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研究

2022-01-18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账款金融机构供应链

王 佳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融资风险不断加大。究其原因,既有中小企业自身信息不透明、经营风险大的因素,也存在金融供给不到位的因素。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地连接资金各方,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方法。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产值将达到近15万亿元,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等难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途径。

一、供应链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

供应链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包含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各节点企业和产品最终用户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由于供应链生产模式的不断发展,市场之间的竞争也逐渐从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模式下的供应链之间的较量。此时,企业为了降低生产的成本,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的利润率及竞争力,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相应的采购和外包活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创新,进而产生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符合客户要求的前提下,有效组织供应商、生产商、物流企业和零售商,以降低整个产品链条成本的一种管理方法。由于供应链是由不同参与主体组成的网链结构,各环节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相互传递,所以如果能够有效地分配各环节就可以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然而,仅仅通过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协作,难以保证核心企业在延长账期的同时又满足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因此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是由供应链管理延伸出来的,最早在国外产生。供应链金融一般可以这样理解: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及其外部服务者共同创造利益、相互共赢的一种活动,其运作的主要方法是将金融资源进行控制与计划,使金融资源在供应链成员及其外部服务者之间进行流动,从而达到一定的融资效果。

在我国,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最初是由深圳发展银行提出的。深圳发展银行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在供应链中企业与企业的交易模式,在传统融资基础上,还加上了各种平台来管理控制风险,从而向供应链中每个各节点企业提供封闭贷款等金融产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近些年来,供应链金融在我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见图1)。

图1 2015-2018年我国供应链金融规模

(二)供应链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Fazzari在1988年首度建立“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以此来衡量企业外部融资的难易程度。[1]在此基础上,Almeida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对变量进行一定的替换,提出“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并认为改进后的模型更够更好地度量企业融资的约束程度。由此,度量供应链金融是否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了模型基础。[2]张斌利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来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证明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境况有改善作用,能够提升其融资效率。刘可利用改进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得到的结果和张斌一致,也认为供应链金融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显著提高其融资效率。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的研究,则主要是探讨了不同的融资模式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的运作机理。[3]严广乐主张中小企业可以把生产阶段产生的一些闲置资金作为抵押品抵押给金融机构,这样则可以解决向金融机构进行借贷时没有足够的抵押品的问题,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实现企业融资。

发展供应链金融,可以有力保障企业的融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它将商品交易环节中的原材料供货方、产品制造商、成品分销商和产品零销商全部连接起来,形成一整条相互联系的供应链,同时还将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要进行融资的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系在了一起。在供应链金融这条链上,所有企业共同分享资源、共同分享利益,利用核心企业的优势,帮助和发展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促进链上的所有主体共同发展。

实际中,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主体包括有金融机构、占重要地位的核心企业、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以及第三方即物流企业。金融机构通过资金及有关的金融服务进入链中;由于有了核心企业的担保或者反担保,没有了信用问题的困扰,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中小企业能够利用存货等进行质押,从而解决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以此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根据供应链金融不同情况的融资特点,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融资模式:预付账款型融资、存货质押型融资和应收账款型融资模式。

1.预付账款型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型融资模式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链上处于采购阶段的经销商,此类企业大多在行业的下游。这类经销商大部分以实力不如核心企业的中小企业为主。为了促使经销商的购货订单能够完成,核心企业在它们采购时一般会要求其先预付一部分账款。在存货不多且一部分资金已经预付的情况之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兴趣不高,这时与核心企业的预付账款的凭证就能成为其质押项目。凭借质押项目,经销商能得到核心企业的信用授权,并且核心企业要承诺会回购,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可以对需要融资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控制货物的提取。最后经销商按照交付款项额向金融机构进行分批保兑。具体操作流程如图2。

图2 预付账款型融资模式

2.存货型融资模式

存货型融资模式主要是以面向销售阶段的中小企业为主。在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提交融资申请时,需要有获得银行认可的资产比如存货等作为质押品进行质押,并且将质押品交由金融机构指定的物流公司进行监管。根据物流监管公司提供的质押品评估、交易对象的信用情况以及供应链整体水平等作为依据,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服务。存货型融资生效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付款,金融机构会通知物流监管公司按照其付款的比例情况向其发出相应的货物。如果融资企业在约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还款,金融机构有权要求融资企业的上游公司对质押品进行回购,或者直接出售剩余的质押品。具体操作流程如图3。

