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施全员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2022-01-19刘启明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导师制全员导师

刘启明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导师制是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过程中实施的一种教育教学制度。本科生在毕业设计时也为学生双向选择了专业教师作为导师。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率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入全员导师制培育机制,在大一新生进校开始,就给每位新生配备了导师。导师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谈话、小组交流、打电话、微信等方式,开展思想交流、心理疏导、生活指导、课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引导、成长指导等工作[1],使学生思想进步、心理健康、成绩优良,并以较好的姿态、丰硕的学业成绩毕业,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通过构建全员育人机制,打造三年全程育人,培育学校全方位育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和就业创业质量的提升。

全员导师制以二级学院为单位,以现有的班级为主体,由二级学院的全体教师担任学生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若干名学生,并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开展思想交流、课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引导、成长指导等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全员导师制实施以来,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现了以全体学生为本,以全体教师为主导,以关心关爱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基本出发点的良好效果。

1 全员导师制实施的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实施情况,从受教育视角看待该制度的实施效果,课题组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以问卷星的方式公布,调查问卷分为6个部分:个人概况、导师概况、学生与导师的交流情况、学生对导师的认定与评价、学生与导师的合作情况、学生对学校全员导师制的认同度。共44道选择题和1道排序题,面向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公布时间为一个月,结束后,共收回1 810份有效问卷。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是个人信息和导师信息概况。统计发现,1 810份问卷中有男生1 190人,女生620人,20岁以下占55.25%,大一大二学生占95.58%,理工科占58.01%。任职的导师35岁以下占47.51%,36~45岁占46.96%。讲师职称占45.3%,与35岁以下的占比47.51%基本符合。有33.15%的学生对导师是什么职称选择了不了解。副教授和教授人员只有8.83%。

第三部分是学生与导师的交流情况,设置了13个选择题:

①你认为导师目前存在的问题(多选):23.76%的学生选择了导师太热心,太主动,有时造成学生的困扰,也有47.51%的学生选择了导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少,帮助效果不明显,更有1.66%的学生认为导师水平太低。

图1 全员导师制中导师目前存在的问题Fig.1 Problems of tutors in total tutorial system at present

②在遇到问题时是否找过自己导师交谈:只有12.15%的学生经常找导师,而59.12%的学生选择了偶尔,更有28.73%的学生选择了从来没有。也就是1 810名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20名学生从来没有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去找导师。

③与导师的交流频次:一周一次以及以上的学生占35.91%,一个月一次的学生占16.57%,更有43.09%的学生选择了每学期低于3次。

图2 学生与导师交流频次Fig.2 Frequenc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utors

④与导师每次交流的时间:有84.53%的学生选择了半个小时以内,11.06%的学生选择了1小时左右,选择1~2小时和2小时以上的学生只有3.87%。可见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普遍过短,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多方面指导不够具体。

⑤与导师的交流方式(多选题):77.35%的学生选择了QQ或微信等聊天工具,选择电话和短信的有29.28%,11.05%的学生选择了发邮件,更有15.47%的学生除了在教师开例会和当面指导以外,没有更多的互动。

⑥希望得到导师学术指导的频率:25.97%的学生选择了每周至少1~2次,说明学生在课业方面还是希望得到导师的及时关注和解答,30.39%的学生选择了每月至少1~2次,18.78%的学生选择了每学期至少1~2次,也有24.86%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⑦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有46.96%的学生选择了导师开例会,20.44%的学生选择了不定期约见,16.02%的学生选择了通过网络或电话,16.5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⑧学生认为与导师最有效的交流方式:55.8%的学生选择了面对面单独交流,说明学生还是愿意与导师面对面进行单独交流,汇报自己的思想或学习生活情况。有19.34%的学生认为微信最有效,在课堂上或小型会议上进行交流被学生认可的只有14.91%。打电话、发短信或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只有1.65%的学生选择,说明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电话或邮件没有微信或QQ更方便快捷。

图3 学生认为与导师最有效的交流方式Fig.3 Mos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odes with the tutors in student’s opinion

⑨与导师是否会在朋友圈互动:有22.1%的学生选择师生会互相点赞或评论,学生给导师点赞或评论的有25.97%,而导师给学生点赞或评论的只有3.31%,还有39.78%的学生选择了与导师并没有在朋友圈互动,也有8.84%的学生选择了自己或导师不开朋友圈。

