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2022-01-19孟艳蓝道忠翁锡全徐国琴彭燕群
孟艳 蓝道忠 翁锡全 徐国琴 彭燕群
摘 要:为提高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采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实验,文章选取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实施8周(32学时)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其中对照班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则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及闭卷理论考试,并对调查问卷结果及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经过8周的教学发现实验班学生对于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显著高于对照班学生(P<0.05),而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两个班学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教学显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模式;运动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2-0047-05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ports biochemistry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sports training, a new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was adopted to conduct teaching experiments. In this paper, students majoring in sports training in Guang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n eight-week (32 class hours)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was carried out. The control class adopt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hile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dopts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fter the end of the teach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losed-book theory examination were conducted, and the questionnaire and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fter 8 weeks of teaching, it was found that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had higher learning enthusiasm for sports biochemistr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class(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content between the two classes(P>0.05).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class(P<0.05). Experimental teaching shows that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s helpful t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re improved to different degrees.
Keywords: sports training major; teaching mode; sports biochemistry
運动生物化学课程是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与生物化学、生理学紧密联系,内容涵盖广且抽象,而对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来说极不适应,大部分学生都毕业于专业体校,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听懂学透,对于如何提高运动生物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质量,以往也有较多的研究[1-4],有研究[5]发现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实验课时数及实验数量对比国外较少,没有发挥其特有的学科性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理解,继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依然存在于广大的师生中,而传统实验大多是一些静态性实验[6],缺少综合性实验[7],很难体现运动生物化学的特点,因为真正与实践相结合的运动生物化学实验都应该是在运动状态下测试的,缺少在“运动”环境下的指标测试[8],故在高等院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探讨中就有学者[9]提出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只有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地查阅文献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这种模拟真实情景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所以本文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针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探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效果,旨在为进一步提高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实验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
广州体育学院2016级运动训练专业13、15、16、17、18班学生。其中16、17、18班为教学对照班,共44人,13、15班为教学实验班,共32人。基本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
1. 实验法
选取2016级运动训练专业13、15班学生为实验班,16、17、18班学生为对照班,进行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实验。实验班采用的是“以运动素质的生化基础-训练-监控-评定”的教学内容体系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与实验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两个班由同一个老师进行课程教学。实验时间:2019年5-7月,共8周,每周4学时,在学期末进行理论考试评价。
2.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中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对运动生物化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在整个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6份,回收7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73份,有效率为96.0%。问卷信度采用重测法,重测学生20人,重测时间间隔10-15天不等,对问卷重合率进行对比,均超过80%。问卷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价法,根据研究要求在问卷发放前,请有关专家和教师对问卷内容设计、结构设计进行评价,并根据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以确保问卷有效性。
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综合运用类比与比较等逻辑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况的比较采用的是卡方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理论考试成绩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显著性水平,P<0.01为非常显著性水平。
二、实验结果
(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从表2中可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单从百分比来看,实验班能大部分理解知识内容的学生多于对照班,但是两个班学生对于内容整体的理解情况经过卡方检验,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班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较对照班学生好(P<0.05)。由表3可见,无论是及格率还是优秀率,实验都要高于对照班,两个班理论成绩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实验班理论考试成绩显著性高于对照班理论考试成绩(P<0.05)
(二)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
由表4可见,两个班主动思考与参与互动的学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表5反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可知,两个班学生学习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三)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赞同倾向
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体系接受程度的调查发现,对于新的教学内容体系,25.8%的学生基本接受这种内容体系,45.2%的学生大部分能接受,3.2%的学生完全接受,同时,也有3.2%的学生完全不接受。采用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教学时,有45.2%的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基本提高了,29.0%的学生有很大的提高,9.7%的学生有非常大的提高,3.2%的学生认为教学兴趣完全没有提高。而且对学生学习认真度进行调查发现,有9.7%的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真程度有了一点提高,有54.8%的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真程度基本提高了,25.8%的学生有很大的提高,3.2%的学生有非常大的提高,但有6.5%的學生认为完全没提高。调查中也发现,32.3%的学生对于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基本满意,41.9%的学生很满意,9.7%的学生非常满意。关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16.1%的学生觉得有一点用,35.5%的学生认为基本有用,29.0%的学生认为对于教学很有用,16.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对于这种教学模式,25.8%的学生认为基本有推广价值,32.3%的学生认为很有推广价值,29.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推广价值,也有3.2%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价值。
三、分析与讨论
(一)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情况的分析
