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走出农村义务教育“隐性辍学”的困境

2022-01-17宋事亭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困境途径

宋事亭

摘要:隐性辍学状态是指学生身处课堂,但内心脱离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学生时常不在学校,而学籍却在校的状态。现阶段农村出现大量的隐性辍学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阻碍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隐性辍学虽然无法根治,但是可以通过有效途径减少、降低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危害,减少隐性辍学现象,挽救处在初学的学生。这就需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心理情况进行疏导调解,同时改善将学生引入隐性辍学的外部环境。文章联系农村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际,对他们的隐性辍学困境分析,提出有效对策,来帮助农村义务教育突破隐形辍学的困境。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隐性辍学;困境;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义务教育高度关注,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和城市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农村地区在师资水平层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为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经济差距,需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新时期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我国城乡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农村地区广面的普及,对农村的教育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阶段的义务教育已基本免除学杂费,因经济因素而出去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但农村地区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厌学、旷课、逃学的现象确实严重。这种隐性辍学的情况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也不利于整体社会的稳定。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隐性辍学出现的原因

围绕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隐性辍学的现状,对其展开分析,能发现主要由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

(一)内部原因

首先学生本身学习成绩较差,他们无法正确的面对挫折,随着义务教育阶段的深入。学生们从小学向初中过渡,这时候,学习成绩落后,再加上意志力薄弱,心智尚不成熟,就无法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由此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焦虑、抑郁、厌学情绪随之出现。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开始冷漠,逐渐放弃学习。其次学生们正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这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保障自己和外界对立。在家中与学校和父母、老师对着干,从隐性辍学逐渐转化为显性辍学,学生们的认知存在偏差,错误的利用隐性辍学来显示自己。最后很多学生没有对自我有明确的认知也无法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成就感之后,便会游离于课堂之外,因为无法在课堂获得成就,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退缩。

(二)外部原因

农村义务阶段学生出现隐性辍学的外部原因包括家庭因素、学生群体、教师的消极应对和学校环境缺失。首先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这部分儿童因为家长需要外出打工,所以不得不和隔辈生活在农村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家庭教育缺失,容易导致学生走向隐性辍学之路,尤其是留守儿童的隐性辍学现象十分突出。还有一些学生受到父母观念影响,认为学习是无用的,不如早点打工赚钱,由此导致孩子隐性辍学行为的必然。其次,差生群体影响,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有部分学习差,不适应学习生活。隐性辍学出现差生不一定都隐性辍学,但隐性辍学的学生一定是差生,他们对学习力不从心,沉迷于游戏,让隐性辍学程度进一步加深。再次教师的消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会改变一个学生,有些教师的不当言语和举止,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产生自卑感,由此主动辍学。最后,在学校层面没有营造良好的氛围,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农村教育的落后义务阶段,教育的软硬件设施无法满足学生增长的需要,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在学校接触到感兴趣的课程,就会选择隐性辍学。

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隐性辍学的应对途径

(一)围绕实际,疏导学生的行为心理

结合学生的情况,对农村义务阶段学生,隐性辍学的根源还是学生本身,所以要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疏导,通过目标激励、情感支持和情绪调节,让学生正确的应对学习。

首先处在辍学中的学生,老师们需要利用目标激励的方式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短期学习目标,让学生从自主完成作业,上课主动听讲,不违反纪律,再到后期学习的进一步强化,紧接着给学生建立长期学习目标,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发现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成绩,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其次,情感支持,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隐性辍学学生,大多是學习有问题,留守儿童和家庭结构特殊的孩子,他们缺乏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情感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就要及时的发现学生的这些情况,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鉴别疏导学生心理问题,让学生可以正确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最后借助情绪调整法,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认识到不良情绪所导致的后果,从思想上抵触隐性辍学的情况,积极的应对学习,勇敢的挑战自己。

(二)宏观引导,构建良好外部环境

了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隐性辍学出现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与宏观环境因素有关,需要在外界环境方面着手。首先家庭学校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家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育重要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情感支持是十分必要的。要帮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成长,仅单纯的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通过家校之间互动机制的建立,借助当前便利的网络平台,让家长和老师互相沟通,对学生全面了解,共同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其次建立和谐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营造,让学校的德育教育、民主精神和丰富课外活动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在学校学习中,班集体是非常关键的。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班级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良好的班级氛围,老师可以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互助小组,让学生们互相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注重教育艺术,不断的提升自己,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教师要因材施教,做好扬长教育,走进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共同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隐性辍学困境会给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围绕着农村义务教育中隐性辍学出现的原因展开分析,针对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从学生自身着手,从外部环境构建,帮助学生走出隐性辍学的困境,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

参考文献

[1]吕巧莉,徐乐乐.乡村学校隐性辍学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1(33):51-55.

[2]李涛.隐性辍学背后:从间接惩戒到故意无视[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6(06):29-32.

[3]杨秀柱. 贵州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D].陕西师范大学,2011.

[4]王鹏程,张磊.社会工作对农村隐性辍学中学生的介入研究[J].商,2015(46):66-67.

猜你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困境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贵州农村各类型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