在疫情期间,导师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又如何,课题组设计四个选择题,试图了解在特殊时期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

⑩在疫情期间,导师与学生的联系如何:83%的学生选择了比平时多,16%的学生选择了特别关心学习和生活,也有1%的学生选择了从不联系。这些数据反映了在疫情期间导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还是非常多的。一方面,学校要求辅导员或班主任不定期统计汇总学生在家的身体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学校也会不定期公布一些延期开学、网上上课、课程考试考核等方面的通知和要求,自然导师与学生们的联系也就多了。但1%的学生选择从不联系,也反映出学校在通知公告方面可能传达到学生,但导师在与学生联系方面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

第四部分是学生们对导师的认定与评价方面。此部分共设置了10道选择题,其中1~7道为单选,8~10道为多选,具体如下。

①学生们认为导师对自己了解的程度:14.36%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57.46%的学生选择一般,21.55%的学生选择了解很少,还有6.63%的学生选择根本不了解。这与28.73%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来不找导师和39.78%的学生与导师在朋友圈从来不互动三者为正相关。

②学生对自己与导师之间的沟通现状满意度:只有32.6%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59.67%的学生感到比较满意,还有6.08%的学生感到不太满意,更有1.66%的学生感到很不满意。

图4 学生对自己与导师之间的沟通现状满意度Fig.4 Student’s satisfact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utors and themselves

③导师对自己学生的负责程度:非常认真负责的占49.72%,比较负责的占42.54%,较少管理的占7.73%。上一选项②中学生对自己和导师的沟通现状满意度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为7.74%,与学生们反映的导师对自己学生负责程度的较少管理(7.73%)高度一致。这也验证了7.73%的导师对学生们的关心关爱程度不够,没有真正落实全员导师制。

④平时导师对学生们的指导:65.19%的学生感觉通俗易懂,25.41%的学生感觉深入浅出,7.73%的学生感觉迷迷糊糊,1.66%的学生感觉完全不懂。此后两项相加与上面③的7.73%高度正相关。

⑤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49.17%是热情、循循善诱,33.15%是比较热心,17.13%是一般,0.55%是冷淡。这也反映出还是有近18%的导师对此项工作是持观望或抗拒的心态。

⑥对于希望导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66.85%的学生选择了朋友,13.81%的学生选择了顾问,7.73%的学生选择了家长,有11.6%的学生选择了领导或其他。

⑦在日常的接触中,学生是否能感觉到自己导师的人格魅力:只有48.62%的学生选择了时时存在,42.54%的学生选择了偶尔展现,4.97%的学生选择了导师的态度总是很淡漠,更有3.87%的学生从来没有感受到导师的人格魅力。

⑧认为影响你与导师缺乏交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多选题):48.62%的学生认为是导师太忙,37.57%的学生认为是环境和条件,32.04%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够,28.18%的学生认为是师生双方的个性特点,27.07%的学生认为师生之间没有共同话题,14.36%的学生认为是学校的培养管理制度,只有11.05%的学生认为是导师的学术地位或水平。

图5 影响自己与导师缺乏交流的主要因素Fig.5 Main factors of lack of communication influencing students and their tutors

⑨从调查问卷来看,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围绕(多选题)专业学习(73.48%)、职业规划(55.25%)、实习与就业(53.59%)、日常生活(40.88%)、科学研究(20.99%)、其他(18.78%)和经济方面(9.94%)展开。

图6 目前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内容Fig.6 Guidance contents of tutors at present

⑩对于学生们最希望导师在哪些方面给予你更多的指导时(多选题),选择从高到低依次为:全面认识自己并确定发展方向(59.12%)、专业知识(58.56%)、专业介绍(48.62%)、排除心理障碍、调节心理状态(37.0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5.36%)、人际交往(35.36%)、适应大学生活(30.94%)、学习成绩提高(24.86%)。一方面,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内容与学生对导师的期望指导内容还有很大偏离,这也反映出导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与每次沟通时间较短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66.85%的学生们对导师的期望更多是期望导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们进行交流,交流与指导的内容要围绕学生们关心的话题展开,而不是更多地谈论学习成绩。

