Poor Family,”Proceeding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vol.2,2019,pp.300-306.培训通过向个人提供增加产出、收入和财富的技能和知识,③O.J.K.Ogundele,Waidi Adeniyi Akingbade,Hammed Babatunde Akinlabi,“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and Education as Strategic Tool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Nigeria,”Americ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vol.2,no.1,2012,pp.148-156.帮助贫困群体建立参与主流经济发展并从中受益的能力,④Maria Hartl,“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TVET)and skills development for poverty reduction-do rural women benefit?”Journal of The Japan Petroleum Institute,2009.从而使其摆脱贫困。

国内学者围绕影响贫困的个体及政策层面因素展开了大量研究。然而目前集中讨论培训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更多是围绕培训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展开。关于培训的减贫效应,罗明忠等(2020)基于河南6县的农户调查研究发现,参与职业技能培训能够缓解农户相对贫困;⑤罗明忠、唐超、吴小立:《培训参与有助于缓解农户相对贫困吗?——源自河南省3278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孙毅等(2018)基于新疆南疆地区转移就业劳动力调查发现,接受职业培训能够促进转移就业的减贫效应;⑥孙毅、苏荟、张继伟:《劳动力教育水平、职业培训与转移就业的减贫效应——基于新疆南疆地区的实证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24期。姚毅和王朝明(2010)基于城市样本,对人力资本与城市贫困发生率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讨。⑦姚毅、王朝明:《中国城市贫困发生机制的解读——基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财贸经济》2010年第10期。关于培训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强专业培训有助于扩大职业选择的范围,⑧陈书伟:《人力资本与外出农民工职业选择——基于河南省三县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财经论丛》2015年第6期。促进就业正规化,⑨展进涛、刘桢、高雷:《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下农民工技能培训与非农工资差异——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江海学刊》2017年第2期;张世伟、张君凯:《政府培训、正规就业与农民工劳动报酬》,《人口学刊》2020年第6期。提升就业稳定性;⑩谌晓舟、贾君:《企业在职培训能否提升就业稳定性——基于广东南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学术研究》2016年第12期。同时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为农民带来显著的收入溢价。○1Messinis G,Olekalns N,“Skills Mismatch and Returns to Training in Australia:Some New Evidence”,Department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s Series 997,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2007.程名望、盖庆恩、Jin Yanhong、史清华:《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户收入增长》,《经济研究》2016年第1期。

从现有文献来看,学术界关于培训如何影响贫困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国内集中探讨培训减贫效应的文献目前仍较为缺乏,仅有的文献多是基于某一特定地区的调查展开分析,且缺乏更为深入的实证检验,而这对于厘清培训与减贫的关系,以及精准识别培训效果在哪些群体中更显著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的边际贡献如下:第一,本文实证检验了专业技术培训对中国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培训减贫效应的影响机制,并深入讨论了对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影响。第二,与以往文献讨论培训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不同,本研究集中探讨了专业技术培训在农村家庭层面的减贫效应,是对培训影响研究的拓展。

一、专业技术培训影响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理论机制

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通过促进就业和提高收入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产生影响。

首先,专业技术培训能够促进就业。就业扶贫是激活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最为直接和有效的脱贫方式。①平卫英、罗良清、张波:《我国就业扶贫的现实基础、理论逻辑与实践经验》,《管理世界》2021年第7期。其一,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有助于农户转变工作搜寻方式,摆脱对于外部帮扶的依赖,进行独立自主的工作搜寻。②贾伟、秦富:《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的影响分析》,《江汉论坛》2016年第8期。就业搜寻和选择范围的扩大,能够提高农户获得非农就业机会的概率;③任国强、薛守刚:《农户人力资本对农户就业选择与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21期。其二,专业技术培训能够使贫困群体获得更具深度和专业性的技能,增强农户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岗位匹配度;④赵德昭、耿之斌:《“授人以渔”有效吗?——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工资效应检验》,《财经研究》2020年第8期。其三,专业技术培训有助于提升就业稳定性⑤谌晓舟、贾君:《企业在职培训能否提升就业稳定性——基于广东南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学术研究》2016年第12期。、促进就业正规化⑥张世伟、张君凯:《政府培训、正规就业与农民工劳动报酬》,《人口学刊》2020年第6期。,帮助贫困群体获得更具向上流动性的职业,⑦陈书伟:《人力资本与外出农民工职业选择——基于河南省三县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财经论丛》2015年第6期。从而降低家庭贫困发生概率。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说1:

