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敦颐《爱莲说》在民国的传播与接受

2022-01-20陈汝双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周敦颐爱莲说读本

陈汝双 彭 敏

周敦颐《爱莲说》在民国的传播与接受

陈汝双1彭 敏2

(1.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2.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民国时期报刊杂志等媒体发展迅速,北宋周敦颐《爱莲说》的传播与接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人们对其有新的内化接受。通过搜寻《爱莲说》在民国时的文献资料,共汇集28篇相关文献,对这些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可以分为教本、书跋与书后、艺文创作、仿作、游戏之作、注释与翻译等六种类型,且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周敦颐;《爱莲说》;民国

周敦颐(1017-1073),世称濂溪先生。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其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之后沈希颜在雩都善山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从此《爱莲说》作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历代皆有传诵解读,宋元对《爱莲说》的解读主要从理学、君子德行等角度展开,明代则渐渐从文学角度来赏读《爱莲说》,清代除了理学与文学解读外,更有书法、绘画、印谱等多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爱莲说》。及至民国,报刊杂志等新的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对《爱莲说》的解读与二次创作得到极大的便利,期刊、讲义、教材等不胜枚举,其传播与接受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一 民国时期《爱莲说》文献的整理编目

笔者通过读秀、全国报刊索引、古籍网等网站搜集民国时期《爱莲说》相关资料,现整理文献资料共28篇。

序号标题作者出版社/期刊序号标题作者出版社/期刊 1国文教科书潘武中华书局15古文评注读本:言文对照过商侯、印水心世界书局 2爱钱说瘦菊繁华杂志16爱棋说笑棋邮星 3爱阅《双料五铜元》记杜寿潜双料五铜元17濂溪爱莲咏王江山学生文艺丛刊 4周子爱莲赋徐幽客眉语18古文选译:《爱莲说》(中英文对照)佚名进步英华周刊社 5爱芬记灨一余兴19文言初步赵景深北新书局 6读周敦颐《爱莲说》书后张桃仙南汇县立城南第一女子高等小学校校友会杂志20爱龙说吴乃器怡友邮票研究会 7爱莲亭记唐庆增锡秀21引周子《爱莲说》跋语王荩波漾 8爱国说国魂心报22短片文言选注:《爱莲说》宗元 9恶蚊说茂苑逸梅小说新报23诗钟:爱莲栢隐庐 10中华全国古迹大观顾冠英大陆图书公司24某军人爱战说公

续表

上述内容中,有6篇出自正式出版的书籍,《国文教科书》《高级国文读本》都选录《爱莲说》作为课文;《古文笔法》《文言初步》《古文评注读本:言文对照》则主要对《爱莲说》进行解读和评论;《中华全国名胜古迹大观》中记录“爱莲堂”这一景点,引用周敦颐《爱莲说》来介绍。其余的22篇是登载于期刊杂志上的文章,包括对《爱莲说》的仿写、注解、书跋、读后感、翻译和二次创作等内容。

二 民国时期《爱莲说》文献的分类阐述

将搜集到的28篇民国与《爱莲说》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内容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教本、书跋与书后、艺文创作、与时代结合的仿作、游戏之作、注释和翻译等六类,下文将就每类文献取一到两篇作详细分析,以窥各类文献之概要:

(一)教本

这一类是指著录《爱莲说》的民国教材。如过商侯原编、印水心增订版的《古文评注读本:言文对照》选录《爱莲说》,此书原作者为过珙(字商侯)。此评注读本共六册,按朝代划分,《爱莲说》被选入第五册的“宋文”部分。书中对《爱莲说》有作者简介、注释、评语以及白话演述。其中有对“蕃”“陶渊明”“李唐”“爱牡丹”“莲”“淤泥”“清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亵玩”“陶后”等十二个词语的注释。在评论部分,作者将韩愈和周敦颐作对比,指出濂溪先生承道统,开理学,将“文”与“道”融为一体,又指出韩愈文章“迥环曲折,尺幅中具千里之观者,大相悬异”[1],以此提醒读者,需分清所读文章是如韩愈的“文章家之文”,还是如濂溪的“道学家之文”。并进一步指出《爱莲说》中“不染”为“贫贱不能移”,“不妖”是“富贵不能淫”,实与《孟子》中塑造的大丈夫形象如出一辙;“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含有“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调和执中,“香远益清”即君子之道得以永存,“可远观不可亵玩”,乃指需做大丈夫不为小人之意。整体而言,是从君子道德的角度对《爱莲说》进行阐发。

