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
2022-01-19宋文新
宋文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继1945年和1981年之后第三个历史决议。这项决议总结了“共产党如何看待其过去的百年,以及未来百年将如何继续发展”。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党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
一、“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灵魂是理论探索。在党创建的初期,李大钊、陈独秀等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们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一百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着马克思主义这面理论大旗,并不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正是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崛起之路。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早已充分证明,既能解释世界,更能改变世界的科学理论当属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列宁称之为 “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创刊号问世。“创刊宣言”由主编毛泽东亲自撰写,他提出了两个尖锐的问题:“世界什么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这是社会历史观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毛泽东对此都作了唯物史观的回答:“吃饭问题最大”“民众联合力量最强” 。
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复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的观点,这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从此,唯物史观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作为马克思一生中“两大发现”之一的唯物史观中,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研究,揭示出人类文明发展的秘密,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作用的结果。社会历史发展早已有力地证明了唯物史观这一理论真理性。
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才能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党史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和总结党史百年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树立正确党史观,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才能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党的百年历程,从纵向维度看,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不懈奋斗这一主题主线;从横向维度看,表现为围绕党史的主题主线展开的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这一主流本质。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才能从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一百年来,党带领中华儿女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了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实现了站起来、 富起来、强起来;完成和推进了救国、兴国、富国、强国。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才能客观、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前,评价党的历史的重要尺度和理论依据有过两个决议,即1945年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个决议回顾了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到1945年24年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與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的历程,分析了我们党所犯下的各种“左”倾和右倾主义错误的原因,总结了中国革命和战争的基本经验,使我们党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辨清了前进的方向。第二个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这一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
三、以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取得辉煌成就的宝贵经验。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自找到了“吾党哲学的根据”,就一直将这一“正确的理论结合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时代,党要科学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党要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就要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接续提升自身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回答这些时代课题,更加需要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理论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顺应这一新时代、新实践产生的科学理论,科学有力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这一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观点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体现了今天中国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体现了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先进理论引领时代发展的历史担当。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