图3 存货型融资模式

3.应收账款型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型融资模式主要服务于上游的销售企业。在这种模式下,融资企业是利用其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品,以此来寻求资金扶持。在供应链金融中,由于核心企业的地位重要,话语权较大,他们时常对其进行合作的中小企业要求延长还款时间或者是进行信用销售。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为了维护和重点客户之间的营销关系,常常只能答应。但这种情况会让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回流,从而产生融资困难。这时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凭证就能成为其有效的质押品。具体操作流程如图4。

图4 应收账款型融资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风险点及其产生原因

(一)供应链金融基本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这一模式的形成主要是针对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帮助其实现贷款融资。由于生产阶段分为采购阶段、生产阶段以及销售阶段,这样就可以把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模式也划分为三个阶段:

1.采购阶段的供应链金融

采购阶段即初始阶段,核心企业是提供原材料的一方,而中小型企业是购买原材料的一方。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大企业在资金实力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它们可以强制要求中小企业提前交付款项,这样中小企业就会有资金短缺的风险,造成生产方面的压力,这就形成了融资难这一问题。要解决这部分的融资问题,就需要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大企业与下游企业、物流公司、银行一同签订一份缴款的协定。供应链下游企业在此时会把货品交给第三方的物流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并会拿出第三方企业为其开出的单据从而向商业银行等融资机构抵押进行贷款的申请,这些金融机构就会提供相应的资金并且掌握了商品的控制权。

2.生产阶段的供应链金融

采购阶段的问题解决后,就到了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供应链下游的企业通常会因为大量持有固定资产等问题而使得流动资金不足,甚至导致生产的中断,导致企业生产活动无法进行。以动产例如存货等作为抵押,不仅可以使存货的资金更加灵活,而且还可以保证生产活动有效进行。在这一阶段,也需要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与物流企业、银行共同协商并签订一系列的合同:首先,核心大企业应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质押担保或者与其签订相应的合同条款;然后,中小企业现将货物交由物流仓库进行保存,但是此时货物的所有权仍属于中小企业所有,之后金融机构才会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提货人向银行付款后,银行再向物流公司发出通知,这时物流公司就可以提供货物了,融资企业与融资的金融机构结清余款,这样这一阶段的融资困难问题就解决了。

3.销售阶段的供应链金融

在这个阶段,中小企业相比核心企业来说处于优势阶段,核心企业凭借其优势将卖出货物后的收款日期推迟,进而将大量的资金短缺压力转向中小企业,从而使中小企业资金流动的问题放大,加剧了资金不能流动的压力。这时,中小企业应该直接拿出应收账款的票据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期限不超过应收款的账期)。这个票据是由供应链上游企业开出的,因此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这样,金融机构就可以放心对下游企业进行贷款。

(二)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格外重视,就此提出了很多帮助这些企业的解决措施。近些年来,学者通过全国中小企业数据多次证明供应链金融能够拓展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晚,但是由于我国应收账款,商业票据及金融机构的融资市场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在我国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目前看来,这一领域包含了多个行业,例如金融机构、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第三方平台企业等。供应链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无抵押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自身的能力较之于大型企业来说还是较弱,如果进行传统的融资方式的话还是会有较大的困难,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会选择抵押的方式进行资金的融通。但是一旦采用这种方式,企业内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估计可能会使企业蒙受一定的损失,而且在资金支持方面也不会得到很大的帮助。而如果中小企业选择供应链金融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的融通,不仅解决了资金流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弥补贷款的额度限制问题,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压力。

2.有效解决传统融资渠道风险问题

对于传统融资方式来说,由于资金难以周转的问题,有可能会导致还款时间上的推迟。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借款而被抵押的固定资产就可能被没收,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最后甚至会造成资金风险的产生。但是,如果采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就可以使企业的资金专款得到一定的保障,这样企业就可以正常运行,从而避免企业有可能会面临的经营方面的一系列的风险,使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供应链金融可以使还款有一个具体的日期,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指标有非常有力的影响,从而更加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健和有序发展。

