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理论视角下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发展研究

2022-01-17谢文婷

关键词:硕士生导师共同体

谢文婷

(北京师范大学 珠海分校,广东 珠海 519087)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1月20日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搭建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1]。《意见》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并着力打造了高位坚实的教师发展平台,对新时代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2]。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研究主要注重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3][4]。但是,作为准教师的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尚未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将基于活动理论,探究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发展过程。

1 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发展活动系统模型

活动理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组成部分,是以Vygotsky提出的中介理论为基础,由 Leont’ev和 Engeström等人发展起来的社会文化分析模式[5]。Engeström将活动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代[6]。Engeström在Leont’ev提出的第二代活动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人类活动系统模型,该模型包括中介工具、主体、客体、共同体、规则和分工六个要素,(如图1所示)[7]。

图1 人类活动系统模型(Engeström, 1987:78)

基于活动理论,本研究搭建了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发展活动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英语教育硕士生是活动主体,主体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寻求发展,其研究意识或动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客体指活动指向的目标,即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发展。主体借助中介工具来实现客体目标,即英语教育硕士生要借助课程学习、学术阅读等中介工具来实现其研究能力的发展。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个体行为,更是要扎根于社会文化环境,受到规则、共同体和分工的影响。共同体包括导师与学生组成的共同体、学生与学生组成的共同体。规则是指学校制定与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发展相关的奖惩制度、盲审制度以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等。分工指英语教育硕士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和研究实践来提升研究能力。

图2 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发展活动系统模型

2 研究设计

笔者以“英语教育硕士生的研究能力的发展”为主题邀请36名B校在读英语教育硕士生撰写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资料根据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发展活动系统模型五大维度进行编码,提取关键信息,最后建立关联,进行分析。

叙事作为一种中介工具,不仅能够帮助英语教育硕士生把日常学习提升到意识层面,把内隐的信念和感受外显化,而且能够帮助英语教育硕士生内化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理论以及教学法知识等科学概念,考察自身的学习认知与教学或研究实践,思考社会文化历史环境对于自身研究能力发展的影响,从而在撰写教育叙事的过程中使自己受益。

这些英语教育硕士生关于研究能力发展和学习的叙事给本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一手资料。他们撰写的教育叙事描述了其研究能力成长轨迹以及所面对的困惑,更有助于笔者深度挖掘他们研究能力的发展过程。

3 活动理论视角下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发展

3.1 主体因素作用下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发展

在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发展活动系统模型中,作为主体的英语教育硕士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对客体目标的实现即研究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当主体意愿与活动目标不一致时,主体就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8]。英语教育硕士生的研究意识——对研究的理解以及对研究的态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对其研究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英语教育硕士生在入学时都有很强的研究意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英语教育硕士生是属于专业硕士学位,与学术硕士研究生不一样,所以研究生期间只需要提高教学能力,不用注重研究能力,研究意识比较欠缺。如:

大家在心里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专硕,这个影响会很大,觉得我们是应用型的,有一部分学生其实可能对学术不感兴趣,也有没有发表论文的,觉得这个无所谓,觉得自己就是专硕,只要把这个专业技能学好就好,在学术上可能也没必要太多要求。(白同学)

经过教师的指导与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们逐渐地提升了研究意识,转变了对研究的态度,增强了对研究的自信心,认识到研究能力对教学实践的作用,逐步重视起如何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3.1.1 端正了研究态度

肖同学认识到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区别就是研究能力的差异,但是刚开始对研究却有畏惧心理,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对待研究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不理解转变为认可和支持。

我感觉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不同就是科研能力的差异,研究生的课程就是要教会我们跳出纷繁具体的知识点,看到背后支撑它们的理论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现在对科研不像刚开始那样望而生畏。实际上通过科研也能让自己收获拨云开雾后那种明朗的快乐。总的来说,自己对待科研的态度已经从刚开始的轻视和不理解到现在的认可和支持。(肖同学)

3.1.2 增强了做研究的自信心

胡同学在研究生阶段初期对研究几乎一无所知,觉得做研究离自己很遥远,但是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做研究,增强了自信心。

一开始进入研究生阶段,很多有关研究的东西是不知道的,比如怎么选择研究问题、怎么写文献综述、怎么进行研究设计、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设计实验等一系列问题。我以前从来不知道研究问题要和研究设计对应,直到老师上课时说起这些,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都做错了。之后,我们慢慢学习,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渐领悟研究的真谛。(胡同学)