除此之外,教本部分还有《高级国文读本》《国文教科书》《古文笔法》《文言初步》。秦同培、陈和祥编辑,杨哲、张肇熊校订版的《高级国文读本》,专供高级小学教课及自修之用,《爱莲说》被选入第一册,作为第三十六课课文。书中对《爱莲说》的篇法、章法、用句、字法都进行了分析,并作了注释和白文翻译。潘武《国文教科书》将《爱莲说》选入其中第一册上卷,作为第二课的课文内容,此书编辑大意云:“本书宗旨在示学者以文章轨范,及为教授国文之预备,故所选文字,大率取其脍炙人口”[2]。可见其对《爱莲说》之评价。《古文笔法》经三人整理:清代李扶九辑,黄绂麟选评语并写有书后,陈益加上新式标点,由扫叶山房出版时,已采用新式标点,符合当时阅读习惯了。《爱莲说》被收录其中,有“评解”和“书后”。赵景深编《文言初步》共四册,书中附有文法语法,其中第二册有《爱莲说》,并有译文。如果说同样作为教本,《古文评注读本:言文对照》注重对《爱莲说》思想内容的涵咏,并以之来熏陶学生人格的话,那么《高级国文读本》《国文教科书》《古文笔法》《文言初步》这四种教本则更侧重于对《爱莲说》字句及文法、笔法的解读,旨在提高学生的古文写作与鉴赏能力。

(二)书跋与书后

这一类主要是对《爱莲说》的评论。如《引书周子〈爱莲说〉跋语》,作者王荩(1906-1984),字进之,甘肃礼县红河乡人。王荩将《爱莲说》分为五段:开篇两句以各类花草引起“爱”字;后三句用陶渊明、李唐世人之爱来做对比陪衬;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七句说莲的可爱之处,莲与其他花不同,它不染不妖,静虚达顺,胸怀洒落,乃君子风范;“予谓”以后三句,说不同类别的花有不同的品格,菊为“隐逸者”、牡丹即“富贵者”、莲是“君子者”;最后一段分述爱菊、爱莲、爱牡丹者。最末总评《爱莲说》:“似惜似讽,含蓄不露,冲淡旷远,其味隽永,令人百读不厌。”[3]

《读周敦颐〈爱莲说〉书后》作者张桃仙在文中写道:“尝观古之贤人君子,多有借物以譬其为人者焉。”[4]像苏洵《木假山记》之类的“其实有深意寓乎其间也”[4],初读《爱莲说》时,作者以为是周敦颐因喜欢莲花而作,之后才明白周子乃借物喻人:莲“中通外直”,为花中君子,指做人能中通外直即是君子,若不明事理,不正直无骨气,则为小人。又指出陶渊明爱菊,是因为他性喜隐逸;唐朝人喜欢牡丹,是因为当时崇尚繁华,爱好不同,为人也不同。则周敦颐作《爱莲说》,其用意不言而喻。

此类“书跋”与“书后”,皆为作者有感而发,分析周敦颐写作《爱莲说》的背景原因,挖掘《爱莲说》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艺文创作

这一类指以《爱莲说》为主题的全新的文学创作。如《濂溪爱莲咏》,作者王江山,是篇云:

草木之花蕃水陆,世爱牡丹陶爱菊。赵宋以来无爱莲,爱莲遂为濂溪独。濂溪有文说爱莲,爱莲说我曾捧读。读时茫茫不解意,再拜问师师不弃。固知濂溪不爱莲,乃托爱莲以见志。爱莲非是欲鸣高,物以群分聚以类。是知天地万物无不贵,特人专爱殊不易。吁嗟濂溪爱莲那有伪![5]

这是一篇七言古诗,作者以诗歌记叙自己赏读理解《爱莲说》的过程,自称经多次品读、求教于师之后才理解,周敦颐并非因为喜爱莲花而作《爱莲说》,而是托物见志,然亦非借莲自鸣高洁,而是发自真心以莲之品德为贵。

《爱莲亭记》,作者唐庆增,字抒高,江苏无锡人。唐氏家中世代植莲,至其祖若父在家中建池植莲,并在池上建亭,名曰“爱莲”。唐氏每当空闲时即至亭中赏玩,以之为嬉游之所:

投壶博弈,饮酒赋诗,凉风入座,芳气沁人。况乃菱荇泛绿,柳成荫,甘蕉掩映于前,藤萝缭绕于后,时而蜻蜓点水,蛱蝶穿花;时而清鸟弄声,游鱼出跃;时而片帆略影,远衔一角斜阳;时而缫车震音,恍听山半飞瀑。试步回廊而北,度小桥而东,亭之东南,又有茅亭一座,以资游息,上倚茂荫,下环清流,短篱密树,不漏天日。揽惠山之胜境,挹太湖之余气,凭栏四顾,俗虑顿消。[6]

