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道德性”视角下学校政治监督的开展理路

2022-01-18魏晓东

中国德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两个维护

摘 要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加强教育系统政治建设,开展政治监督,保证政治纪律执行,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不仅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具有坚实的合法性基础,同样也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历史唯物主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需求,具有合道德性。深化对教育系统政治监督的“合道德性”认识,有助于从政治伦理上更加准确地把握教育系统政治监督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自觉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增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更好地落实“两个维护”,保证我国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 教育系统;政治监督;合道德性;“两个维护”

作者简介 魏晓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学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政治监督是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有力抓手。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需要突出政治监督。深化对政治监督的深层次认识,从道德层面准确把握政治监督所蕴含的伦理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实践价值,对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营造良好党风政风、师风德风、校风学风,都具有明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现实维度:基于党建问题的分析强化对政治监督的认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牢牢把握教育发展的“国之大者”,围绕各级各类学校更好更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文件、新举措。特别是在学校党的建设方面,继2014年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2021年4月新修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之后,又在2021年11月24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在制度层面实现了对大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全覆盖,为广大学校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办学的大局大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在学校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中,头一位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办学治校的政治根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教育系统集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性于一身,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党的全局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政治监督对于学校系统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具有把关定向的作用。十九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强调,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是“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具体到学校层面,加强学校政治监督必须要聚焦具有学校特点的政治性问题。学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任务,既是生产、传播及实践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主战场、主阵地,也是防范、抵御敌对势力渗透和腐朽思想侵蚀的最前沿。[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不跑偏;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教育工作“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的具体要求,不变形;将党的建设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整合、一体推进,不脱节。这都需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进行系统审视,借助政治监督来加以推进。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深化政治监督,在认识上绝不能机械、僵化。既要从推动工作的实务层面来加以展开,做到知其然,更要从学理层面来加强对其内在逻辑的把握,做到知其所以然。唯有如此,才能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决策部署得到有力贯彻。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表现看似是业务问题或师德师风问题,其实质仍然是政治问题,要善于从政治上识别区分。如有的领导干部站位不高,认为教育具有特殊性、教师具有特殊性、学校具有特殊性,学校是象牙之塔、斯文之地,政治上不宜要求整齐划一;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讲坛、网络、媒体、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读书会是个人层面学术探讨的平台,对于党的领导的各种议论都属于学术范畴,不应予以监督;有的学校将政治监督和业务工作相脱离,将教师随意调课、迟到早退、脱岗,甚至索要收受学生礼物、与学生发生不伦关系等视为个人修养问题,而没有意识到是违背党的立德樹人根本任务的问题,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的问题;有的学校大搞“师缘”“地缘”关系,“圈子文化”盛行,在资源分配上、职级调整上优亲厚友,将党领导的学校作为私相授受的私人领地;有的学校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思政课嘴上重视、行动迟缓,忽视教师配备、带头人培养、课程设计、资源投入等方面。这些“怪现状”的出现和存在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从另一层面印证了在教育系统中、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政治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日趋完备,这些都为党的政治监督夯实了合法性基础。为更深入做好教育系统,特别是广大学校的政治监督工作,同各类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斗争,增强对政治监督客观必要性的理解,仍需要从更加宏观、抽象的道德视角出发,循历史、理论和实践的三重坐标,对其“与德相符”即合道德性进行逻辑解析和建构论证,就政治监督与道德价值、道德本质和道德功能及作用发挥机理进行探讨,厘清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合道德性探索符合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价值取向,有助于相关各方在文化和道德认同的基础上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学校政治监督的开展。毫无疑问,基于道德视角深化政治监督的正当性、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对于党的教育方针在广大学校走深走实,对于始终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对于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学校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应有之义。