学生对于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对照班还是实验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对于知识的掌握,两个班却有明显的不同,实验班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显著好于对照班学生(P<0.05),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只是一般的识记,而关键在于其理解后的运用,实验班采用的是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将理论的知识转化为实践非常有用,同时也是自己对学生知识理解的考察,经过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之后,实验班学生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5分,高于对照班学生(P<0.05),这也说明了实验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好于对照班学生。由于以往体院的理论课程,很少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会对该课程会感到非常的新奇,利用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屈金涛[10]等就如何培养和激发运动生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提出教师首先应拥有扎实而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有助于教师树立高大的形象,使学生内心感到教师值得敬仰,进而让学生信其道;其次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续动力,没有人愿意听天书,整堂课不知道教师在讲些什么,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其中,感受其带来的快乐,这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新颖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美化教学语言,适宜采用一些案例研讨以激发学生兴趣[11],学生对于感兴趣的就会愿意去接受,认真地学习其中的内容。体院的学生大多比较好动,面对较多的深奥理论,学生势必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听不懂就不再愿意听老师讲了,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而以往传统的教学是理论与实验相分离的,且理论课“全、大、深”的特点加上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存在“满堂灌”的课堂[12],学生很难理解学懂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现在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就直接把课堂变成了运动实验现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理论考试的结果也并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考试前的复习、学生的学习氛围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试结果,故客观地看待理论考试的结果,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后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二)学生学习态度与积极性分析
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后,实验班学生学习运动生物化学的兴趣也就相应地提高,兴趣提高了自然而然上课也会更加积极,学生也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较为满意,因为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地学到了他们感觉有用的东西,起初很多同学都认为学习这些理论的知识没什么用,但是后来就发现起初的这种认识有误,比如在速度素质的生化基础与训练这章内容的学习时,运动实践后进行数据分析,老师提问学生,“第一个表格数据是探讨什么?你从这个表格看出了什么信息?”,当学生清楚地知道了我们探讨的是“不同距离全速跑后血乳酸的变化”,其目的是训练速度素质,那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理论知识,速度素质的训练时间控制在多少?10 s内,因为10 s内全速运动主要是什么供能?通过这样的一步一步的引导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引导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发挥出来,慢慢地学生也看出了其中的一个规律,“30 m、60 m、80 m、100 m距离越长,相对的血乳酸值就越大”,刚刚说到了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速度素质,如果运动后血乳酸值高的话,血乳酸是什么代谢的产物?那就说明哪种供能系统比例高?说明糖酵解代谢比例高,换句话说也就是磷酸原供能比例低,超过了60 m、80 m的距离是否合适?我们先看血乳酸值(14.2 mmol/L)很高,再看运动时间(11.23 s),也就是说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全力的运动,没有完全动用磷酸原系统进行供能,这也提示我们,如果以后当教练的话,要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训练,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其训练的距离不同。教师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引导式、启发式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进而能够使其有所收获,慢慢地建立起兴趣与信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就如同赵金良等[13]探讨灵活教学方式在运动训练专业运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中指出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条件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生对教学效果赞同倾向的分析
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采用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课堂模式,将课堂直接搬到了运动场上或训练房,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10]。由于使用的是以“运动素质的生化基础-训练-监控-评定”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体系,该体系也得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按照这样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运动生物化学知識的学习比较满意,同样对于取得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满意,因为在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在对于课程的理论考试期望值当中,很大比例的同学只想在考试达到70分左右,从现在的理论考试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也是对自己的考试成绩较为满意的,主要源于学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以非常高的热情学习到了在实际中有用的知识。对于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而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分组教学、案例教学等[13-14],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的气氛,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多的互动,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结合实践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学习认真程度也得到相应提高,在实践中很多同学都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各自负责不同的任务,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且以实践巩固理论,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知识向行为能力的转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15-17]。
四、结束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运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动生物化学教学的效果。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还处于初步的尝试当中,教师的授课态度、理论素养、教学条件等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未来的教学将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代科技进步如此之快,很多陈旧的观念和思想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采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卢森林,吴丽华.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优化运动生物化学教学[J].职教论坛,2012(12):67-69.
[2]史晓伟,张新定.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以工作坊模式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52-53.
[3]袁爱国.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5(25):81.
[4]郑晓.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改革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9):1-2.
[5]雷志平.运动生物化学学科建设问题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4):47-50.
[6]李芳成.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开放实验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2):148-149+151.
[7]许春艳,曹建民.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249-250+241.
[8]许亚丽.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1(19):154-155+157.
[9]李丽.高等院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20):13-14.
[10]屈金涛,李正春.运动生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32.
[11]李焕品.研讨式教学法在运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190-191.
[12]刘永敬.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7,3(3):83.
[13]赵金良,张瑞萍,刘宏骞.运动生物化学灵活教学方式在运动训练专业的实践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5(1):54-58.
[14]Brandon AF,All AC.Constructivism theor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tocurricula[J]. Nurs Educ Perspect,2010,31(2):89-92.
[15]郭文,黄依柱,张尚晏,等.网络环境下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1):82-84.
[16]余群,翁锡全,王丽平.《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探究性教学的实施[J].安顺学院学报,2012(6):71-74.
[17]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