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温度的文学地理之旅

2022-01-18王士跃

书屋 2022年1期
关键词:散文旅行作家

王士跃

叶周的散文集《伸展的文学地图》出版了,这是他在近年来发表过的旅行散文和随笔的结集,是一部作者精心打造,内蕴深挚和丰厚的旅行文学的优秀作品。

作家的旅游记行文字可以说蔚为可观。但是真正将旅行写作当作一种文学体裁,而非一般非虚构写作的附属品,并不多见。叶周的这部作品既是旅行文学的一种深入实践,也是他在这个领域辛勤耕耘的收获。在时空覆盖范围上既广且深,留下他有温度、有厚度的情思,让读者随着作家流动的文字一同漫游。

作者坦言:“游走于世界各地,我特別有兴趣的是去了解不同族裔的人们在不同文化氛围中的生活方式,他们在物质世界和精神层面对于人类的伟大创造和贡献……我的所见所闻组成了一幅我行走世界、探访人生的地图,从中可以看到我面对丰富的人文世界时的所思所想。”这幅探访地图不仅是一次自然地理,同时也是文化地貌和人文景观的深度扫描,其中文学方面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重,因此可视为作者的一张文学地理的导航之图。

文学地理学研究专以探讨作家与地理的关系为主旨,其中关注作家的“静态分布”与“动态分布”的方法论尤其具有重要价值。所谓静态分布一般指作家原籍或久居之地,动态分布则是指作家客籍和迁居之所,借用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在叶周的旅行作品中发现某些有趣的现象。作家的静态分布可视为他长期居住的美国洛杉矶,虽然是第二故乡(原籍在上海),但久居之地渐渐成为真正的家乡,他的生活、认知和情感都与此地息息相关,他的文学表达方式与视角都不可避免带着洛杉矶地域色彩。相反,他的旅行写作是动态的,是在不固定的客居状态下的叙述,因此呈现一种流动性的、不确定性的异地特色。在动態分布的情形下,作家原籍的文化心理抑或静态分布三观与客籍的新质文化相碰撞和摩擦,激荡出一种特异的火花,反映在文字中的便是文化流变、调整与融合的多样形态,呈现出文学的复杂和丰富性。

这种研究对于海外华文文学的离散与整合尤其有意义,重视文学和地理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作家和作品的研究变得立体化和具象化,而叶周的旅行文学作品恰好反映了这样的文学与地理互动的关系。无论是在国外探访文学胜地和名人故居,还是国内寻访文学先辈和他们的足迹,我们都能听到这样两种声音:他的印象中固有的声音,很多是混杂在记忆里的久远的历史,而另一种声音则是崭新的、鲜活和现场的声音,带有物件和场景的颜色和触觉,让他见景生情。《巴黎:海明威无法忘却的城市》中的雨果和海明威、《布拉格:卡夫卡的故乡》中的卡夫卡、《佛罗伦萨:仰视大师之地》中的但丁、《东京:村上春树笔下的孤独灵魂》中的村上春树等,那些仰慕已久的文学巨擘从时间胶囊中和往昔的记忆里鲜亮地一一登场,经典串珠,旧景重现,有温度,有声效,有丝丝气息。

他的旅行写作不但是文学的,也是政治的,因为文学从来都离不开政治,旅行作家瑞克·斯蒂夫甚至认为“旅行本身即是政治”。他写了《布达佩斯:多难之都的首都》,视野直逼当下欧洲社会的焦点议题,叙利亚难民成为文字中触目的痛。叶周以长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敏感性,观察和思考这场内战带给不仅叙利亚国家,甚至整个欧洲社会的困境和危机,社会正义和责任担当不容置疑的成为叶周旅行文字中鲜明的标志,正如学者张娟所指出的,叶周“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热点,并且对社会问题有全方位的颇具深度的思考和认识”。

这种思考和认识并不是泛泛而论,相反袒露出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冷峻的思索。叶周的旅行写作不是一般性的游山玩水,浮光掠影,而是精神和情感资源的一种探寻和开采,是一种漫游漂流性的心灵独白,它是富于个人色彩的,有时也是家庭的。叶周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叶以群是现代著名文学理论家,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在上海参加左联活动并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叶周在《东京:追寻父辈的足迹》一文中,追述了父亲当年是如何从一个日本留学生转变成进步文学青年并最终投身革命的人生历程。年方十九岁的父亲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和翻译了进步的左翼书籍,并在茅盾、冯雪峰等左联作家的建议和领导下筹建了左联在日本的东京支部,后因组织留学生爱国抗日运动被日本警察追踪监视而被迫回国,由此正式加入由鲁迅领导的左联,并担任组织部长这一重要职位。叶周漫步父辈们曾经走过的东京的民居古巷,夜凉如水,灯火昏黄,他忽感时光倒流,他的脚步与父辈们的足迹恍然重叠了:“我想象着正逢壮年的郭沫若、田汉和叶以群曾经走在这样的石板小巷里,他们的脚步匆匆踏过那儿,最后走进了三十年代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旅行写作可以是轻松的,可以是沉重的,但决计是具有负荷的,它应该“既含有表层的写实性,同时具有寓言性”(塞缪尔·海因斯语)。

叶周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旅行的经历和见闻常带给他小说创作上的灵感和生活素材,从他诸多小说故事的发生地便可略见一斑。他有些像美国作家保罗·索鲁(Paul Theroux),后者是当代欧美数一数二的旅行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小说背景和情节往往充满异国情调,得来于他旅行途中收集的散碎素材,折射一种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叙述张力。叶周不少的小说篇什都是从旅行散文的素材中提炼升华而成的,比如已发表的中篇小说《忆想神田川》《布达佩斯奇遇》《渝都往事》等都能从这些旅行散文中找到它们的影子。旅行写作为他的小说提供了矿源和灵感,反之他的小说创作功底使他的旅行散文更加饱满和深刻。他的旅行散文是外部的、遥远和写实的世界,他的小说写作是内在的、近距和想象的世界。

他的旅行散文不同于某些流行的旅行游记的风格,不会故作惊世之举、追逐轰动效果,他仍保持了一种绅士旅行家的遗风,怀着匡时济世的知识分子情怀,他的视野同时也是现代的和人文主义的。他的文章如菜序丰饶的宴席,有深厚的传承和内功,品味醇正,真材实料,这是任何轻松的文化零食和快餐所不能取代的,诚属海外华文散文创作的奇葩,他的文学地理之旅“带着原生的雨露和尘埃”为读者带来一道好看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散文旅行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