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优秀原创试题选登
2022-01-19本刊编辑部整理
本刊编辑部整理
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
1.《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关鉴别消石(KNO3)和扑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上述记载中涉及物质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
A.升华 B.焰色反应
C.蒸馏 D.蒸发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古籍原文考查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解析】“以火烧之”符合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焰色反应是鉴别钠盐与钾盐的常见方法,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作者单位 姓名】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王叶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CaO
B.《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强水”为氢氟酸
C.《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D.《水经注》中有如下记载:“屈茨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则旦烟,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山铁”是单质铁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考查学生化学知识,考查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解析】碳酸钙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久置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碳酸钙,A项错误;“能蚀五金”说明其能腐蚀大多数金属,“惟玻璃可盛”说明不与玻璃反应,则不可能是HF,而HF与玻璃反应,不可用玻璃制品盛放,B项错误;果实成熟过程中会释放出乙烯,乙烯有催熟作用,可以使未成熟柿子加速成熟,C项正确;“山铁”是指铁矿石,铁单质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自然界中很难以单质形式存在,D项错误。
【作者单位 姓名】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 刘树载
3.明朝瞿佑《烟火戏》有诗云“天花无数月中开,五色祥云绕绛台。堕地忽惊星彩散,飞空频作雨声来。”下列有关烟花叙述错误的是
( )
A.燃放过程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B.烟花的颜色涉及金属的焰色反应,属于金属的化学性质
C.向烟花中添加镁粉及其合金,可以使其颜色更加明亮
D.黏合剂使火药能够密封在弹丸中,增加了烟花的耐水性和机械稳定性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属于化学与传统文化考点,情境一般为日常生活情境或化学史料情境,以纯文字或文字加图像为题目形式。考查物质的转化与应用,且以无机物为主。
【解析】烟花燃放后,产生大量SO2、CO2等有害气体及颗粒物,A项正确。烟花的颜色涉及金属的焰色反应,但焰色反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向烟花中添加镁粉及其合金,可以使其颜色更加明亮,C项正确;烟花中的火药在强烈的撞击下易发生爆炸意外,黏合剂可使火药密封在弹丸中,提高烟花的耐水性和机械稳定性,D项正确。
4.近日,我国科学家从中药川芎的非药用部位——茎叶中分离出某种有机物(结构如图1所示),具有舒张血管作用,关于该化合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图1
A.其分子式为C12H16O3
B.可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D.1 mol该分子可与4 mol H2发生反应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以中药川芎的非药用部位分离出的有机物为情境载体,考查分子式、反应类型、官能团性质等知识。考查学生信息理解能力、信息转化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
【解析】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3H18O3,A项错误;该有机物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聚合反应,B项正确;碳碳双键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C项错误;该有机物中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为2个碳碳双键和1个酮基,1 mol该分子可与3 mol H2发生反应,D项错误。
【作者单位 姓名】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 王弦
二、化学反应机理
5.近期我国研究人员报道了温和条件下实现固氮的一类三元NiFeV催化剂,图2为其电催化固氮的机理示意图。以下关于该电催化机理过程描述中错误的是
图2
( )
A.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B.反应过程涉及N2的电化学氧化
C.1个N2分子反应生成2个NH3分子
D.反应分多步进行,中间产物为几种不同的氮氢化物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以反应历程图为载体,对化学反应原理进行考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提取信息的能力,渗透对学科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考查。
【解析】A项,据图2可知该反应过程有H+参与,所以在酸性条件下进行,A正确;B项,该过程中N2中的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错误;C项,由图2可知1个N2分子依次结合3个H+生成一个NH3分子和N原子,之后N原子依次结合3个H+生成一个NH3分子,C正确;D项,由图2可知每一步反应中都结合一个H+,中间产物为几种不同的氮氢化物,D正确。
【作者单位 姓名】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 刘树载
6.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CO2电化学还原催化剂——二维锑片(Sb),在酸性条件下人工固碳装置中反应物在二维锑片表面催化竞争反应,生成产物H2、HCOOH、CO的反应历程如图3所示(图3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中间活性物质全部为电中性,用*标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3
( )
A.该催化剂对生成HCOOH的催化效果最好
C.该催化剂对三个电极反应的选择性效果为HCOOH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以学习探究情境为切入点,用反应机理为情境载体,考查了催化剂的选择性、基元反应、活化能、电极反应等知识。考查学生信息理解能力、信息转化能力,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 姓名】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 王弦
三、探究性实验
7.(14分)“鱼浮灵”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增氧剂,其主要成分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在异丙醇中溶解度较低。
Ⅰ.实验室制备过氧碳酸钠
图4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恒压滴液漏斗支管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为了获得过氧碳酸钠固体,可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再进行静置、过滤、洗涤、________。
Ⅱ.探究“鱼浮灵”的增氧原理
(3)学习小组对“鱼浮灵”的增氧原理作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2:Na2CO3催化H2O2分解,促进了O2的释放
基于上述猜想,查阅文献得知H2O2的酸性比H2CO3弱,得出假设1不成立。
(4)为进一步探究Na2CO3对H2O2的催化机理,学习小组利用数字化压强传感器进行验证(假定锥形瓶内起始压强为0 kPa),完成如下表1实验设计。
表1
(5)实验2与实验3的相对压强在仪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相同,结合化学用语分析“鱼浮灵”增氧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离子方程式)。
【答案】(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球形冷凝管(1分) 平衡气压,使H2O2顺利滴下(1分)
(2)异丙醇(1分) 低温烘干(或真空干燥)(1分)
(3)Na2CO3与H2O2反应生成了O2
②5 mL pH=8的Na2CO3溶液(只写“Na2CO3溶液”不得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学习探究情境为切入点,用水产增氧剂“鱼浮灵”为情境载体,考查基本实验仪器及装置作用、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等知识。考查学生符号理解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等,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解析】(1)仪器X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使用恒压滴液漏斗盛装H2O2,支管起到平衡气压,使H2O2顺利滴下的作用。
(2)由题目信息可知,过氧碳酸钠在异丙醇中溶解度较低,故可在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异丙醇,降低过氧碳酸钠的溶解度使其从反应液中析出,再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3)“鱼浮灵”的主要成分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H2O2可分解产生O2,故结合第2条假设,可推测假设1可能是Na2CO3和H2O2发生化学反应产生O2,假设1不成立,不成立的证据是H2O2的酸性比H2CO3弱,说明Na2CO3和H2O2不能发生反应,进一步确定假设1为Na2CO3和H2O2发生化学反应产生O2;
【作者单位 姓名】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 王弦
8.某实验小组对氯水成分和性质进行研究。
表2
(1)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说明其中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电子式为________。
(2)实验1的现象表明,氯水具有酸性和________性。
(3)新制氯水中具有氧化性的氯元素微粒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用化学用语说明实验2中“红色不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实验3中“红色不褪去”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氯水被稀释
假设二:次氯酸生成沉淀
该小组设计实验4、5验证假设,请填写表3:
表3
假设二成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或氧化)
(5)实验4:1 mL蒸馏水,再加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一段时间后,红色褪去
实验5:取上层清液,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颜色褪去
(2)实验1中加入石蕊试液变红色,表明溶液呈酸性,溶液红色褪去,说明氯水因具有强氧化性而表现出漂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