3.1.3 意识到研究能力对推动教学实践的作用

林同学在研究生入学初期因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对写论文做研究有抵触情绪,但是在经过研一第一学期“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后,对教育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并在完成课程作业的过程中认识到教育研究的成果其实能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对一线中小学教师有重大意义。

研究生阶段一入学,班主任便鼓励大家发表论文,但我其实是有抵触情绪的。不过在“教育研究方法”课上,我们学习了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教育研究的目的是加深研究者对教育领域的了解,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对于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或许这才是具有更大意义的。(林同学)

根据叙事报告资料分析,大部分英语教育硕士生在入学时研究意识较弱,少数甚至没有研究意识,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但是经过教师的指导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英语教育硕士生大部分已经认识到研究能力有助于改进教学实践,是学业发展以及专业发展的要求,逐步具备了研究意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研究兴趣。主观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对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2 中介工具作用下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发展

Vygotsky认为人类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中介工具作用的结果。中介工具在不同元素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活动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决定个体心理。就像人的实践活动以劳动工具为中介一样,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是以社会文化的产物为中介的,人正是借助于社会文化中介产物,从根本上改变着心理活动[9]。

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等中介工具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使人类知识的创造与传承成为可能,并在英语教育硕士生的学习过程中反作用于主体,使得英语教育硕士生的研究能力得以不断发展。

3.2.1 课程学习影响下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发展

课程学习这个中介工具对于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育硕士生在获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学会求异、联想、组合、置换等科研思维方法, 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是指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是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0]。

王同学在研究生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了关注学科研究前沿及应用前景,大胆质疑,并提出新问题。

回顾研究生课堂,各任课老师都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在介绍知识点时,我们的老师尽量介绍该知识点研究的前沿以及应用前景,并引出新问题,鼓励学生课后去跟踪查阅新知识以解决新问题。(王同学)

从以上描述可以发现,英语教育硕士生在课堂上清楚了要关注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学会了提出质疑、提出新问题,并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学习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研究能力。

3.2.2 文献阅读影响下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发展

文献阅读也是英语教育硕士生提高研究能力的重要中介之一。通过文献阅读,英语教育硕士生可以了解到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从而加强理论基础,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

关于文献阅读对研究能力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这个主题,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文献阅读作为中介工具,在帮助英语教育硕士生理解与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英语教育硕士生利用图书、期刊或者数据库等网络资料阅读专著、编著、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教材等文献,可以了解到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加强专业理论基础,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11][12]。

翁同学觉得知识储备对科研至关重要,她觉得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后,自己和同学之间研究能力有差距,而文献阅读量的大小就是导致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知识储备对科研至关重要。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前,同学之间的科研能力相差不大,但是通过一年的学习,我发现我们当中有人比较突出,经过私下的交流,才知道是因为她们私下会看更多的书和文献。慢慢地,我发现个人的努力能提高知识储备,这样在具体的开展研究过程中,对具体怎么开展、运用哪些方法工具、怎么分析问题都会有更深刻的见解。(翁同学)

英语教育硕士生通过阅读大量英语教学专业书籍以及国内外核心期刊相关文献,关注到了很多前瞻性的研究视角,联系教学实际问题不断反思,对相关研究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视角;而且也学习到了各种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为自己的论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文献阅读这个中介,英语教育硕士生的研究能力都有所发展。

3.3 共同体因素作用下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发展

德国学者滕尼斯(Tönnies)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中首次提出“共同体”(community)[13]这一概念。活动系统中的共同体指的是参与人员的集合体。从本质上而言,个体无法脱离社会活动独立开展活动。本研究界定的共同体包括学生之间组成的共同体、学生与导师组成的共同体。

3.3.1 学生之间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英语教育硕士生同学与同学所组成的学习小组即是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活动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为达到共同目标与同伴协商、合作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使英语教育硕士生的研究能力得以发展。

孙同学认为同专业的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见解,各有各的闪光点,互相交流能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收获不同角度的见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我们的同学非常优秀,我们经常在相互交流中受到启发。通过大家上台做展示、团队合作作业等方式,我们不仅能学到关于课题的理论知识,还能得到一些展示技巧、研究方法、推荐网址等额外的收获。不同专业的学生聚在一起,专业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拓展,我们就能收获许多不同角度的见解。(孙同学)