然其祖若父训诫其云:“爱莲亭”名爱莲,绝非仅供游戏之所,更要学莲之内蕴,唐氏为之深铭于心,故而作记。从此文中可看出,“莲”之君子形象备受推崇,提到莲花便会想到廉洁清雅,品格高尚,不同流俗等词,此乃《爱莲说》与一般小品文迥异之处。

除上述两篇外,这一类还有《爱莲堂》《周子爱莲赋》《诗钟:爱莲》《爱莲杂咏》等,顾冠英在《中华名胜古迹大观》中用《爱莲说》来介绍“爱莲堂”;徐幽客以《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为韵,作《周子爱莲赋》;栢隐庐在《诗钟:爱莲》里,通过对比,突出“爱莲”的主题;《爱莲杂咏》共28首,内容皆为描写鞋袜之类,与《爱莲说》无甚关系,作者名“爱莲居士”,盖因慕濂溪之风罢了,故此不赘述。

(四)与时代结合的仿作

这一类指体现时代精神与特色的文学仿作。如《爱国说》刊于《心》,《心》主要谈论国内时事。这篇仿作署名为“国魂”,当为笔名,从作品标题与笔名可见此文的爱国之情。其叙述云:天地之间,可以喜爱的事物不计其数,古之圣人独爱德行。从鸦片战争至民国,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一片乱象,可称“叔世”。虽多爱金钱,而作者唯爱国家,“予独爱国之永存而不灭,兴盛而不衰,民强财裕,不险不惊,版图益扩,威名远震,可钦敬而不可欺侮焉”[7],又称德行是人的根本,金钱乃身外之物,国是人身性命所托付者。喜爱德行的从圣人之后就很少听闻,喜欢金钱的多如牛毛,那爱国之人又有哪些呢?作者最后发出呼问,在外忧内患的民国时期尤显鲜明时代特色。

此外,《爱国说》直截了当的抒发爱国之情,称国家是人命所托之处。《爱龙说》云“龙,国鄂辈始者也”[8],《某军人爱战说》称自古以来,战事将发,有主张“让”“讲和”“战”三种态度的人,而当时处于军阀混战期间,作者独爱“战”,极具时代特征。此三篇文章写于民国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文人皆抱爱国情怀和民族尊严,借用《爱莲说》之文章形式,通过文字抒发情感,成为当时最强劲的时代呼声。

(五)游戏之作

这一类主要是指俳偕之作。如《爱芬记》,作者为陈灨一。民国京剧兴盛发展,有声名大噪的“四大名旦”。《爱芬记》先言南北剧场中花旦之繁多,易实甫喜爱梅兰芳,有人喜爱璧芸,而他爱朱幼芬,因为朱幼芬“色秀丽而不浊,歌柔润而不弱,内实外朴,不即不离,技艺益进,鼎鼎盛名”[9]。梅兰芳是旦角名伶,璧芸只是寻常可见的演员,而朱幼芬却是特殊的一个,作者将三人进行对比,表达自己对“芬”之喜爱。

《恶蚊说》,作者茂苑逸梅,原名郑逸梅(1895-1992),江苏吴县人。其文云欧阳修憎恶蝇虫,王维、孟浩然之后,世人大多厌虱子。而作者唯独厌恶蚊子,因为它“潜化日而不出,飞深宵而市成”[10]。形状奇怪,类型甚多,喜欢吸血。蝇有羶腥气味,虱子其味很臭,蚊子聒噪烦人。讨厌蝇的欧阳修后少有听闻,讨厌虱子的人可太多了,讨厌蚊子的还有谁呢?完全借用《爱莲说》之形式来描写作者的厌蚊之说,可供一笑。

除《爱芬记》《恶蚊说》外,仿《爱莲说》的游戏之作还有7篇,其中有两篇皆名《爱钱说》,瘦菊在《爱钱说》中说喜爱“外圆内方”的铜钱;而云根在《爱钱说》里则表示更爱金;《爱哈德门说》作者表达了对“哈德门”这一种类烟的喜爱;《爱阅〈双料五铜圆〉记》这篇文章是为宣传《双料五铜元》而作;《爱棋说》中作者表明自己独爱下棋;《爱女星说》这篇文章表达了对女星的喜爱;《爱莲说》虽与周敦颐《爱莲说》名字相同,但这里的“莲”说的却是莲香味的包子。

这几篇游戏娱乐文章,仿的只是周敦颐《爱莲说》的格式,作者将自己或喜爱或厌恶的事物通过仿写《爱莲说》的这种方式表达,这无疑说明《爱莲说》宋元时期所具有的理学色彩与神圣内涵在此时被部分文人完全解构了,这则完全是民国时期对《爱莲说》全新的接受与再创方式了。

