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面法和熵权法优化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提取工艺
2022-01-19刘路路韦智江赵梓邯李卫东
刘路路,李 可,韦智江,郭 然,赵梓邯,代 熙,李卫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2488)
连翘叶是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 Vahl)的干燥叶片。《中华本草》记载“连翘茎叶,性寒,主治心肺积热”[1]。连翘叶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苯乙醇苷类、木脂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萜类等化合物[2−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连翘叶具有抗病毒、抗菌、抗氧化、保肝、降血糖血脂等作用[4−9]。连翘叶生物量大,活性多样,但由于连翘的主要用药部位是果实,生产中大量连翘叶被丢弃,目前其开发利用仅限于小部分地区连翘茶的应用,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及巨大的经济损失[10−11]。2017年,国家正式批准连翘叶作为新资源食品,为连翘叶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目前连翘叶多采用热水浸提、回流等效率较低的方法进行提取,而超声作为一种提取效率高、耗时短、应用范围广的方法,在连翘叶上的应用研究较缺乏。此外,连翘叶的提取多针对连翘酯苷A、连翘苷等单一成分[12−15],有关连翘叶多指标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报道较少。研究表明,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的含量均高于作为药材原料入药的连翘果实中的含量[16],且具有抗氧化[7,17−19]、抗菌抗病毒[5−6,20]、降血脂[21]、神经保护[22−23]等多种药理活性,共同构成连翘叶发挥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因此本研究以此三个活性成分为指标,采用效率高、时间短的超声提取法,对提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即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加以考察。并采用熵权法计算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的相关权重,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优选提取工艺,为连翘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连翘叶 2020年8月采自山西省安泽县,经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卫东研究员鉴定为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的叶,置通风处阴干,粉碎过4号筛,低温储存备用;连翘酯苷A(批号:PS000582)、连翘苷(批号:PS000579) 成都普斯生物科技公司;芦丁(批号:T27F10Z81699)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分析纯,北京化工厂;醋酸 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乙腈 色谱纯,Fisher Scientific公司;娃哈哈纯净水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Waters alliance型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998 PDA检测器、Empower软件系统 美国Waters公司;BT25S型1/100000电子分析天平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HH-S4A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RE-52型旋转蒸发器、SHZ-Ⅲ型真空泵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DFY-200C型摇摆式高速粉碎机 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FD-2A型真空冷冻干燥机 北京博医康实验仪器有限公司;KQ-400KDE型高功率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2.1.1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连翘酯苷A、连翘苷及芦丁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连翘酯苷A 1.880 mg、连翘苷0.700 mg和芦丁1.000 m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1.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连翘叶粉末(过4号筛)1 g,置于50 mL锥形瓶中,于一定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条件下超声提取,冷却后于4 ℃下以8000 r/min转速离心20 min,移出上清液后定容至100 mL,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待用。
1.2.1.3 色谱条件 色谱柱:Waters XbridgeTMshield C18(4.6×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4%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8 min,10%~15% A;8~18 min,15%~22% A;18~25 min,22%~40% A;25~30 min,40%~95% A;30~35 min,95% A);测定波长:277 nm;体积流量:l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24]。
1.2.1.4 线性关系考察 依次稀释“1.2.1.1”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稀释2、4、8、16、32倍,甲醇溶解,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系列质量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系列不同质量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以各对照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进行回归分析。
1.2.1.5 精密度试验 取“1.2.1.1”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按“1.2.1.3”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检测,连续进样6次。计算连翘酯苷A、连翘苷及芦丁峰面积的RSD。
1.2.1.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供试品粉末,平行6份。按“1.2.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1.2.1.3”项下色谱条件依次进样检测。计算连翘酯苷A、连翘苷及芦丁的提取量及RSD。