研究表明,无论是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上公共课时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或是同专业的学生一起上专业课时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或是同一导师门下的同学组成的读书会学习共同体,或者是舍友之间或者是好朋友之间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英语教育硕士生们在互相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研究能力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3.2 学生与导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导师是英语教育硕士生培养质量的直接责任人。导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态度与研究方法很重要。导师可以从理论层面培养英语教育硕士生的文献意识,以及文献获取、文献鉴别和文献分析的能力[14]。导师与英语教育硕士生之间的交流,即导师与英语教育硕士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对英语教育硕士生的研究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同学认为在整个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导师的帮助与指导使她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整个研究生期间,导师对我的影响和帮助巨大。在导师的督促和指导下,我逐渐养成发现教学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尝试解决研究问题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归功于定期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育叙事的撰写以及试讲/预答辩的试炼。这些习惯也正是研究能力提高的垫脚石。(刘同学)

研究表明,英语教育硕士生在与导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受益良多。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识研究能力的诸多方面如发现问题能力、检索和综述文献的能力、提出创新结论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和研究规范能力等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3.4 规则因素作用下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发展

规则表现为行为规范和标准,限制主体活动的范畴,分为显规则和隐规则。显规则是明确的、外在的书面表述的文本;隐规则是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集体意识、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15]。本研究界定的规则因素包括盲审制度、奖学金制度和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3.4.1 盲审制度

劳同学从导师处了解了关于盲审制度等相关知识,对这种制度表示认可,对研究更有了敬畏之心。

我们从导师处了解了盲审制度,这促使我们更严格对待研究与论文写作。在这样的制度下,我们不知道论文会由哪些专家评审,评阅导师也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较大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劳同学)

3.4.2 奖学金制度

李同学了解到论文发表与国家奖学金挂钩后,很认同这种制度,制定了学习和阅读计划,并树立了发表论文的目标,把这种科研奖学金制度当成激励自己提高研究能力的外在动力。

我对于学校的奖励制度进行了一些了解。国家奖学金对于学期成绩和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的学习安排。我已经在老师提出的选题建议和要求的基础上,留意身边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并把一些好的文章和期刊数据库等分类记录下来。要多读书多写文章,争取在相关的杂志上发表。(李同学)

3.4.3 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非常严格,曾同学深刻地意识到学术规范的重要性。一名研究者必须要潜心向学,注意平时的阅读积累,扎扎实实做研究,才能逐步提高研究能力。

至于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这是身为一名学生和研究者的底线。不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引用标注他人观点,是好德行在学术上的体现。学术成果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而是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努力沉下心多看书。(曾同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盲审制度和奖学金制度是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提升的外在动力,而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是作为研究者应该具备的正确的研究态度。由此可见,规则因素对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

3.5 分工因素作用下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发展

分工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主体的不同任务作用于客体的过程。本研究界定的分工因素包括英语教育硕士生的研究实践和教学实践,这两类分工因素分别作用于英语教育硕士生的研究能力,使之得到提高与发展。

3.5.1 研究实践

研究实践是提升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在研究中才能运用研究理论、使用研究方法并积累研究经验,这样研究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开题报告的撰写也是一个做研究的过程,开题报告的撰写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确定研究选题的过程。孙同学在准备开题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工作,从收集文献到与老师与同学交流,在不断否定中终于确定了选题。

从论文的选题开始,到查阅文献、做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问卷调查、访谈问题、前后测题目等等,每一步都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选题就是一大关。我当时搜索了大量的资料,向老师请教,与同学商讨,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最终才确定了题目。(孙同学)

3.5.2 教学实习

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和学术硕士学位的区别在于实践性,教育专业硕士生研究的侧重点在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学实习为英语教育硕士生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实践土壤。翁同学在三个月的教学实习中受到指导教师的启发,学会从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研究。

三个月的实习期更重要的是使我能够结合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深入到实际教学中去,与指导老师的交流能够使我更加清楚地知道如何有机地将所学知识巧妙而创新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指导老师告诉我要从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研究。(翁同学)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英语教育硕士生在撰写开题报告的研究实践和教学实习的教学实践中,锻炼了研究能力。杨茂庆等人指出,教育实习是发展教育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16]。英语教育硕士生在教育实习中可以将在研究生课堂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以验证专业理论知识的可行性和应用性。同时,通过观察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尝试发现一线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反思基础上形成的问题意识,是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语

在英语教育硕士生研究能力发展活动系统中,作为主体的英语教育硕士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端正研究态度,加强研究意识,在课程学习、学术阅读等中介工具搭建的支架下学习理论知识,奠定学术基础,在与导师、与同学等不同群体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活动中获得的帮助也能成为有力的支撑,并在规则制度的制约与推动下,通过教学与研究实践,逐渐实现自身的研究能力的内化与成长,从而实现客体即研究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猜你喜欢

硕士生导师共同体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V eraW an g
导师榜
赵燕磊
社会资本视角下女硕士生就业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