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卷材料题命题分析与解题技巧

2022-01-19安徽张祖良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6期
关键词:历史背景司马迁所学

安徽 张祖良

高考全国卷的材料问答题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立意方向,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试题以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主要呈现两种模式:古今贯通与中外关联。情境设置主要以文字材料为主,突出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国家治理、制度优势、大国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知识。同时,重点考查概括、概述、简析、分析、比较等方面的能力。在解法上,将材料语文化,把握住“四读一写”的解题思路,有效提高解题效率和得分率。

一、考点回顾

由表1 可知,全国卷材料问答题呈现两种模式:古今贯通和中外关联。这两种模式是以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为命题出发点,以中国某一重大历史问题或中国与世界相关联的某一重大历史问题作为切入点,一般以二或三则材料呈现,设置2—3 问,总分25 分。

表1

全国卷材料问答题的情境设置主要以文字材料题为主,但2016 年全国卷Ⅱ、2019 年全国卷Ⅰ、2021 年全国甲卷均是以“表格+文字”材料呈现的。因此,教师在训练文字材料题的同时,要加大“表格+文字”材料题的训练,以增强学生提取表格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近几年全国卷材料问答题突出考查中国现代史,如2020 年全国卷Ⅰ考查中德关系演变、2020 年全国卷Ⅱ考查华北水患治理、2021 年全国甲卷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贸政策等。因此,教师要重点把握国家治理、制度优势、大国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知识。

二、基本设问

全国卷材料问答题的设问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如概括、简析、说明等能力,笔者以2021 年全国卷为例,其设问如下:

由表2 可知,2021 年全国卷材料问答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评价、说明、简述等方面的能力,重点考查原因、背景、特征、异同等类型试题,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教师要加大对分析、概括、评价、说明、简述等能力类型的题目训练,强化对原因、背景、特征、异同等设问类型的训练,并关注题目每一小问分值的变化。

表2 2021 年全国卷材料问答题设问统计

三、基本解法

(一)解法概述

材料问答题的文字解读要语文化,把历史材料当做语文材料进行阅读,做到精读、快读,提取关键信息;材料问答题表格解读要数据信息化,快速准确提取关键数据信息,并运用历史语言进行概括、表达。材料问答题的基本解法要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1.读分值

根据问题所给的分值可确定应回答几个要点,如问题设置为6 分,则应答3 点,设置为9 分,则应答 3 点等。

2.读问题

(1)找状语:确定答案的来源。

表3

(2)找谓语:确定答题的思路,如“概括”,即运用全面、准确、客观、简洁的语言描述历史现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史料的能力。

(3)找定语:确定答案的时空,如“西周时期”“古希腊时期”等,并以此确定答题的时空角度。

(4)找宾语:确定答案的类型,如“特点”,即对某一历史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本质属性或区别。

3.读出处

根据材料出处可确定答题的时空主题,如“材料一摘编自 ××× 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摘编自××× 主编《世界史》”,由此可确定此题为中国史与世界史相结合的中外关联类型的题目。

4.读材料

(1)运用分值划分段落层次,如问题设置为9 分,则材料可划分为3 个层次等。

(2)运用标点符号划分段落层次,如分号、句号、省略号等,这是判断材料层次的重要信息。

(3)找准段落主题句、总结句、关键词等。

5.写答案

答题要符合题目要求,答题位置正确,卷面书写精准化、要点化、整洁化、层次化。

(二)解题示范

例.(2021·全国乙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12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5 分)

【解题思路】

针对第(1)问:

(1)读分值。设问为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问题设置为8 分,则至少回答4 点,但为保障所写答案的关键词与高考标准答案相近,教师可鼓励学生多答1—2 点。

(2)读问题。本小题答案来自“材料”和“所学知识”,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定语为“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时空范围为古代希腊与汉朝;题目类型为比较相同点类。

(3)读出处。根据“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等材料,可确定答题的时空主题,即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史学问题。

(4)读材料。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划分材料层次,找出“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的关键信息,语言要概括简练。

(5)写答案。答题规范、整洁,卷面书写要做到精准化、要点化、整洁化、层次化。

针对第(2)问:

(1)读分值。设问为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问题设置为12 分,可分别回答3 点,即共6 点。

(2)读问题。本小题答案来自“材料”和“所学知识”,考查学生的说明能力;定语为“《历史》与《史记》产生”,时空范围为古代希腊与汉朝;题目类型为历史背景类。

(3)读出处。根据“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等材料,可确定答题的时空主题,即《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4)读材料。可分别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古代希腊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相关知识与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西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相关知识思考即可。此问重点考查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写答案。答题规范、整洁,卷面书写要做到精准化、要点化、整洁化、层次化。

针对第(3)问:

此问是半开放性问题,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记载的历史本身、写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作者自身所具备的史学素养等角度来思考作答即可。

【提取答案】(1)共同之处:如表4。(答案主要来自材料信息及历史语言转化)

表4

(2)历史背景:如表5。(答案主要来自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

表5

(3)要素:如表6。

表6

【参考答案】(1)共同之处:历史学家的使命感;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史;创新精神;开阔的视野;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精神。

(2)《历史》的历史背景:古希腊城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广泛接触;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

《史记》的历史背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儒家思想的影响;史学传统;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

(3)要素:叙述一定时空框架内的历史事物;有指导思想;客观、准确的记载;丰富的史实;有作者的认知。

总之,全国卷材料问答题的解法与技巧是有规律可循的,把握“四读一写”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解题效率和得分率。

猜你喜欢

历史背景司马迁所学
新时代云南乡村绿色发展:历史背景·机遇条件·路径选择
非所学
非所学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卢梭的异化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湘鄂赣苏区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背景研究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司马迁拒受玉璧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