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22-01-17邹禄禄
陆 瑶 邹禄禄
(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1 问题的提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能够通过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并转化成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素质,在立德树人上具有独特价值”[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有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工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但新世纪新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挑战。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而国内当前社会正处于剧烈变革时期,多元化的社会利益主体,多样化的生活方式,由此引发了传统价值观的变迁,物质化倾向、钱权利益等社会流弊,不可避免地对当代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基于当前背景,本文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初探。
2 调查情况概述
本研究主要以百色学院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该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展开问卷调查,从而深入调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以期探索解决该课程教学困境的对策。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698份。在受访学生中,大一学生共367人,占52.58%;大二学生254人,占36.39%;大三学生77人,占11.03%;女生为459名,占65.76%;男生为239名,占34.24%;党员与预备党员,98名,占14.04%,团员600名,占85.96%;学生干部114人,占16.33%;非学生干部584人,占83.67%。回收问卷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管理。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基本情况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合班授课为主,2-3个行政班合班上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调查发现,班级人数为90人以上的占 90.39%。同一个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班级,甚至不同专业或者二级学院。在同一授课班级,学生的理论基础、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关注点的差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面临一定的难度。教师对出勤率的统计方法有纪检委员签到点名、雨课堂签到、教师亲自点名签到等方式。在学生出勤率的调查中,79.8%的学生表示每次都去上课,而从来不去上课的学生仅占0.3%,总体看来学生的出勤率较高。虽然出勤率高,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49.2%的学生表示来上课是为了签到,偶尔听一下课,但从不做笔记;17.9%的学生无心上课,也不愿参加教学互动,有的甚至玩游戏、睡觉、聊天等。针对这些现象的出现,虽然部分学生认为出勤率与教师考勤、班级学风以及个人自觉性等因素相关,但仍有61.04%的学生认为是教师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授课内容比较枯燥所导致。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勤率较高,说明教师、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较为重视。但是,由于教师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授课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气氛不活跃等因素,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够、抬头率不高。
3.2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得到普遍认同
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直接影响着其在该课堂的学习表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教学实效性。在关于“您认为高校是否有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的问题上,认为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的回答,占受访学生人数的80%,其中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27.35%。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对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持相反意见,12.31%的同学认为“不太有必要”,3.24%的同学认为“没必要”(见表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吸引力和影响力不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吗?”问题中,将近八成的学生认为“非常有作用”或“有一些作用”,其中占受访学生人数24.7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作用”,仅1.79%认为没有作用(见表2)。
此外,在“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问中,89.38%学生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见普遍学生对思政课的作用也有着正确的认识。在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诸多因素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占有重要地位(见表3)。
表1:关于“您认为高校是否有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单选)”的调查结果
表2:关于“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吗?(单选)”的调查结果
表3:关于“您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单选)”的调查结果
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丰富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式教学,因其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往往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而这也成了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您认为最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的问题上,受访学生选择最多的选项是“教学方法”,这部分的比例达到38.41%,其次是“教材内容”,比例为25.37%,往后依次是学习环境和师生素质(见表4)。而在关于“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问题上,受访学生选择最多的是“理论教授过多,缺乏实践”和“授课方式单一”,两者分别占 35.21%和37.28%(见表 5)。
表4:关于“您认为最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因素有哪些(单选)”的调查结果
表5:关于“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单选)”的调查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3]做到这“八个相统一”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从“理论讲授过多,缺少实践”和“授课方式单一”两个选项折射出了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教学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教师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索建立立体、多维的课堂教学,实现由教学单一形式向教学多元形式的转变。
3.4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的获得感明显不足
因校外实践活动经费有限、学生安全问题等原因,教师在选取以何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上,态度过于谨慎、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在关于“您体验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有哪些”时,受访学生选择最多的选项是“案例分析、讨论和演讲等课内实践”,比例为82.51%。参加“社团、学工、团委等组织的校内实践”的占23.42%;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的同学占22.9%,其他形式的占4.5%,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仍然是以课内、校内的实践方式为主(见表6)。
表6:关于“您体验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有哪些?(多选)”的调查结果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心理感受,73.11%的同学认为“有获得感”,但也有将近30%的同学对实践教学有负面评价,其中认为“获得感不强”的占16.13%,“融入感和参与感不强”的占4.78%,“没感觉”的占6.7%(见表7)。其原因在于教师实践过程中没有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主动参与,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的获得感不足。
表7:关于“您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心理感受(单选)”的调查结果
4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若干建议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想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需要在学生价值观引导、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合力。
4.1 加强思想观念教育,坚持价值引导
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性的重要任务。整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在竞争意识、自我意识和效率意识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他们又常常会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觉得专业课比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思政课对自己今后的求职和工作没有太大的帮助,从而表现出被动学习思政课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高校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向,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导向和功能意义。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如创建校园公众号、完善易班平台的建设,宣传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将其打造成为学生喜欢的文化社区和弘扬主旋律的坚强阵地。
4.2 推动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教学实效性
解决目前高校思政课“抬头率”低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突破教学理念,贯彻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突出“知行合一”,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造“思政+专业”,注重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4]。
其次是教优化学内容,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对学生展开学情调研究分析,将理论讲授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精确定位、精心设计、精准施教,回答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关心和遇到的实际问题。
再次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知识、情感、素质、评价”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和教学规律,构建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为媒介、以“情感”为动力、以“素质”目标(核心)、以“评价”为保障的教学体系。具体构架为:围绕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结合教材内容组织讲授满足学生需要、引起学生兴趣的“专题知识”,结合经典案例以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理解和认同“理论知识”的内在动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以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检验教学效果。
4.3 注重内外兼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调研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比还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1:350至1:400的要求,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导致其无暇顾及科学研究和自我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应该按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来壮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除了数量上的保障,还应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和研修提高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真加以重视和对待。[5]
从学校层面来看,应为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相应的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如建立教师研修基地,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国内访学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要时刻保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的动力感,督促自己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首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让自己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其次要不断提升从各类新媒体中搜集资料、查阅信息、并把相关信息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新媒体素养,丰富教学课件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还要在新媒体语境下开展教学,学会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体系,多了解当下的网络语言,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尽量避免课堂上出现大话、空话、让学生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虚无缥缈、空洞的说教。
5 结语
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和建设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与当前形势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因此,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加强思政课课程创新和建设,提升其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双重功能,使其更有时代特色。