1.2.1.7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供试品溶液,按“1.2.1.3”项下色谱条件在0、2、4、6、8、12 h分别进样测定。计算连翘酯苷A、连翘苷及芦丁峰面积的RSD。
1.2.1.8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各指标成分含量的连翘叶供试品粉末0.5 g,共6份,精密称定,分别加入等量的连翘酯苷A、连翘苷及芦丁对照品,按“1.2.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1.2.1.3”项下色谱条件依次进样检测,计算得到连翘酯苷A、连翘苷及芦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
1.2.1.9 指标成分的提取量测定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采用外标法通过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各指标成分质量浓度,根据公式计算提取量。
式中:M表示指标成分提取量,mg/g;C表示通过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得到的指标成分质量浓度,mg/mL;100为定容的体积;W表示称样量,g。
1.2.2 单因素实验
1.2.2.1 不同乙醇浓度对连翘叶中活性成分提取量的影响 液料比30:1 mL/g,提取时间30 min,提取1次,提取温度60 ℃。在其它条件固定的情况下,考察乙醇浓度30%、40%、50%、60%、70%对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提取量的影响。
1.2.2.2 不同液料比对连翘叶中活性成分提取量的影响 乙醇浓度4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1次,提取温度60 ℃。在其它条件固定的情况下,考察液料比10:1、15:1、20:1、25:1、30:1、35:1 mL/g对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提取量的影响。
1.2.2.3 不同提取时间对连翘叶中活性成分提取量的影响 乙醇浓度40%,液料比30:1 mL/g,提取1次,提取温度60 ℃。在其它条件固定的情况下,考察提取时间10、20、30、40、50 min对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提取量的影响。
1.2.2.4 不同提取温度对连翘叶中活性成分提取量的影响 乙醇浓度40%,液料比30:1 mL/g,提取1次,提取时间30 min。在其它条件固定的情况下,考察提取温度20、30、40、50、60 ℃对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提取量的影响。
1.2.3 响应面试验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乙醇浓度(A)、液料比(B)、提取时间(C)、提取温度(D)为考察因素,各指标成分提取量为评价指标,综合评分(M)为响应值,利用Design-Expert 11.0.4.0软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筛选各因素最优组合条件。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表1 因素与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1.3 数据处理
每个实验重复3次,响应面优化分析及方差分析采用Design-Expert 11.0.4.0软件,作图采用GraphPad Prism 8.0.1软件。
采用熵权法对多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首先对数据xij根据式1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数据再根据式2得到标准化数据pij,再根据式(3)计算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Hj,得到的各指标信息熵根据式4转化为熵权wj,即得评价指标的熵值。
式中:xij表示第i次试验时第j个评价指标的提取量值; m in(xi)为第j个评价指标的提取量最小值;max(xi)为 第j个评价指标的提取量最大值;x′ij表示第i次试验时第j个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值;pijij表示第i次试验时第j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Hj表示第j个评价指标的信息熵值;wj表示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权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结果
2.1.1 色谱图 “1.2.1.3”项色谱条件下对照品及样品的色谱图显示3种指标成分在检测波长下分离良好,与对照品保留时间相同,见图1。
图1 混合对照品溶液(A)与供试品溶液(B)HPLC色谱图(277nm)Fig.1 HPLC chromatograms of mixed standards (A) and sample (B) (277 nm)
2.1.2 线性关系 “1.2.1.4”项下得到各指标成分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及线性范围,见表2,显示连翘酯苷A、连翘苷、芦丁分别在0.058~1.880、0.022~0.700、0.031~1.000 m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表2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linear relationship investigation
2.1.3 方法学考察 “1.2.1.5~1.2.1.8”项下得到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良好,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加样回收率合格,符合定量分析的要求。
表3 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precision, reproducibility, stability and recovery
2.2 单因素实验结果
2.2.1 不同乙醇浓度对连翘叶多指标提取量的影响由图2可知,连翘酯苷A的提取量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乙醇浓度为40%时达到峰值,为63.66 mg/g。而连翘苷和芦丁的提取量则随乙醇浓度的增加有较小幅度的增加。这和刘伟霞等[25]的结果基本一致。综合考虑选择最佳乙醇浓度为40%,并将其作为响应面试验研究参数。
图2 不同乙醇浓度对连翘叶多指标提取量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the extraction amount of multi-index of Forsythia suspense leaves
2.2.2 不同液料比对连翘叶多指标提取量的影响由图3可知,三种成分的提取量趋势基本一致。当液料比增加时,三种成分的提取量先上升后下降或保持平稳。这主要是因为液料比增加,指标成分与溶剂边界层浓度差变大,成分越容易渗透出来,直至成分在溶剂中的扩散达到了平衡,提取量将不再升高。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提取量在25:1 mL/g时达到峰值,分别为56.79和20.97 mg/g。芦丁在20:1 mL/g时达到峰值,为32.17 mg/g。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液料比为25:1 mL/g,并将其作为响应面试验研究参数。
