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的笔记
2022-01-18周实
周实
《阅微草堂笔记》是喜欢也善于通过人物形象说理的。《郑苏仙梦至冥府》中的郑苏仙到阎罗王那里打了一转后明白了两句话,一句是“利己必损人”,一句是“无功即有罪”,尤其是对当官的人。《宁波吴生》通过狐女也就是妓女的高谈阔论使人明白:“声色之娱,本电光石火”,“悬崖撒手,转瞬成空”,“朱颜不驻,白发已侵”,“白杨绿草,黄土青山,何一非古来歌舞之场”。《道士剖丽女心》记叙道士受额都统干扰、斩妖不成的故事,并借道士之口阐述了放纵恶物贻患无穷的道理:姑息贪官污吏,御史钦差自以为是阴功积德,被人誉为忠厚,但为何不想想那些被墨吏们搜刮得卖儿典妻的穷人呢?难道受害者也欢迎这样的忠厚长者吗?
读《天津某孝廉》确实令人想起恩格斯的这番话:“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它的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这种性质它到现在还保存着”“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之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其他任何人的子女。为此,就需要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丈夫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所以这种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根本没有妨碍丈夫的公开的或秘密的多偶制。”
“心中无冷病,大胆吃西瓜。”“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许南金制鬼》不怕鬼。记得此篇曾被选入《不怕鬼的故事》一书,开头就写得很有味:“南皮(县名,在今河北省)许南金先生最有胆。在僧寺读书,与一友共榻。夜半,见北壁燃双炬。谛视,乃一人面出壁中,大如箕,双炬其目光也。友股栗欲死,先生披衣徐起曰:‘正欲读书,苦烛尽,君来甚善。乃携一册背之坐,诵声琅琅。未数页,目光渐隐;拊(拍打)壁呼之,不出矣。”本来想以怪面吓人,不想反倒被人耍了,你不由得要叹(笑)一声:哎呀喂,这个鬼!
《佃户董某》写的是董某知恩报恩泣埋老牛的故事。董某初不知老牛于其父有救命之恩,父死后,见此老牛老且跛,欲卖给屠肆宰杀。老牛颇通灵性,奔其父墓前掉尾长鸣,任鞭捶不起,似有无限委屈与哀痛。忽有一邻家老人佯为愤恨,用手杖击牛,述说此事,对着老牛一顿痛骂。董某羞惭无比,自抽脸颊,自责“我乃非人”。此牛乃得免除宰杀之灾,老病身死,董某泣而埋之。《孟子·公孙丑上》曾说有四种人是“非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董某知老牛有恩于其父后,“大惭”,“自批其颊”,说明他有“羞恶之心”,且改过自新,乃是深明“义理”了。
此篇的题目《妖由人兴》出自《左传·庄公十四年》:“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一个人想开别人的玩笑,结果反倒弄假成真,开了自己的玩笑。自己挖坑自己陷,害人终害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说的都是这个意思。类似的故事,自古以来,在各种各样的笔记之中,亦可说是不胜枚举。《阅微草堂笔记》的这一篇,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文人夜有光》是说你只有在夜里才能看见真正的文人有一颗什么样的灵魂,这些灵魂又怎样在发出怎样不同的光。至于那些假文人当然也就无光了,有也只是一些黑烟笼罩在他们的屋顶上,他们的学生的诵读之声也处在浓云密雾之中。那些黑烟是什么?作者讲得很明白:高头讲章一部(明清时期书坊为参加科举考试者所刻的一种读物,下刻四书五经,上面即“高头”有八股文评点家对经文所做的逐章逐句的解说),墨卷五六百篇(参加科举考试者用墨笔书写的试卷。此指明清选家将科举考试中“优秀”八股文选出编成,并由书坊刻出的书),经文七八十篇(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中的片语为题,考士子对经书的理解,故有人亦从经书中选择一些题目,写成文章,汇辑成册,由书坊刻出发卖,供士子参考以至熟背抄袭),策略三四十篇(科举考试有“策问”一科,考生答卷称“对策”,亦有为应付考试,编出此类文章汇刻发售以供参考抄袭,这种书称:“策略”)。反之,真文人则是元神(人的灵魂,此系道家说法)朗澈,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缈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指汉代大学者郑玄、孔安国),文如屈、宋、班、马者(指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荧荧如一灯,照映户牖。此篇收在《阅微草堂笔记》的《滦阳消夏录》中。《滦阳消夏录》于乾隆五十四年完稿后即刊刻流传。袁枚的《续子不语》卷五也录有此文,该书结集晚于《滦阳消夏录》(约在乾隆五十七年以后),故知纪作在前。不过,由此亦可见袁枚对这一故事也是非常欣赏的。