图7 学生们最希望导师给予指导的内容Fig.7 Guidance contents in student’s wishes

第五部分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情况。此部分共设置了7道选择题,其中第5道为多选题,其他为单选题,具体如下。

①当学生对导师的指导有意见时,学生们更多是跟导师沟通自己的想法,并希望导师采纳(57.46%),顺从导师的只有23.76%。与导师沟通无效后,向系主任或领导反映的只有3.31%,另有15.4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②当学生对导师的指导有意见时,导师一般会与学生讨论并尽量改善(48.17%),积极听取学生意见(43.65%),也有5.52%的导师允许学生表达想法但不改变,更有1.66%的导师对学生们反馈的事项不理会,这和在疫情期间有1%的导师与学生从不联系相吻合。

③在与导师相处时,只有32.04%的学生会与导师形成无话不谈、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29.28%的学生会积极与导师沟通学术问题,也有29.83%的学生感觉到有点被动,更有8.84%学生与导师几乎无交流。

④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导师和学生的关系:26.52%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学习态度,也有34.81%的学生认为是导师的上课方式(17.68%)及指导方式(17.13%),有25.97%的学生认为是双方性格,更有12.71%的学生认为导师与自己并不相互了解。

⑤沟通较好的学生通过导师指导收获最多的是什么(多选题):从问卷来看人生哲理(53.04%)、专业知识(49.17%)、其他综合素质(48.62%)排前三,职业胜任能力(35.91%)和科学研究方法(29.28%)靠后。

⑥在与导师的交流中,36.46%的学生感觉自己收获很多,49.72%的学生感觉自己收获一般,也有10.5%的学生感觉自己收获很少,更有3.31%的学生感觉自己几乎没有收获。

⑦在与导师交流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是客观的,如:交通、时间、地点等不方便(53.59%);导师工作忙,很难有时间和学生交流(16.57%);与导师不熟悉,交流不畅快(13.81%);自己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去找导师(11.6%),只有4.42%的学生选择自己不需要导师指导。

第六部分是学生对学校全员导师制的认同度。此部分共设置了6道单选题,1道排序题,具体如下。

①全员导师制的实施背景和目的:只有20.44%的学生完全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实施背景和目的,近一半的学生(48.62%)选择基本了解,还有30.94%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

②对全员导师制的实施满意度:61.88%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29.83%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也有8.29%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满意,没有学生选择非常不满意。

③全员导师制师生双方的选择方式:29.28%的学生选择自己选择导师,36.46%的学生认为应该双向选择,只有34.25%的学生认可导师选择学生(18.23%)或系部统一安排(16.02%)。

图8 全员导师制师生双方选择方式Fig.8 Two-way selection mode of total tutorial system

④在学校给新生安排导师时,学生们对自己的导师基本上是一般了解(57.46%),非常了解的只有19.37%,了解很少占18.78%,根本不了解占4.42%。

⑤你认为全员导师制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43.09%的学生认为导师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28.73%的学生认为导师资源太少,14.92%的学生认为导师指导方式陈旧,7.73%的学生认为导师管理不到位,还有5.52%的学生认为导师指导内容模糊不清。

⑥你认为在大学里哪一位对你的成长发展影响最深刻:53.04%的学生选择了导师,还有27.62%的学生选择了专业课教师,只有9.39%的学生选择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还有6.08%的学生选择了公寓管理人员,公共课教师存在感最低,只有3.87%的学生选择。

⑦你喜欢怎么样的导师,请按重要程度排序(1重要-8不重要):对学生一视同仁6.3分,专业知识渊博6.08分,尊重学生人格5.74分,有创造性及思路跟得上时代4.52分,关心学生4.48分,善于与学生交往3.67分,衣着得体整洁2.68分,社会资源丰富2.3分,经济实力较好1.23分。学生们最关注的是导师对自己和对待其他同学是否公平,强调公平正义,而对导师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实力不太关注。

图9 学生们所喜欢的导师类型(排序)Fig.9 Tutor types in student’s favorite (rank)