二、历史维度:基于道德价值的阐释深化对学校政治监督的理解

东西方不同的自然地理格局和经济社会土壤塑造了迥异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国政治文化历来是一种“文化中轴的政治文化”,它同西方“制度中轴的政治文化”有着明显差别。所谓“文化中轴的政治文化”,指的是政治文化本身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道德生活和伦理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文化弥散在更宏大的社会文化之中。[2]这种文化特质决定了要去理解政治监督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就“不能不从历史传统出发,不能不从古典传统中汲取灵魂”[3]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鲜明的价值取向引领着社会生活,认为现实的政治活动应以超越的形而上理想为基础,以“扬善抑恶”作为终极社会目标。先秦儒家思想对于政治论述甚多,其对政治的道德审视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德治”,即注重政治活动本身是否彰显“德”与“善”,“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观点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二是“民本”,即注重政治活动的目的是否以民为本、有利民生,是否彰显公共利益、公平公正,“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民贵君轻”“利济天下”“民为邦本”“保民而王”等一系列观点,概莫如是。三是“修身”,即注重治国理政群体个人的道德修为,突出地表现为其是否具备“明、诚、仁、义、廉、谦”等道德品行,同时对于其道德修行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如心怀苍生,求仁修德,克己复礼,反求诸己,三省吾身,止于至善,等等。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主动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要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来推进,合于价值观拥护者众,其合道德性亦得以迅速彰显。首先,开展政治监督是学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手段,能够保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得以有效落实,保证我国教育工作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百年历程以及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已经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宁的正确道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2020年7月发布的《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超过90%。[4]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深受群众爱戴,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监督和保障这一兼具“好”和“善”的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后继者、接班者,而不是破坏者,显然具有无可辩驳的伦理性,具有坚实的道德基础。其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的最高政治伦理原则,并躬身践行。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学校教育充分体现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拳拳初心。1949年至今,“扫盲”“普九”“学生资助”“控辍保学”“教育扶贫”“双减”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发点和落脚点无一不是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深刻彰显了厚重的人民情怀。最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员的党性修养,对党员有着严格的道德品行要求。学校将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列为监督重点,通过强化党内政治监督,依托政治学习、主题教育,整风整顿、执纪问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开展刀刃向内地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进行严格的党性锻炼,努力提高自我修养,这既是对党员教育培养的要求使然,也是对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使然。学校通过政治监督,管好“关键少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使其在道德价值层面与先秦儒家反躬自省、止于至善的“君子之道”异曲而同工,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了高度契合。

三、理论维度:基于道德本质的辨别促进学校政治监督的自觉

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道德作为意识形态是第二性的。道德的本质是一种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同时是一种实践精神。

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分析工具,拨开重重迷雾,透过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意识的作用关系,我们可以清晰地辨析并迅速理解我国学校开展政治监督合道德性的深层理论逻辑。不同社会形态的道德明显具有不同的价值指向,不论其产生、发展及最终变化如何,指向的都是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关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5]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作为一种软性规范,总是反映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通过其调节功能的发挥来巩固和维护上层建筑。封建社会中大肆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孝亲忠君”“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纲常,其目的就是通过构建和实践与封建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封建道德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约束人们的言行,以便更好地遵从封建宗法等级秩序。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则极富欺骗性。资产阶级将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道德加工包装后,推陈出新,标榜为所谓的人类“普世价值”。如果不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深入分析,单单从表面上看,资产阶级所谓的人性、人道、法治、平等、自由、博爱等价值追求似乎是超阶级的,但其实质上是由資产阶级道德话语体系所定义构建的,反映和维护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由于资本主义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为其生产关系辩护、维护其既得利益的道德同步上升为“普世价值”,并以此为标准,赤裸裸地行使“话语霸权”,以意识形态划线,践行“双重标准”。凡有助于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在道德上都将其视之为人道的、自由的、平等的,而对于发展道路与其不同的国家,则肆意挥舞道德的“大棒”,对对方的政治体制进行无端的攻击指责,将对方的思想、法律、政策、制度等一概斥为非人性的、非人权的、非人道的。事实上,扒去资本主义道德“超阶级”的伪装,很多西方国家在种族、难民、防疫、贸易上的种种表现很难称得上是道德的、人道的。

必须引起我们警觉的是,当前在我国各级学校,特别是高校的课堂、讲座、论坛上,资产阶级的“道德”仍然被一些教师大肆推崇,作为“普世价值”向广大学生宣讲宣扬,有些学者以西方的政治理论逻辑来审视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实践,以西方的学术观点来评判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用西方的政治体制来攻击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斗争在学校体现得异常突出、异常激烈。作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学校是我国对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和最前沿。学校开展政治监督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我国施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政治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政治制度、政治工作所蕴含的道德情感和伦理价值必然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是为了维护和促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义务、有责任为广大学生讲清楚其中的道理,揭穿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骗术,校准思想方位,而不是任由个别人在课堂上堂而皇之地用西方的政治解释框架来攻击我国的政治体制。