(六)注释和翻译

这一类是对《爱莲说》的详注与英语翻译。如《短片文言选注:〈爱莲说〉》,共有11个注解,分为是:“者”“自李唐来”“之”“而”“焉”“花之隐逸”“者也”“噫”“菊之爱”“同予者何人”“乎”。其独特多处在于多从文字、音韵学角度作注,略举几例如下,其释文之法可见一斑。

释“者”云:“‘者’是代名词,代上面的花。形容词‘可爱’本该放在花之前,成:可爱之水陆草木之花甚蕃。但如这样写,就会显得冗长无力;现先提出花来使成一读,既可引起读者之注意,而且‘花’同‘蕃’相隔,音调亦响。”[11]

又释从“出淤泥而不染”一直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一系列用于形容莲的语句,对莲的说明层层递进,先是它从淤泥中长出,然后其枝干中间空外形直,再是花朵香味宜人,最后综述莲花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上述三组为排比,错综排列描绘莲花,表现出了语调抑扬顿挫。

释“而”云:“本句中的三个而字都是转接,表上下两事互相背厌,相当语体的‘但是’。”[11]

又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焉”字为代词,代指莲,与“之”字同意,在此不用“之”而用“焉”,是为了音调的协调。

此篇还有对《爱莲说》文法、修辞、结构、体裁、字词的分析,它对字词的用法和文法体例分析比较详细,不局限于释义,对通篇文章都进行了讲解,内容极尽详实。

另一篇《爱莲说》注释使用了汉语拼音符号,共7个注释,其中有三个用了汉语拼音符号:“蕃”读音为“ㄈㄢ”;“涟”读音为“ㄌㄧㄢ”;“亵”读音为“ㄒㄧㄜ”。

除了注释之外,另有英译两篇,《古文选译:爱莲说(中英文对照)》刊登在《进步英华周刊》,《进步英华周刊》以“研究西方学理,弘扬译学”为宗旨。作者将《爱莲说》翻译成英文,表明《爱莲说》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值得中外学子学习,其深意值得品味。《TRANSLATIONSFROMCHINESELITERATURE:爱莲说(中英文对照)》刊登于《英文学生杂志》,作者是朱祖荣和周沛霖,该杂志是学习英语的读物,主要内容为英语短文、学习方法、学习体会等。

三 结 论

民国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文明的传入、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思潮的影响不断推动着社会前进。其中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使得信息交流方便迅速,使得《爱莲说》在民国时期的传播与接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传播方式多样,报纸、杂志、期刊等发展趋于成熟,给文人学者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期刊、杂志、著作、教本、读本中皆有《爱莲说》的身影。其次,创作内容丰富,在创作主题上,文人对《爱莲说》进行仿写与二次创作,涌现了许多与前代迥异的书写新主题;在创作形式上也十分多样,不仅有仿写,还有读后感、书跋、诗歌以及外语翻译解读等。此外,传播范围广泛,当时电话、电报、广播等使通讯更为便捷,书局、报馆林立,极大地促进了经典文学作品与新创文学作品的交流传播,不仅让《爱莲说》本身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也让《爱莲说》的衍生作品得以较广地流传。总而言之,这些时代特点让《爱莲说》在民国焕发出完全不同以往的崭新面貌,也为《爱莲说》的阐释解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1]过商侯,印水心.古文评注读本:言文对照[M].上海:世界书局,1928:76.

[2]潘武.国文教科书[M].上海:中华书局,1914:1.

[3]王荩.引周子《爱莲说》跋语[J].波漾,1948(1):27-28+31.

[4]张桃仙.读周敦颐《爱莲说》书后[J].南汇县立城南第一女子高等小学校校友会杂志,1918(1):27-28.

[5]王江山.濂溪爱莲咏[J].学生文艺丛刊,1930(1):179.

[6]唐庆增.爱莲亭记[J].锡秀,1918(1):44.

[7]国魂.爱国说[J].心,1919(2):36.

[8]吴乃器.爱龙说[J].行远邮刊,1946(5):4.

[9]灨一.爱芬记[J].余兴,1916(19):42.

[10]茂苑逸梅.恶蚊说[J].小说新报,1919(5):5-6.

[11]宗元.短片文言选注:爱莲说[J].树人,1948(11):1.

I206

A

1673-2219(2021)06-0024-04

2021-05-31

2019年湖南省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周敦颐《爱莲说》在民国的传播与接受”(项目编号S201910551010)。

陈汝双(1999-),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2017级学生。彭敏(1987-),女,湖南衡山人,博士,西南石油大学国际汉语教学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责任编校:潘雁飞)

猜你喜欢

周敦颐爱莲说读本
爱莲说
雏燕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周敦颐教子:立于诚信,懂得仁爱
《爱莲说》微课教学设计
周敦颐赏莲图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