2 全员导师制实施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政策实施方式还有待完善

(1)全员导师制宣传力度不够,只有48.62%的学生基本了解全员导师制,还有30.94%的学生不了解全员导师制实施的背景和目的,28.73%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来没有找导师请教过;(2)师生相互了解不多,没有开展双向选择,直接安排导师对学生不公平,36.46%的学生认为应该双向选择,33.15%的学生对导师是什么职称选择了不了解;(3)没有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8.29%的学生对全员导师制的实施不太满意,6.08%的学生对自己与导师之间的沟通现状感到不太满意,更有1.66%的学生感到很不满意。在影响学生与导师缺乏交流的主要因素中,14.36%的学生认为是学校的培养管理制度问题。

2.2 部分导师责任心不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部分导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47.51%的学生认为导师与自己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次数少,帮助效果不明显,更有1.66%的学生认为导师水平太低。这也导致了28.73%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来不找导师和39.78%的学生与导师在朋友圈从来不互动。在疫情期间,有1%的导师与学生从不联系,也有5.52%的导师允许学生表达想法但不改变,更有1.66%的导师对学生们反馈的事项不理会。17.13%的导师对学生们的态度一般,更有0.55%的导师对学生们的态度冷淡。这也反映出有近18%的导师对此项工作是持观望或抗拒的心态。

2.3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够深入

14.92%的学生认为导师指导方式陈旧,7.73%的学生认为导师管理不到位,还有5.52%的学生认为导师指导内容模糊不清。7.73%的导师对自己学生管理较少,导致学生对自己和导师的沟通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7.74%)。导师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更多是召开例会,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普遍过短,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针对学生们最希望导师在哪些方面给予你更多的指导这一问题上(多选题),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围绕专业学习,对学生的多方面指导不够具体和深入,对学生们的指导迷迷糊糊(7.73%)或学生们感到完全不懂(1.66%),更有3.31%的学生感觉几乎没有收获,没有真正落实学校的全员导师制。

2.4 部分学生对全员导师制不重视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更没有对学生进行过系统的培训,大多新生对学校实施全员导师制并不重视[3]。一方面,对学校分配的导师不了解;另一方面,也不知自己的导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在遇到问题时,只有12.15%的学生经常找导师,而28.73%的学生选择了从来没有,也就是1 810名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20名学生从来没有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去找过导师。有7.73%的导师对学生们的关心关爱程度不够。在与导师的交流中,有10.5%的学生收获很少,更有3.31%的学生感觉到几乎没有收获,会导致学生对导师制失去信心。

3 全员导师制实施的思考与对策

3.1 完善政策实施细则,加强政策宣传

全员导师制在实施开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后继工作的开展没有政策的持续跟进,没有实施细则的细化落实,很难长期坚持并取得持续效果。要在实施细则中明确担任导师的具体要求,对于谈话的方式、时长、内容应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认可和补贴。对于在指导学生中取得较好成效的导师给予一定奖励,并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同时,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学初的入学教育、微信公众号、有奖知识问答等方式让广大师生充分了解并熟知政策的要求和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

3.2 将导师信息公开,实施双向选择

从调研来看,学生普遍对学校一进校就给自己分配一位人生导师并不满意,应将导师信息公开,让学生公开选择,最后由二级学院统筹安排。一方面,公开导师的信息能够让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教师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们一个选择的机会,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教师,从而获得更好的交流和指导,取得更好的引导效果。这也会给长期无人选择或选择人数较少的专职教师带来压力,促进教师在思想引领、知识传授方面不断提高自己。

3.3 建立考评机制,实施末位淘汰

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是高职院校实施全员导师制的初衷。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被聘为新生导师,只有那些责任心强,政治素质高,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对指导学生充满热情的教师才能担任导师[4-6]。对于在全员导师制中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教师,应少安排其指导学生,暂缓将其聘作学生导师。对于在导师作用中产生恶劣影响的,可将其清出教师队伍。在每个学期都要建立考核细则,可类似于学生评教的方式,让所有学生对自己导师的指导进行综合打分,并对得分进行排名,表彰优秀人员,对排名靠后的进行谈话提醒,对连续两次排名靠后的可实施末位淘汰,确保全方位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

猜你喜欢

导师制全员导师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全员核酸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导师制”模式在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手外科新人职医师的专科渐进式导师制带教模式探讨
V eraW an g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