学校开展政治监督的重中之重,就是确保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绝不能通过我们的学校、教师、课堂来替西方国家培养我们政权的反对者。深化对学校开展政治监督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需要借助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对“道德本质”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练就“拨云见日”的本领,破除对资本主义“普世价值”的认知困惑,形成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道德的由衷认可。在“一破一立”之间,引导广大师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师生更加自觉地加入社会主义道德的传播队伍中来,共同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道德话语体系。

四、实践维度:基于道德功能的展开深化学校政治监督执行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实践过程中以善恶为评价标准,借助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必然会对社会存在产生能动的反作用。可以说,社会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功能发挥作用的过程。虽然目前学界对于道德功能的界定和分类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反映道德意识的认识功能、塑造个人行为的规范功能和协调社会关系的调节功能,是道德功能中最重要、最突出、最具共识的功能。三者相互联系,共同对社会生活发挥作用。

与法律借助权利与义务关系实现功能展开的方式不同,道德功能的展开是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全过程作用的结果,同时因其所在社会领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到学校的政治监督领域,集中地表现为保证政治纪律在学校有力贯彻执行的既定目标的实现,将道德的认识、规范和调节功能融入纪律的宣教、警示和问责,融入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具体运用之中。在这个过程中,纪律是联结现实功效和道德功能的桥梁,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物化。作为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就意味着在思想上有着比普通群众更高的政治觉悟,在道德上有着更为高位的道德要求,要接受比国法更为严格的党纪约束和道德审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真正钢铁般的组织”,始终保证高度的团结统一,令行禁止,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离不开党的纪律的坚强保障。保证纪律的遵守执行,既要有外部规制,又要有内在驱动,是一个由“纪”载“道”、以“道”促“纪”、“纪”“道”融合、共生共济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将外部监督的“他律”与内在道德自觉的“自律”冶于一炉,共同发力,将严守党的纪律与个人党性修养养成、政治品格锤炼一体推进,大大促进了纪律道德内化的进程。借助道德功能的次第展开,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不再是单单的组织原则,更是需要模范遵守的道德准则。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理解了道德功能发挥作用的理路,广大学校要在政治监督实践中取得实效,就不能够简单地通过外部规制来达成,要特别注意针对党员干部的纪律宣讲、纪律教育绝不能脱离丰富生动的现实世界,变成口号式的、空洞的、抽象的和机械的。深化对政治纪律的认识,应充分结合教育工作的特点,注重以文化之,积极构建有利于政治纪律道德内化的环境、情感、心理、舆论、传统、信念、氛围和行為习惯,循序渐进,达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的境界,建立起对一切非组织活动的“道德免疫力”。

在监督推动政治纪律在各级各类学校落地生根的具体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发挥道德在其中的教育、规范、调节作用,借此把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纪律教育落实、渗透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之中,延伸到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道德功能在学校政治监督中的展开要不拘成法,因地制宜,既要基于“忠于党和人民”的政治道德伦理,强调自上而下的纪律监督,也要基于“师生是学校的主人”的社会道德情感,强调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高等院校更要考虑无党派人士、民主人士多,高级知识分子社会活跃度高、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强等特点,在道德意识上将政治纪律由党员干部要遵守的“私德”转变为由普通群众监督遵守的“公德”。

各级学校的纪检组织也要在监督执纪中精准把握“四种形态”与思政工作、道德养成之间的天然联系,并运用好这种联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将“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的要求贯穿在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当中,真正将党的政治纪律的要求内化于心,将党纪内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走向道德的自由王国[6],实现从纪律约束到道德自律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任祥.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政治巡视监督的逻辑构建论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23-127.

[2]王沪宁.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55-64.

[3]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下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64.

[4]调查:中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上升[EB/OL].[2021-11-15].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1-06/15/content_7Po06feEN.html.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3.

[6]李建华.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伦理自觉[N].光明日报,2016-11-16(13).

责任编辑︱何 蕊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教育科研单位政治监督研究”(GYF2202000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两个维护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汇聚党建强大合力
试论“两个维护”的政治性
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评秦岭违建整治:将“两个维护”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带头做到 “两个维护” 加快建设“模范机关”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如何有力监督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首善标准建设模范机关
把“两个维护”放首位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把“两个维护”要求贯穿始终
抓住关键词巧记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