3.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中小企业绩效增长

对资源与数据的深刻了解,进而对其整理合并,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掌握并整合这些有效信息会对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供应链金融就是利用了对这些有效信息,例如物流、信息流的全面的整理合并,采取一种新型的模式进行操作运行,这样就可以使中小企业更加适应这一模式,使中小企业在流动资金、操作步骤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这样就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中小企业稳健的发展,增加了它们的经济实力。

(三)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主要风险点

1.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企业无法按时偿还金融机构部分或者全部款项而导致金融机构发生资金损失的风险。[4]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虽然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和信息披露能力等都有一定的提高,其还款能力有所提升,但中小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差、制度不稳定等缺点还是容易引发还款危机。此外,即使中小企业自身经营没有问题,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如果供应链整体运营出现问题或者关联企业发生危机,都容易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产生危机。

2.信息传递风险

有效通畅的信息传递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5]当加入供应链中的企业越来越多时,其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会导致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工作越来越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虽然供应链是由多家企业构成的一个运行系统,但各成员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和经营主体,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组织,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成员间的信息流通往往会出现一些障碍。这些信息传递的障碍在供应链中往往会被扩大,导致系统性信息传递风险的出现。

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也有可能影响公平交易,破坏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常见情况。在供应链金融中,金融机构是信息传递的关键方,金融机构通过获取核心企业的相关信息来判断业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对核心企业的过度依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核心企业不能有效地处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必然出现问题。这些都会导致金融机构产生误判,在给融资企业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使金融机构自身产生信贷风险。[6]

(四)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的主要风险点

一是第三方公司的管理不到位。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的质押物为存货。在现实中,靠金融机构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完成对存货的评估、监管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金融机构一般通过第三方对货物进行评估和监管,或者由第三方公司对质押货物进行反担保。在这一过程中,第三方公司的信用水平、管理水平对供应链至关重要。由于第三方公司良莠不齐,存在着许多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经常出现许多问题。

二是信息未能实现有效的链接,造成监管的脱节。供应链金融各成员单位的信息并未实现联网,质押信息也未能与外部监管系统联网,从而导致许多信息盲点,造成监管脱节。比如,一些第三方企业管理系统虽然与供应链管理平台或者金融机构实现了对接,但信息数据并不及时准确,货物管理、出入库监控甚至质押物所有权变动等信息都没有第一时间进行交换和共享。[7]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缺少相关信息的集中分析,无法形成有效监控,极易出现风险。特别是少数第三方企业会处于自身利益考虑,联合他人做出一些虚假的信息骗取金融机构贷款等,这些都会加大存货质押模式的融资风险,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五)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主要风险点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基础是供应链成员单位特别是核心企业和中下游企业之间签订货物劳务合同而产生的应收账款。[8]金融机构通过对合同真实性有效性的确认,以未来收入为担保进行贷款发放。在这一融资模式中,核心企业是产生风险的主要方面。其风险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核心企业能否以其应收账款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有效担保。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处于核心和承上启下的位置,经常同时为链条上的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和进行信用增级。一旦核心企业自身的担保额度超出其自身承受能力或者核心企业自身经营出现风险,则容易出现履约能力下降的可能,从而给金融企业带来信贷风险。特别是供应链一旦形成,核心企业出于多重考虑,极易做出骗取金融机构以获得更多贷款维持供应链运转的可能。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往往窟窿会越来越大,极大地增加金融机构坏账的可能性。

2.道德风险

由于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在现实中运用较多,供应链中的企业为获取贷款容易编造虚假信息,构建虚假交易。特别是处于强势地位的核心企业往往利用自身优势,强迫或伙同链条上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用于抵偿债务或者进行其他非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种违法的行为极易使金融机构面临信用风险,造成呆账坏账。

(六)风险点产生的原因

1.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些商业银行没有指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比如,银行内各部门职权模糊,管理流程不完整、不详细,部门之间关系不明确等;有些银行虽然有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落实不到位,导致制度形同虚设。还有的商业银行已经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但是实行效果并不理想,实施效果受到执行人的影响,使制度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无法发挥实质作用。