H1:专业技术培训能够促进就业,从而帮助农村家庭摆脱相对贫困。

其次,专业技术培训能够提高收入。如前文所述,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渠道,接受专业技术培训能够使得贫困群体获得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积累。一方面,较高的人力资本能够带来生产率的提升,根据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⑧John Bates Clark,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A theory of wages,interest and profits.,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31,pp.69-75.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由其边际劳动生产率决定,因此更高的生产率与更高的工资收入直接相关;另一方面,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能够对潜在机会做出更主动的反应,使之转化为现实收入增长源泉。⑨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管理世界》1997年第5期。专业技术培训在提升人力资本的同时,也能够通过降低人力资本的可替代性,带来更高的工资溢价。此外,培训还有助于提高农户抵御外界风险冲击的能力,⑩孙婧芳:《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非农就业环境的变化》,《世界经济文汇》2013年第4期。从而帮助农村家庭实现脱贫。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说2:

H2:专业技术培训能够提高收入,从而帮助农村家庭摆脱相对贫困。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山大学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该数据样本来自于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401个村居,14226户家庭,21086个个体,具有全国代表性。数据包含受访者个人、家庭以及村居层面的信息,为本文研究家庭层面的相对贫困问题提供了大样本、科学、客观的数据。本文根据受访者户口信息,剔除了户口类型为非农户口的样本,仅保留农业户口样本。经过数据处理,本文共得到10760个有效样本。其中,有参与专业技术培训的家庭共1246个,占比11.58%。按照人均收入中位数40%划分的贫困户样本为2654个,占比24.67%。

(二)变量选取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家庭是否处于相对贫困”为二值虚拟变量,用家庭人均收入是否低于相对贫困标准来衡量。现有文献对于相对贫困的标准尚未达成一致,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1)按照人均收入中位数的40%、①汪三贵、孙俊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的相对贫困标准、测量与瞄准——基于2018年中国住户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21年第3期。50%或60%划分;②万广华、胡晓珊:《中国相对贫困线的设计:转移性支出的视角》,《财政研究》2021年第6期。(2)根据2011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于最新国家扶贫标准的决定,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划分;(3)根据世界银行于2015年最新调整的国际贫困线标准每人每天1.9美元划分。本文借鉴上述文献中的常用做法,当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样本中位数40%时,被解释变量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同时,我们分别以家庭人均月收入中位数50%和60%,以及人均年收入2300元、人均日消费1.9美元作为相对贫困衡量标准,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本文的解释变量为专业技术培训,用家庭成员去年是否参加过至少5天的专业技术培训来衡量,等于1表示是,等于0表示否。

对于控制变量,本文依据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并借鉴文献的一般做法,控制了可能影响家庭相对贫困的其他变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家庭特征。具体包括:家庭劳动力平均年龄、年龄的平方;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工作经验、工作经验的平方,参考现有文献中对于工作经验的测度方法,工作经验=max{年龄-教育年限-6,0};③Buchinsky M.“Recent Advances in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s:A Practical Guideline for Empirical Research.”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vol.33,no.1,1998,pp.88-126.家庭规模,家庭成员结构相关变量。第二,村居(村委会/居委会)特征。具体包括:村居人均年收入(万元)取自然对数;村居规模,用村居实际居住人口数量衡量;以及村居到县城/区政府距离、到乡镇政府/街道距离(公里)。

具体的变量测度与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

(接上表)

(三)模型设定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家庭是否处于相对贫困”为二值虚拟变量,因此我们采用模型(1)中的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其中,i表示家庭编码,j表示家庭所在省份。Trainij为解释变量“是否参与专业技术培训”。Pij为被解释变量家庭是否处于相对贫困,采用上述相对贫困衡量标准进行测度。CVij表示上述一系列家庭层面和村居层面控制变量。Provij表示省份效应。

