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灵活性理论在高职“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2-01-19赖建连
赖建连
摘 要:[目的]探讨将认知灵活性理论应用于“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校护理学专业学生,按照采取传统教学法教学和采取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法教学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并对两组学生的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评分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将认知灵活性理论应用于“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推荐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认知灵活性理论;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4-0107-03
基础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其不仅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详细的介绍,还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职业综合素质等为教学目标。基础护理学是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基础护理学”教学存在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脱节的现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认知灵活性理论是一种强调案例教学的学习理论,对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较为重视,要求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强调对同一个学习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目的、不同侧重点、不同方式进行反复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一个学习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探索,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实现知识的建构。下面,笔者以“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为例,通过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对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探究。
一、研究对象、内容和目标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校护理学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学生数量均为101名。对照组学生与实验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变量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无差异或者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2.研究内容
对由同一名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给药法),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法教学的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3.研究目标
验证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方法在高职“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并分析此种教学方法是否值得使用和推广。
二、具体研究方法
对于对照组学生,教师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教师主要通过理论讲授和操作示范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练习,同时在学生练习时予以指导,还要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任务,促使学生掌握给药法相关知识和技术。对于实验组学生,教师主要采用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初始阶段,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完全相同,但在学生完成初始阶段学习后,教师则开始采用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深入教学。
1.初始阶段教学
(1)明确教学目标。在对两组学生进行授课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对两组学生实施给药法教学的教学目标相同,即让他们了解如何给药、熟记给药法中涉及的知识与原则,在理解给药法操作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的给药操作,并能够灵活运用给药法及相关知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给药评估,给予合理的给药指导。
(2)创设教学情境。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以先把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分配到医院的不同科室,让他们收集真实给药案例信息。然后,教师再引导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在本组收集的案例信息的基础上,对案例中患者的疾病情况,以及医护人员的给药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再对案例中用到药物的特点进行记录。最后,教师再要求两组学生分别对药物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并整理成书面材料,交给自己。在两组学生都接触了一定数量的实际案例后,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病房环境,让学生扮演护理工作人员、患者等,进一步加深对给药法的认知,发现给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主动地分析与解决相关问题。
2.对照阶段教学
(1)反复练习和随机练习。在此阶段,对于对照组学生而言,教师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以此促进学生掌握给药法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而对于实验组学生而言,教师则开始采用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法进行教学。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在給药法教学中,会涉及大量的给药途径和方案,基于此,教师在进行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时要设计多种情景案例与医嘱,将其随机分配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认真练习,制定给药方案,实现准确给药,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辅导与答疑。(2)各自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此阶段,教师要求对照组学生各自进行给药法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反复练习。对于实验组学生,教师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式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资料分享、案例分析讨论,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3)单一评价和多样评价。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对于对照组学生,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对于实验组的学生,教师采用的是教师评价、组内成员互评及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4)课下练习和临床实践。在此阶段,教师为对照组的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让他们课下进行自主练习。同时,教师组织实验组学生在医院开展基础护理学课程实践,并根据学生评价结果,指导学生参与临床实践,以此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给药法的相关知识应用到真实情境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运用。
三、研究结果
在学期末,教师组织对照组学生和实验组学生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并利用“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工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理论和实践考核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学生成绩越好。利用“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工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的满分为150分,分数越高意味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强。本次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对比
由表1可见,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由表2可见,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对比分析
1.认知灵活性理论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教学主导者的角色,学生的学习大多数是教师灌输下的被动学习和机械练习,教学效果難以保证。而在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这有助于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初始阶段的学习虽然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迁移和运用能力还有很大欠缺,这时,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反复练习,学生很难做到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而通过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的引入,学生可以接触到多样化的案例和医嘱,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以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给药法教学为例,在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中,学生通过不同情境下的学习与实践,对知识的理解由表层向深层过渡,对知识认识得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2.认知灵活性理论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往往是被简化的结构性知识,这类知识虽然便于记忆与理解,但却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学生很难将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随机进入教学情境的方法,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在本次研究实验中,教师带领学生随机进入教学情境后,学生会面临不同的给药法情境,这就需要学生在充分掌握给药法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全面分析病例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如何利用已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案。
3.认知灵活性理论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有效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中,教师开展丰富多样的情境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在本次研究实验中,教师通过运用认知灵活性理论,采用随机进入案例情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知识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以此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愿意去主动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4.认知灵活性理论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
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方法强调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学生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初始阶段的学习,处在浅层次学习阶段,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将给药法应用到实际中去才是深层次的学习。给药法知识结构较为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情境,且实际案例中差异显著,学生只进行简单的理论知识学习是难以实现有效给药的。教师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引导学生在初始学习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推进学生对深层次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将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方法应用于基础护理学课程实验教学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结合所教授内容,灵活采用认知灵活性理论教学方法,以此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敏,常红娟,朱明明,张瑞芹,张金华.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02).
[2]王乐,李远珍,汪苗,邢彩霞,芮蓓.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04).
[3]林敏,王佳琳,张媛,帅惠琼,庄琳丽,陈博.《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操作风险现状调查与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2).
[4]梁宇杰,李春卉,陈桂兰,王红明.基础护理学在线课程设计与实现[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01).
[5]严璐,叶慧,石国凤.互助合作式教学模式应用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的研究状况[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8(05).
[6]吕淑玲.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护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
[7]任峰,李健,常海敏,张金华.案例教学法与同伴互助式学习法结合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07).
Exploration of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ai Jianlian
(Medical School, Mi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to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Methods] nursing students in our schoo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scores of theory, practice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ory, practice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effect, it is recommended to be popularized and used in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