2.在岗人员缺少风险意识

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一项相对复杂的业务,对于经验不丰富的在岗人员,这是一项崭新的业务,不能很好地意识到风险和识别到风险。另外,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就会给在岗人员分配任务指标。为了完成任务,在岗人员往往会忽略其中的风险,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无形中增大的风险发生的概率。且有些客户经理法律意识淡薄,一切以利益为重,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信用风险防控问题

虽然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适应的信用评价体系,但是对互联网数据的应用还不够娴熟。我国商业银行在对授信主体准入时的日常评级中,关注点主要是核心企业的评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更主要看重授信主体的评级,关心核心企业和融资企业的资产规模、偿债履约能力的情况。然而目前,信用评级并不全面。

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举措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为了更加有效地完善供应链金融,促进中小企业进行融资,解决其存在的融资困难状况,加强其融资风险控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规范制度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供应链金融各方面的宣传,增强各个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意识,让参与者了解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大意义。其次,政府可以成立专业性的担保部门给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主体提供担保服务,这样既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参与主体违约的情况,同时也能够保证交易业务的顺利进行;政府应建立有利于供应链金融良好运行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如适当给予参与者一些政策方面的优惠,提高其积极性。最后,建立完善的规范制度。由于我国供应链金融开始发展的时间较晚,发展的期限较短,因此要使这一融资模式在我国发展得更快更好,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促进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持续性稳定发展。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一是建立起一些有力的政策,并将供应链金融的标准融入这些政策中去,同时这些政策还要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改变,来提升整个模式水平。二是需要做出一系列的标准来具体测评不同企业的信用水平。这样,所有企业共用一套标准,就可以更方便地使交易双方了解对方的水平,例如对对方企业的资金实力、信用等级、发展前景等都会一目了然,就可以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这时也需要物流企业或第三方与之一起对对方企业进行考察。三是利用一些高新技术,来完善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使企业更有创新意识,从而实现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相结合,使传统的金融机构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二)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完善供应链金融模式

商业银行要挑选出业务能力强、工作完成度高的服务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让他们了解熟知并掌握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技术。另外,还可以从外部挑选出适合的服务人员,同样加以培训,从而培养成为专业性人才。

加强供应链金融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社会培训机构的人才合作计划。企业可以与各大高校合作,例如设置相应的课程,从而为以后的就业提供基础。如果这些相关的企业接受了这些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不仅能为学校解决就业率的问题,还能免于企业培训外来人员的诸多困难,一举两得。

政府加大对于供应链金融人才的培养。通过提供一定的政策鼓励或者财政方面的支持,或者积极组织相关的会议和活动,促进各企业之间的交流,这样各个企业也能相互传授经验。另外,政府也可以制定标准,选拔出企业中的优秀人才去外国深造,学习其他国家的创新模式,政府对此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三)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多样化

众所周知,创新是进步的动力源泉,为促进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多样化,就要进行一定的创新。

第一,可以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并根据各个产品的特点进行分类组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因此就有更多的行业加入供应链金融中。由于不同厂商的不同要求,就需要各种适应不同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相关企业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通过创新来制造出新型的金融产品。

第二,可以鼓励不同类型的供应链金融企业相互合作,这样就可以创建出一个综合性的创新型企业,就可以弥补传统企业在这方面的缺陷,即将以传统金融业为主体的供应链金融企业与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体的供应链金融企业结合起来。

第三,可以将众多的企业具体整合,再逐个分类,由此形成一个具体的框架。目前市场中从事供应链金融的主体分为:金融机构、第三方中介机构、电商、互联网金融企业。如果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供应链金融企业面临的不仅是业内的竞争,同时也面临业外的竞争。因此,将各个供应链金融产业进行分类也是我们在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四)适当提高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进行融资活动的比例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式的融资效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模式,[9]所以,企业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进行融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舍弃其他两种融资模式,因为其他两种模式也能够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可以在三种融资模式都使用的基础上,适当地多利用应收账款模式进行融资。

(五)发展物流企业,让其深度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还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货物运输和保管的功能,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但是,供应链金融是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企业、核心企业和物流监管企业四个方面共同参与的,各个方面积极地参与融入其中,才更能发展供应链金融。但是,供应链金融是由金融机构、需要进行并且有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和占据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四个方面共同构成的,需要这四个方面的企业共同参与。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账款金融机构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中小企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试析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