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视角下的科研竞争力研究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2022-01-18洋,赵宁,季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3期
关键词: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一流

曹 洋,赵 宁,季 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对“双一流”建设加强总体规划,要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总体方案》中提出,通过积极采取第三方评测,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提高科学性和公信度[1]。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也指出,要综合考虑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2020年8月6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776号(教育类246号)提案答复的函(教学位中心提案〔2020〕2号)》,回复函中指出,第五轮学科评估拟保持指标体系框架的稳定性,学科评估要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共识度高的高水平成果使用定量评价[2]。

科学出版物的数量是科研产出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了科研的内在质量和水平。引文作为研究论文中的附录部分,其作用为表明论文是在哪些早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够显示某一研究的发展趋势。InCites数据库是一个基于科学出版物引文数据进行定量评估的工具,可供学术和政府管理人员在国家或国际背景下分析机构科研绩效和基准产出。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是通过技术手段汇编处理各大学/机构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和引文数量而进行的数据统计和趋势分析。近年来,基于InCites和ESI数据库进行的科学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多(如图1所示,以中国知网为检索数据库,使用检索式:主题=InCites or (ESI and 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间限定为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检索到文献370篇),基于其的绩效评估也应用在了国家“双一流”建设、教育部学科评估和各地区政策等各种评估评价中。笔者为了深入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及其“双一流”学科的科研竞争力,利用InCites及ESI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学科建设的相关建议。

图1 InCites和ESI相关主题文献数量变化趋势

1 “双一流”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构建

高校科研竞争力、科研绩效评价是图情研究的重要领域,学者对于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万格对中国研究型大学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及大学文化构成的大学竞争力要素,以及其与大学排名之间的联系[3]。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邱均平等在2007年提出了由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科研发展力4个维度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4],并持续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综合竞争力、科研竞争力的研究进行完善,增加由国内外大学排名作为二级指标的网络影响力维度[5]。李桂影等在邱均平等2007年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部分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基于InCites和ESI数据库对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竞争力进行分析并预测了学科的发展趋势[6]。刘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在评价体系上增加了科研合作力,并根据该体系对浙江地区高校的科研竞争力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7]。魏晓等改进和应用该评价体系,对东北地区“双一流”高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8]。笔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InCites数据库及ESI数据库提供的科研绩效分析指标,建立了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

图2 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根据构建的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科研竞争力进行研究,并对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学科竞争力进行分析。

2009年10月,我国顶尖高校联盟——九校联盟(C9)成立,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大学。C9是我国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A类高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高校的科研竞争力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精准对标和定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研竞争力情况,本研究选取了C9高校联盟的其他8所学校进行对比分析。

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InCites数据库、ESI数据库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和分析平台提供的数据和指标作为数据源,进行数据统计的时间是2019年6月。ESI数据库每两个月更新一次,本研究进行检索时ESI的更新时间为2019年5月9日,涵盖2009年1月1日-2019年2月28日的10年零2个月。因此,为了保持数据来源的一致性,在InCites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分析平台中检索的时间范围限定为2009年-2019年。对导出的索引数据,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和可视化软件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InCites数据库更新时间为2019年5月31日。

在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中,“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国际合作论文数”和“国际合作国家与地区数”来自InCites数据库,“发明专利数”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分析平台,其他指标均来自ESI数据库。

3 实证分析

3.1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竞争力及对比分析

3.1.1 科研生产力分析。Web of Science论文数的指标来自ESI数据库,数据涵盖的是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数。各高校2009年-2019年在Web of Science发表的论文总数见图3。根据检索结果,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生产力排在第一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在9所高校中排名第六位,科研生产力低于C9高校的平均水平。该校在发文上有一定体量,但在C9高校中仍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

图3 C9高校Web of Science论文数

3.1.2 科研发展力分析。高校科研发展力由二级指标“高被引论文百分比”来评价,见图4。在C9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南京大学之后,位列第五,低于C9高校的平均科研发展力水平。高被引论文百分比是指在过去的10年中,该论文的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同一年内在相同ESI学科发表的论文的全球前1%的论文数占总论文数的百分比。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百分比排名在C9高校中处中等偏下,说明该校被高度关注的论文数量较少,科研发展力相比C9其他高校较差。