图3 不同液料比对连翘叶多指标提取量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liquid-solid ratios on the extraction amount of multi-index of Forsythia suspense leaves
2.2.3 不同提取时间对连翘叶多指标提取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三种成分的提取量变化趋势较一致,均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可能是因为指标成分与溶剂边界层存在浓度差,超声时间延长强化了空化和机械效应,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26]。三种成分的提取量均在30 min时达到峰值,连翘酯苷A为65.44 mg/g,连翘苷为19.92 mg/g,芦丁为23.30 mg/g。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提取时间为30 min,并将其作为响应面试验研究参数。
图4 不同提取时间对连翘叶多指标提取量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times on the extraction amount of multi-index of Forsythia suspense leaves
2.2.4 不同提取温度对连翘叶多指标提取量的影响
由图5可知,提取温度对连翘酯苷A提取量影响较显著,对连翘苷和芦丁的提取量影响较小。当温度为50 ℃时,连翘酯苷A提取较完全,为57.88 mg/g。随着提取温度的继续增加,总提取量开始下降,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连翘酯苷A分子中具有酯键,较高温度易水解[27]。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提取温度为50 ℃,并将其作为响应面试验研究参数。
图5 不同提取温度对连翘叶多指标提取量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extraction amount of multi-index of Forsythia suspense leaves
2.3 响应面试验结果
根据表4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共29个实验点,研究各因素对连翘叶连翘酯苷A、连翘苷、芦丁提取量和综合评分M的影响。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4。
2.3.1 综合评分(M)计算 本实验采用熵权法对多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熵权法是一种用于衡量指标的离散程度的客观赋权法,离散程度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28],已广泛应用于提取工艺研究[29−31]。本研究利用信息熵这个工具,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计算得到连翘酯苷A、连翘苷及芦丁的权重值分别为0.2022、0.4204、0.3774。按M=连翘酯苷A提取量×0.2022+连翘苷提取量×0.4204+芦丁提取量×0.3774,计算不同试验号下各指标成分综合评分(M),结果见表4。
2.3.2 模型建立及方差分析 利用Design-Expert 11.0.4.0软件对表4中综合评分M进行多元二次回归拟合,得回归方程M=30.48+2.98A+1.47B+0.3811C+1.30D−0.6789AB−0.9088AC−0.9716AD−0.0121BC−0.1739BD−0.5509CD−1.97A2−0.5733B2−0.5891C2−2.43D2(R2=0.9472)。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该回归模型极显著,说明其拟合度及预测性良好;模型的一次项A项、B项、D项极显著(P<0.01),C项不显著;交互项均不显著;二次项A2项和D2项影响极显著(P<0.01),B2项、C2项不显著;这表明各因素与综合评分M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失拟项的P值为0.1922>0.05,对综合评分M影响不显著,说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可以利用该模型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
表4 Box-Behnken 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Table 4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test design and results
表5 方差分析结果Table 5 Results of ANOVA
2.3.3 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利用Design-Expert 11.0.4.0软件根据模型绘制各因素交互作用对综合评分M影响的响应面图,见图6。响应曲面坡度越大,代表该因素对响应值影响越大。对比图6响应面图曲面坡度可知各因素对综合评分M影响大小为乙醇浓度(A)>液料比(B)>提取温度(D)>提取时间(C)。根据模型拟合结果,预测连翘叶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50.01%,液料比为28.41:1 mL/g,提取24.98 min,提取温度为51.01 ℃,综合评分为31.90。
图6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综合评分影响的响应面图Fig.6 Response surface plot of the effect of intera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on comprehensive score
2.3.4 验证实验 取连翘叶粉末3份,按优选的提取工艺进行处理,考虑实际操作,将提取工艺调整为50%乙醇,液料比为28:1 mL/g,提取25 min,提取温度为51 ℃。按此工艺条件重复3次,实验结果见表6。综合评分的实际值与预测值(31.90)的偏差为0.62%。表明该模型基本准确,响应面分析与熵权法相结合得到的连翘叶提取工艺参数稳定、可靠。
表6 工艺验证结果Table 6 Process validation results
3 结论
本研究以连翘叶中三种主要活性成分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的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针对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28:1 mL/g,提取温度:51 ℃,提取时间:25 min。该条件下,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的提取量分别为69.69、22.87、22.46 mg/g,综合评分为32.18,符合响应面模型验证结果。影响提取量的四个因素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A)>液料比(B)>提取温度(D)>提取时间(C)。该工艺条件简单,操作控制容易,稳定性好,为连翘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