《此狐不俗》写外祖雪峰张公家,牡丹盛开。家奴李桂夜见二女凭栏立。其一曰:“月色殊佳。”其一曰:“此间绝少此花,惟佟氏园与此数株耳。”桂知是狐,掷片瓦击之,忽不见。俄而砖石乱飞,窗櫺皆损。雪峰公自往视之,拱手曰:“赏花韵事,步月雅人,奈何与小人較量,致杀风景?”语讫寂然。公叹曰:“此狐不俗。”此狐之所以能不俗,文末说得很清楚,那就是不与小人较量。而要不与小人较量,那你就要心怀宽广,心平气和。只有这样,你才能够面对人生的各种风景,雍容淡雅,会心一笑,只是人大多做不到。
二百字不到的《功败垂成》故事分为两个部分。前段写农人夏日锄禾毕,于田塍上见一白狐自西南飞来,被创流血,卧而喘息。后段写狐媚某家妇,被道士劾治,捕于封罂中,却被儿童辈私揭其符,致使其破罂飞去。从全文看,白狐所飞之时,正当农人见火光一道如赤练的那刻。笔记用的是倒叙手法。此种写法,一则是制造悬念使人欲知全篇的来龙去脉,二则是为了说明“古来竭力垂成,而败于无知者之手”的道理。然而,其实,最可怕的还不是因为人的无知而造成的功败垂成,而是相反,恰恰因为有所知而故意造成的功败垂成。这就像有人敞口地说:哎,你不知道吗?你要知道呀!我这人虽然成事不足,但要败起事来的话,还是绰绰有余的哟。他这是在要你明白,最好满足他的要求。
文不长,且录之,《姜三莽》:姚安公闻先曾祖润生公言:景城有姜三莽者,勇而戆。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即素称有鬼之处,佯醉寝以诱致之,亦寂然无睹。一夕,隔林见数磷火,踊跃奔赴。未至间,已星散去。懊恨而返。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盖鬼之侮人,恒乘人之畏。三莽确信鬼可缚,意中已视鬼蔑如矣,其气焰足以慑鬼,故鬼反避之也。读毕,不禁哑然失笑。笑毕,又觉发人深思:面对各种邪恶势力,害怕逃避是不行的,只有凭着凛然正气和聪明智慧去同它斗争,它才不敢张牙舞爪。
《书生鬼》写书生死后,做鬼也是郁郁寡欢。因其被葬坟墓园地,鬼杂且多,亦分徒党,各从其类,他很难与他们为伍。为什么?据他说,多为马医(替马治病的兽医)夏畦(仲夏治畦的菜农)之徒,与他不在一個层次。这个我们可以理解。只是难道在那墓园就无其他书生鬼了?或者有,但他们仍然同在阳世一样,还是那样文人相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鬼亦如是,只是书生不如是。书生若是亦如是,聚在一个群,也是斗为多,难得有欢乐。寺僧初疑他来窃蔬,他即声明:“我本书生!”而且从此远避寺僧,将他视为异类了。生也清高(孤单),死也清高(孤单),何等清高(孤单)的一个书生。
《古墓狐女》这个题目若由当代作家来写,一个短篇几千字,一个中篇几万字,一个长篇十几万字,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而纪晓岚这一篇只用了一百六十多字:束州邵氏子,性佻荡。闻淮镇古墓有狐女甚丽,时往伺之。一日,见其坐田塍上,方欲就通款曲。狐女正色曰:“吾服气炼形,已二百余岁,誓不媚一人。汝勿生妄念。且彼媚人之辈,岂果相悦哉,特摄其精耳。精竭则人亡,遇之未有能免者。汝何必自投陷阱也!”举袖一挥,凄风飒然,飞尘眯目,已失所在矣。先姚安公闻之,曰:“此狐乃能作此语,吾断其后必升天。”此狐确实风采不凡。一般来说,狐精大多以色迷人致死的,而此狐却劝人不要好色而自迷。可惜的是,她的劝说,恐怕也没什么用,因为人大多是情愿牡丹花下死,做个鬼也挺风流的。
对于《士人与鬼》,冯英子先生说得挺好,他说:文中的这个鬼是一个“风雅鬼”,虽已“百年岑寂”,忽然遇到一个同调,以为可以“一接清谈”,但一见来者“衣冠华美,翩翩有富贵之容”,马上掉头而去,不再理他。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大抵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于富贵气十足的人,一向是看不起的。因为这些人物大抵是绣花枕头,表面上描龙绣凤,极其好看,肚子里却是一包稻草,所以连耐百年岑寂的鬼也看不起他,懒得理他,况为人哉!
《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字大多简短而丰富,所以我们喜欢读它。纪晓岚也善于借鬼事来说人事,所以我们读得有味。他写《少年遇女鬼》,写少年与女鬼相遇,写女鬼对少年说话,写女鬼与少年分别,三个场面,层层递进,倏忽之间,一个娴雅多情正派热情的少妇,便露出了凶猛善变的恶鬼本相,不但“少年”甚至读者“悸几失魂”,惊悸之余还会想到“使稍与狎昵,不知作何变怪矣”的可怕后果,而这正是作者劝惩世人的目的。由此,我们亦可看到作者是如何结构行文,如何控制自己的笔墨,如何“画龙点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