图4 C9高校高被引论文百分比

3.1.3 科研创新力分析。热点论文是指在最近2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中,在最近两个月被引频次排在某一ESI学科发表的论文的全球前1%。发明专利数包括发明、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的有效专利。经过检索分析,C9高校科研创新力的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在热点论文百分比方面,清华大学以0.111%的占比排在第一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以0.071%排名第四,高于平均值0.066%,该校处于研究前沿领域的研究较多,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发明专利数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以21 939件有效专利数排在第三位,高于平均值5 611件。结果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研创新力较高,处于C9高校的前列。

表1 C9高校科研创新力指标统计

3.1.4 科研影响力分析。C9高校科研影响力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的统计指标可以看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科研影响力方面,处于C9高校下游水平,在“论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和“篇均被引频次”上排在第8位,在“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和“进入前1%的学科”上排在第9位。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表明的是其与全球影响力的关系,>1表明高于全球水平,<1表明低于全球水平,该校此指标为1.03,在C9高校中排名最后,其影响力接近全球平均水平;论文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较少,说明该校论文整体质量相对于C9其他高校较差;高被引论文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高质量论文数量较少,产出优质论文能力较弱;进入前1%的学科为11个,远低于平均值19个学科,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有较强实力的学科较少。综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在C9高校中科研影响力较差。

表2 科研影响力指标统计

3.1.5 科研合作力分析。科研合作力二级指标的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在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仅以11.03%的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排名第8,合作的国家/地区数以107个排名第9。从表3中可以看出,该校科研合作开展情况较差,科研合作力水平仍需提高。

表3 科研创新力指标统计

3.2 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学科分析

3.2.1 整体学科分析。本研究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在ESI的22个学科分类下发表的Web of Science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按照论文数量进行排名,将所得结果绘制为饼状图(见图5),从工程学开始,顺时针为发文量排名第1到第22的专业。该校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共有11个,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上述学科是在全球都具有较高的实力和影响力的优势学科。随着该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优势学科进入研究前沿的同时,非优势学科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地球科学学科与ESI前1%学科最新阈值的接近度为70.51%(与ESI前1%学科的接近度=被引频次/阈值),是接下来该校最有潜力进入ESI全球前1%的潜力学科(见图6)。

3.2.2 “双一流”学科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首批进入“双一流”建设的大学,共有7个专业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分别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对应着ESI数据库22个分类中的工程学和材料科学两大类。从图5中可以看出,该校入选“双一流”建设的学科,正是该校的优势学科。

为了更精准地对该校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的学科竞争力进分析,选取C9高校的这两个学科的Web of Science论文数和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作对比分析(见表4)。在工程学方面,该校Web of Science论文数排名第3,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排名第4,居于C9高校中上水平。在材料科学分类下,Web of Science论文数排名第1,但学科规范化影响力排名第9,这说明在材料科学领域,虽然该校发文量很大,科研生产力高,但科研影响力差,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为0.99<1,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在材料科学领域,该校不仅要注重发文数量,同时应当提升发文质量,增强其科研影响力。

图5 哈尔滨工业大学ESI分类下学科概况

图6 哈尔滨工业大学未进入ESI全球前1%潜力学科情况

表4 学科对标定位统计分析

4 结束语

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竞争力与C9其他高校相比,科研创新力位居前列,科研生产力、科研发展力居于中等水平,科研影响力、科研合作力较差。该校进入“双一流”学科名单的7个专业归属于ESI中工程学及材料科学两个分类,这两个大类学科均为该校的进入ESI全球前1%的优势学科,地球科学是在未来最有可能进入前1%的潜力学科。因此,该校应该继续保持其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鼓励优势学科向研究前沿延伸,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的服务工作,激发科研人员发明创新的积极性。从建立科研合作评估机制入手,挖掘潜在的高水平的合作机构和合作伙伴,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高影响力和高潜力的优秀人才和团队。定位优势学科,发展潜力学科,优化学科布局,鼓励不同领域的一流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笔者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双一流”大学及学科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接下来的研究当中,可以引入科研绩效评估的另一种方式——专家评价,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从综合性多维指标进行更深入的“融合评价”研究。

猜你喜欢

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一流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A Book Report of “AGATHA CHRISTIE: AN AUTOBIOGRAPHY”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高校英才生与普通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比实验研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