本文进一步利用如下模型(2)和模型(3)对专业技术培训减贫效应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其一,专业技术培训能够帮助劳动者获得工作所需专业技能,因而能够提高家庭成员参与工作的概率并帮助家庭实现脱贫。我们利用模型(2)检验这条机制。其中,被解释变量Workij表示家庭成员去年以来是否有过工作经历,该变量为虚拟变量,我们利用Probit模型进行估计。其二,接受专业技能培训能够帮助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提高生产率、带来收入溢价,从而帮助家庭实现脱贫。我们利用模型(3)检验这条机制。其中,被解释变量ln(Incij)表示家庭年总收入取对数,我们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三、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接下来,本文利用模型(1)考察专业技术培训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我们在基准回归中,以“人均月收入中位数的40%”作为相对贫困衡量标准。表2汇报了专业技术培训与家庭相对贫困的基准回归结果。第(1)列至第(4)列逐步增加家庭层面、村居层面和省份控制变量。由于Probit模型的回归系数不具有直接经济含义,因此本文计算并汇报了边际效应。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专业技术培训显著降低了家庭处于相对贫困的概率,这一影响效应在1%水平显著。具体来看,以加入所有控制变量的第(4)列估计结果为例,相较于未参与专业技术培训的家庭而言,接受专业技术培训的家庭,处于相对贫困的概率下降6.6%。换言之,参与专业技术培训后,家庭摆脱相对贫困的概率提高了6.6%,表明专业技术培训有助于减少农村家庭相对贫困问题。

表2 基准回归

(二)稳健性检验

接下来,我们利用替换被解释变量的方法,分别更换上述不同的相对贫困衡量标准,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表中第(1)~(2)列的被解释变量分别采用了以家庭人均月收入中位数50%和60%衡量的贫困标准。表中第(3)列的被解释变量,利用是否低于2010年为基期的贫困标准家庭人均年收入2300元来衡量。第(4)列的被解释变量,利用是否低于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人均日消费1.9美元来衡量。从表中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专业技术培训依然显著降低了家庭处于相对贫困的概率,这一减贫效应的范围约为5.0~8.1%,表明本文基准回归结论稳健可靠。

表3 稳健性检验

(三)内生性处理

虽然我们尽可能多地控制了家庭和村居层面的变量,来减轻潜在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但仍有一些与政策和经济发展相关的因素难以被观测,导致估计结果有偏。同时,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其成员可能会有更高的概率参与专业技能培训,由此导致反向因果,给本研究带来内生性问题。本文接下来将使用工具变量法,进一步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的工具变量是,村居除本户以外其他家庭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的均值。一方面,对于居住在同一个村或社区的居民来说,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可以通过同伴效应对其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当本村其他家庭居民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概率提高,本户居民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的概率也会增加。因此,该变量满足工具变量的相关性条件。工具变量回归结果显示,专业技术培训的减贫效应,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在1%水平显著为负,与基准回归结论一致①因篇幅限制,工具变量回归结果未在正文呈现,如有需要请联系作者。。

四、影响机制检验

首先,专业技术培训通过促进就业减少家庭相对贫困。表4 Panel A汇报了专业技术培训通过促进就业,减少家庭相对贫困的机制检验结果。其中第(1)列检验了专业技术培训对家庭成员参与就业的影响,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参加专业技术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家庭成员参与就业的概率。第(2)列汇报了参与就业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可以看出家庭成员参与就业能够显著降低其处于相对贫困的概率。专业技术培训能够有效弥补技术短缺,提高获得就业机会的可能性。一份稳定正规的工作,能够为贫困群体带来收入从而帮助其家庭摆脱相对贫困。

其次,专业技术培训通过提高收入减少家庭相对贫困。表4 Panel B汇报了专业技术培训通过提高家庭收入,减少家庭相对贫困的机制检验结果。其中第(1)列检验了专业技术培训对家庭年总收入的影响,从估计系数可以看出,参加专业技术培训能够使家庭年总收入显著增加。第(2)列汇报了家庭年总收入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明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其处于相对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对于贫困群体来说,由于人力资本等初始资源禀赋缺乏,使其难以从经济增长中受益。专业技术培训能够有效提升其人力资本水平,缓解人力资本折旧,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帮助劳动者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收入,从而降低家庭处于相对贫困的可能性。

