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2-01-18王鲁凤
摘 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使他们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文章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课余活动为补充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社会实践为协同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三方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6-0019-03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因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做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切实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下面,从几个方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进行研究。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这充分说明,在各项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的教育活动,也是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在课程时长、课程内容、课程考核中的比重,使学生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油然生出爱国之情。如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网络课程以及组织专家讲座等不同课程类型,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方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授课教师在课程讲授中不能一味照本宣科空谈枯燥的理论,要言之有物,给予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的引导,让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中得到升华与提高,变得有情感、有温度、有深度。
2.在“四史”学习过程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小学、初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着重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使大学生形成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因此,高校要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拓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四史”学习教育资料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开拓中,贯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中,贯穿在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中。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局限在一个国家和民族区域内,而是具有国际精神的爱国主义,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网络媒体的报道,结合“四史”中先进人物、主要事迹、重要事件来阐述其中的爱国精神,以达到教育大學生的目的。如可以利用新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并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中关于“四史”学习的高质量短视频,提高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引发新时代大学生的情感共鸣。
3.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爱国主义也具有特定的主题和内容,我们必须适应发展着的时代要求和爱国主义的主题转化。”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顺势而为,积极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增强他们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做到理性思考、理性爱国。
当前,在一些不良思想的冲击下,有的人容易冲动,说出一些错误的言论,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做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有的人面对民众的爱国热情表现出冷漠的态度,甚至冷嘲热讽。这些情况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偶尔出现,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做好大学生国防安全教育等。除了传统的教育之外,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要盘活形式,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对相关爱国主义话题的看法,方式不局限于演讲、微视频等各种形式,并负责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总结。这种方式,能让大学生在思辨中形成理性爱国的思维,更能明辨是非,达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
二、以课余活动为补充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1.创新校园活动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各种类型的校园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们也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不应只限于传统的理论灌输等方式,更应该走进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如可以在演讲比赛、辩论赛、晚会等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的相关主题,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整理相关资料,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主要由大学生组织、参加的活动所传达的内容,更容易被他们自己的群体所理解和接受,他们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有利于形成传播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不仅要注重当前的阶段,还应与人生的下一阶段相衔接。因此,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要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的指导与建议,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要关注并关心大学生在支教、实习等与职业相关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进行疏导和解决,以减少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可能会产生的爱国主义知识断层问题。只有将课堂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联动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爱国主义的情感,才能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效果。
2.將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环境
一所学校的精神,会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这就要求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历史和现实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具体形象地向大学生阐释好本校的精神,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校规、校训、校风所传达的正能量的观念。并且这些观念会给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意志品质和行为选择带来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爱校、爱国情怀。
高校可以在教室、宿舍、餐厅、活动中心等的走廊、墙壁上张贴适当的符合爱国主题的名人名言等,这些言简意赅的名言能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发人深省。高校还可以在一些宣传栏中,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民族特色等展示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文章等,吸引学生主动去阅读,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
三、以社会实践为协同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1.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游览观光之中
“自然人文景观是一个国家面貌的最直观展现。”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大学生多是来自全国各地,聚集到一所学校学习,家乡与学校所在地自然景观的差异就成了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并且大学生活相对自由,使得旅游成为大学生丰富经历和拓展阅历的一种方式。我国辽阔的疆域形成了多样的自然环境,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与小桥流水的秀丽南方遥相呼应,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光,它们都是中国领土中的一部分,都养育着中华儿女。大学生在欣赏这些自然美景的同时,爱国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为生在这样美丽的国家而自豪。
除了多样的自然景观外,我国还拥有许多令人赞叹的人文景观。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大大小小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博物馆,展示着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深圳一样从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景观,展示着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大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会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
2.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在传播先进文化、倡导和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校,要深入挖掘历史与当代社会中各种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鲜活素材,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和完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展出内容,让大学生自觉自愿去游览和参观,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展出内容不应仅仅侧重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和牺牲,也应与时俱进增添体现新时代面貌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尤其应该增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虽然全国人民在过去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这是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的,但是只强调过去而不展现新时代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不连续不完整的。苦难教育使人深思和反省,成就教育则令人鼓舞和振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突出自己的特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实阵地。
一直以来,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大多只限于新闻报道或者学校等组织学生去参观,显得紧张严肃,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便捷的宣传方式,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发布在微博、微信及各种视频平台上,成为宣传爱国主义正能量的生力军。有条件的基地也可以在网络上开发沉浸式参观体验,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主动吸引大学生等群体点击观看。
3.在节日庆典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社会群体定期巩固自己的手段,纪念仪式因其所具有的情感烘托、符号承载功能以及特殊的纪念对象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并有着体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精神风貌和国家风采的传统节日和仪式庆典,如春节、清明节等。也有在近现代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体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斗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节日,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这些都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日常又鲜活的素材。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仪式都有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并充分运用,使大学生从这些或庄严大气或亲切活泼的仪式中得到更多的荣誉感、参与感和使命感。如高校可通过重温入团、入党誓词等,让大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下重复这庄严的仪式,使他们的记忆得到增强,情感得到升温,思想得到升华,记牢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再如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在这种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所有人都怀着同样的爱国情感,并且这种情感会转化为精神力量,激励着新时代大学生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金民卿.爱国主义决不能丢,也决不能被异化[J].人民论坛,2016(22).
[2]单文鹏.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显”与“隐”[J].思想教育研究,2020(05).
[3]拉巴次仁.新时代西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实施途径[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4]马振清,蒋雪莲.纪念仪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呈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2).
[5]刘建军.中国梦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N].人民日报,2016-05- 10.
[6]黄雅恒.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新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
作者简介:王鲁凤(1995-),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Wang Lufeng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China)
Abstract: Patriotism is the national heart and soul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powerful spiritu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Chinese nation to safeguard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national dignity. Carrying out patriotis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an enable them to always hold high the banner of patriotism, strive to cultivate patriotism, temper their ambition to become a powerful country and practice their trip to serve the coun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th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from three aspects: classroom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social practi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patriotiism education; theory;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