表4 影响机制检验

五、异质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深入考察专业技术培训的减贫效应在哪些群体中更大,本文依据不同的家庭特征和村居特征对样本进行分类,进行更为细致的异质性分析。①因篇幅限制,异质性分析结果未在正文呈现,如有需要请联系作者。

(一)不同家庭特征

首先,考察专业技术培训对不同规模的家庭有何不同影响。本文依据家庭同住成员数量的中位数,将样本划分为5人及以下(规模较小)和5人以上(规模较大)两个子样本。结果显示,在家庭规模较小的样本中,专业技术培训的估计系数绝对值更大,同时也更显著,表明专业技术培训的减贫效应对于规模较小的家庭作用更大。也就是说,规模较小的家庭接受专业技术培训会有更大的概率摆脱贫困。原因不难理解,在培训带来的收入溢价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成员越少则人均收入越高,越容易摆脱贫困。

其次,考察专业技术培训对不同性别结构家庭贫困概率的影响。本文依据家庭男性占比的25分位和75分位,将样本划分为男性占比40%及以下,和60%以上两个子样本。结果显示,在家庭男性占比较高的样本中,专业技术培训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而在男性占比较低的样本中则不显著。可见,对于男性占比较高的家庭,专业技术培训的减贫效应更大。可能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使得男性通常在家庭中扮演养家糊口的角色,当家庭中的男性更多时,专业技术培训带来的影响效果往往更明显。

(二)不同村居特征

接下来,考察专业技术培训对不同村居规模子样本的异质性影响。依据村居实际居住人口数量中位数,我们将样本划分为规模较小和规模较大的两个子样本。结果显示,在村居规模较大的样本中,专业技术培训的估计系数绝对值更大,同时也更显著,表明专业技术培训的减贫效应在规模较大的村居中更大。当村居规模较大时,易形成相对集中的乡镇聚居点,有利于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从而使得专业技术培训的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最后,考察村居到县城/区政府距离远近的不同影响。依据样本中村居到县城/区政府距离的中位数,我们将样本划分为距离县城/区政府20公里以下和20公里及以上两个子样本。结果显示,在20公里以下的子样本中,专业技术培训的减贫效应更大且更显著。村居离县城越近,越容易分享城镇化所带来的红利,专业技术培训也更易发挥溢价作用,从而帮助家庭实现脱贫。

结束语

专业技术培训是提升贫困群体人力资本的重要渠道,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贫困群体更有可能参与就业并实现自主创收,从而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摆脱对政府扶贫救济的依赖。因此针对贫困群体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是减少和最终消除贫困可行的长效路径。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 2016)数据,实证检验了专业技术培训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专业技术培训显著降低了家庭处于相对贫困的概率,也就是说,专业技术培训有助于贫困家庭实现脱贫。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专业技术培训能够提高家庭成员参与就业的概率,提高家庭收入,从而帮助家庭摆脱贫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专业技术培训对于平均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上、规模较小、男性占比较高的家庭,以及所在村居规模较大、距离县城较近的家庭影响更大。

本文从技能扶贫的视角,探讨专业技术培训对我国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不仅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现有研究,而且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贫困群体技能短缺是我国贫困治理的一个关键制约因素。以往的扶贫手段主要依靠政府转移支付等形式,易造成贫困家庭对政府帮扶的依赖,给政府财政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不利于长效减贫的实现。未来贫困治理政策应该向人力资本开发这一“造血式”长效路径转变。以专业技术培训为抓手,为贫困群体赋能,用人力资本开发取代传统物质资本帮扶。为此,一是要认识到培训和技能发展对于我国减贫事业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制定相关政策以支持贫困群体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二是要设计规划并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项目,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培训在减贫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要开展分步骤、渐进式技能扶贫,对培训对象进行定位和选择,先从有能力有效利用培训的贫困群体入手,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通过专业技术培训以减少相对贫困、乃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投入并以信贷、指导等其他形式提供后续支持。

猜你喜欢

减贫村居技术培训
村居
怀仁市:举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村居》高鼎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理解发展和减贫
村居
村居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